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大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高一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 ) A. 原始人平均分配消费品 B. 在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特权 C.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 D. 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是平等互助合作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的根本原因。C: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C正确。 ABD:原始人平均分配消费品、在原始社会人人平等,谁也没有特权、原始人在生产劳动中是平等互助的合作关系,这些都不是原始社会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的根本原因,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A. 生产工具变为私有财产 B. 土地变成私有财产 C. 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D. 牲畜变成私有财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私有制确立的标志。B:土地开始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已经在社会上确立起来,B正确。 ACD:生产工具变为私有财产,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牲畜变成私有财产,这些都不是私有制确立的标志,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B。 3.在西周一件青铜器上,记载着一个奴隶主向另一个奴隶主买五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这种情况反映了( ) A.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是社会的退步 B. 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 C. 奴隶阶级是在奴隶社会处在剥削地位 D. 奴隶主的残酷压迫会遭到奴隶的反抗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A: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巨大进步,A错误。 B:一个奴隶主向另一个奴隶主买五名奴隶,标价是一匹马加一束丝,这反映奴隶的地位还不如马,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强制下劳动,B符合题意。 C:奴隶阶级是在奴隶社会处在被剥削地位,奴隶主阶级是在奴隶社会处在剥削地位,C错误。 D:材料未反映奴隶主的残酷压迫会遭到奴隶的反抗,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4.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是( ) A. 君主专制、君权神授 B. 君权神授、封建迷信 C. 君权神授、封建迷信 D. 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D: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君主专制、等级森严,D正确。 ABC:君主专制、君权神授,君权神授、封建迷信,君权神授、封建迷信,都不是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ABC排除。 故本题选D。 【点睛】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有:1.就土地制度来看,中国的封建社会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有,可以任意买卖。地主用政治权势和经济手段兼并土地,造成自耕农的破产。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与欧洲中世纪在政治、经济、思想意识形态上具有不同特点的重要根源。土地兼并问题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无法治愈的顽症。 2.就经济发展水平看,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商业、手工业持续发展,直到明朝后期,其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此后,中国却无法冲破封建主义的樊篱。 3.就社会政治结构来看,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不断完善和强化。君主掌握强大的权力,能够有效地抵御异族的入侵,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国家的统一;同时也有力量驾驭地主阶级的各个阶层,强化对下层社会的控制,镇压农民阶级和工商业者、城市平民的反抗斗争。随着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这种政治体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 ) A. 财富巨大浪费 B. 社会生活陷入混乱 C. 生产相对过剩 D. 大量商品卖不出去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C: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因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C正确。 ABD:财富巨大浪费、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大量商品卖不出去,这些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现,但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AB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相对过剩的危机,即生产和销售矛盾造成的相对过剩,根源是生产资料私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归社会的少数人即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雇佣社会的大多数人即工人进行生产(社会化大生产),生产资料私有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问题的根源。 6. 马克思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 ) A. 工人被雇佣的地位没有改变 B. 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 C.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依然存在 D. 工人阶级的生活待遇没有资本家高 【答案】B 【解析】 【详解】生产资料私有制是剥削存在的根源,所以改善工人待遇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受剥削的地位,B正确;ACD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B。 7.19世纪40年代,经过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在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相继爆发的三大工人运动中初步显示了实力。为了使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更有成效,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A. 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B. 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来源 C. 使社会主义由空想真正变为科学 D.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已经诞生 【答案】A 【解析】 【详解】A: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A符合题意。 B: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B错误。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是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C错误。 D: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D错误。 故本题选A。 8.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是 A. 能否认识阶级间的矛盾对立 B. 能否对未来社会提出天才设想 C. 能否深刻批判资本主义制度 D. 能否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A: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二者都能认识到阶级间的矛盾对立,A不是二者区别,故错误。 B: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二者都能提出对于未来社会的设想,B不是二者区别,故错误。 C: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二者都批判资本主义制度,C不是二者区别,故错误。 D:空想社会主义只是对未来社会进行理想化的设想,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而科学社会主义从社会规律角度进行阐释,D正确。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9.第一次宣告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事件是 A. 《共产党宣言》发表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十月革命的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标志,不是第一次宣告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事件,A错误。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事件,排除B。 C: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一次宣告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事件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项正确。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苏俄成立之后,不是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事件,故排除D项。 故本题选C。 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许多西方著名学者纷纷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 A. 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B. 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 C.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D. 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无关,故A项错误。 B:十月革命期间,列宁提出了和平夺取政权的策略,故B项错误。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之所以说“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故C项正确。 D: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也无关,故D项错误。 故本题选C。 11.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的因素,在任何社会生产中,人们总是借助于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这里的生产资料包括 A. 生产工具、劳动对象 B. 劳动对象、劳动者 C. 劳动者、生产关系 D. 生产工具、生产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物 因素,在任何社会生产中,人们总是借助于生产资料,通过自己的劳动生产出劳动产品。这里的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A说法正确。 BCD: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人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BC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 (1)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其中,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3)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分配制度。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即它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它两个方面。 12.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经历了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样两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 A. 农民阶级的起义 B.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C. 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D. 无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答案】D 【解析】 【详解】A: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农民阶级的起义,A错误。 B: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B错误。 C: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C错误。 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对于千百年来长期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工人和农民来说,新中国给他们带来了真正的解放。”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正确的是 A. 中国进入了国富民强的新时代 B. 中国历史掀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C.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 从列强手中收回了国家的主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政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站起来了,C符合题意。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而中国并没有进入了国富民强的新时代,A说法错误。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掀开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篇章,而不是掀开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B说法错误。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不是从列强手中收回了国家的主权,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意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辞旧”的角度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从“迎新”的角度看) (3)新中国的成立,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国际”的角度看) 14.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一诗作是为了纪念 A. 中国共产党诞生 B. 红军长征胜利 C. 抗日战争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A: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举行。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由“南湖”“画船”“搏出新天地”等关键词可知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A符合题意。 B:本题不是纪念红军长征胜利,B不合题意。 C:本题不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C不合题意。 D:本题不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B.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D.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华民族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D: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道路,顺利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华民族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D说法正确。 A: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A说法错误。 B: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奴役中国人民历史的结束,B说法错误。 C: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我国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来说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56年,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巩固国防,发展生产力,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下列有关“一五”计划的表述,合理的是 A. 受到美国的大力援助 B. 成功掌握核武器技术 C. 大跃进加速了其完成 D. 为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答案】D 【解析】 【详解】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B:中国掌握核武器技术是在20世纪60年代,排除B。 C:大跃进开始于1958年,排除C。 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了重工业,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7.《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其中“深刻的社会变革”是指(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 一五计划的实施 【答案】C 【解析】 【详解】A: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并未进行社会变革,A不符合题意。 B:土地改革旨在废除地方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的土地所有,不符合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B不符合题意。 C:根据材料“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进入计划经济时代,计划经济体制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体制基础,C符合题意。 D:一五计划重点在于发展工业,并未推动农业快速发展,同时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A. 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B.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国家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A符合题意。 BCD:三个选项都不是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9.下列初级阶段有关内容的内在联系表述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 B. 基本国情——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矛盾 C. 基本国情——主要矛盾——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D. 主要矛盾——基本国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根本任务 【答案】C 【解析】 【详解】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解决这一主要矛盾的根本任务,并由此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以完成这一根本任务,C表述正确。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A说法错误。 B:基本国情决定主要矛盾,根据主要矛盾确定根本任务,B说法错误。 D: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由基本国情决定的,然后才能确定要完成的根本任务,最后确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怎样完成这一根本任务,D推导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正确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关系: 1.社会是往前发展的,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会发生阶段性的变化,是我国进入新时代的主要标志。 2.虽然我国发展进入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3. 在认识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时,必须把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问题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同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问题统一起来思考和研究,把“变”与“不变”这两个论断统一起来理解和把握。 “变化”的主要矛盾与“不变”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这说明 A. 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在思想上、工作上的理论基石 B.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C. 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品 D. 毛泽东思想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 【答案】A 【解析】 【详解】A: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这说明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在思想上、工作上的理论基石,A符合题意。 B: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B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 C:毛泽东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C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 D: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不完全适应21世纪世界和中国变化的新形势,D错误。 故本题选A。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 A. 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B. 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 C.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转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A符合题意。 B:党的八大以后,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B不合题意。 C: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C不合题意。 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D错误。 故本题选A。 22.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其核心问题是__________。 A.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B. 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 C. 处理好消费与积累的关系 D. 处理好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A: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其核心问题是在资源配置中到底是由市场起决定作用还是由政府起决定作用,所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是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A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干的规定性,BCD排除。 故本题选A。 23.《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明确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要求我们( ) A. 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B.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全部工作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 坚持改革开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D.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放后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A:坚持基本路线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A说法正确。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不是把全部工作都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而是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B说法错误。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错误。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D错误。 故本题选A。 24.195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人民民主政治发展的新阶段》的社论。该社论所说的“新阶段”开始的标志是 A. 《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 C.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共同纲领》的制定实施发生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期,A不合题意。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实施是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直接产物。结合材料时间“1954年9月21日”可知B符合题意。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发生在1956年,C不合题意。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发生在1956年,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其中,我国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是 A.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内地——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进程。B: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基本上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沿边开放城市”这样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至此,我国的对外开放城市已遍布全国所有省区,我国真正进入了改革开放新时代,B正确。 ACD:三项关于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排序错误,ACD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6.新时代产生新课题,随新课题催生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的,成为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结晶。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 A.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坚持社会主义 C.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基本路线 D.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A:党的18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主义思想更好解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A符合题意。 BCD: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成果。BCD均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理论创新成果的最新概括和表述,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这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27.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 我国是世界第二经济体与人民生活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C.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D. 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未达到全面小康的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C项符合题意;A项是党的十九大之前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BD项均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是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的重要依据。 28.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期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B. 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C.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 D. 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四个伟大”。B:“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B正确。 ACD:“四个伟大”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工程,是实现伟大梦想、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就是镜中花、水中月,就无从谈起,无法实现,AC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9.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______的总目标。 A. 社会主义民主 B. 社会主义制度 C.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全面深化改革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D: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故D符合题意,ABC排除。 故本题选D 30.“神舟”飞天、“嫦娥”驻月、“蛟龙”入海、核电高铁领先全球、“一带一路”走向世界、北京即将成为唯一举办冬夏两次奥运会城市……这一系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 A.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 C. 我国已经进入发达阶段 D.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B:题干中,我国一系列的巨大成就充分说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B符合题意。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得出的结论,A不符合题意。 C: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错误。 D: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与题意不符,题干强调的是自1978年来我国的成就,D排除。 故本题选B。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至少有两个以上符合题意,多选、错选不得分,漏选得2分) 31.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它的影响包括 A.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C. 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D. 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答案】ABCD 【解析】 【详解】ABCD: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对人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ABC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BCD。 【点睛】《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 ①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3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 A. 相互独立,各自发挥重要作用 B.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C.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D. 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答案】BD 【解析】 【详解】BD: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BD符合题意。 A:“四个自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不是相互独立,A说法错误。 C: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D。 【点睛】我们应该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33.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 A.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B. 为世界人民谋和平 C.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D. 为中华民族谋未来 【答案】AC 【解析】 【详解】AC: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AC说法正确。 BD: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BD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AC。 【点睛】对中国共产党使命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谁能够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谁就能赢得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成为中华民族的主心骨,使中国人民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 近代救亡图存的苦难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初心不变, 使命不改,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3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为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其主要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14个坚持”。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8个明确”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 “8个明确”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 “14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14个坚持”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BC 【解析】 【详解】BC: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为思想坚持问题导向,其主要内容概括为“八个明确”,“14个坚持”。“8个明确”从理论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C说法正确。 AD:“8个明确”从理论层面而不是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回答了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C。 【点睛】“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相互关系。 “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有机融合,有机统一。一个是理论上的回答,我们要坚持和发展的是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十四个坚持从实践层面明确的回答,主要回答“怎么办”的问题。我们在新的历史方位当中,怎样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讲方略、办法、路径的问题。 35.2019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并发表题为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贡献智慧和力量的重要讲话。倡导“坚持公正合理破解治理赤字”,“坚持互商互谅,破解信任赤字”,“坚持同舟共济,破解和平赤字”,“坚持互利共赢,破解发展赤字”,为全球发展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这表明 A. 中国积极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 B. 中国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中国积极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 D. 中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ACD 【解析】 【详解】ACD: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上的讲话表明,中国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ACD符合题意。 B:材料强调中国为推进全球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不体现中国正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B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CD。 【点睛】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华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不断创造伟大奇迹、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70年。中国发展的伟大奇迹,植根于新中国前30年艰苦卓绝的探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不长的时间里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全面展开,充分释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罕见的中国速度。 简要回答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答案】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设问指向简要回答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材料二: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观点,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锐意进取、大胆探索,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①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②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③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十九大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确立为背景材料,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方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从材料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但同时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全国人民还需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继续努力奋斗。 可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相关知识,从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等方面,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历史意义。 【点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 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