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河北省邯郸市高二(下)期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一口家乡话,句句诉衷肠;老乡见老乡,心儿滚滚烫;一壶家乡酒,滴滴暖胸膛。乡音、乡情对人的影响是( ) ①强制的、有形的 ②不自觉的、被动的 ③难以抹去的 ④深远持久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强制的、有形的; ②错误,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接受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③④正确,一口家乡话,句句诉衷肠;老乡见老乡,心儿滚滚烫;一壶家乡酒,滴滴暖胸膛。乡音、乡情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深远持久的。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能够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情操上的陶冶,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修养。这些文化影响既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又是人们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因此,要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如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提高个人知识储备,保护个人信息 ②要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正确使用网络 ③要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遵守公共秩序 ④要促进文化与政治交融,提高公民学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漫画中进行人肉搜索、发表不当言论,与提高个人知识储备没有直接关系。 ②③符合题意,漫画中进行人肉搜索、发表不当言论,需要我们提高个人文化修养,正确使用网络,要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遵守公共秩序。 ④不合题意,漫画未涉及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故选:C。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 1、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①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②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 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从国家的角度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从公民的角度看,它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1.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指出,到205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可达3.5亿人。其中东部沿海城市多为人口、人才净流入城市。人口、人才流入城市( ) ①表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②表明人口迁移是文化传播更为直接的方式 ③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④可以推动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商业贸易; ②说法错误,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文化传播更为直接的方式; ③④符合题意,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到205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可达3.5亿人,人口、人才流入城市对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可以推动城市文化的繁荣发展。 故选:D。 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途径 (1)三条重要途径 ①商业贸易。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②人口迁徙。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 ③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2)其他途径: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本题考查现代文化传播途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2. 某市决定2019年继续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和深化红色(红色基因)、绿色(生态文明)、古色(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教育活动,据此完成4~5题 开展和深化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 ①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②目的是让“红色基因”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 ③是基于“红色基因”是我们接续奋斗的物质动力 ④有利于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开展和深化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有利于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②说法错误,“红色基因”并不是意识形态的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主流; ③说法错误,“红色基因”是我们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而不是物质动力。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①必须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和正确引导,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对待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待腐朽文化则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②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 某市决定2019年继续在全市中小学校开展和深化红色(红色基因)、绿色(生态文明)、古色(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教育活动,据此完成4~5题 该市开展古色文化教育活动。下列可以作为该活动内容的是( ) ①了解尊老的历史典故,将尊老爱幼内化为自觉行动 ②观看爱国电影,诵读革命烈士遗书 ③组织学生观看央视成语大全节目 ④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绿色低碳知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该市开展古色文化教育活动,可以将了解尊老的历史典故,将尊老爱幼内化为自觉行动,组织学生观看央视成语大全节目作为该活动内容; ②不合题意,观看爱国电影,诵读革命烈士遗书弘扬民族精神的活动,并不属于古色文化教育活动; ④不合题意,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理念、绿色低碳知识属于环保知识的普及活动,并不属于古色文化教育活动。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无关的选项。 1. 民族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 ①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②是基于民族精神是国家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是基于民族精神能保证民族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④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民族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说法错误,经济和科技实力是国家间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③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保证民族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故选:B。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原因: ①重要性: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必要性: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2.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关于开展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专项行动、网络直播违法违规行为整治行动等统一部署,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再次组织开展网络表演、网络游戏市场集中执法检查,排查清理网络文化市场禁止内容,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开展这一行动有利于( )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 ②引导经营者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③推动文化发展,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市场化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再次组织开展网络表演、网络游戏市场集中执法检查,排查清理网络文化市场禁止内容,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开展这一行动有利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引导经营者正确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③④不合题意,材料表明的是规范网络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不能表明推动文化发展,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不能表明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市场化发展。 故选:A 。 本题考查:文化市场对生活的影响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由于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令人忧虑的现象。 (2)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①政府: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②社会:从事文化生产的企业和创作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1.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自身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自身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 ) ①使之转化为每个人的行为习惯 ②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体现时代精神 ③承袭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精神 ④处理好文化的“魂”与“体”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使之转化为每个人的行为习惯”。 ②④符合题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体现时代精神;处理好文化的“魂”与“体”的关系。 ③错误,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有精华也有糟粕,“承袭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精神”说法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①基本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②地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②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体现时代精神;处理好文化的“魂”与“体”的关系。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 1. 201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公民道德读本《新编古今故事》全国统一发行。该读本旨在实施公民道德建设,传递历久弥新的道德力量。当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于( ) ①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消除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失信现象 ③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④激发公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并不是当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 ②说法错误,“消除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失信现象”的说法过于绝对; ③④符合题意,当下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于筑牢理想信念之基,激发公民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热情。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①思想道德建设必须站在理想信念这个制高点上,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让理想信念的明灯永远在人们心中闪亮。 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必须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②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2. 当你成功在握,你需要哲学让你冷静顿悟;当你事业处在上升期,你需要哲学让你客观周全;当你人生陷入低谷,哲学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由此可见( ) ①哲学能使人正确对待进与退、名与利 ②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③哲学可以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④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和总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当你成功在握,你需要哲学让你冷静顿悟;当你事业处在上升期,你需要哲学让你客观周全;当你人生陷入低谷,哲学让你更好地认识自己。由此可见哲学能使人正确对待进与退、名与利,学好哲学,终身受益; ③说法错误,哲学可以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是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④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升华和总结。 故选:A。 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①哲学的功能: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是美好生活的向导;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一观点( ) ①在哲学的基本方向上是正确的 ②站在唯心主义阵营看待世界和自身 ③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④将“吾心”看作世界的本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一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在哲学的基本方向上是错误的; ②④正确,“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一观点站在唯心主义阵营看待世界和自身,将“吾心”看作世界的本原; ③不合题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故选:D。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客观唯心主义赖于人的主观精神。例如: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2.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下列名言俗语与世界观或方法论对应正确的是( ) 世界观 方法论 ① “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③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④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重视实践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强调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是强调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错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属于发展的观点,并没有强调“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③正确,“从来就没有什么教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属于唯物主义观点,要求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 ④正确,“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意思是道路虽近,不走就不可能到达;事情虽小,不做就不会成功。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故选:D。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本题一方面考查学生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考查学生从名言名句中抽象概括出相应哲学观点的能力。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二是对名言名句的准确解读。 1. 子曰:“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智)者动,仁者静。”知(智)与仁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核体现了儒家对待动与静的态度。由此可见( ) ①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知(智)比仁更重要 ②静是一种特殊的“动”,要从知(智)的角度去理解仁 ③儒家强调人既要像水一样知道变通,又要像山一样平和 ④人生要坚持动与静的结合,仁知(智)双全方为完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知(智)比仁更重要; ②③符合题意,:“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智)者动,仁者静。”知(智)与仁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核体现了儒家对待动与静的态度。由此可见,静是一种特殊的“动”,要从知(智)的角度去理解仁,儒家强调人既要像水一样知道变通,又要像山一样平和; ④不合题意,材料也没有强调仁知(智)双全方为完人。 故选:C。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2. 2019年2月,中国移动与华为公司联合推出智慧机器人问路、送餐等互动体验,展示5G时代可能实现的新生活方式。5G时代,很多工作可能被智慧机器人替代。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智慧机器人是人的能力的延伸和拓展 ②5G时代,智慧不再是人所特有的 ③智慧机器人仅是一种工具,不具有人的意识 ④替代人的工作是智慧机器人发展的方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中国移动与华为公司联合推出智慧机器人问路、送餐等互动体验,展示5G时代可能实现的新生活方式,很多工作可能被智慧机器人替代,这说明智慧机器人是人的能力的延伸和拓展,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智慧机器人仅是一种工具,不具有人的意识; ②表述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智慧是人所特有的; ④表述错误,智慧机器人发展的方向不只是替代人的工作,而且不能替代人们所有的工作;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意识的起源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2)意识的生理基础 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 《颜氏家训•归心》指出,“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这给我们今天教育的启发是( ) ①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要推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②实践出真知,要在实践中拓展学生的视野 ③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要创造条件深化认识 ④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都来源于实践,二者同样重要; ②③符合题意,“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的意思是居住在山中的人不相信鱼比树木大,居住在海边的人不相信树木比鱼大,这句话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要不断深化自身的认识,“实践出真知,要在实践中拓展学生的视野”和“人的认识受客观条件的制约,要创造条件深化认识”与题意相符; ④说法错误,要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而不是要求客观与主观统一。 故选:C。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获得认识的途径)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3)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4)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本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仔细审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材料中总结出体现的哲学道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材料中获取和解答有效信息。 1.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1月11日,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互拍,完成工程既定目标。据此完成16~17题 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完成工程既定目标,向地球传回近距离月背影像图片,丰富了我们对月球的认识。材料表明( ) ①实践工具的进步能推动认识的发展 ②科学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④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联结的桥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完成工程既定目标,向地球传回近距离月背影像图片,丰富了我们对月球的认识。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工具的进步能推动认识的发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联结的桥梁; ②错误,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③错误,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故选:B。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2)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该题以“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为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理解运用。考查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2.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1月11日,与玉兔二号巡视器完成互拍,完成工程既定目标。据此完成16~17题 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的成功互拍表明( ) A. 人可以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B. 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联系 C. 系统功能是要素功能之和 D. 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答案】A 【解析】A符合题意,嫦娥四号与玉兔二号的成功互拍,表明人可以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B说法错误,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创造联系; C说法错误,系统功能大于要素功能之和,而不是要素功能之和; D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故选:A。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 (1)原理: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1. 许多成语代表的故事或典故都是祖先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体现联系普遍性的是( ) 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③白马非马 ④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了城门失火与池中鱼是相互联系的。 ②不合题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未体现联系的普遍性。 ③不合题意,“白马非马”没有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符合题意,“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体现了因果联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故选:B。 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本题引用经典古语,考查考生的哲学智慧,对考生的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是,一要分析成语、谚语、古诗词、名人名言等的含义,二先选出最明显的选项,再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平时要多收集古诗、谚语等并理解其蕴含的哲理。 2. 传统文化认为“和谐”是天地万物之间最自然、最平衡的正常状态。从哲学上看,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状态( ) ①是指事物处于无矛盾的理想状态 ②指事物性质保持稳定的量变的状态 ③是矛盾双方相辅相成,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④意味着事物矛盾都得到解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矛盾具有普遍性,“事物处于无矛盾的理想状态”说法错误。 ②③正确,传统文化认为“和谐”是天地万物之间最自然、最平衡的正常状态。从哲学上看,说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状态指事物性质保持稳定的量变的状态;是矛盾双方相辅相成,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④错误,“事物矛盾都得到解决”说法绝对。 故选:C。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1.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1)矛盾的含义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基本属性 ①矛盾的斗争性(对立属性)和同一性(统一属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这是基于( )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②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改革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创新的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正确,“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这是基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改革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错误,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④错误,创新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但不是目的。 故选:B。 本题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③创新是时代的引擎,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一般。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正确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及善于运用知识对选项进行辨析排除。 2. 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施减税降费等因素的影响,2019年我国财政政策进行了调整,坚持有保有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保障民生支出,增强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支撑能力。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 ) ①表明我国按人民意愿决定资金的分配 ②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③目的是让部分功能大于整体功能 ④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物质决定意识,而不能说我国按人民意愿决定资金的分配; 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受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实施减税降费等因素的影响,2019年我国财政政策进行了调整”,说明国家财政政策的调整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而“坚持有保有压,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保障民生支出,增强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支撑能力”说明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表述错误,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而不是让部分功能大于整体功能; 故选:D。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一切从实际出发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这要求我们办事情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要统筹兼顾,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 成就宏图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紧紧依靠人民。这是基于人民( ) ①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②是指一切影响社会发展的人 ③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④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成就宏图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紧紧依靠人民。这是基于人民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动力; ②错误,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而不是指一切影响社会发展的人; ③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故选:B。 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该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基于”这一信息,明确答题指向是“原因或意义”。注意题干的规定性,题肢的适应性是解答选择题的重要原则。 1. 当年,水葫芦是特意引进来的,为了抑制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可水葫芦在抑制其他水生植物生长之后的疯长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我国,成为农业、水利、环保的头号敌人。为此,很多科学家开始研究,把它加工成饲料,当作肥料专门提供给田地以增加有机质把它发酵制成燃气燃料等。现在不少地方还专门种植水葫芦。由此可知( ) ①价值变动的根本原因是主体认识的变化 ②事物属性的多样性是事物价值变化的重要原因 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④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错误,主体认识的变化会影响价值变动,但不是价值变动的根本原因。 ②④符合题意,当年,水葫芦是特意引进来的,为了抑制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长,可水葫芦在抑制其他水生植物生长之后的疯长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我国,于是把它加工成饲料,当作肥料专门提供给田地以增加有机质把它发酵制成燃气燃料等,由此可见,事物属性的多样性是事物价值变化的重要原因,也说明价值判断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不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未体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故选:C。 本题考查:价值和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1、价值和价值观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的价值的内涵: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自我价值)。 (3)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4)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因此,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这就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排除法去除观点本身错误的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2. 学会帮助别人,不是为获取利益,而是一种心灵的坦然、人格的健全。学会帮助别人,是帮小朋友捡一下羽毛球的抬抬手,是为别人指明路线的几句话,更是危急时刻的及时搭救,等等学会帮助别人( ) ①是基于培养健全人格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能使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③能使人在自我价值实现中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 ④有利于我们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学会帮助别人,是帮小朋友捡一下羽毛球的抬抬手,是为别人指明路线的几句话,更是危急时刻的及时搭救,等等学会帮助别人能使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有利于我们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③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能使人在社会价值实现中提升幸福感和满足感,而没有涉及自我价值; 故选:D。 本题考查:实现人生价值 ①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②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关系,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 ③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④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有牧民在新闻中看到习近平的讲话时感叹道:“我的家乡在腾格里沙漠边缘,原来向大自然要资源结果环境差了、地也荒了,后来开始种梭梭,不仅治住了流沙,还成了致富的‘绿色银行’。” 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简要说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 【答案】(1)有利于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我们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要正确看待生态环境资源,使环境资源成为人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3)有利于我们按规律办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造福人类。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简要说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知识范围指向明确:“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首先,学生要明确本题实则考查的是唯物论的知识,首先要明确唯物论包含的主要原理。其次,审读材料,根据材料信息确定答题要素:“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有利于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我们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原来向大自然要资源,结果环境差了、地也荒了,后来开始种梭梭,不仅治住了流沙,还成了致富的‘绿色银行’”,说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我们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正确看待生态环境资源,让环境资源成为人民致富“绿色银行”,同时说明有利于我们按规律办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造福人类。 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有以下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要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召开。 会议强调,当前很多重大改革已经进入推进落实的关键时期,改革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把稳方向、突出实效、全力攻坚,通过改革有效地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继续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到突出位置来抓,坚定不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 会议指出, 2019年改革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较多,要把握形势发展变化,化解突出问题,稳妥有序推选改革。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会议对2019年我国推动改革的要求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 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坚定不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的意义。 【答案】【小题1】(1) 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承认矛盾,正视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我们要正视困扰我国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正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等,通过推进落实重大改革举措、完善政策等来解决这些问题。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2019年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较多,我们要具体分析形势的发展变化,找到化解突出问题的具体方法,才能有序推进改革。 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全面地看问题,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才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 (2)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会议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发展,要求我们有序地推进改革,在改革中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们通过改革有效地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化解我国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会议对2019年我国推动改革的要求是如何体现矛盾观点的,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矛盾观,切入点较大,需要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作答。首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深入调查研究,完善政策和制度设计”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承认矛盾,正视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方法;然后,“2019年改革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较多,要把握形势发展变化,化解突出问题”体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最后,“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要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措施想得更周全一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体现了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全面地看问题。 (2 )本题要求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坚定不移推动落实重大改革举措的意义,属于意义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切入点较大,需要结合教材知识进行分析作答。“要把握形势发展变化,化解突出问题,稳妥有序推选改革”说明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通过改革有效地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说明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本题为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 (2)本题为意义类主观题,意义类的答题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促进”等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 我们的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些动作叫礼。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传统礼仪动作有十:拱手礼、一拜礼、两拜礼、三拜礼、叩首礼、执手礼、推手礼、交手礼、揖礼、鞠躬礼。其中拱手礼和一拜礼是常规礼仪动作,初相见、敬父母行一拜之礼,朋友、同学、同事行拱手礼。 J省对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进行深入探索,将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出“八礼四仪”(“八礼”指“仪表之礼”“仪式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餐饮之礼”。“四仪”指7岁入学仪式、10岁成长仪式、14岁青春仪式、18岁成人仪式),引导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八礼”中的“言谈之礼”“待人之礼”都能从古礼中找到影子,“四仪”中的入学仪式与成人仅式从古代的拜师礼、冠礼中可以找到渊源。 结合材料,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不学礼,无以立”的理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的知识,谈谈你对J省“八礼四仪”的认识。 【答案】【小题1】(1)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学礼是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来影响人,提高人的文明素养。 ②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学礼有利于人们在人际交往中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学礼是人们主动接受礼仪文化熏陶的过程,有利于人们在无形中受到优秀文化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交往礼仪,使自己终身受益。 (2)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J省的“八礼四仪”继承了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精神,又增加了“四仪”等新的内容。 ②对于传统礼仪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从J省的“八礼四仪”中可以看到传统礼仪的影子,这是对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是古为今用的体现。 【小题2】 【解析】(1 )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不学礼,无以立”的理解,属于认识类型题。联系材料和教材知识,学生可以从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进行分析,“八礼”中的“言谈之礼”“待人之礼”都能从古礼中找到影子,“四仪”中的入学仪式与成人仅式从古代的拜师礼、冠礼中可以找到渊源,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将学生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表现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体现了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学礼是人们主动接受礼仪文化熏陶的过程,有利于人们在无形中受到优秀文化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交往礼仪,使自己终身受益”,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的知识,谈谈你对J省“八礼四仪”的认识,属于认识类型题。结合材料进行分析,J省的“八礼四仪”继承了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精神,又增加了“四仪”等新的内容,这表明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从J省的“八礼四仪”中可以看到传统礼仪的影子,这是对优秀传统礼仪文化的传承,是古为今用的体现,这表明对于传统礼仪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本题两问都属于认识类型题。高中政治中就常常针对某一现象,某一时事,某一热点要求谈谈学生对此类题的认识,此类题一般提供材料内容很普遍,贴近现实生活,但是问题本身无任何提示语言,因此学生在做此类题时,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失分较多。解题方法与技巧:策略一: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 策略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指出,“互联网+”与共享经济,也可以说是平台经济。它作为新事物,和任何新事物一样,在发展中总会有利有弊。总的来看,它带动了就业,方便了群众,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对于这种新业态、新模武,我们管理不能简单任性,即要么不管,要么管死,所以我们这几年采用包容的、审慎的态度,要允许它发展,发展中出现问题再予以纠正;要划出安全的底线,不允许打着“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的招牌招摇撞骗。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李克强总理对于新业态、新模式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 请你为推动共享经济发展,划出安全底线提两点合理化建议。 【答案】【小题1】(1) ①要正确看待新事物,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打着新事物的招牌招摇撞骗的行为,划岀安全的底线。 ②要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对于能方便群众、带动就业的新业态、新模式,要采用包容的、审慎的态度,允许它发展。 ③要正确对待新事物的发展过程,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但其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发展中总会有利有弊。 (2) ①推动制度创新,公平地准入、公正地监管。 ②实事求是,促进措施要精准有效。 ③重视意识的作用,坚守底线思维。 【小题2】 【解析】(1)本题为启示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的有关知识,分析李克强总理对于新业态、新模式的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根据材料信息“作为新事物,和任何新事物一样,在发展中总会有利有弊”说明要正确对待新事物的发展过程,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但其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发展中总会有利有弊;“要划出安全的底线,不允许打着“互联网+”与共享经济的招牌招摇撞骗”说明要正确看待新事物,正确区分新事物和打着新事物的招牌招摇撞骗的行为,划岀安全的底线;“要允许它发展,发展中出现问题再予以纠正”说明要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对于能方便群众、带动就业的新业态、新模式,要采用包容的、审慎的态度,允许它发展。 (2)本题为建议类主观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学生为推动共享经济发展,划出安全底线提两点合理化建议,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推动制度创新,公平地准入、公正地监管;实事求是,促进措施要精准有效;重视意识的作用,坚守底线思维。 (1)本题为启示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阐释事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作答即可。 (2)本题为建议类主观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设问条件及指向,以避免失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