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政治试题 考生须知: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题卷分第Ⅰ卷(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第Ⅰ卷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第Ⅱ卷作答在答题纸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纸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交答题卡和答题纸。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在都市,有繁华的城市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乡土气息。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反映了:( ) 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城乡地区所特有的现象 C.文化是人们不同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2.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你认为下列时政要闻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2018年5月3日,中国公务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正常巡航 B.亚投行行长金立群表示将支持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项目 C.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胜出成为美国新总统 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南京大屠杀档案》列入《世界记忆名录》 3.2018年4月7日,以尊重母语、学习语文、独立思考、培养韧性为活动宗旨的2017年第九届鲁迅青少年文学奖启动仪式在上海鲁迅初级中学举行。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用手中的笔鼓舞了无数青年人参加革命,用文字为良药治疗了许多中国人麻木的心灵。人们称赞他的文章“伟大而又悲壮,能够挑起民族脊梁,让迷惘转化为自信力,引导青年人走向光明”。这说明:( )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4.为了更好地传承地方文化,某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地方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 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5.有位学者撰文指出,李白那追求理想、反抗权贵、要求自由的精神,个性张扬的气质,高亢豪迈的性格,雄奇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气势,无疑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精神领域的真实反映和写照。这表明: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③李白的诗歌在盛唐是最优秀的 ④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6.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 ) ①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 ③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④能促进个人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我国著名文学家巴金说,他在散文创作上主要受中国古今散文优秀传统的影响。譬如,儿时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两百多篇散文是他从事散文创作的“真正的启蒙先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 ①文化来源于人们的灵感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亘古不变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8.当前,中国人对旅游行为的认知也逐渐由过去“方便自己、麻烦他人”转变为“文明出游、共获快乐”,国民文化素养的核心得到不断提升。这种提升:( ) ①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②对人的终身发展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使国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加丰富 ④对国人认知转变的影响是直接的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9.中国与非洲国家文化交往历史悠久,在中非文化交流的字典中,没有“排斥”“歧视”“居高临下”这一类词汇,因为我们是平等相待的朋友,是彼此尊重的兄弟。这体现了:( ) A.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C.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D.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根据材料分析10~11题。 10.一本好书是一本财富,好的文学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这形象地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引导着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已成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它们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这说明:( ) ①书籍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②书籍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③书籍引导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④优秀的书籍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2.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不久,其他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丝毫不觉羞愧,这就是“破窗理论”。“破窗理论”反映了:( ) ①文化环境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不是消极被动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④良好的文化环境是需要创建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2018年,山东省文物局继续推进山东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组织实施100处传统特色民居修缮保护工程,围绕齐长城中段长城村落、胶东半岛海草房等山东地方文化特色鲜明的“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区建设,传承乡土文化。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文化财富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一部中国制作的名为《美丽的森林》的动画片,利用动画技术将多幅宋代工笔画从画卷中“复活”。短片从第一帧画面开始,古韵悠然、风吹树叶动、鸟飞展翅高,精妙绝伦的宋代古画仿佛有了生命,其精美的画面,浓郁的中国风,深深打动了观众。目前已成为首部冲击2017年度奥斯卡动画短片奖的中国作品。这主要说明:( ) A.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B.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C.科学技术的运用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15.长期以来,尽管西方消费者通过印有“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而不断地接触中国,但是中国的文化形象在他们眼中始终模糊不清。绝大多数西方人通过媒体感知的中国形象与事实之间的距离可谓天差地别。这启示人们要进行:( ) A.文化创新 B.文化继承与发展 C.文化交流与传播 D.文化要与经济相交融 16.歌曲《卷珠帘》中的“千家文,都泛黄”“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等词句,运用了大量典故,实现了古典和流行的完美结合、怀旧与时尚的相互交融,深受广大听众喜爱。这说明:( ) A.传统文化是现代艺术发展的源泉 B.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 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文化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的 17.漫画《不能让中国的新生代姓“西”!》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 ) A.传统文化中具有一定的保守的因素 B.我国悠久的文明进程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C.在经济全球化中要加强民族文化教育 D.外来文化是腐朽、落后的文化,我们不能盲目借鉴和吸收 18.2018年1月23日,中华风俗文化主题展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开幕,这是继前两年“和合风俗”年度文化主题公益活动之后,中华世纪坛对中华风俗以及传统文化更进一步的寻根问源。展览通过各类型海内外华人家庭的风俗故事。展示中华风俗在新时代的风采。中华风俗文化主题展:( ) ①创新了文化传播途径,展示了中华风俗的生命力、凝聚力 ②发展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体现了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发挥了传统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9.“正能量”一词原为物理学术语,但一些博主将其赋予新的含义并借助互联网使其得到广泛传播,现在已经成为社会的流行语。这一现象表明:(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②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最主要途径 ③互联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④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0.在人类文明庄严的通道上,任何一个出口处,中华文明无处不在。在美国最高法院大楼“司法、自由的护卫者”纪念碑上,刻有三个石像,分别是颁布《十诫》的摩西、雅典立法家梭伦,以及穿着长袍、留着长须以系统道德理论治国的孔子。这从侧面说明:( )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③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音乐家赵季平在乐坛耕耘五十多年,创作出交响乐《和平颂》、民族管弦乐《古槐寻根》和影视剧歌曲《红高粱》《大宅门》等经典之作,他认为一部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的就是生活。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音乐创作的源泉 ②音乐的发展取决于音乐创作方法的创新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④创新是音乐创作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在我国传统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历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节民间历来就有插艾叶的习俗,期待起到驱蚊杀菌、祛邪避秽的作用。这表明:( ) ①我国的传统节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②端午插艾的习俗推动社会和人的发展 ③国民的医药知识能为我国中医药学发展提供丰富的养料 ④端午插艾的习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3.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珠算在我国中小学的课堂中已逐渐消失。然而作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一,它正在被海外多个国家的人们所学习和使用。这一事实:( ) ①体现了文化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②警示我们应继承传统,在生活中多使用传统珠算 ③要求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让珠算焕发新的生命力 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4.随着“中文热”在世界范围内的升温,文化部推出了汉字教材《100个汉字认识中国》。《100个汉字认识中国》与常见的汉字教材有着显著区别,它更注重呈现汉字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节庆习俗、文学典故等为汉字塑造了丰满的形象,使其流畅易懂、精妙优雅。 该教材:(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较强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中华五千年文化,回文诗是中国文苑一朵奇葩,西晋以来历代诗家争相效仿,如《后园》(南齐•王融):正读:斜峰绕径曲,耸石带山连。花余拂戏鸟,树密隐鸣蝉。逆读:蝉鸣隐峦树,鸟戏拂余花。连山带石耸,曲径绕峰斜。了解并阅读回文诗,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古代诗人崇尚自然、道法自然 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古典诗词注重实用、整体性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Ⅱ卷 主观题 (共50分) 26.2017年5月5 日,中国上海,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进行首飞,几经反复,历经风雨,中国自主研制大型客机的梦想,终于开创性地成为现实!中国的大飞机实现了“一飞冲天”! C919的研制是非常复杂的系统集成工程,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不同的系统集成绝不是简单的拼接,如何关联,取决于飞机的整体设计方案。 在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后,还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航空制造业是航空产业的根基,也是我国高端制造业的重要标志之一,有着相当广阔的市场空间,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简要说明C919首飞成功的意义。(16分) 27.丝绸,曾经作为“硬通货”’成为中国文化远播全世界最好的名片。在北京APEC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采用传统真丝面料宋锦制作的“新中装”精彩出镜,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绽放光彩。“中”代表的是中国的传统和文明。融合中国历代经典款式、工艺和色彩,而传统纹样海水江崖纹,主要代表山水相连、绵延不绝,与21个APEC经济体命运相连的精神相匹配。“新”代表的是传承基础上的创新:采用创新款式、电脑提花织机和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在表达中国意蕴的前提下,使其更为合体、舒适。APEC会议是一个重要的多边外交场合,领导人服饰,传达了“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理念。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新中装”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的原因。(16分) 28.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的道德思想,孟子提出了“吾养吾之浩然正气”,这些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延续至今。今天,我们社会仍然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治安。 材料二: 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文学方面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的小说,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三: 据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原始社会时期,黄帝的乐官就到新疆“取竹”, 制造出12根律管。这虽然是古老的传说,但在新石器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和中原已有了音乐文化的交流,隋唐时期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但是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今天,我们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是如何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的?(8分) (2)结合材料三,如何理解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10分) 政治参考答案: 1~5 ADBBA 6~10 BCACC 11~15 CCBCC 16~20 DCDDC 21~25 BBACB 26(16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触。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C919完成首飞、实现量产后,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4分)②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0919拥有完全知识产权,首飞成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创造力。(4分)③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每一个人。C919首飞成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分)④C919,首飞成功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4分) 27(16分).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新中装以其独特的中国传统元素向世界传递中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4分)②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新中装”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革故鼎新”,传承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注入多元美好、开放包容的时代理念,实现了创新。(4分)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电脑提花机织提高了宋锦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成本,也推动了中华民族服装文化的发展。(4分)④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新中装针对APEC特定的外交场合,采用中西结合的剪裁方式,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4分) 28(18分). (1)材料一中的孔孟思想到今天两千多年不断发展而延续不断,这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材料二提到中华文化在多个方面对世界的贡献,说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8分) (2)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2分)②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材料的“流行的多部乐曲中大多是少数民族的音乐”正体现了这一点。(3分)③“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体现在“吸收了外来的各种音乐的精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中。(3分)④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与文化的理解。(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