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喀什巴楚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A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喀什巴楚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A卷)

‎2019-2020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A(政治)‎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 哲学的本义是指 A. 智慧 B. 聪明的人 C. 真理 D. 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答案】D ‎【解析】‎ ‎【详解】D: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D符合题意。‎ ABC:均不是哲学的本义,A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该题考查哲学的含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题目难易程度适中。‎ ‎2.“鱼儿离不开水”是属于哪种联系:( )‎ A. 必然联系 B. 直接联系 C. 间接联系 D. 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B:直接联系在时间、空间和层次上比较接近的事物、要素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可见,“鱼儿离不开水”属于直接联系,B符合题意。‎ ACD:“鱼儿离不开水”不属于必然联系、间接联系、也不是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AC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是普遍联系的两种重要形式。直接联系在时间、空间和层次上比较接近的事物、要素之间所发生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事物间的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的界限是相对的,绝对的直接联系,不需要任何中介的联系是没有的。‎ ‎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A. 对哲学含义的不同回答 B. 对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C. 对物质能否被认识的不同回答 D.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 ‎【答案】D ‎【解析】‎ ‎【详解】D: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D正确。‎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A错误。‎ B: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只有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错误。‎ C:对物质能否被认识的不同回答,即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C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包括哪两个内容?‎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存在)和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 ‎(2)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4.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物质现象( )‎ ‎①口罩 ‎ ‎②消毒液 ‎ ‎③防疫方案 ‎ ‎④病人在医院进行治疗 ‎⑤社区人员楼道消毒 ‎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⑤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②④⑤: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口罩、消毒液、病人在医院进行治疗、社区人员在楼道消毒都是客观的物质现象,①②④⑤符合题意。‎ ‎③⑥:防疫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属于精神现象,属于意识范畴,③⑥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3.意识的本质:(1)从意识的起源看,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反映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②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 ‎5.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 A. 喜鹊叫喜,乌鸦叫丧 B. 苹果落地 C. 价值规律 D. 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 ‎【答案】C ‎【解析】‎ ‎【详解】C: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C符合题意。‎ AD:喜鹊叫喜,乌鸦叫丧;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是一种主观联系,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AD错误。‎ B:苹果落地是规律发生作用的现象,不是规律本身,B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因此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 老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小论文。在学生上交的作业中,有的讨论传统饮食,有的讨论传统服饰,有的研究古典诗歌,有的研究书法艺术。这表明( )‎ A. 意识有目的性 B. 意识有计划性 C. 意识有主动创造性 D. 意识有自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材料没体现意识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也没体现意识的主动创造性,排除ABC。‎ D:在学生上交作业中,选择讨论的主题不同,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D正确。‎ 故本题选D。‎ ‎7.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是指 A. 运动与静止 B. 物质与意识 C. 联系与发展 D. 整体与部分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两个总特征。C: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C正确。‎ AB:运动与静止、 物质与意识,属于唯物论的观点,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AB排除。‎ D:整体与部分仅仅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不属于发展,D排除。‎ 故本题选C。‎ ‎8.没有人脑肯定没有意识,有了人脑也不一定有意识。对这一观点的正确解释是 A. 意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B. 人脑可以产生意识,但必须是健康人脑 C. 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D. 人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等各有不同 ‎【答案】A ‎【解析】‎ ‎【详解】A:没有人脑肯定没有意识,有了人脑也不一定有意识。对这一观点揭示了意识的本质,意识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A符合题意。‎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离开了客观事物,人脑本身并不能产生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B错误。‎ C:材料强调意识的本质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强调人脑对于产生意识的作用,C与题意不符。‎ D:人的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不同,但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意识的本质:‎ ‎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起源)‎ ‎⑵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基础)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而不是产生意识的源泉。‎ ‎⑶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本质/内容)‎ 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其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9.下列哪些属于实践活动?‎ ‎①蜜蜂筑巢②农民耕地③工人生产商品④学生思考数学例题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活动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⑥ D. ②③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实践活动的主体是人。蜜蜂筑巢不是人的活动,不属于实践活动,①排除。‎ ‎②③⑤⑥: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农民耕地、工人生产商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②③⑤⑥符合题意。‎ ‎④:学生思考数学例题改造的是主观世界,而不是改造客观世界,不属于实践活动,④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运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的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即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都具有客观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即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动。)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即实践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历史上每个阶段实践的内容、规模、水平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④直接现实性活动。‎ ‎10.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这种现象从哲学上说反映了 A. 联系的多样性 B. 联系的客观性 C. 联系的主观性 D. 联系的普遍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一个男人在社会上可能扮演父亲、儿子、学生、教师、管理者、被管理者等不同角色”反映了联系的多样性,A符合题意。‎ BD:材料未体现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BD不符合题意。‎ C:联系是客观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而不是具有主观性,C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联系的普遍性: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多种多样;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11.“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 A. 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 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C. 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 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D:“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本题材料中“流星与愿望”、“愿望与实现愿望”之间的联系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这种说法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和条件性,排除A,D符合题意。‎ B:材料中的观点是主观臆造的,并没有正确反映客观事物,B说法错误。‎ C:材料中的观点并未否定意识的能动作用,而是过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排除C。‎ 故本题选D。‎ ‎【点睛】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是自在之物还是人为之物,它们的联系都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2.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个事实说明( )‎ A. 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 木板的长短和木桶的容积是因果联系 C. 部分制约着整体 D. 整体由部分组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C:材料中,一个木桶由许多木板组成,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说明了部分因素的相关情况会影响到整体情况的发挥,部分制约着整体,C符合题意。‎ A:材料中强调部分制约着整体,材料中没有强调联系的普遍性与客观性,A不符合题意。‎ B:材料中强调是最短的那块木板制约整体,未体现最短的木板长度和木桶的容积是因果联系,B不符合题意。‎ D:材料中强调部分制约着整体,没有强调整体由部分组成的,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3.苹果落地属于规律( )‎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属于事物内部本质层次的东西,只能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具体规律发生作用的外部现象和外部联系,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的,苹果落地属于现象,万有引力属于规律,故题中观点错误。‎ ‎14.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必然联系(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种合乎规律的现象,揭示的是一种必然联系,是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故题中观点正确。‎ ‎【点睛】区别:必然性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和确定性。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必然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某种摇摆、偏离,是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联系:第一,必然性离不开偶然性。必然性不是孤立存在的,它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不通过偶然性只表现为纯粹必然性的现象是根本没有的。第二,偶然性也离不开必然性。凡有偶然性的地方,其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凡偶然性起作用的地方,它又始终受着内部必然性的制约。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互转化。‎ ‎15.“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属于发展(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爬行类动物变成始祖鸟”属于发展。故题中观点正确。‎ ‎【点睛】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注意:发展属于运动变化,但并非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前进的、上升的)。‎ ‎16.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故题中观点正确。‎ ‎【点睛】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两者相互区别: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 两者相互联系:①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强调整体性: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7.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故题目观点正确。‎ ‎【点睛】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三.简答题(共28分)‎ ‎18.什么叫真理?‎ ‎【答案】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真理为切入口,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回答什么叫真理?知识的考查具体而明确,考生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书写作答: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简答题的形式呈现,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详解】‎ 本题设问指向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哪些方面,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体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0.为什么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会得到全世界的称赞?‎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能够从实际出发,采取果断、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国上下通力执行,居民严格自律。(其他角度,合情合理,酌情给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疫情防控为切入口,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等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再现能力,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中国的疫情防控工作会得到全世界的称赞?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考生可从多角度思考作答,如唯物论,可从物质和意识,规律客观性、尊重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等角度分析作答。‎ 四.论述题(14分)‎ ‎21.根据下图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从哲学上讲,甲、乙二人在争论什么问题?‎ ‎【答案】甲、乙二人在争论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甲乙二人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争论为切入口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 ‎【详解】‎ 本题要求考生根据下图漫画,从哲学上回答,甲、乙二人在争论什么问题?知识限定比较宽泛,属于中观考查。考生要紧紧抓住图中两人各自的观点分析:“我在故我思”属于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我”是本原,即存在是本原;“我思故我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思”是本原,即思维是本原,二者围绕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的问题而争论。‎ ‎22.材料:‎2020年2月10日起,江西统一安排中小学生在线上课。课程安排依据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课程和课时,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延期开学期间听课不停学。延期开学期间,全省中小学生可通过广电网络有线电视,江西IPTV(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互联网电视在电视机上收看,也可通过“教云”平台在电视,手机和平板上学习。教育内容丰富多彩,学科教育,健康教育,红色文化教育同步进行。‎ 思考:省教育厅制定线上教学方案的依据是什么?这给了我们怎样的哲学启示?‎ ‎【答案】依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启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新冠肺炎疫情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江西省中小学生线上教学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江西省教育厅制定线上教学方案的依据是什么?这给了我们怎样的哲学启示?试题分为两步,第一步,分析“依据”,根据材料,江西省教育厅制定线上教学方案是针对抗疫期间师生不能集中教学的客观情况,因此“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同时这种方案也能科学合理地指导师生教学,因此“依据”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二步,谈谈“启示”,实际上是要求考生回答选用哲学原理的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 ‎【点睛】本题第一步属于依据类设问,依据型问题的问法一般是让你说出“做这样一件事的依据是什么?”答案基本上是课本上的基本观点、原理。答依据题一般不要答重要性或意义。第二步属于启示类设问,启示型的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它包括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启示等等。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先提出理论依据,然后再提出应该怎么办,针对材料中的问题,寻找措施。鉴于第一步已经回答“依据”了,第二步只要回答“怎么办”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