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专题11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练)
1.练高考 1.[2017江苏单科,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A 【解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并一直发展到现在,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这说明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故A正确;材料并没有体现文化交流中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不选;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多样性,C不选;民族精神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D错误。 2. [2017天津文综,8]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 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 ) A.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营造文化氛围,促进文化创新 C.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答案】A 3.[2017 北京文综,25,]在中国水墨画里,“墨分五色”中的“五色”常指“焦、浓、重、淡、清”,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阴阳明暗、凹凸远近、苍翠秀润、动静巨微,尽在“五色”之妙。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墨分五色”在墨色运用上丰富多变,是辩证思维的体现②墨色浓淡的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③墨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④追求内敛、含蓄,崇尚飘逸、空灵,是时代精神的典型特征 《奋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即使只用水墨,也可使画面产生视觉效果的变化,这说明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普遍性,这是辩证思维的体现,①符合题意;这种变化表现出无穷境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②符合题意;墨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载体,但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③错误;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④错误。 4.[2016天津文综,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 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A 5.[2015 海南单科,16] 近年来,海南文艺工作者创作了一批本土题材的剧目,如琼剧《海瑞》、人偶剧《鹿回头》、歌舞诗《达达瑟》、舞剧《黄道婆》等。这些剧目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深受观众喜爱,引起了一股海南文化热。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①剧目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和魅力 ②剧目创作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 ③剧目创作坚持现实主义风格 ④对本土历史文化的创造性发掘与转化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化的地域性、文化继承与发展,演出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剧目展示了海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①符合题意;剧目创作更应该注重质量,坚持市场至上的导向说法错误,②不选;③在材料中未体现;通过挖掘海南本土题材创作剧目,体现了对本土文化的发掘与转化,④符合题意。 6.[2015 福建文综,29]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 )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2.练模拟 1.[2018石家庄重点高中高三毕业班摸底,16]同样是写梅,陆游笔下的梅是“寒士之梅”,毛主席笔下的梅是“战士之梅”。做寒士时,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品质;做战士时,有“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傲骨。两者都是人的非常重要的品格,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梅的意象。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 ( ) ①把“梅”的品格作为精神追求的目标,与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相得益彰 ②“梅”文化以其特有的包容性,彰显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 ④文学艺术中梅所幻化出的人的品格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继承、灿烂的中华文化。从陆游到毛泽东的诗词,梅花被赋予特定时代的相应内涵,成为中华民族气节之象征,③正确。传统文化中以梅象征人的高洁品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正确。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材料没有体现梅与爱国主义的联系,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包容性,②不符合题意。 2.[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新高三起点考,11]“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天山青松根连根,民族团结一家亲……”伴随着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音乐,各族人民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的和谐画面,一一展现在《民族团结一家亲》的MV中。这个MV一经发布,便被众多媒体及微信公众平台转发,更得到了网友的疯狂点赞。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色 ②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生活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D 3.[2018辽宁五校协作体高三联考,18]昆曲长期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以昆山方言吟唱,故名为“昆山腔”。昆曲经历代艺人口传心授,脉络清晰,斑斑可考,是中华戏曲文化的活化石,被尊为“百戏之祖”。这表明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 ②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 ③中华文化带有明显区域特征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历代艺人口传心授,脉络清晰,斑斑可考”,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①符合题意。“昆曲长期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以昆山方言吟唱,故名为‘昆山腔’”,表明中华文化带有明显区域特征,③符合题意。②④在材料中体现不出。 4.[2018陕西部分学校第一学期摸底,16]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创新等知识。材料中儒、释、道并存发展的史实表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也体现了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①②符合题意。不同文化的融合并未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③说法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说法错误。 5.[2018广西钦州高三质量检测,8]2017年8月22日 ,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在北京召开项目启动仪式。《国家宝藏》的追求就是通过电视呈现的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国家宝藏》不仅展示一件件陈列品,而且能够让观众感受到文化的传承,能够感知文物背后的人文精神,与自己的血脉相连,从而树立起真正的民族文化自信。《国家宝藏》能够体现 ( ) ①一定的文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传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 ④科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A 6.[2018山东菏泽高三期中,14]2017年秋季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中华骄傲,是文化的骄傲,是民族的自信。一笔一画,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第一节课“字以溯源”为同学们讲述了前辈们为了传承、保护汉字而坚守一生的故事。重视汉字的传承和保护是基于( ) ①汉字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汉字演变经历了一个长期复杂的历程 ④汉字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重视汉字的传承和保护是基于汉字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基本载体,为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①④符合题意;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而不是汉字,②说法错误;③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 3.练热点 1.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古代,“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在汉字中,凡以“禾”为意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秋、秀、种、租等。这说明 ( ) 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2.《竹书纪年》是战国时魏国的史书,是现今所知中国史学最早的一部具有通史性质的编年体史书。该书原称《纪年》,亦称《古文纪年》《汲冢家纪年》等,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引该书时以“纪年”与“竹书”连用,方有《竹书纪年》之称。这体现了史书典籍 ( ) ①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的具体体现,①④符合题意;文字作为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排除;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③说法错误。 3. 当前,很多学校开展了“百日诵读我在行动”“21天读书计划”等活动,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养成自觉读书、喜欢阅读的习惯,让学生在诵读经典中体会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学校举办这些活动是因为 ( ) ①名著经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诵读经典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③阅读经典能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对话古圣今贤才能理解中华文化精髓 A.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学校开展“百日诵读我在行动”“21天读书计划”等活动,主要是因为名著经典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阅读经典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①③符合题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②说法错误;对话古圣今贤是理解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渠道,④说法绝对。 4.中国画是中华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着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但齐白石时期的中国画,已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材料反映了 (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③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5.汪曾祺曾说过“普通话是语言的最大公约数”。百姓常言,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无共同语不足以行天下,无方言不足以亲乡邦。俗语有亲切之益,雅言有出尘之美。这表明 ( ) ①方言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无与伦比 ③普通话和方言各美其美 ④普通话是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月是故乡明,话是乡音亲”,无方言不足以亲乡邦,表明方言带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①当选;“俗语有亲切之益,雅言有出尘之美”,这说明普通话和方言各美其美,③当选;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方言,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不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④不选。 6.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民生疾苦,但绘画仍取得了较大发展,苦难给佛教提供了传播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起,涌现出一批知名画家,如顾恺之等。画史画论等著作开始出现,山水画、花鸟画开始萌芽,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描下了重要的一笔。材料体现了 ( ) ①传统绘画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②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 ③中国绘画比西方绘画发展更完善 ④文学艺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③表述错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各有长处。④错误,古代科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材料体现了传统绘画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故①②入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