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第一部分专题九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讲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江苏专版第一部分专题九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复习讲义

专题九 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点一 中华文化 ‎[理主干·联系通]‎ ‎[释疑难·认知清]‎ ‎1.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见证 ‎①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和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②史书典籍:史书典籍以其自身的传承性,成为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博大精深的表现 表现 阐释 独特性 中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区域性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中华文化呈现鲜明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中展示自身的特征,同时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使中华文化呈现多样化 民族性 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习俗等因素,在文化上呈现多样化。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相互融合,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在分析具体材料是否能够体现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时,可以从“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来思考。‎ ‎(2)“求同存异”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在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3)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文化吸收、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另外,包容性也并非中华文化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4)包容性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关系 ‎[题组练·验能力]‎ ‎1.(2017·江苏高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解析:选A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的基础”,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表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具有包容性,A项符合题意。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集中体现,‎ D项不选。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2.(2018·南通模拟)出现在3 300多年前商代中晚期的汉字鼻祖甲骨文,是研究汉字原初构形与汉语言语法最早形态的重要素材。现代汉字及汉语语法结构,与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一脉相承,由此可见,甲骨文是(  )‎ ‎①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③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①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现代汉字及汉语语法结构,与甲骨文的字体构形和文辞体式一脉相承”体现了甲骨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②④‎ 符合题意。‎ ‎3.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入选;中国园林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体现了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入选;③夸大了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的作用,排除;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二 中华民族精神 ‎[理主干·联系通]‎ ‎[释疑难·认知清]‎ ‎1.全面把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内容 基本 内涵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地位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意义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途径 ‎①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应对世界范围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②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又要抵制西方文化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危害,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 ‎2.正确认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 民族精神 时代精神 区别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其基本内涵是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联系 二者都是凝聚中华民族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各族人民团结和睦、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题组练·验能力]‎ ‎1.习近平总书记以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凝练概括中国人民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刻阐述精神力量对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意义。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 ‎①梦想精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②团结精神——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 ‎③奋斗精神——麋鹿成群,虎豹避之。飞鸟成列,鹰鹫不击 ‎④创造精神——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①符合题意,“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体现了梦想精神;②符合题意,“爬山越岭要互助,渡江过河要齐心”体现了团结精神;③不符合题意,“麋鹿成群,虎豹避之。飞鸟成列,鹰鹫不击”体现了团结精神;④不符合题意,“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体现了奋斗精神。‎ ‎2.同样是写梅,陆游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生非常重要的品格,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①把“梅”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文化形式 ‎③传统的梅的精神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生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B 传统文化中以梅象征人的高洁品质,体现中华民族气节,题干没有体现梅与爱国主义的相通之处,①不符合题意;“包容性”是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题干没有体现,②排除;从陆游到毛主席,把梅的精神赋予时代内涵,③入选;古今人士通过诗词颂梅并喻人,丰富了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入选。‎ ‎3.走在时代前列需要弘扬作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的“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下列对“红船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①勇立潮头,引领时代潮流的精神旗帜 ‎②历久弥新,是对民族精神的最高概括 ‎③植根群众,是永葆党的纯洁性的精神基石 ‎④凝聚力量,扎牢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材料反映“红船精神”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体现了“红船精神”是勇立潮头,引领时代潮流的精神旗帜;“红船精神”即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体现了“红船精神”是植根群众,永葆党的纯洁性的精神基石,①③说法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红船精神”并不是对民族精神的最高概括,②说法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④说法错误。‎ ‎4.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这是我们的骄傲。习近平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是基于(  )‎ ‎①它们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 ‎②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要求 ‎④优秀文化决定社会发展水平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选B 习近平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是基于它们是中华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表现,①正确;习近平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并不是基于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②不选;习近平点赞这四种“伟大精神”是基于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要求,③正确;优秀文化并不决定社会发展水平,④错误。‎ 考点三 文化选择 ‎[理主干·联系通]‎ ‎[释疑难·认知清]‎ ‎1.我国的文化现状 ‎2.净化文化环境、解决文化低俗化问题 原因 必要性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②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重要性 ‎①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净化文化环境,发挥先进文化的导向作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措施 国家 ‎①要加强管理,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建设,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健全监督管理体系。②要正确引导,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企业 ‎①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努力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②‎ 要增强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依法、诚信经营,切实履行传承文化的义务 个人 ‎①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②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 ‎[题组练·验能力]‎ ‎1.游客李某骑坐红军战士雕像的照片在微信上晒出后,李某的亵渎行为受到广泛谴责,国家旅游局也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这表明(  )‎ ‎①我国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 ②公民提高自身的科学修养非常重要 ③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 ‎④国家需要对商业性的大众传媒进行规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国家旅游局将李某列入“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表明政府重视对旅游文化的管理,①当选;李某亵渎红军战士雕像的行为受到广泛的谴责,表明弘扬民族精神是我国的社会共识,③符合题意;材料中李某的行为是道德修养缺乏的表现,②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大众传媒进行规范的问题,④不符合题意。‎ ‎2.近年来,由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一系列文化综艺类栏目,一改以往文化栏目“踩在浮云上,不接烟火气”的说教方式,将观众的视野重新聚焦,在轻松活泼的综艺气氛中将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般传递到观众的心中,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启了新的篇章。这表明文化综艺类栏目(  )‎ ‎①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精神生活 ‎②可以通过灵活而有吸引力的表现方式,传播文化知识 ‎③易于引导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④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在轻松活泼的综艺气氛中将传统文化润物细无声般传递到观众的心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信息表明②④符合题意,入选;①中“能够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③中“引导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等说法在材料中没有涉及,都不选。‎ ‎3.近期,“快手”“火山小视频”直播视频平台传播低俗不良信息,社会舆论反映强烈,国家网信办于2018年4月4日依法约谈“快手”和今日头条旗下“火山小视频”相关负责人,提出严肃批评,责令全面进行整改。从国家角度,这体现了(  )‎ ‎①加强文化平台建设和管理,抵制不良文化侵害 ‎②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③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熏陶 ‎④注意区别政治原则问题,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A 题干中国家网信办“提出严肃批评,责令全面进行整改”,从国家角度体现加强文化平台建设和管理,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①②正确;③属于从个人角度分析,不选;题干中没有涉及政治原则问题,④不选。‎ 考点四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理主干·联系通]‎ ‎[释疑难·认知清]‎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角度 阐释 产生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举措 ‎①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②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2.文化自信 角度 阐释 必要性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含义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 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要求 ‎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③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角度 阐释 必要性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要求 ‎①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②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意志和磅礴力量。③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 ‎[题组练·验能力]‎ ‎1.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就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紧紧依靠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因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④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B 文艺发展之所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因为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③正确;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①错误;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④错误。‎ ‎2.文化的养成蕴藏在人民大众的生活、生产的历史积淀中,它必须经过千般交流、万般淘洗,才能成为一个民族乃至人类基本价值的最大公约数。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  )‎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②拥有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各国文化成果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发展 ‎④弘扬和培育传统文化,以传统文化凝聚社会共识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选D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需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拥有开放的心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尊重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共同发展,①③符合题意;②中“各国文化成果”表述错误;传统文化具有两面性,我们要弘扬和培育优秀的传统文化,④错误。‎ ‎3.中国已进入到了从国家战略层面尚美、求美,从社会层面发现美、呼唤美、弘扬美,从个体内心认同美、追随美的时代。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  )‎ ‎①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②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④把科学文化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A 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笼统地说“弘扬”,②错误;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④说法错误;用美丽心灵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我们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考点五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理主干·联系通]‎ ‎[释疑难·认知清]‎ ‎1.全面把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项目 内容 基本 内容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地位 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 必要性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措施 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2.正确理解理想信念 项目 内容 地位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意义 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人们心中闪亮 举措 ‎①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②必须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我们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人们心中闪亮。‎ ‎(2)要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3)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美德,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追求守公德、严私德的生活。‎ ‎(4)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5)要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要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6)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培育现代诚信文化,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增加守信红利、提高失信代价;大力倡导雷锋精神,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题组练·验能力]‎ ‎1.2018年高考政治试题强调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考查,助力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洞察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高考试题助力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 ‎③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④同世界各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②与题干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排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④错误。①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正确且与题干构成因果关系。‎ ‎2.化名“兰小草”,连续15年慈善捐款的温州乡村医生王珏感言:“信仰是什么?信仰是光,在这个美好的世界中,唯有这缕光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让人有乐观向上的心态。”这缕“信仰之光”应该是指(  )‎ A.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活动 B.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价值观 C.顽强拼搏和自强不息的精神 D.社会提供的各种物质和文化条件 解析:选B 信仰是光,给人温暖、给人力量,让人有乐观向上的心态,表明信仰对人的激励作用,使人向善,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理想信念,默默付出,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习近平主席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出了“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广大青年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等一系列新论断新理念。这是因为(  )‎ ‎①理想指导人生方向,信念影响事业成败 ‎②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 ‎③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④理想信念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基础性工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 ④‎ 错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基础性工程;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②错误;①③对理想信念的作用理解正确。‎ 常考点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考情透析]‎ 考什么 怎样考 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现状 结合我国文化发展现状,分析如何奏响主旋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结合我国重视文化建设的相关举措,考查我国是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 ‎[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倡导优良家风,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培育乡贤文化,重构乡村本土文化,敦厚民心民风,激励向上向善。重视传统节日,让其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感动中国人物表彰,“身边好人”“寻找最美”……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 结合材料,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里搞建设”的。‎ ‎[解析] 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答题范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知识。结合材料,可从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等角度回答。‎ ‎[答案] ①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重要载体和文化养料。②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党中央高度重视并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③‎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④开展群众性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营造有利于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氛围。⑤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 ‎[高分指导]‎ 一、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现状 ‎[记公式]‎ 国家角度+企业角度+公民角度 ‎[背术语]‎ ‎(1)国家角度:加强管理、正确引导。第一,应积极发展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第二,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第三,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企业角度: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发展大众文化,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3)公民角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拒绝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污染,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记公式]‎ 指导思想+党的领导+中国道路+“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精神文明和文化自信+核心价值 ‎[背术语]‎ ‎(1)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2)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持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 ‎(4)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5)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6)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1.区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字面意思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根底深厚,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 中华文化广博丰富,深奥精微 侧重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中华文化的成就和魅力 见证或表现 汉字和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内容丰富;地区文化区域性明显;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2.认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地位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特点 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主题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把握民族精神在《文化生活》中的体现 ‎(1)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 民族精神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 ‎(2)民族精神与综合国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3)民族精神与优秀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 ‎(4)民族精神与时代的发展 民族精神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是与时俱进的。要根据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 ‎(5)民族精神与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6)民族精神与文化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包含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加强文化建设的要求,可以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 ‎(7)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发挥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4.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角度 阐释 必要性 是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的要求 地位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举措 ‎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②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③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一、选择题 ‎1.看懂了汉字,就看懂了人生(如图)。这主要说明(  )‎ A.汉字是人类实践的产物,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B.汉字记载思想和语言,是中华文化发展的源泉 C.汉字传承着人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D.汉字具有表意功能,包含着许多中华文化的价值 解析:选D 题干中“看懂了汉字,就看懂了人生”,结合对“途”‎ 字的认识,可知强调汉字具有表意功能等,D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文化软实力,A项不选;B项说法错误;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C项错误。‎ ‎2.《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献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记载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 ‎③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存量丰富 ④中华民族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解析:选C 《尚书》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了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①正确;《尚书》记载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尧舜,下至春秋时期的秦穆公”,说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②正确。‎ ‎3.自“六朝”以来,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近现代又受到西方油画的很大影响。但中国国画在交流互鉴中保留了以意境见长等民族特色,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  )‎ ‎①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③中华文化能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④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A 中国国画在印度绘画的影响下,内容与形式发生较大变化,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③入选;中国国画在交流互鉴中保留了以意境见长等民族特色,保持了自身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这说明文化交流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入选;②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④错误。‎ ‎4.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矢志奋斗、英勇牺牲。这体现了中国人民所具有的民族精神是(  )‎ ‎①奋斗精神 ②团结精神 ③创造精神 ④梦想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C 题干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矢志奋斗、英勇牺牲”,体现了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奋斗精神、梦想精神等,①④入选;②③不符合题意。‎ ‎5.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20世纪7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爱憎分明”;80年代,强调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90年代,则强调学习雷锋的“奉献精神”‎ ‎;而现阶段,我们则更强调学习雷锋精神的爱心、敬业和诚信。这表明雷锋精神(  )‎ ‎①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 ‎ ‎②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传承方式与途径 ‎ ‎③在市场经济时代仍旧有旺盛的生命力 ‎ ‎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选C 每个时代对雷锋精神的解读都不一样,这表明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在当下仍有生命力,①③符合题意;②在材料中未体现;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④错误。‎ ‎6.2018年春节期间,各地政府大力支持文化消费品的供给:‎ 甲市 消费者在欣赏昆曲《牡丹亭》等文化产品时可以享受政府补贴后带来的票价优惠 乙市 市民使用“文创乙市”APP购买文化商品时可获得奖励积分,再次消费时抵扣现金 丙市 政府支持的“惠民文化消费季”已连续举办五届 从材料中可见,政府承担的责任是(  )‎ A.提供多元文化产品,倡导经典文化 B.制定文化惠民政策,推动文化消费 C.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精神境界 D.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基本文化权益 解析:选B 从材料中可见,在文化建设中,政府承担的责任是制定文化惠民政策,推动文化消费,B项符合题意;文化产品由市场提供,不是由政府提供,A项错误;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提高精神境界是公民的行为,不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文化消费,不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D项不选。‎ ‎7.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求我们的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一要求体现了(  )‎ ‎①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二为”方向 ‎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双百”方针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 题干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体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①②正确;③④不符合题意要求,不选。‎ ‎8.文化自信既体现在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当下发展及其前景的态度上。对于曾经绘就文明华彩篇章、致力于创造文化新辉煌的中华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  )‎ ‎①出发点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 ‎②落脚点是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 ‎③来自对文化地位作用和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 ‎④本质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②入选,排除①;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表述错误;④表述符合题意。‎ ‎9.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共识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  )‎ ‎①凝魂聚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②引领思潮,培育人们树立正确国家、集体和家庭观念 ③强基固本,提升中华优秀文化吸引力和民族凝聚力 ④弘扬主旋律,抵御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渗透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可以引领思潮、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可以提升中华优秀文化吸引力和民族凝聚力,②③正确;①与材料不符,排除;外来文化有正确错误之分,不能一味抵制,④错误。‎ ‎10.近年来,山东倡导村居、企业、机关和学校树善行义举四德榜,把“四德”先进人物的事迹公示出来(“四德”即:家庭美德,以“孝”为切入点;职业道德,以“诚”为重点;社会公德,以“爱”为主题;个人品德,以“仁”为目标)。这一举措(  )‎ A.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B.能使每位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强化了价值取向教育引导、行政强制的作用 D.增强了全体社会成员的公民意识、公德意识 解析:选A 树善行义举四德榜,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日常生活,A项正确;B、C、D三项说法都夸大了这一举措的作用。‎ ‎11.2018年7月30日,中国文明网“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 活动平台共收到好人好事线索230万件,点赞评议超过642万,活动页面浏览量超过3 930万人次。经过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展示宣传,共有108名身边好人荣登。弘扬“好人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 ‎①发挥传统文化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 ‎②承接地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③以身边的道德模范为榜样引领道德实践 ‎④弘扬科学精神,坚决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选D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传统文化有精华有糟粕,不能说传统文化起着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作用,①不选;弘扬“好人文化”,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承接地气、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要以身边的道德模范为榜样引领道德实践,②③正确;题干不涉及科学精神,④不选。‎ ‎12.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的表述“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这一修改说明了(  )‎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②多样的思想意识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④文化发展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①说法错误,应该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③说法错误,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②④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当下有少数人,之所以沉溺于小我小利,却理解不了大公无私、舍生取义,甚至质疑英雄,虚无历史,其归根结底还是让信仰走失了。‎ ‎“为救助日本遗孤给日军写信的聂荣臻”“狱中把孩子托付给丈夫前妻弟弟的江姐”……近日,一档别具匠心的电视节目《信中国》在央视开播,反响强烈。节目通过“信使”展读精心甄选的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员的50多组书信,展现了写信人的人性之光,用语言的力量传递时代的信念,仿佛把人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节目以“信”为载体,传递着“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触摸历史的细节,方能知其深刻;“通感”‎ 文化的魅力,方能焕发生机。作为历史档案的信件,字迹或已斑驳,但只要饱含精神的力量,就能激活那些久藏心中的理想与信念。革命岁月虽已远去,但只要青年自觉接过历史接力棒,我们的传统就能历久弥新、价值永传。在历史和今天之间架起桥梁,在先辈与青年之间建立纽带,媒体作为传递主流价值的“信使”,作用不可或缺。‎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信中国》节目用语言的力量传递主流价值的认识。‎ 解析:根据材料的表述,首先,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的角度,分析说明其可以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持续内化为我们强大精神支柱和信仰根基;其次,从文化自信的角度,《信中国》所蕴含的精神气质和红色文化是我们独有的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最后,可以从当代青年学生的角度,说明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为人民的利益不断奋斗即可。‎ 答案:①《信中国》既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又让当下的年轻人感受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以历史敬意和深厚情感,主动从中汲取思想精华,让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持续内化为强大精神支柱和信仰根基;②《信中国》所蕴含的精神气质和红色文化是我们独有的文化,铸就了我们所独有的文化自信,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我们青年应当树立并坚守人生信仰,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社会上出现了瓦解主流精神,解构英烈精神的逆流,比如所谓“远离政治”“远离崇高”。我们国家和民族精神大厦的基础是英烈精神,一旦瓦解了英烈精神,必造成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盛行,进而导致精神世界紊乱。‎ ‎2018年4月2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并于2018年5月1日起施行。《英雄烈士保护法》重在宣示国家和人民永远铭记、尊崇一切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牺牲和贡献的英雄烈士,表明捍卫英雄烈士的鲜明价值导向。‎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一些污辱英烈者受到法律的惩处,人们逐渐认识到,英烈是伟大精神的生动载体,维系的是历史记忆,标识的是当下的价值坐标,指引和彰显着国家与民族的精神走向。通过国家意志来褒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必然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采取措施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的必要性,并从公民和国家的角度就如何继承和弘扬英烈精神各提出一条建议。‎ 解析:第一小问,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把握关键信息“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 ‎,调动运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知识回答。第二小问,属于措施类试题,公民角度可以从弘扬、培育和践行英烈精神,同错误思潮作斗争方面分析,国家角度可以从宣传英烈模范事迹、加强立法,为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提供法律保障、加强执法,依法打击瓦解英烈精神的违法行为方面回答。‎ 答案:必要性:①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丰富和发展;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②弘扬和维护英烈精神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要求。③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客观要求。‎ 建议:公民:①要认识到英烈精神的重要性,积极学习英烈精神,把握其精神实质,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②要大力弘扬英烈精神,弘扬正能量,在工作生活中宣传、践行英烈精神。③要积极与否定英烈精神的错误行为作斗争。‎ 国家:①要通过各种活动,在全社会宣传英烈模范事迹,引导公民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②要加强立法,为传承和弘扬英烈精神提供法律保障。③要加强执法,依法打击瓦解英烈精神的违法行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