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必修1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Word版(教师备课版)
www.ks5u.com 第十课 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核心素养 术语必背 1.政治认同:通过对经济发展成就的认知,增强对新发展理念的认同。 2.科学精神: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经济原因,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 3.公共参与:自觉在生活中落实新发展现念,并且为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提出相应的建议。 1.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3.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知识体系 考点一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内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要求: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3.全面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 (1)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①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人民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领域,扩大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态文明各个领域。 ② 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在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后,人民追求质量更高的生活,比如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2)不平衡与不充分发展 表现 措施 不平 衡发 展 ①从区域发展上看,生产力布局还不平衡,比如城市和乡村、东部和西部 ②从发展各领域来看,既有达到甚至引领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既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又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还有不少明显的“短板” ③从发展成果的共享看,不同群体之间也有不平衡,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贫富差别比较明显,社会上存在不少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 统筹区域发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优化产能结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实施精准扶贫 不充 分发 展 主要指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加强,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客观上还存在发展不够稳定和不持续的情况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图解社会主要矛盾 阶段 时间 目标 表现 第一 阶段 2020~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①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②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③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⑤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续表) 阶段 时间 目标 表现 第二 阶段 2035年 ~本世 纪中叶 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②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百年奋斗目标 原来的奋斗目标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共十九大对此作出了两处小的调整,一是加上了“美丽”两个字,这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统一相对应;第二个小的变动就是把原来的“国家”改成了“强国”,这提升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 ●命题角度 历史变革和新时代主要矛盾 【典例1】 (2019·天津卷)粮票是我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人们需要凭粮票购买粮食。改革开放后,曾经严格的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1993年粮票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下图描述了粮票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解析】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粮食生产力相对落后,粮食供给不足,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国家通过票证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粮食需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我国粮食生产能力迅速提升,粮食供给增加,因此粮票日渐退出历史舞台,C符合题意;D项表示供给减少,与题意相反;A项表示需求增加,不符合题意;B项表示需求减少,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典例2】 (2018·全国卷Ⅰ)我国2013~2017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可以推断出( ) ①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 ②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 ③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④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图中可以看出,2013年至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上升,说明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进而也可以推断出我国经济结构逐步转型升级,①③符合题意。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下降,不代表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②不符合题意。我国经济增长由投资、消费和出口同时拉动,而非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④说法错误。故选B。 【答案】 B 【典例3】 (2018·天津卷)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①贫困人口减少6 800多万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 000多元 ③经济年均增速超过7% ④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超过50% 以上成就的传导路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①——③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增速超过7%,这有利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贫困人口的数量,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③——②——①;④排除。 【答案】 C 【典例4】 (2017·全国卷Ⅰ)国内生产总值(GDP)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和。下列计入中国GDP的产品或劳务是( ) A.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 B.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 C.中国某企业在纽约工厂生产的汽车玻璃 D.外国某企业在武汉工厂生产的空调和冰箱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国内生产总值概念的理解。学生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地域来确定的,外国企业在中国生产的产值计入国内生产总值,中国企业在境外生产的产值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D符合题意,C与题意不符。北京厨师为家人做了一顿丰盛晚餐不是为社会提供劳务,不创造价值,排除A。上海商人购买的一件精美的清代瓷器,既不是生产产品,也不是为别人提供劳务,不属于国内生产总值,排除B。 【答案】 D 【考向点评】 本框内容是教材新增加的知识,今后高考题对本框内容的考查可能会结合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其他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单独考查本框内容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考点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创新发展理念 (1)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2)原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3)要求: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发展理念 (1)解决问题: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2)原因: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3)要求: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发展理念 (1)解决问题: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 (2)要求: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4.开放发展理念 (1)解决问题: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2)要求: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5.共享发展理念 (1)解决问题: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2)要求: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如何用“五大新发展理念”破解经济发展中的难题? 针对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1.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内涵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措施、要求 重大举措 重要性 具体措施 要大力 发展实 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营造脚踏实地、勤劳勇敢、实业致富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氛围,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实施乡村 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区域 协调发展 战略 有利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方法推进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等美好生活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 2.如何判断材料体现的是供给侧改革还是需求侧改革? ①根据要素来判断。需求侧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四大要素。 ②根据原因来判断。供给侧改革基于生产决定消费,需求侧改革基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③根据内容来判断。需求侧改革认为需求不足导致产出下降,所以拉动经济增长需要“刺激政策”来提高总需求,而供给侧改革在强调数量的同时,更强调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有效利用。 ●命题角度1 新发展理念 【典例1】 (2017·江苏卷)数字经济是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近年来呈蓬勃发展态势。据某研究机构测算,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平均增速约为7.5%,显著高于当年全球GDP增速。材料表明,发展数字经济( ) A.有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B.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C.有利于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 D.能提高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的知识。2015年中美日英等主要国家数字经济平均增速高于当年全球GDP增速,说明发展数字经济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B项正确。题干没有强调经济性质,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和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所以C、D两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典例2】 (2017·天津卷)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三年来,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走出了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道路。从下表可以看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 项目 地区 PM2.5年均浓度 城乡居民收入比 2013年 2016年 2013年 2016年 北京 90 73 2.61 2.57 天津 96 69 1.89 1.85 河北 94 70 2.42 2.37 ①推动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 ②促进了环境容量和生态空间的扩大 ③使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得到根本改善 ④有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材料中的表格透露出两个信息,一是京津冀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不断下降,二是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这说明了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该地区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②④正确,故选B。材料中的信息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有序疏解无关,①不选。③中的“根本改善”表述过于绝对化,不选。 【答案】 B 【典例3】 (2018·北京卷)“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变化的生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体人民勠力同心,共同奋斗,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 不变的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不一样的速度。 读上图,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些“不一样的速度”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认真读图,了解图中“不一样的速度”有哪些,然后具体分析这些“速度”与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即可。比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由资源消耗拉动转向创新驱动,有利于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质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总体下降,而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总体上升,说明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规模以上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下降,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等。 【答案】 我国的经济总量持续增加,经济增速下降,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观念转变,由追求速度转向追求速度与质量的统一。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劳动和资本的贡献率下降。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由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本等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相比,高技术制造业增速较高且呈上升趋势,高耗能行业增速较低且呈下降趋势。新动能成为重要动力,工业结构优化,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促进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考向点评】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试题多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和各地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些具体事例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时往往与国家宏观调控的知识相结合。 ●命题角度2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典例4】 (2019·全国卷Ⅲ)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的是( ) 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 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 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解析】 本题考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因此,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 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实现区域之间产业的优势互补,从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也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因此,B、C、D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意义,不符合题意。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但不涉及中西部的区域协调发展,A不恰当,入选。 【答案】 A 【典例5】 (2018·江苏卷)某地将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融合推进“确权+流转+增收”,将集体和个人闲置农房用于发展民宿、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乡村经济新业态,带动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从城市向农村回流,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材料表明( ) ①发展乡村经济必须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 ②生产关系变革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动力 ③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 ④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有关乡村振兴战略的知识。发展乡村经济并不一定要改变农村的土地所有权,故①不选。材料强调的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并未强调城乡一体化,故④不选。某地将激活闲置农房与农村产权交易改革相结合,体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改革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说明②正确。将集体和个人闲置农房用于发展民宿、农事体验、健康养老等乡村经济新业态,有效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这说明经济业态创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③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 C 【典例6】 (2019·北京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发展逐渐赶上了工业化进程(如图1和图2所示),这是中国经济发生的一项历史性变化。 从图3和图4中任选一幅,借助所选的图,运用经济知识,说明上述历史性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解析】 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逐步下降,表明消费结构变化,消费不断升级。食品主要来自农业,随着农业占比的下降和服务业占比的上升,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城镇化发展起来。从图4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农业中解放出来的富余劳动力进入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城镇化发展赶上了工业化进程。 【答案】 选择图3:图3表明,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下降,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消费不断升级。消费影响生产,食品主要来自农业,因此,工业化进程伴随着农业占比的下降和服务业占比的上升,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成为城镇发展的经济要素,城镇化发展赶上了工业化进程。 选择图4:图4表明,农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农业生产需要的劳动力数量相对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工业和服务业集中的城镇,因此,工业化进程伴随着农业占比的下降和服务业占比的上升,城镇化发展赶上了工业化进程。 【典例7】 (2018·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2014年,中国推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将智能制造作为战略主攻方向之一,提出到2025年中国迈入世界制造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全球智能制造技术的热点,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被不断地应用到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动驾驶、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质量监控等领域,涵盖了消费电子、纺织、冶金、汽车等传统产业,还涉及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 目前,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创新上已经和世界先进技术并跑,部分甚至领跑。有专家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中国制造业将是重大机遇,其应用的推进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制造业。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可以从对传统制造业、新兴产业的影响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也可以从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市场空间、市场竞争力等角度阐述。 【答案】 促使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驱动新兴制造业产生与发展;创新制造业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开辟制造业更广阔市场;提升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 【考向点评】 本考点是教材新增加的知识,本考点内容是我们当前经济工作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因此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时往往与新发展理念知识相结合。 序号 问题 具体内容 一 一个中心 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个主 要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一个概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 (续表) 序号 问题 具体内容 二 “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 (续表) 序号 问题 具体内容 二 “两个阶段”安排 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35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两大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三 三个表现 历史性变革的三个主要表现 四 四大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四个要求 五 五大发 展理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1.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实现了发展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 ) 提示:新的发展理念是对原有理念的继承和发展,而不是“ 根本性转变”。 2.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 ) 提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3.我们党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突出、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 ) 提示:我们党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向高速度发展阶段。( × ) 提示: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5.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速度问题。( × ) 提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6.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 ) 提示: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 7.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 ) 提示:能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实基础的是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8.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国家工作的中心。( × ) 提示: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但国家工作的中心是经济建设。 9.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不可兼得。( × ) 提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1.结合科技发展考查创新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 为什么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②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④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⑤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怎么办 ①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强宏观调控,加大财政、税收、信贷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鼓励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②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分配政策,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③劳动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 2.结合生态文明建设考查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为什么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怎么办 ① 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②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3.全面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原因:当前中国经济放缓,看似是有效需求不足,实则有效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供需错配才是深层症结。当前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要把改善供给作为主攻方向。 (2)含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3)实质:解决有效供给不足,达到有效需求。 (4)内容: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 (5)改革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中包括处置僵尸企业,化解房地产库存,防控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和补充供给短板等具体方面。 ●考向一 历史性变革和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1.“数以亿计的人可在自家屋顶、田间建立一个小型发电厂,只要它覆盖着太阳能电池板,而且通过互联网和电网与世界连接相互交易”,这是“互联网+能源”的一个远景和行动。其重大意义在于( A ) ①每个人都可以是电力消费者也可以是生产者 ②可以极大地促进能源的清洁替代和绿色替代 ③能源供给结构将实现电能化且价格十分低廉 ④“互联网+能源”能全面推动各传统产业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数以亿计的人利用太阳能“建立小型发电厂”,并利用互联网将家庭发电与电网联接起来,可以使广大居民在消费电力资源的同时,成为电力资源的生产者,①符合题意;材料中“互联网+能源”远景的实现,会促进太阳能替代传统能源的使用,②符合题意。③中的“价格十分低廉”不具有必然性,不选;④中的“全面推动各传统产业升级”夸大了“互联网+能源”这一远景和行动的作用,不选。 ●考向二 新发展理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一直为社会所关注。2016年初,我国政府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统一城乡医保的覆盖范围、筹资政策、保障待遇、医保目录、定点管理、基金管理。此举旨在( C ) ①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②促进社会公平 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④减轻财政负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着力解决城乡居民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差别性待遇问题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无关,①不选。这一举措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城乡协调发展,②③正确。减轻财政负担不是此举的意图,排除④。 3.湖南省长沙县是工业强县,也是排碳大县。针对经济发展中的环境问题,该县提出创建全国“零碳县”的目标,引进推广了中南林业大学新研发的“绿心速生草”。这种草吸收和固化二氧化碳是相等面积森林的14倍左右,它不仅生长快,而且种植户可以多次收割并加工成碳产品出售。该材料说明( B ) ①环境保护问题应该主要由政府解决 ②保护环境应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 ③经济发展可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④科技创新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种植“绿心速生草”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保护了环境,说明经济发展可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③正确。中南林业大学研发的“绿心速生草”助力可持续发展,体现了④的观点。①观点错误,环境保护不能完全依靠政府。②错误,市场经济的自发性是环境受破坏的重要原因,所以保护环境应由政府主导,同时通过市场机制调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4.某省对经过培训和考核、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进行“新型高级职业农民”资格认证,并对他们所带领的合作社、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给予土地流转、融资贷款、项目扶持等政策倾斜。这样做能够( B ) ①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②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③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 ④创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材料强调了新型职业农民的“带领”作用,体现了①中的观点;材料中的“合作社”“农业园区”“土地流转”等关键信息说明了③符合题意。②中的“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表述不正确;④中的“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与材料中内容没有直接联系,不选。 5.小规模、零散经营在我国农业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发展水平低,这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某村将农户组成农业合作社,利用从外国引进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发展绿色产业,农户收入普遍大幅度提高。材料表明发展农村经济应该坚持( B ) ①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共同富裕 ②引进外资与引进技术相结合 ③通过区域分工实现生产专业化 ④高效农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将农户组成农业合作社对应的是①,利用从外国引进的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发展绿色产业对应的是④,故选B。题干涉及引进技术不涉及引进外资,排除②。题干不涉及区域分工,排除③。 6.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 我国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海洋大国。当前,我国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据初步核算,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7 6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随着第一次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深海勇士号”探索深海4 500米区域的神秘资源、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我国走向海洋的步伐越来越快。 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海洋权益争夺加剧、海洋安全形势日趋尖锐,以及因不合理开发而导致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资源枯竭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中国梦”才会越来越近。 有人担忧,有开发就会有破坏。对此,请从经济角度就如何合理开发海洋提出建议。 答案: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科技兴海,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海洋开发利用的调控和监管。 解析: 设问要求就如何合理开发海洋提出建议。考生分析时要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立足经济生活角度,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对海洋开发的调控和监管等方面分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