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藏林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西藏林芝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政治试卷 ‎1.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看一看鲁迅,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国民必须要觉醒;听一听《黄河大合唱》,就会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觉醒与力量。以上材料说明()‎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文艺是国民精神的火光,引导国民精神前进,说明了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正确;‎ ‎②题目没有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持久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③国民觉醒和民族力量需要通过鲁迅和黄河大合唱表现出来,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正确;‎ ‎④优秀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选项说法片面,排除;‎ 故选:B。‎ ‎【点睛】本题选项中涉及到了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这一知识点,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与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这两个知识点极易混淆。在区分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只停留在主观领域,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往往体现在人的具体行动中,化为人们行动的动力。‎ ‎2.半个多世纪间,人民币沿着新中国的文明进程一路走来,不断衍变。它周围的人们对战争、危机和变革所持的态度,决定了它的设计,塑造了它的基因;它浸染了中国人在历史创造中的悲愤、呐喊、激情、喜悦与苦闷,过往的五套人民币最终拼接起了一个我们共同走过的时代。材料主要体现了(  ) ‎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②一定的文化受一定的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影响 ‎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④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 “人民币周围的人们对战争、危机和变革所持的态度,决定了它的设计,塑造了它的基因;它浸染了中国人在历史创造中的悲愤、呐喊、激情、喜悦与苦闷,过往的五套人民币最终拼接起了一个我们共同走过的时代”,材料主要体现了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一定的文化受一定的政治、历史等因素的影响,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不涉及文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③不合题意。 ④:材料不能表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要坚持把推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材料表明( )‎ A.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C.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D. 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科学技术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本题材料中“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自主创新是支撑一个国家崛起的筋骨”,说明了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A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B、C、D三项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故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A项。‎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4.2017 年春节期间,在美国数百名中国师生与上千名美国师生写春联、画脸谱,共庆新春;在泰国“欢乐春节”活动在曼谷唐人街盛大开幕;新加坡则举办了“新春音乐会”、“北 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全球多地共贺鸡年新春。这表明 ‎①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中国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了我国的春节文化在世界各国传播,并没有体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文化,①不选;全球多地共贺鸡年新春,这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也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并不能说明中国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 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从文化与个人的关系看,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 ‎5.庄子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A. 优秀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B.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 C. 落后文化阻碍社会发展 D.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6.忧国忧民、兼济天下、志存高远……这些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作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这表明( )‎ ‎①通过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精神世界 ②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的 ‎ ‎③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④优秀文化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③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④选项错误,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题目中,中国传统文人崇高博大的文化精神是通过具体的人格与行为来体现的,而优秀的人格和社会作为,也在不断丰富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这说明了通过社会行为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说明了人们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文化的,故①②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A。‎ ‎7.中华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仁学”为当今世界的“文明的共存”提供了具有积极意义的资源:治国、平天下应该行“仁政”、行“王道”,做到“和而不同”,不应该实行“霸道”。儒家的“王道”告诉我们 A. 要认同文化的世界性 B. 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C. 要弱化文化的民族性 D. 要继承文化的传统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C说法错误,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认同文化的世界性,也不是弱化文化的民族性;‎ B符合题意,“治国、平天下应该行‘仁政’、行“王道”,做到‘和而不同’”,这说明儒家的“王道”告诉我们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D说法错误,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而不是要继承文化的传统性。‎ 故选:B。‎ ‎8.比尔·盖茨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会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②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③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网络技术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大众传媒的知识。本题是四选三式的选择题,比较适用用排除法。选项①说法错误,新的传媒的出现不会导致旧的传媒的消失,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9.‎2018年3月30日,《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荣获“2017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成为詹天佑奖自设立以来,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近代历史街区及建筑保护类项目。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利用( ) ‎ ‎①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加民族精神凝聚力 ‎ ‎②有利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 ‎③应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 ‎ ‎④应处理好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与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加民族精神凝聚力无关,①不符合题意。‎ ‎②:民族节日有利于集中展示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与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利用无关,②不符合题意。‎ ‎③: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利用,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继承的继承上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③符合题意。‎ ‎④:历史风貌街区的保护与利用,要处理好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既要开发利用,又要加强保护,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0.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镌刻着中华民族和沿途各国人民友好交往的不朽记忆。这里是华夏文明走向世界的重要出发站,也是沿途各国多元文化的交汇交融之地。各国文化的交融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文化的繁荣,是因为 ‎①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②各国文化体现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在长期的交流中各国文化达到了高度融合 ‎④各国文化都源远流长,有相同的历史传统 A. 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②:各国文化之所以要进行交流、借鉴,是因为文化存在差异同时又具有共性。各国文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点,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但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可以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①②符合题意。‎ ‎③:各国文化在长期交流中相互交融是结果,不是原因,③不符合题意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的多样性:‎ ‎(1)如何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坚持的原则: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①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②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的,又是民族的。‎ ‎11.‎‎2017年8月21日 至27日是拉萨“雪顿节”。“雪顿”在藏语中意为“馥奶宴”,“雪顿节”又称“酸奶节”。因首日哲蚌寺会展晒巨幅唐卡,也称“晒佛节”。如今,这个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节日延续了部分传统习俗,逐步演变为以展佛和藏戏会演为主的宗教与文娱相结合的节日。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②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 ‎③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④传统习俗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雪顿节’延续了部分传统习俗,逐步演变为以展佛和藏戏会演为主的宗教与文娱相结合的节日”,这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①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并没有体现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③不合题意。 ④:传统思想影响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2.‎2017年8月28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仪式,年底将与广大观众见面。《国家宝藏》的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国家宝藏》能够体现(  )‎ ‎①一定的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③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 ‎④科技是培育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国家珍藏的文物,展示中华文化,这体现了一定的文化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故①正确;《国家宝藏》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故②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故③错误;④选项与题干无关,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布达拉宫,坐落在拉萨河谷中心海拔‎3700米的红色山峰之上,是集行政、宗教、政治事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它由白宫和红宫及其附属性建筑组成。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是当时吐蕃统治者松赞干布为迎娶大唐的文成公主而修建,清朝时历五十年重修扩建成今日之规模。优美而独具匠心的建筑,华美而绚烂的装饰,与天然美景间的和谐融洽,使这座1300多年的古老宫殿在历史与宗教之外平添几分风采。1994年布达拉宫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材料二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宫殿高200余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雄伟的布达拉宫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体现,是我国各族人民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坚定、执着、踏实、韧性、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极致的精神的体现,布达拉宫的建筑,见证了中国古代的匠人精神。‎ ‎(1)请运用文化生活说明我国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当今时代继续发扬“工匠精神”的意义。‎ ‎【答案】(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称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称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它们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②“工匠精神”作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文化是人创造的,影响着每一个人。‎ ‎③“工匠精神”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塑造人生。“工匠精神”作为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精神食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说明我国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题考查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属于宏观考查。题型设置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在解答“原因类”主观题时可以从三个方面组织答案:审设问析原因、联系教材找原因、分析材料找原因。解答本题,需要抓住设问的信息,然后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从设问来看,分析我国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首先考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即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保护它们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然后涉及文化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当今时代继续发扬“工匠精神”的意义。本题知识范围是文化作用知识,属于中观知识考查。题型设置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该题型审题的难度小,但具体答题过程要用到什么知识,或者要从什么角度来分析意义,要求能够进行综合分析。同时在一个设问中往往蕴含着多个切入点,需要全面考虑,不要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解答本题,需要阅读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 材料中“是我国各族人民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坚定、执着、踏实、韧性、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极致的精神的体现,布达拉宫的建筑,见证了中国古代的匠人精神”,可以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塑造人生、文化与综合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 ‎14.中华五千年文化,熠熠生辉,如何正确认识、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当下全体社会成员的一个重要命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德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思想深邃,言简意赅,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无穷魅力。它不仅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块绚丽夺目的瑰宝,而且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时至21世纪,古老的《道德经》所蕴含的理念与主张,仍然熠熠生辉,今天,我们要弃其糟粕,更要结合时代内涵,扬其精华,让远古的思想,再一次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要发挥其作用,同时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其新的内涵。当然《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如不提倡竞争和主动学习等。‎ 材料二 从孔子时代的子贡,明清之际的晋商、徽商到当代中国改革开放,以及“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经济的崛起,都可以看到儒家的“经世致用”哲学在经济领域的运用。儒商文化提倡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在约束儒商自身诚信经营、重义轻利的同时,也提高了儒商的信誉,降低了社会交易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经济的发展。‎ ‎(1)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有人认为:“复苏儒商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该观点。‎ ‎(3)试论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包容性。‎ ‎【答案】(1)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我们既要做好文化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又要做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我们要继承《道德经》这个传统文化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优秀传统文化“光芒照耀”。‎ ‎③要对《道德经》里的传统文化思想加以发展,即立足现实的社会实践,不断丰富、充实,注入更具活力的时代内容。‎ ‎(2)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儒商文化所提倡的在道德基础上发展经济,对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引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②传统文化如果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没有因时而变,简单地复苏儒商文化,就不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会起阻碍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 ‎③对儒商文化,我们既要看到它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局限性,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立足于社会实践加以创新,片面的“复苏”,是一种文化守旧主义。‎ ‎(3)中华文化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 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和史书典籍是重要的见证。 ②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体现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相互交融既渐趋融合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共处;兼收并蓄即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正是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说明如何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解答本题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其中的关键性的语句来概括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材料中“《道德经》的内容要紧随时代,增加新的时代内涵”,表明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继承的过程需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材料中“《道德经》里面也有一些消极的道理和理论”,表明对于传统文化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析观点。本题属于评析题,对观点的评析要坚持辩证思维,既指出观点的合理之处,又要指出不妥之处,然后结合课本知识作答即可。就本题而言,对“复苏儒商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剂良药”。进行评析。儒商精神是传统文化,本题可运用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进行评析。关键要指出儒商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也会起阻碍经济发展的消极作用。对儒商精神不仅要复苏,还要创新和发展。‎ ‎(3)本题要求论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包容性。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点睛】评析类主观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1)结合材料提出一个正误混杂或者片面的观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提出的观点进行评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说明观点正确之处、合理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要那样做;第二步,说明观点错误之处、不足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或还要怎么做;第三,总结概括,从整体、全局高度对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应该怎样做,或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2)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让学生表态,是赞同还是反对,并说明赞同或反对 理由;或结合材料提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让学生表态,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课标卷一般以这种形式出现。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两步:第一步,表态,指出对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或赞同试题中两个观点中的哪一个观点。第二步,说明理由,这是回答这一类试题的关键。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对题中观点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对题中的两个观点,既可以赞同这一个观点,也可以赞同那一个观点,但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统一,论据一定要能说明观点,这是能否得分的关键;第二,理由、论据要充分、要全面,要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在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