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调研政治试题

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二高二年级政治试题 第I卷 (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9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9月7日在河北承德木兰围场开始 ‎②当地时间‎2019年9月13日,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举办 ‎③‎2019年8月20日,李先生在某地花50万首付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 ‎④‎2019年10月1日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①④属于文化现象,符合题意。‎ ‎②: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举办属于政治现象,②不合题意。‎ ‎③:李先生在某地花50万首付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属于经济现象,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 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 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 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A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这表明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A项正确;材料强调旅游的文化价值,B项中的“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说法错误,排除;人们的文化修养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项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3.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世界认可本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进而增强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当代各国重视推广国家形象主要是基于 ‎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程度不断加深 ‎③国家形象决定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国家形象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和核心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各国重视推广国家形象是基于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程度不断加深,①②符合题意。‎ ‎③:“国家形象决定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的说法夸大了国家形象的作用,③说法错误。‎ ‎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4.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A. 受教育程度 B. 拥有的科学文化知识 C.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D. 参与文化活动的能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本题直接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没有难度,考生可根据教材对这一知识的表述直接选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C正确且符合题意;其它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5.‎ 世代中国人通过经典阅读汲取了多方面的营养,传承了中华文化,创造了新的生活经验。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这说明 ‎①阅读经典是提高个人素养的可靠保证 ‎ ‎②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 ‎③阅读经典决定着人的精神世界的发展 ‎ ‎④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阅读经典可以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从而为走向成功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说明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优秀文化对人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夸大了经典作品对人的作用,①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如何理解文化塑造人生?‎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启示:个人:要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要主动地、自觉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 ‎6.古往今来,每一位游子都心怀乡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乡愁,“来日依窗前,寒梅着花未”是王维的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不管走到哪里,乡愁依然不可泯灭,依然是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不管走到哪里,乡愁依然不可泯灭,依然是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能够增进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①②项符合题意;语言文化、饮食习惯、建筑古迹、衣饰文明等都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材料强调乡愁的影响,③项与题意不符;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7.梦想通过促进新商业文明的发展,让商业回归人、回归生活;让消费者成为经济生活的主人——正是马云所倡导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阿里巴巴企业文化,不知不觉融入企业员工的肌体和血液中,才造就了淘宝网这一全球最大电商网站。下列诗句与材料所体现的文化生活观点一致的有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③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意分析可得:材料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①:该诗句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①不符合题意。‎ ‎②:该诗句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符合题意。‎ ‎③:该诗句体现作者对自我的要求,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与材料无关,③不符合题意。‎ ‎④:该诗句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②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被人们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深远持久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②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8.在“2019中新旅游年”到来之际,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举办了“中国舞台日”活动。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应邀选送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包括醒狮、功夫、太极、竹笛和古筝演奏、旗袍展示等,现场掌声和喝彩声不断。“中国舞台日”的成功举办 ‎①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展示文化多样性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印证了文化交往中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④有助于彰显并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选项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在新西兰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舞台日”活动上,新西兰中国文化中心应邀选送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包括醒狮、功夫、太极、竹笛和古筝演奏、旗袍展示等,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有助于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展示文化多样性,有助于彰显并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也印证了文化交往中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①③④选项表述正确。选C。‎ ‎【点睛】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民族文化 世界文化 表现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民族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的规律 原因 各民族间存在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结论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文化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9.2019年7月,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3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良渚古城遗址列人《世界遗产名录》。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在于 ‎①巩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普遍认同 ②增强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③进一步见证中华文化的一脉相传 ④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 中华文化虽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世界对中华文化并没有普遍认同,故①错误。‎ ‎③: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世界遗产名录》不能见证中华文化的一脉相传,故③错误。‎ ‎②④:良渚古城遗址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是对中华文化的肯定,能增强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促进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故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0.苏州90后小伙陈柯宇作词作曲的歌曲《生僻字》在抖音上点赞已经超过250万,留言接近8万条,相关视频在微博上的点击量已突破400万。《生僻字》走红网络 ‎①表明了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②体现了现代传媒的运用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③开创了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新局面、新方向 ‎④说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传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实现文化的价值,但不是有其决定,①说法错误。‎ ‎②④:苏州90后小伙陈柯宇作词作曲的歌曲《生僻字》在抖音上点赞已经超过250‎ 万,留言接近8万条,相关视频在微博上的点击量已突破400万,这体现了现代传媒的运用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说明了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传承,②④符合题意。‎ ‎③:该选项夸大了《生僻字》走红网络的作用,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1.太湖世界文化论坛第五届年会‎2018年10月18日在北京开幕。本届年会以“文化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与会的中外嘉宾表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了世界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间、各国人民民心之间的相互融通。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年会致贺信指出,这次年会以“文化对话: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有助于各方增进沟通、凝聚共识、深化合作,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此,我们应该 ‎①坚持文化的多元化,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②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 ‎③培育民族文化的包容性,相互尊重、兼收并蓄 ‎④加强文化交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文化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我们应该坚持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多元化。故①错误。‎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但不一定认同其他民族文化。故④错误。‎ ‎②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故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怎么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 A、树立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 B、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12.‎ ‎“刀把楼、北京结、天梯、鹰飞倒仰……”箭扣长城因其形如“满弓扣箭”得名,城楼和山崖融合在一起,残垣断壁,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之美,是明代长城最险段之一。箭扣长城的修缮不求结构完整,而是保持其残缺状态,开发方式也将区别于其他传统景区。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②“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 ‎③文化具有继承性,“箭扣之美”来自时间,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 ‎④文化需要发展,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的区域性的相关知识。箭扣长城因其形如“满弓扣箭”得名,城楼和山崖融合在一起,残垣断壁,雄浑苍凉,别有一种深沉之美。这表明箭扣长城作为长城文化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①正确;箭扣长城的修缮不求结构完整,而是保持其残缺状态,开发方式也将区别于其他传统景区。这表明“箭扣之美”具有独特性,修缮和开发方案应量身打造,②正确;时间是衡量文化价值的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更不是根本因素或决定因素,所以并不是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③中的“越古老的文化越有价值”说法错误,排除;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旅游开发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④中的“只有旅游开发才能让长城文化‘活’起来”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13.当前,运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成果,催生了新型文化业态,加强了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应用。从超越时空局限的意义上看,现代信息技术 ‎①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方向 ‎②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 ‎③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④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武发生了根本变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从超越时空局限的意义上看,现代信息技术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武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和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①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根本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14.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中国国家形象文化符号之一。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面对中医药文化式微、中医药学科被边缘化,专家建议应从校园教育着手,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推进中医药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这一建议的依据在于 ‎①教育是推动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教育决定着传统文化的性质和方向 ‎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特定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故①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教育对传统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不起决定作用,故②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专家建议应从校园教育着手,推进中医药文化科普,推进中医药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故③④正确。故选D。‎ ‎【点睛】教育的重要性:‎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 ‎(2)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 ‎(5)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15.凭借芯片、体系结构、高速互联、系统软件等关键技术上前所未有的创新和突破,由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的“神威·太湖之光”第三次出现在全球超算500强榜单榜首的位置,实现三连冠。这表明 ‎①创新是科技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科技创新需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③社会实践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④离开实践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科技创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凭借关键技术上的创新,使“神威·太湖之光”第三次出现在全球超算500强榜单榜首的位置,这表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①符合题意。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经过研制这一实践活动从而使“神威·太湖之光”第三次出现在全球超算500强榜单榜首的位置,表明离开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科技创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体现国际交流与合作,也没体现社会实践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充足的条件,②③不符合题意,不选。故选B。‎ ‎16.2019年3月14日,3D全景声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举行首映,惊艳四座。它取材自同名京剧剧目,更引入了先进的全套杜比全景声制作流水线,让该剧在新技术、新载体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中可知 ( )‎ A. 时代精神是传统文化发展的重要根基 B. 科技促进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全新变革 C. 文化发展实质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 D. 现代信息技术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答案】B ‎【解析】‎ ‎【详解】A选项错误,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C选项错误,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D选项错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所以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京剧电影《曹操与杨修》引入了先进的全套杜比全景声制作流水线,让该剧在新技术、新载体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中可知科技能够实现文化传播方式的根本变革,B选项正确,入选。‎ ‎17.自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六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书店里的阅读角、地铁中的读书人、校园飘来的朗读声,城市中的阅读场景越来越多,全民阅读逐步推广。我国之所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因为 ‎①全民阅读是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②阅读有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助力文化传承 ‎③文化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日益占据主导地位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我国之所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因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阅读有助于建设学习型社会,助力文化传承,培植良好的社会风尚,②④符合题意。‎ ‎①: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是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①说法错误。‎ ‎③:文化在人民大众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文化不能主导地位,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 推动教育信息化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只有搭建起教育信息化和终身教育的平台,使每个公民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自己所需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才能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18.‎ 筷子是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筷子一头圆、一头方,圆象征天、方象征地,表示着“天圆地方”,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这显示出 A.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 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熔铸百家 C. 中华民族拥有独特的精神标识 D.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A:筷子的历史悠久,结构、尺寸的象征意义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A正确。‎ B: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文化熔铸百家,B排除。‎ C: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拥有独特的精神标识,C错误。‎ D:材料未反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9.始于我国古代七十年前的榫卯是利用木构件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构件连接的工艺。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的部分叫卯,榫头插入卯眼中,两块木头便紧密连接,不再分离,使普通的木头有了生命。大到舟船车辆,小到桌椅板凳,都离不开榫卯技术的应用。这表明 ‎①榫卯展示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②我国科技始终处于世界前列 ‎③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 ‎④榫卯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榫卯不能展示人的精神世界,①错误。‎ ‎②:该选项表述与事实不符,②错误。‎ ‎③④:榫卯是利用木构件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构件连接的工艺,该工艺使普通的木头有了生命。大到舟船车辆,小到桌椅板凳,都离不开榫卯技术的应用。这表明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榫卯是中华民族创造力的生动体现,③④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20.‎ 荀子认为:“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奇荣辱》“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荀子儒效》“夏”就是“雅”。就是说,一个人到了某个地方,就要适应当地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学习当地语言,不然就很难与当地人交流,也很难欣赏当地文学艺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不同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地理环境决定了各地区文化的独特性 ‎③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障碍 ‎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受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引言是说,一个人到了某个地方,就要适应当地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学习当地语言,不然就很难与当地人交流,也很难欣赏当地文学艺术。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不同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受其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影响,①④符合题意;地理环境影响各地区文化的独特性,而不是“决定”,②说法错误;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前提,而不是重要障碍,③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1.壮族自古以来就以“歌的民族”闻名。壮族民歌形式、曲调、内容多样,在广大壮族地区,婚丧嫁娶、欢度节日、贺喜庆宴、祈祷祝福,甚至是割草打柴、耕地插秧,都会以歌传情、以歌表意,民间至今仍流传着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下列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②壮族艺术家是壮族民歌创作的主体 ‎③各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民族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歌曲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①③选项表述正确。‎ ‎②:壮族民歌创作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②错误。‎ ‎④:文化的力量熔铸于民族的凝聚力之中,故④选项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华文化、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 区域文化 民族文化 区 别 概念 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它表现为中华民族所具有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思想文化方面的特征 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内涵,以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或遗存物构成这一地区的文化中心,经过一定的开发而形成的具有该地区特点的文化 是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在历史和现今所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 特征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征 具有地域性特征,即具有明确的地理范围 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统一,涵延性与主导性的并存,兼容性与选择性的一致 联系 ‎①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大的视野看,中华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从小的视野看,中华文化又可分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 ‎②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民族文化的一种,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从中华文化内部看,中华文化呈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③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二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同一民族可以生活在不同区域,这样同一民族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区域文化,比如同是汉族的齐鲁文化和中原文化;不同民族可以生活在同一区域内,这样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就会呈现共同的区域性特征,比如滇黔文化就是由若干不同的民族文化组成的 ‎22.‎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不论是在哪里,每当这首优美的乐曲响起,各族人民都会共情共鸣,跟着乐声一同吟唱,唱出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这种激荡在各族人民心中的情感 ‎①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体现了各族人民对找们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体现了我们共同价值追求 ‎④深深植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心中,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④:由材料可知,这种爱国情感深深植根于中华各族人民心中,体现了各族人民对我们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火炬,体现了我们共同价值追求,排除①③。‎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整体精神风貌。‎ ‎23. 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黑格尔说:“体现着时代精神的英雄们主宰着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的视野。”当下主宰中国人视野的时代精神是 A. 中华民族精神 B. 社会主义文化 C. 改革创新 D. 传承民族优秀文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前我国的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故本题答案选C。‎ ‎24.2019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下列对爱国主义认识错误的是 A.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B.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C. 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D. 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ABC说法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25.“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深情回望过去一年极不平凡的追梦之旅,热情礼赞每一位奋斗者的艰辛付出,满怀信心寄语亿万人民勇敢踏上追寻梦想的新征程,激励每一个人发扬梦想精神,在奔跑中拥抱梦想、成就梦想。这启示我们,弘扬梦想精神 ‎①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 ‎②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品质 ‎③能够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 ‎④能够为不断夺取中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激励每一个人发扬梦想精神,在奔跑中拥抱梦想、成就梦想。这启示我们,弘扬梦想精神是凝聚民族力量、推动民族振兴的必然要求,能够为不断夺取中国建设和改革新胜利提供强大精神力量,①④符合题意。‎ ‎②: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并不是永恒不变的,②错误。‎ ‎③:弘扬梦想精神能够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力量,而不是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智慧,成为现代的天人合一观,即源于自然,顺其自然,益于自然,反哺自然,人类与自然共生、共处、共存。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绿色经济的华丽转身是大势所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天人合一”智慧的基础上,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绿色发展的理念必将“领航”全面小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绿色发展理念与古代生态智慧的关系。‎ ‎【答案】①传统思想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深受古代生态智慧的影响。②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绿色发展理念保留了传统生态智慧“天人合一”的基本特征,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更加注重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传统生态智慧的继承和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实现绿色经济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绿色发展理念与古代生态智慧的关系。需要掌握传统思想作为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等知识点。‎ 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在“天人合一”智慧的基础上,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在“‎ 天人合一”智慧的基础上,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绿色发展理念保留了传统生态智慧“天人合一”的基本特征,又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更加注重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体现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点睛】传统文化:‎ ‎⑴、特点:相对稳定性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⑵、作用(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的需求,就能对社会和人的发展起积极的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消极作用。‎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A、继承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同一过程中的两个方面。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19年3月27日,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中国的文明观,让世界看见》五周年,在这一重要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科学把握人类文明进步大势,深刻阐明“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真诚倡导“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互鉴准则,习近平强调:“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对文明的这些论述不仅精辟揭示了人类文明的本质特征,还深刻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内涵。五年来,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中国不仅是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行动者,充分彰显了中国对于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深邃智慧、积极贡献与责任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阐述我们应怎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答案】①我们要更加热情的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引进来)②更加主动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我国文化国际影响力。(走出去)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态度)④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多种途径促进文化的传播,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途径、手段)‎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中国的文明观,让世界看见》的内容为载体,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阐述我们应怎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属于措施建议类的解答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的知识。‎ ‎【详解】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考生在分析说明时,可以从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以及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从文化传播的角度,可以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角度说明怎样促进交流;从既要欢迎优秀文化成果在我国的传播,也要积极的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如果学生能够说明在交流中借鉴、创新会更好。‎ ‎【点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原因 ‎ ‎ ①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要求。文化因不同而交流,因交流而精彩。②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要求。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取长补短,发展自己。③是推动世界文化繁荣的要求。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又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 态度 ‎ ‎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 原则 ‎ ‎ 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 途径与手段 ‎ ‎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大众传媒 ‎ 任务 ‎ ‎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流浪地球》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话:集体主义取代了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带着地球一同流浪展现了“乡土情怀”,“北京第三区交通委”和“春节十二响”……宏大叙事的小说基础、制作精良的电影特效和“精准把脉”的民族文化,共同支撑起《流浪地球》,让中国电影也能“硬气”地讲自己的故事。影片从故事到文化内核都很有中国特色,表达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深厚热爱。随着中国电影视效公司对视效数据库的建设,中国电影工业已经具备摄制比肩准一线大片的硬实力和先进的摄制流程。《流浪地球》通过参照“好莱坞模式”生产制作类型化大片,大大推进了中国电影工业标准化、流程化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流浪地球》的成功给我国科幻电影创新带来哪些启示。‎ ‎【答案】①立足于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丰富的资源,准备充足的条件。电影创作者要深人社会实践,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 ‎②重视科技对文化创作的影响。科幻电影创作应重视将科幻的理论与酷炫的电影特效相结合。‎ ‎③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我国科幻电影要植根于民族文化,体现我国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乡土人情,注入时代精神。‎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电影创作既要借鉴世界优秀科幻电影文化,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流浪地球》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终于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话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流浪地球》的成功给我国科幻电影创新带来哪些启示,属于启示类试题。‎ 材料中“电影《流浪地球》处处彰显着中国科幻电影特征。比如刘启又叫户口,比如穿秋裤,比如一碗葱花面,春晚的倒计时等等”启示我国影视业发展需要立足社会践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中“电影《流浪地球)融人中国元素与理念”启示我国影视创作应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电影《流浪地球)借助了西方的壳,启示我国影规业发展要博采众长,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 材料中“电影《流浪地球》沿用好菜坞级别的行业标准和技术手段”启示我们应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推动我国影视业发展;材料中“电影《流浪地球>能够震撼观众的心灵”启示我国影视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点睛】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 ‎ 一是悟出材料说明的道理; 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着重回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 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29.材料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戏曲对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川剧、粤剧、越剧、黄梅戏,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材料二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在吸收了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中国戏曲程式化动作传达出的中国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人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 ‎(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答案】(1)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传承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这说明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另一基本特征。戏曲以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戏曲不同的剧种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汉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皆有戏曲,表明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①中华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中国戏剧一一拥抱西方戏剧体现了这一点。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说明了这一点。④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体现了这一点。‎ ‎【解析】‎ ‎【详解】(1)本题要求学生分析材料一中体现的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本题的切口小,直接考查学生中华文化基本特征的理解与记忆。体现类试题的解答需要学生通过分析材料找出其中的关键词语以寻找答题的突破点。题中材料“戏曲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覆盖城市乡村广大幅面和十几亿民众、传承至今而顺势长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方面,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征;题中材料“得益于自身的独特形式与丰富内容,戏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角度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题中材料“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也形成对不同流行地域的覆盖”,启示学生可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方面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本题直接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特征的理解与记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中华文化包容性特征指的是什么以及包容性特征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其次需要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关键词语已确定答题的方向。题中材料“20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启示学生可从求同存异方面去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题中材料“中国戏剧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的营养”,启示学生可从兼收并蓄方面去分析说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题中材料“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欢迎。西方观众看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剧目时,注意更多的是极富表现力的中国式演绎方法”,启示学生可从中华文化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去分析说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