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九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政治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打车软件”是一种智能手机应用,乘客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并立即和抢单司机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通过手机打车软件预约用车值的统一体将收取一定费用。下列有关“打车软件”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属于商品,因为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不是商品,因为其是无形的服务 ‎ ‎③方便乘客,这是商家开发软件的目的 ④作为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成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劳动产品,二是必须是用于交换。“打车软件”属于商品,因为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①④适合题意。‎ ‎②:无形的服务若是劳动产品并用于交换也是商品,②错误。‎ ‎③:商家开发软件的目的是营利,③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商品的基本属性:①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者和购买者,对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③:商品生产者重视产品质量的经济学依据: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基本属性,商品的质量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商品生产者只有通过让渡使用价值才能获得价值,从而实现盈利,所以必须重视商品的使用价值,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注意:①所有的商品都是劳动产品,但劳动产品未必是商品;②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有使用价值的未必是商品;③有价值的一定有使用价值,有使用价值的未必有价值。‎ ‎2.2019年国庆,刚领到4000元工资的小王在商场看中了一套标价为550元的西装,在和卖家讨价还价后最终以450元成交。这里涉及的货币职能依次是( )‎ A. 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B. 支付手段、流通手段、价值手段 C. 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D. 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答案】A ‎【解析】‎ ‎【详解】A:货币作为独立的价值形式进行单方面运动(如清偿债务、缴纳税款等)时所执行的职能,叫支付手段,工资属于支付手段;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550元标价就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表现;最终以450元买到了这款手机是属于流通手段,在商品流通过程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A符合题意。‎ BCD:这三项与题意都不符,排除。‎ 故该题选A。‎ ‎3.中国银行外汇牌价显示:‎2019年4月1日,100美元兑换664.39元人民币;而‎2018年4月18日,100美元兑换622.12元人民币。这一变化表明( )‎ A. 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贬值 B. 人民币汇率升高,美元升值 C. 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贬值 D. 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升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CD:依题意,100美元兑换人民币由‎2018年4月18日的622.12元变动为664.39元人民币,这意味着美元汇率升高,人民币汇率跌落,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C正确,D排除。‎ A:该选项错在“美元贬值”,A排除。‎ B:该选项错在“人民币汇率升高”,B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汇率变动的影响。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反之,则反是。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人民币升值: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导致出口导向型 企业生产下降,失业人数增加;有利于出国旅游或到国外留学;有利于提高外债偿还能力;外汇储备贬值。‎ ‎4.电影《我不是药神》讲述患病群体用药难题,引发舆论对‘救命药’买不起、拖不起、买不到的热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此作出批示,要求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为此药企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 ‎①减少流通环节和减免税收,降低生产成本 ‎②面向市场,调整药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 ‎③根据患者的需要和药物的质量,降低药品价格 ‎④确定药品价格要把担当精神和遵循规律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国务院要求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为此药企应面向市场,调整药品结构,增加有效供给,确定药品价格要把担当精神和遵循规律结合起来,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减免税收的主体是国家,而不是企业,①错误;药品价格由市场形成,企业不能根据患者的需要随意降价,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5.‎2018年2月15日,由无人车、无人船、无人机组成的全球首个“陆海空”无人系统联合展演在港珠澳大桥上演。人们在为人工智能迅猛发展而欢呼的同时,也开始担忧自己就业前景。面对这种情况 A. 劳动者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B. 劳动者要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自己专长选择职业 C. 企业要利用人工智能扩大生产规模,降低失业率 D. 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优先战略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可能会对劳动者的就业造成冲击,这要求劳动者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故A正确;自主择业观强调劳动者要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可见,材料不涉及劳动者要树立自主择业观,故B不符合题意;企业利用人工智能扩大生产规模,会增加失业率,故C 错误;题干主要强调的是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劳动者就业带来的冲击,劳动者应该怎么做,可见,这与党和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就业优先战略符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①要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这样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 ‎②要树立竞争就业观。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在市场的竞争中,只有劳动技能,敬业精神强的人才能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要好好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去应对竞争。 ‎ ‎③树立职业平等观。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是财富的创造者,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所以职业虽有行业差别,但无高低贵贱之分,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同样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6.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个税起征点由3500元上调至5000元,使得近6000万人不交税或少缴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个税起征点的调整说明我国在初次分配领域注重公平 ‎②说明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③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 ‎④个税起征点的调整说明我国在再分配领域注重公平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提高个税起征点,说明我国在再分配领域注重公平,有利于调节个人收入,促进社会公平,③④项说法正确;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属于再分配领域的调整,不属于初次分配领域的调整,①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7.有人把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的关系概括为“根深则叶茂,源远而流长”。这一比喻说明 A. 财政收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 B. 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C. 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制约着财政收入的规模 D. 财政收入的类型对经济发展速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ACD:材料体现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没体现财政收入制约着经济发展水平,也没体现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以及财政收入的类型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排除ACD。‎ B:把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的关系概括为“根深则叶茂,渊源而流长”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的影响是基础性的,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生产决定分配,影响财政收入的根本性(基础性)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社会财富是国家财政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保障;‎ ‎2.分配制度影响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总量既定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企业利润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8.要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这一举措 A. 有利于巩固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B. 能够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 C. 取消了民间投资的准入门槛 D. 解决了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难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A:本项说法错误,公有制处于主体地位,A错误。‎ B:要鼓励民间投资参与铁路能源等領域建设,大力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兴业这一举措能够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带动经济发展,B正确。‎ C:本项中的“取消”说法错误,C错误。‎ D:材料不涉及融资难题,D错误。‎ 本题选B项。‎ ‎9.‎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这一创下很多世界之最的全长50多公里的跨海大桥,跨国珠海,连接澳门半岛,通向香港大屿山,届时从珠海到香港只需要30分钟车程。为此,三地政府共耗资近千亿元。这说明 A.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 体现了我国已经进入了创新型强国行列 C. 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 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离不开银行信贷的大力支持 ‎【答案】A ‎【解析】‎ ‎【详解】三地政府共耗资近千亿元建成世界上跨海最长的港珠澳大桥,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A项符合题意;港珠澳大桥的建成显示了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但不能由此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创新型强国行列,B项说法错误;港珠澳大桥的修建过程发挥了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不体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C项与题意不符;港珠澳大桥的出资主体是政府,体现了财政的巨大作用,不体现银行信贷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如果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会导致投入某些行业、地区的资源严重不足,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持这些行业、地区的建设,有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例如,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离不开国家财政的大力支持。‎ ‎10.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时,习近平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从历史大势中把握规律,提出“四个坚持”合作倡议。“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这说明 A.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已经发挥着主导作用 B. 经济全球化由发达国家主导,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 C. 经济全球化下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完全消失 D. 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对话共同面对前进中的问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对话,共同面对前进中的问题,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中国是全球化的积极推动者,但不起主导作用,A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B项与题意不符;经济全球化下各国应携手合作、互利共赢,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的方向发展。‎ ‎11.李克强总理所作的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基本民生,推动解决重点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我国政府重视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对公民实行民主 B. 我国是民主国家,公民是国家的主人 C.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 D.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统一,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而不是对公民实行民主,A表述错误。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而不是公民,B表述错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国政府要重视民生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符合题意。“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说法正确,但不是我国政府要重视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点睛】公民和人民在我国的区别主要有:第一:公民是法律概念,人民是政治概念;第二:公民比人民范围大,公民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人民不包括全体社会成员,依法被剥削政治权利的人和敌对分子不属于人民。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一切社会成员。在我国,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依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享有一定的权利,承担一定义务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公民不仅包括人民,还包括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敌人。它表明国家确认居民的法律地位,居民应受到我国法律的约束。 人民是相对“敌人”而言。以其存在和活动失去历史向前发展的那些社会阶级、阶层 ‎、社会集团以及个人,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人民有不同的内容。当前,在我国,作为阶级的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社会力量和爱国者都包括在人民的范围内。人民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体。‎ ‎12.2018年11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其网站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以及起草说明,并向社会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这一做法 ‎①说明公民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监督 ‎②维护了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增强了主人翁意识 ‎③有利于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推动法律的顺利实施 ‎④表明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人民主体地位得到尊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其网站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征求意见稿)》以及起草说明,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表明人民民主是最真实的,人民主体地位得到尊重,这有利于法律更好地体现民意,推动法律的顺利实施,③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体现的是公民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且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①错误。‎ ‎②: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的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未涉及,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民主权利的广泛性,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 人民民主的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保障,也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 ‎13. 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下列选项符合依法 行政要求的是 ‎①人民法院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审理企业破产清算案件 ‎②发改委对企业合谋操纵产品价格的垄断行为做出处罚 ‎③人大常委会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流程与劳动保护规章制度 ‎④环保部督促地方政府取缔被国家列入淘汰范围的高污染生产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管理的活动,依法行政是特指行政机关,发改委和环保部都是行政机关,故②④正确;人民法院不是我国行政机关,属于司法机关,故不选①;人大常委会属于权力机关,不符合依法行政的说法,故不选③。故选C。‎ ‎14.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特别是空气质量,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要求。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持续推进污染防治,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置。为此政府应该( )‎ ‎①坚持依法执政,加大对环境污染犯罪分子的审判和惩治力度 ‎②坚持信息公开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及时公布环境监测数据 ‎③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充分保障公民的监督权与决策权 ‎④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管、惩戒和追责机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政府无审判权,①错误。‎ ‎②④:推进污染防治,加强工业、燃煤、机动车三大污染源治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城市垃圾分类处置,政府应该坚持信息公开制度,推行政务公开,及时公布环境监测数据,保障公民监督权,应该坚持依法行政,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监管、惩戒和追责机制,规范和约束政府行政行为,②④符合题意。‎ ‎③:在我国,公民可以参与民主决策,但公民没有决策权,决策权在决策机关,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5.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层面、机制层面、立法层面打出一套反腐组合拳,坚定地表达了中央的反腐决心。反对腐败,需要对权力进行监督。下列各项中,对政府权力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有( )‎ ‎①人民政协 ‎ ‎②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③审计部门和上级政府 ‎ ‎④国家监察委员会和人民代表大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选项错误,政协不是国家机关。③选项错误,审计部门和上级政府均属于行政系统内部监督。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以及国家监察委员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均是对政府权力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国家机关,②④选项正确。选C。‎ ‎16.2018年8月,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委员们围绕如何“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出意见建议。通过调研与协商座谈,委员们明确思路、凝聚共识,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资政建言。这表明,人民政协 ‎①在积极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 ‎②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 ‎④在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这里是参政议政的内容,不是民主监督。②符合题意,人民政协积极建言献策,是和共产党一起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共产党的领导关系。④符合题意,建言献策体现了人民政协在积极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故选C。‎ ‎17.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因此,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这一政策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 ‎②宗教之间的任何交流活动都不利于国家安全 ‎③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④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有多种宗教信仰,为此,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为了更好的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我国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公民有信与不信的自由,故①④正确;②错误,说法太绝对,我国允许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宗教界的对外交往;③错误,国家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非社会主义。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我国的宗教政策 ‎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社会主义(x)]‎ ‎18.在发展过程中,既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强调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这表明 ‎①我国始终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 ‎②我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基本立场 ‎③我国的内政和外交事务不受他国影响 ‎④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我国始终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基本立场。既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强调通过自身发展为世界创造更多机遇,这表明我国始终坚定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我国外交坚持独立自主基本立场,①②符合题意;“我国的内政和外交事务不受他国影响”说法错误,③错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④错误。故选A。‎ ‎【点睛】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1)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2)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3)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9.康德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C. 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D.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精神产品对物质载体的依赖关系。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文化的力量。C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提到文化素养。D符合题意,材料指出文化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故选D。‎ ‎【点睛】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0.管子认为:“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同时,他又强调:“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的观点揭示了 ‎ ‎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 ‎②全部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 ‎④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总是同步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句话强调了物质的重要性,体现了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①符合题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体现了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③符合题意;②体现的是文化的产生,与题意不符;④说法错误,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是始终同步的,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所以本题选B。‎ ‎21.如果我们生活在鼓励之中,就会充满自信;如果我们生活在追求之中,就有奋斗目标;如果我们生活在城市之中,就会向正直看齐。这体现了 ‎①文化来源于对社会生活的态度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 ‎④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题干强调生活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之中,人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激励人前行,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③错误,文化有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之分,先进文化对人的影响是积极的。故本题答案为D。‎ ‎【点睛】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①文化影响的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影响的表现: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和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2.观点一:美学中的“移情”说法一一人们高兴的时候,就觉得太阳在笑,青松在招手,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烟。观点二: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之外都没有任何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知道。这两种观点分属于不同的哲学派别,划分它们的标准是 A. 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D. 对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的不同理解 ‎【答案】C ‎【解析】‎ ‎【详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C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严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B项与题意不符;D项不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正确选项为C。‎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3.《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 A. 否认了实践客观物质性 B. 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途径 C. 否认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 D. 否认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当时那个时代,是没有炸药,也没有汽车的,因此,这说明了愚公移山受到了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可见,题中的观点否认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故C符合题意;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强调的是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可见,题中观点并没有否定实践客观物质性,排除A;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而不是认识的唯一途径,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直接经验,一个是间接经验,故B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最终要回到实践中,指导实践,可见,题中观点没有否认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故排除D。故选C。‎ ‎【点睛】实践的特点:‎ 客观 物质性 ‎①实践的构成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  ‎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 主观能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历史性 ‎①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 ‎24.《坛经》记载,时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一。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的这一观点( )‎ A. 离开了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B. 离开了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C. 离开了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观点 D.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精神万能论观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B:“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认为是人的意识决定事物的运动,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符合题意。‎ A:慧能的“仁者心动”强调了运动,并不是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A排除。‎ C:不可知论强调人不能正确认识事物,可见,慧能的“仁者心动”并未涉及不可知论,C排除。‎ D:精神万能论是鼓吹思想、理论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唯心主义观点。慧能的“仁者心动”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虽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但这种意识并不是思想、理论,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1‎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2.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1)相对静止包含两层意思:①事物在它发展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例:无论是今天的你还是明天的你,都是你。)②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注意:①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②否认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否认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25.现代家居设计中,最能体现设计感的往往是部分而非整体,一个“点睛之笔”的创意设计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并能迅速提升整个居室的层级。这表明 A.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整体 B. 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C. 整体和部分相互转化,关键部分会影响整体的功能与效果 D. 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往往大于整体的作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一个“点睛之笔”的创意设计往往能让人眼前一亮,并能迅速提升整个居室的层级,这说明部分制约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会影响整体的功能,故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部分对整体的作用,而A选项强调的是整体的作用,故排除A;整体与部分在一定场合下相互转化,同时C选项中“整体和部分相互转化”材料也没体现,排除C;D选项中“部分的作用往往大于整体的作用”的说法错误。故选B。‎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内容及方法论意义:‎ ‎①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26.‎ 封闭住宅小区是农耕时代的产物,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则需要我们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推广街区制,逐步开放封闭住宅小区,实现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疏通城市道路“毛细血管”,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由此可见 ‎①调整事物的原有联系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 ‎ ‎②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 ‎ ‎③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需要改变事物原有属性  ‎ ‎④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不受客观条件限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封闭住宅小区是农耕时代的产物,而今通过推广街区制,实现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可以疏通城市道路“毛细血管”,增加公共道路和路网密度,缓解城市交通压力,这说明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联系,调整事物的原有联系有利于实现整体最优目标,①②正确。‎ ‎③④: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改变事物原有的属性,③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7.‎2018年9月20日,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的确面临下行的压力,但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形有波动,势仍看好”,有力消释了外界对中国经济的疑虑。这一论述说明 ‎①中国经济形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对中国经济的认识要抓重点和主流 ‎③消释外界疑虑要在两点论基础上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经济虽面临下行压力,但总体形势仍是好的,这是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把握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把握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不是主要矛盾,排除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④错误。故选B。‎ ‎28.你总是仰望别人的生活,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羡慕着。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谁的生活值得羡慕。就像世间没有两片相同纹理的树叶,你的生活别人的不能复制,别人的生活也未必适合你。材料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A.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 B.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汲取别人经验才能进步 C. 矛盾的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 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盲目攀比 ‎【答案】A ‎【解析】‎ ‎【详解】A: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没有谁的生活值得羡慕,这给我们的启示要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故A符合题意。‎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但汲取别人经验未必就能进步,故B错误。‎ CD:材料不涉及共性和个性的转化,也没体现以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盲目攀比,故排除CD。‎ 故本题选A。‎ ‎29.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执行委员苏文忠认为,中国企业要想成为世界一流企业,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起世界一流企业的自信,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思想。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 D. 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社会意识有正确错误之分,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C观点错误;题干说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强调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而B观点强调的是社会存在,D强调的是社会历史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这都与材料无关,排除BD。故选A。‎ ‎30.‎ ‎《弟子规》中说“首孝悌”,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孝亲意识衍生出忠诚精神,把对家庭的爱上升为对民族、对国家的爱。“孝”的变迁说明 ( )‎ A. 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 B.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特征 C.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是相同的 D. 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答案】B ‎【解析】‎ ‎【详解】B:材料中提到从古至今“孝”的内涵发生变化,说明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历史性特征,故B正确。‎ A: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两者位置不能颠倒,故A排除。‎ C: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特点,C表述错误,排除。‎ D:可以考虑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考虑的提法过于绝对化,故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 ‎ (1)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 ‎(2)人们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伴随近年来大学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大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对此每年政府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就业。‎2018年12月5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指出,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就业工作的决策部署,把稳就业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岗位,促进就业创业,强化培训服务,确保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业目标任务完成和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促进就业。‎ ‎【答案】‎ ‎①从政府角度:出台相关的文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和就业环境,开展各种就业培训。②从企业角度: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③从个人角度: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自主择业观、争就业观;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促进就业。‎ 从材料可以看出,伴随近年来大学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经济形势下行的压力,大学生们面临着很大的就业压力,对此每年政府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就业。可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政府出台相关的文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开展各种就业培训;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者个人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劳动素养和劳动技能等方面,分析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 ‎【点睛】解决就业问题的措施:①党和政府:发展经济,扩大就业规模。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要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②用人单位要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劳动者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 ‎③劳动者:要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积极就业。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创新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 ‎32.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我们要立下愚公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扶贫开发工作。‎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②探索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扶贫工作。‎ ‎④我们党坚持科学、民主、依法执政,增强打赢扶贫攻坚战的紧迫感,持续向贫困宣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问题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共产党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设问指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领导扶贫开发工作,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知识范围: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执政地位、执政方式、执政理念等;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领导扶贫开发工作进行分析意义,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诸人虽家贫,有志自勤苦,终一酬壮志,功名传千古。少年强则国强,梁启超从小勤于读书,终成一代思想家,他的思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国热情。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许振超,通过孜孜不倦的阅读,不断提升自己,并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技术革新,两次创造集装箱装卸的世界纪录,成为世界级桥吊专家。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影响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呼唤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阐述营造全民阅读社会氛围的理由。‎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有利于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 ‎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营造全民阅读氛围,有利于使一代代阅读者“腹有诗书气自华”。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阅读好书有利于塑造美好人生。‎ ‎【解析】‎ ‎【详解】‎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阐述营造全民阅读社会氛围的理由。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题目限定明确。解答本题注意,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答题可考虑以下积分方面:①文化影响的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文化影响的表现: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和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针对营造全民阅读社会氛围可用文化影响的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分析说明;针对材料中通过读书学习是其发愤图强,不断提高自己,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事迹可用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分析说明。‎ ‎【点睛】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方法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34.‎ 居民阶梯电价是指将现行单一形式的居民电价,改为按照用户消费的电量分段定价,用电价格随用电量增加呈阶梯状逐级递增的一种电价定价机制。长期以来,我国居民用电价格低,电价也不能反映需求量。为了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兼顾不同收入水平居民的承受能力,我国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电价。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在制定居民阶梯电价实施方案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对阶梯电价的实施范围、档次划分、户数认定等方面进行认真论证。实施方案形成后,应按《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规定进行价格听证后实施。‎ 材料体现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改委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修改意见;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方案形成后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格,有利于社会积极的发展;③规律是客观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适时调整电价,是自觉利用价值规律,优化资源利用的表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阶梯电价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规律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唯物论的知识”,设问是“材料体现辩证唯物论的哪些道理?”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材料中,根据我国居民用电的实际情况,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这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居民生活用电实行阶梯电价的指导意见》,有助于引导居民合理用电、节约用电,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材料中,适时调整电价,这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