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一轮复习政治新课改省份专用:每课一测(三十九)寻觅社会的真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高考一轮复习政治新课改省份专用:每课一测(三十九)寻觅社会的真谛

每课一测(三十九) 寻觅社会的真谛 一、选择题 ‎1.(2019·惠州调研)伴随着国家主席习近平2017年新年贺词的发表,“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等内容再度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呈现“刷屏”态势,成为最新热词。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看,对热词理解正确的有(  )‎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体现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之所以出现“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天上不会掉馅饼”“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等热词,是因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③当选;①不符合题意,④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均不当选。‎ ‎2.(2019·青岛联考)2017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十九条,主要调整了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明确了部门监管职责,是转变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先照后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创业创新。可见,《办法》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 ‎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的调整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办法》的出台和实施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创业创新,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②③当选;①与题意不符;材料对部门监管职责的明确是调整上层建筑而不是改革生产关系,④不当选。‎ ‎3.(2019·武汉联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习近平总书记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  )‎ ‎①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遵循规律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追求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历史必然性 ‎③理想信念是人生奋斗目标,树立坚定理想信念才能走上正确人生道路 ‎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才能沿着历史发展方向前进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解析:选A ①中“遵循规律就能实现人生价值追求”错误;“从我们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和伟大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认识历史必然性,②当选;理想信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而非奋斗目标,③错误;只有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才能更好地指引我们前进,这表明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才能沿着历史发展方向前进,④当选。‎ ‎4.(2019·承德检测)人社部把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确定为2017年的三大工作重点。其依据在于(  )‎ ‎①广大劳动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③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 ④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说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②④当选,③不符合题意;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①错误。‎ ‎5.(2019·聊城一模)《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寻觅社会的真谛看,其依据在于(  )‎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尊重客观规律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解析:选D “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寻觅社会的真谛看,是基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答案为D项;A、B两项不符合设问知识限定;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C项错误。‎ ‎6.(2019·大庆联考)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2017年新通过的民法总则将诉讼时效从2年延长至3年,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下限标准从十周岁调整为八周岁。这些调整有利于国家治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材料表明(  )‎ ‎①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可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③社会意识只有超前于社会存在才能引领社会发展 ‎④社会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选D 民法总则的调整是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其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①不当选,②④当选;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③错误。‎ ‎7.李克强总理强调,实体经济从来都是我国发展的根基,2018年国家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是基于(  )‎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③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④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 ①③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不当选;②④正确指出了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因,当选。‎ ‎8.2017年4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落实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提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从唯物史观看,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 ‎①是基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②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 ④有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解析:选D ①属于辩证法,不符合设问指向要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③④正确指出了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当选。‎ ‎9.(2019·永州一模)“三权分置”是指农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的承包权、土地的经营权这“三权”分置并行。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制度保障。实施“三权分置”的哲学依据是(  )‎ ‎①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实践基础上的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选B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①错误;“三权分置”是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所决定的,②当选;“三权分置”是为农民服务的,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③‎ 当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④错误。‎ ‎10.(2019·成都质检)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这是因为(  )‎ ‎①党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民群众推动了社会历史向前发展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D 材料强调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原因在于人民群众的地位、作用,②④当选;①并非原因;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 ‎11.近年来,我国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改革,深化以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为原则的“三权分置”改革,这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改革(  )‎ ‎①表明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动力 ‎②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③符合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客观规律 ‎④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 A.①③   B.①④   ‎ C.②④    D.②③‎ 解析:选C 三权分置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完善,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②④正确。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动力,①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12.(2019·济南期末)2018年,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之所以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  )‎ ‎①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②社会基本矛盾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得到解决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C ①不符合题意,该项与题干主旨不构成因果关系;②③符合题意,之所以要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社会基本矛盾能够在改革中不断得到解决,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④不符合题意,题意主旨与该项无关。‎ 二、非选择题 ‎13.(2019·东明县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 创新引领未来》的主题演讲。‎ 习近平指出,面对复杂变化的世界,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亚洲前途在哪里?我认为,回答这些时代之问。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善于拨云见日,把握历史规律,认清世界大势。‎ 习近平强调,“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中国将进一步“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为全球发展作出生动示范。‎ ‎(1)运用社会发展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拨云见日”“认清世界大势”。‎ ‎(2)某班将出一期以“推动变革创新,顺应时代要求”为主题的板报,请你为该板报的“变革创新大家谈”栏目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①符合板报主题。②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知识。‎ 解析:第(1)问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范围限定明确: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可以结合材料,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角度分析作答。第(2)问要求为该板报的“变革创新大家谈”栏目写一篇150字左右的短文,具有开放性,只要围绕主题,言之有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我们要从社会实践的角度去研究世界形势的变化。从社会存在角度去分析各种社会意识,得出正确的结论,认清世界大势。‎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我们必须按这一规律的要求去研究世界的变化,走历史必由之路。‎ ‎③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这一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向何处去,也说出亚洲的前途在哪,但我们要认识到这一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才能真正认清世界大势。‎ ‎(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的认识不断发展。我们对改革创新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我们要根据时代和实践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社会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不断开辟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14.(2019·南宁摸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87年1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开始实施。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社会的经济运行和公民财产状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制定一部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社会治理实践要求的基础性、综合性的民事法典势在必行。2017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正式施行。《民法总则》第一条规定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化规则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 ‎(1)结合材料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说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理由。‎ ‎(2)结合材料和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民法总则》的编纂与实施过程的作用。‎ ‎(3)民为邦本,法系根基。《民法总则》是民事的权利宣言,是指导我们生活的法律百科全书。请你为在校园宣传《民法总则》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回答本题第(1)问,应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的表述,与我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内容结合起来,说明这样做的合理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发展而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用来引领民事关系的协调和解决,是我国社会经济、民事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必将推动我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第(2)问,设问点明了文化作用的知识,答案设置按照文化影响政治、文化影响人两个方面去处理。第(3)问,是开放性问题,作答时注意,建议要满足校园宣传与《民法总则》的要求。‎ 答案:(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发展而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用来引领民事关系的协调和解决,是我国社会经济、民事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③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推动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必将推动我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的良性发展。‎ ‎(2)①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会引领《民法总则》的编纂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要求。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维。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蕴含的社会主义道德准则,会约束和规范人们的民事行为,促使《民法总则》更好地发挥调整民事关系,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经济公序良俗的作用。‎ ‎(3)示例:①邀请法律工作者进校宣传《民法总则》意义与内容。②召开班会,让同学们了解《民法总则》。③编成课本剧,通过生动的演出让同学们了解《民法总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