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人教A版题型专练8引文类选择题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人教A版题型专练8引文类选择题教案

题型专练八 引文类选择题 ‎1.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简除烦苛,禁察非法”。这启示政府(  )‎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作风 ②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③接受人民监督坚持政务公开 ④重品行做表率主动确立权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解析:“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简除烦苛,禁察非法”启示政府要依法行政;“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启示政府要接受人民监督,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应选;为人民服务是政府应该坚持的工作态度,政府应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①错误,排除;④不是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排除。‎ 答案:B ‎2.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罗斯金说,人的思想是可塑的;一个人如果每天观赏一幅好画,阅读某部佳作中的一页,聆听一支妙曲,就会变成一个有文化修养的人。这说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无形的、潜移默化的 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③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是修身养性的最佳途径 ④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②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欣赏高质量的艺术作品有利于修身养性,但不能说这是修身养性的最佳途径,③不选;①④均正确切题。‎ 答案:C ‎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吾心便是宇宙 C.天地为万物之本 D.存在就是被感知 解析:休谟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B、D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排除;C为唯物主义观点,与休谟的观点相对立,入选。‎ 答案:C ‎4.《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  )‎ ‎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 ④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体现了一种唯心主义观点,①④与其哲理相同;②③是一种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C ‎5.历史上关于形神之辩(形体与精神的关系)有诸多不同的观点,东汉哲学家桓谭认为“精神居形体,犹火之然(燃)烛矣……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则说“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下列对二者的观点评析正确的是(  )‎ ‎①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认为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 ‎②后者属于唯心主义派别,认为意识可以离开物质而存在 ‎③前者准确描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科学的 ④后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错误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说明物质是本原,意识依赖于物质,故前者属于唯物主义派别,①符合题意;“如果人的身体源于业已存在的有生命的物质,人的精神和灵魂则是上帝直接创造的”,这种观点认为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认为人的精神是上帝创造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②正确;③④分析错误,选A。‎ 答案:A ‎6.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许多农谚:“天气新晴,是夜必霜,有闰之岁,节气近后,宜晚田”“处暑种高山,白露种平川,秋分种门外,寒露种河湾”。这些农谚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并顺应自然条件 ②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③农业生产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农业生产是可以利用和改变规律为人类造福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出的种植农谚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①③符合题意;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意识、科学的理论起着促进作用,②是错误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改变,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C。‎ 答案:C ‎7.《道德经》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圣人不能离开实践见天道 ‎②物质决定意识,圣人不行而知是唯心主义观点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圣人可以不为而成 ④现代科技为圣人离开实践而知天下提供了条件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解析: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否认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据此可以得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圣人不能离开实践见天道,①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材料中不通过实践,就能知天下,知天道,反而行的越远,知道的就越少,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先验论,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④说法错误,该观点都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排除。‎ 答案:B ‎8.古人言:“为政贵在行”,“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它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 A.要从实际出发,勇于改革创新 B.要坚持知行合一,实事求是 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 D.要解放思想,克服畏难情绪 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需要坚持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因此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没有直接涉及实践问题,与材料主旨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B ‎9.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讲话中引用古语“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对作风方面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进行教育提醒。下列与“禁微则易,救末者难”所蕴含哲理相似的是(  )‎ ‎①毫厘之差,或致弊于寰海 ②致治在于任贤,兴国在于务农 ③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④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强调量变会引起质变,因而①④符合题意;②强调人才、农业重要性,③强调诚信重要性,均与题意不符。‎ 答案:D ‎10.“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B.实践出真知,要获得正确的认识就必须亲身实践 C.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D.人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解析:不观高崖,不临深渊,不观巨海,都体现了实践,人们要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C正确;A材料未体现;B说法错误,认识的途径包括实践和学习;D应该是正确的认识。‎ 答案:C ‎11.中医《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如是则思患而预防之者,何患之有哉?此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意也。中医强调“治未病”说明(  )‎ ‎①“未病”是量变,“已病”是质变,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②应注意矛盾双方转化的条件性,创造或改变条件避免“未病”向“已病”转化 ③“未病”与“已病”没有严格的界限,因此“未病”与“已病”都要重视 ④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未病”与“已病”,提高对疾病的预见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不能简单地认为量变比质变更重要,①说法不恰当;“未病”与“已病”之间有严格的界限,③说法错误,不选;②④均正确切题。‎ 答案:D ‎12.菜根谭中说:“有妍必有丑为之对,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有洁必有污为之仇,我不好洁,谁能污我?”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 ‎①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 ②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③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④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有妍必有丑、有洁必有污,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我不夸妍,谁能丑我”“我不好洁,谁能污我”,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具有同一性,①正确;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②错误;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把事物看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而不要就事论事,③正确;妍与丑、洁与污是矛盾的双方,而不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④不选。‎ 答案:C ‎13.“其实幸福就在你的身边,而不在你的对面,你对面是别人的幸福,但如果你不够珍惜,身边的幸福就会成为对面的幸福。”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幸福只是纯粹主观的感觉,没有一个客观的衡量标准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要通过创新把对面的幸福转化为自己的幸福 D.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解析:幸福是对客观实际的主观体验,不是纯粹主观的感觉,A错误;“如果你不够珍惜,身边的幸福就会成为对面的幸福”说明矛盾双方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创新对幸福的作用和人生价值的实现,C、D不符合题意。‎ 答案:B ‎14.“小时候,幸福是一件实物;长大后,幸福是一种状态;今天,我发现,幸福既不是实物也不是状态,是一种领悟。”这体现的哲理是(  )‎ A.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C.任何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上矛盾各有其特点 解析:A项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排除;B、C两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人生的不同阶段对幸福的体验不同,说明了D项。‎ 答案:D ‎15.“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毛泽东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事实 ②必须坚持和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树立正确价值观就是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④人民群众评价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毛泽东的这句名言要求我们尊重客观事实,故①正确;材料未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排除;只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才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③正确;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故④排除。‎ 答案:B ‎16.爱迪生说:“我这一生行将结束。我的人生哲学是工作,我要揭示大自然的奥秘,并以此为人类造福。我在世的这短暂一生中,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了。”这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有(  )‎ ‎①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 ②实现社会价值就必须牺牲自我价值 ③要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 ④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是错误的。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爱迪生的说法启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要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实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①④符合题意;③材料没有体现。‎ 答案: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