-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课时规范练39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课时规范练
课时规范练39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课时规范练第72页 一、选择题 1.随着人类创造财富的速度进一步提升,人们制造垃圾的速度也不断加快。《全球废弃物管理市场评估》报告显示:100年以后,垃圾年产量将超过4 000亿吨。人类正在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式把大多数垃圾变为新的资源。这体现了( ) ①矛盾双方逐渐融合趋向一个无差别的统一体 ②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分离的趋势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人类正在采取废物再利用的方式把大多数垃圾变为新的资源”说明垃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资源,体现了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③④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同一性,而不是强调矛盾的斗争性,因此②排除;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以斗争与差别为前提,因此①观点错误。故选D项。 2.“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毛泽东的上述论断启示我们 ( )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②要积极投身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 ③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在曲折中前进的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那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强调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并找出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矛盾;②符合题意,“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强调要实践,要积极投身于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③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项。 3.部分中国民众对高考仅靠“一把尺子”衡量与选拔人才的模式颇有微词,认为它压制了人才的产生,认为只有“不拘一格”,才能“降人才”;但他们不曾想,如果没有高考这个“格”,也就无法把握人才的标准。所以,选用人才,既要“有格”又要“无格”。从哲学上说,是因为( ) ①既要把握矛盾的斗争性,又要注意矛盾的同一性 ②既要着重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忽视次要矛盾 ③既要看到事物的共性,又要重视事物的个性 ④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选用人才,既要‘有格’又要‘无格’”体现了选拔人才的共同标准和特殊标准,这体现了“有格”与“无格”的对立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故①③正确;②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B项。 4.两年多来,长江经济带相关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积极进展,新型城镇化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流域生态功能退化依然严重,生态环境协同保护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流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上述认识告诉我们应该( ) 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做到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承认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可分割,坚持二者统一 ③抓主流不忽视支流,防止矛盾双方向不利方面转化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主次要矛盾都要看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题意中既看到了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成就,也看到了存在不协调的问题,坚持一分为二观点,①正确,应选;矛盾普特关系在题中没有涉及,②不选;矛盾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应重视解决不平衡不协调问题,③正确,应选;题意不适用主次要矛盾,④不选。 5.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但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密闭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动力源。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木制风箱,以及今天广泛使用的汽车气刹、拖拉机气泵、大型空压机等设备,都运用了这一原理。空气压缩原理的广泛应用印证了 ( ) A.特殊性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B.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C.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着特殊性 D.范围极其广大,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可以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C项是错误的;空气与密闭容器中的压缩空气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空气压缩原理的广泛应用印证了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6.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 ①事物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事物变化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④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体现了事物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②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故选B项。 7.扭住“精准”,找对“穷根”,进行靶向治疗,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以期脱贫攻坚见其效、见长效,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这说明不断提高脱贫效果的可持续性要 ( ) ①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集中力量解决重点问题 ②正视矛盾的客观性,抓住问题的核心 ③攻克主要矛盾,将措施落实到位 ④充分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精准到户、精准到人”体现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而不是抓矛盾的主要方面,①不符合题意,②③符合题目要求;充分认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是错误的。故选B项。 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议上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树立世界眼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由此可见( ) ①矛盾的共性包含个性,中国的经验是世界文明成果的组成部分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世界文明成果可以为我所用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必须立足中国国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矛盾的个性包含共性,①错误;中国共产党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这说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世界文明成果可以为我所用,②正确;材料并没有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的共同愿望,③不选;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要结合中国实际加以运用,这表明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借鉴世界文明成果必须立足中国国情,④正确。 9.党的十九大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出了重大决策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国各地推开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部署在总结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探索实践,完成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方案》( ) A.是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不含错误的真理性认识 B.是在全国进一步推开改革试点的指导性文件 C.遵循了普遍—特殊—普遍的辩证思维方法 D.验证了科学实验这一基本实践形式的重要性 答案B 解析A项说法错误;该《方案》在总结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探索实践,完成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组建工作,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遵循了特殊—普遍—特殊的思维方法, 对全国进一步推开改革试点具有指导性作用,B项正确,C项错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属于变革社会的实践,而不是科学实验活动,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 1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意义重大。要让“容错”成为改革创新的“护身符”与“发动机”,我们应该有的哲学思考是( ) ①坚持两点论,既要鼓励改革创新又要敢于包容各种错误 ②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要在“容错”过程中及时“纠错” ③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反对“拍脑袋决策”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明确“容错”的界限、级别和对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要让‘容错’成为改革创新的‘护身符’与‘发动机’”,我们应该把握矛盾的对立统一,在“容错”过程中及时“纠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容错”的界限、级别和对象,②④符合题意;①中“包容各种错误”的说法不对;③中“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D项。 11.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以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综合改革试点,并逐年扩大试点范围。全国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一些地方性加分政策也会减少或全部取消。上述改革措施的哲学依据在于( )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同一以差别为前提 ②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高考改革试点思路遵循了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过程,这说明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同一以差别为前提,①符合题意;高考只保留一些扶持性的加分政策,这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其哲学依据是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符合题意;个性表现共性并包含共性,③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错误。 12.“试点”是我们党和政府抓工作的常用方法,但有几种不好的倾向需要警惕:捏软柿子,挑难度小的地方下手,好完成任务;造小盆景,各种资源朝着一个地方使劲,打造典型却不可复制;锦上添花,基础本来就好,人财物再给予倾斜,好看但数量极少。试点不是为了好看,是用来推广经验、推动地区发展的。在试点中,要敢于、善于拔硬钉子,捏硬柿子。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 ) ①作为特殊性的“软柿子”不包含普遍性,没有推广价值 ②作为个性的“软柿子”不太具有可供推广的典型性 ③捏“硬柿子”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④捏“硬柿子”可暴露更多矛盾,对总结推广经验更具参考价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括普遍性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作为特殊性的“软柿子”也包含普遍性,①表述错误;③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在试点中,要敢于、善于拔硬钉子,捏硬柿子, 这是因为作为个性的“软柿子”不太具有可供推广的典型性,握“硬柿子”可暴露更多矛盾,对总结推广经验更具参考价值,故②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6年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此,十九大代表在讨论时说,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我国已经成为制造大国,正在迈向制造强国,很多方面都进入了世界前列,说生产力落后已经不符合现实了,人民群众面对的主要是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变化,反映的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结合材料回答,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论断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答案(1)分析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具有不同特点,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呈现的新特征、面临的新任务和新挑战。(2)分析同一矛盾的双方各具特点。把握主要矛盾的双方,一方面,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不平衡不充分成为主要问题。另一方面,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有更高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而且还有政治、安全、环境等方面更高的需求。 14.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近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正在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挨骂”就是在话语权上存在问题。当前,中国发展和治理的势头都不错,但在世界上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甚至国家形象屡屡遭到刻意的丑化,究其原因,缺乏话语权是很关键的因素。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提升话语权必须处理好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话语要为国际所认可,就不能总是自说自话、自弹自唱。增强中国特色话语的国际融通,一方面要通过对世界上的主流话语加以借鉴改造,即话语上的“借船出海”。中国的发展没有也不能偏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对于人类文明共识的东西,我们另起炉灶是不明智的。另一方面,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分析我国应该如何提升国际话语权? (2)请就如何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提两条建议。 答案(1)①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具其特点),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话语”要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文化智慧的民族性。②矛盾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与同类都具有共性。中国“话语”要体现国际性,为国际所认可。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中国要提升话语权必须处理好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 (2)①利用广播、网络、电视、图书等大众传媒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②积极参与多边外交,利用外交舞台展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