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政治试题 解析版

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开学)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由于轻信算命先生的话,甲某草率的进行了投资,最后血本无归,后悔不已。对于封建迷信,我们必须坚决予以抵制,这是因为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错误的思想意识会把人引向歧途 ‎③具有封建迷信思想的人缺乏世界观 ‎④迷信思想是人脑凭空产生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反映、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封建迷信作为错误的世界观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入歧途,①②符合题意;世界观人人都有,③错误;任何思想都不是人脑凭空产生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A。‎ ‎2.孟子曰:“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有 ‎①天理是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源 ‎②天下无一物非吾度内者 ‎③心染则国土染,心静则国土净 ‎④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孟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仁义礼智不是外界加给人的,是人本身就固有的,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②③项观点与其相同;①④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唯心主义分为两种,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3. APEC期间,北京空气质量接近一级,北京天空被称为“APEC蓝”。对雾霾和“APEC蓝”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雾霾和“APEC蓝”是自然现象,其出现与否是客观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②雾霾和“APEC蓝”是人为现象,人们可以通过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控制其是否发生 ‎③能否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的转化,取决于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程度 ‎④尊重自然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转变的关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雾霾和“APEC蓝”都是人为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①错误;②正确;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是实现从雾霾到“APEC蓝”转变的关键,④符合题意;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③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 考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4.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是彻彻底底地了解自己的人生追求和梦想,并依托自己的才华,让自己的梦想得到实现,让自己的才华得到彰显。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体现类的试题,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符合题意;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体现在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彻彻底底的了解自己人生的追求和梦想”就是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表现,④符合题意;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不具有,①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才能够促进事物发展,③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 考点:意识的能动性、哲学的基本问题 ‎5.在小说《狼图腾》中,狼会吃牧民的羊,也会捕杀野兔、黄鼠、旱獭、黄羊”草原四害”,保护了草原,支撑了草原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有的游牧民族尊敬狼,产生了对狼的图腾崇拜。这种“崇拜”实质上是 A. 敬畏狼与人类长期和谐共处的规律 B. 尊重狼、草原和人之间的内在联系 C. 尊重人们无法改造和战胜自然的实际 D. 敬畏前人创立的反映民族品格的图腾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材料中狼捕杀野兔、黄鼠、旱獭、黄羊“草原四害”,保护了草原,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所以崇拜狼其实是尊重狼、草原和人之间的内在联系,B适合题意;狼在历史上不是与人类长期和谐共处的,A错误;C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D不是实质。‎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6. 世间万物,变动不居。“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这说明 ‎①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④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③错误;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时相对的、暂时的和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世间万物,变动不居”体现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体现了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答案为A 考点: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联系的多样性 ‎7.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休谟说:“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此观点 ‎①承认了物质决定意识 ‎②否认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否认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④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时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物质实体的存在与否是人们的经验不能解决的。”否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否认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答案为D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8.“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这句话体现的哲理 A. 人们获得的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C. 实践出真知,正确的认识都是在亲身实践中获得的 D. 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说法不对,人们获得认识的来源是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是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C说法不对,正确的认识也可以从间接经验中获得的。B与题意无关。题干中孔子的话,说明人们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即实践)中产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考点: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9. 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由此可见 A. 思维与存在是同一性的 B. 正确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 C.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D.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 ‎【答案】C ‎【解析】‎ 针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创新2.0相互作用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这说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C适合题意;B、C、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定位】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名词点击】“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10.推动京津翼协同发展,着力加强顶层设计,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真正实现1+1+1>3的效果。京津翼协同发展要求我们 A. 把握多样联系,基于自身需要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B. 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C. 运用综合思维方式,注重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向 D. 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用整体的发展替代部分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中“基于自身需要建立自在事物联系”,说法不对,违背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B说法正确,但与材料不符合。题干中的材料“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真正实现1+1+1>3的效果”,强调的是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注重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C正确。D中“用整体发展替代部分发展”,说法不对。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系统优化的方法。‎ ‎11.2018年8月8日,由中通客车牵头申报的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一—新能源汽车专项高效纯电动客车动力平台及整车集成关键技术”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第一阶段的评估验收。它集行业最先进纯电动客车技术于一身,除镁合金外,还多处应用了碳纤维等轻质材料,创造了行业镁合金纯电动客车的新纪录。由此可见 ‎①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意识能突破新能源汽车工业化生产规律的制约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中通客车牵头申报的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专项高效纯电动客车动力平台及整车集成关键技术项目,顺利通过科技部第一阶段的评估验收。这说明我们的思维能够正确的认识存在,人们对科学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④适合题意;我们要实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①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12.感觉累的时候,也许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坚持走下去,你就会发现到达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下列理解最符合材料的是 A. 新事物发展的道路必然是曲折的 B. 过犹不及,要善于把握火候和分寸 C. 事物始终处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D.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感觉累的时候,也许你正处于人生的上坡路。坚持走下去,你就会发现到达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度。这体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时刻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D适合题意;A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C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13.“蚂蚁效应”理论是说,一群蚂蚁选择了一棵百年老树的根安营扎寨。为了建设家园,蚂蚁们挪动一颗颗泥沙,又咬去一点点树皮……有一天,一阵微风吹来,百年老树轰然溃倒,最终零落成泥。下列与“蚂蚁效应”的哲学寓意相符合的是 A. 覆巢无完卵 B. 唇亡齿寒 C. 吐故纳新 D. 绳锯木断 ‎【答案】D ‎【解析】‎ ‎【详解】蚂蚁们的不断挪动百年老树根部的一颗颗泥沙,又一点点咬去它的树皮,最终使百年老树轰然溃倒,零落成泥,这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AB 选项体现的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与题干哲学寓意不符,排除;C选项体现的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与题干哲学寓意不符,排除;D选项的意思是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这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与题干哲学寓意相符,故D正确。故选D。‎ ‎14.2018年,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之后,中国农业科学家终于在令其他国家专家望而却步的阿联酋沙漠中种出了海水稻。这表明 ‎ ‎①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 ‎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 ‎③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 ‎④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之后终于在沙漠中种出海水稻,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注重量的积累,故②符合题意;中国农业科学家终于在令其他国家专家望而却步的阿联酋沙漠中种出了海水稻,这说明其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故①符合题意;③④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为A。‎ ‎15. 教育部官员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改革由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综合改革试点,明年扩大到25个省用统一命题的试卷。全国加分政策鼓励类的全部取消,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一些地方性加分政策也会减少或全部取消。上述改革措施的哲学依据在于 ‎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同一以差别为前提 ‎②事物内部矛盾的特殊性构成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③矛盾的个性表现共性并优于共性 ‎④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以上海市和浙江省作为改革试点,这是要从个别、特殊的地区研究出具有共性、普遍性的经验加以推广,这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①正确;“只保留一些扶持性政策,一些地方性加分政策也会减少或全部取消”这是看到了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②正确;个性优于共性的观点错误,③不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A。‎ ‎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6年的经济工作,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要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要求主要体现的哲理是 ‎①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②要着力解决主要矛盾,抓关键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促进质变 ‎④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看主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做好2016年的工作,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这体现了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正确;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①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要重视量的积累,也没有体现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③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17.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问题,耕地是根本、科技是出路、安全是目标。我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只有先保证耕地的面积和数量,才能再谈如何利用耕地,提高粮食产量。坚持耕地为本 ‎①是牢牢抓住了粮食生产的主要矛盾 ‎②是正确认识了粮食生产的主要方面 ‎③准确地把握住了粮食生产的特殊性 ‎④粮食生产的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发展农业生产,解决粮食问题,要坚守耕地红线这个根本,这是抓住了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也是针对我国粮食生产的特点采取的措施,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A。材料是在解决问题,而不是认识事物,②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④错误,解决了主要矛盾并不意味着次要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考点定位】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 ‎18.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及其领导的团队经过长达20年的科学实验和潜心研究,突破以现代计算机发明者冯诺伊曼命名的体系结构的局限,并将其结构进行扩展,研究出其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网络超级操作系统,解决了网络安全性低、用户难在同一个终端上跨平台操作的难题。他们的成功在于 ‎①关注现实问题,具有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②坚持辩证否定观,对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进行扬弃 ‎③坚信量变必然引起质变,重视研究的积累 ‎④用理论创新推动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辩证否定观的知识。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③说法不科学。题干体现的是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④不符合题意。①②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正确认识辩证否定观 ‎ ‎(1)辩证否定是事物自我的否定,事物内部存在着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肯定方面是事物中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否定方面是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当肯定方面处于支配地位时,事物就被肯定。当否定方面上升为支配地位时,事物就转化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实现了对事物的否定。因此辩证否定是这样一种否定,它通过事物的内在的矛盾而进行的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的否定实现自身的发展。‎ ‎(2)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即否定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事物就不会发展和前进。‎ ‎(3)辩证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旧事物通过否定的环节联系起来,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出来的,并以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东西,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内容,是事物发展中连续与非连续的对立统一。‎ ‎(5)方法论要求: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19.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59%。它告诉我们,一项工作做到90%已经很不错了,但是经过环环相扣的一系列过程结束后,“很不错”的90分最终带来的结果可能是59分——一个不及格的分数,这就是过程控制效应。它启示我们 ‎①要立足整体,发挥整体统帅作用 ‎②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 ‎④要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质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整体与部分、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材料启示我们要重视每一个环节的控制,重视部分,不是强调要发挥整体统率作用,①不选;材料表明我们要把各个环节都处理好,才能得到好的效果,这说明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也启示我们质变是量变的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②③正确;质变有向上的积极的质变,也有向下的消极的质变,我们要实现的是向上的积极的质变,④说法不准确。‎ 点睛:要准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2)事物发展必须经历质变的飞跃,但是质变也有上升的和倒退的质变之分,不能认为质变就是发展。‎ ‎20.2016年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议时说,中国人并不缺少创新思维,但创新驱动不能被阻挡,这就要靠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等改革来清障搭台。坚持简政放权的根本原因是 ‎①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要求 ‎②是解决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要求 ‎③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可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活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辩证否定观。政府简政放权是调整上层建筑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原因在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②正确且符合题意;简政放权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即是事物的自我否定,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④与材料主旨不符,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 ‎21.2018年9月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正式亮相,这意味着被称为中国环境监管模式一次变革的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工作进步升级,中央环保督察机制进一步完善,常态化格局基本形成。这一-举措将形成环保长效机制、为经济高质最发展保驾护航,因为 ‎①调整上层建筑可以更好适合经济基础 ‎②完成了对生态环境监管社会规律的认识 ‎③根据社会实际对原有制度进行完善和发展 ‎④直接改变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正式亮相,这一-举措将形成环保长效机制、为经济高质最发展保驾护航,这是根据社会实际对原有制度进行完善和发展,也是因为调整上层建筑可以更好适合经济基础,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这一举措并未完成对生态环境监管社会规律的认识,②错误;这一举措属于上层建筑的调整,并未直接改变生产关系,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2.习近平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诉讲话的哲学依据是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要把握重点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主要矛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等知识。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体现了①;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体现了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说法错误;价值观有正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指导作用,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3.习近平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 ‎①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 ‎③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 ‎④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同时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①④项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对未来进行具体的构想设计,没有为未来社会提供现成的、具体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般规律和指导,②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 ‎24.安徽省政府提出要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用群众能听懂看懂的方式做好服务,公开和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这要求各级地方政府 A. 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新的规律,创新为民服务方式 B.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C. 以群众的意见为政府决策的唯一来源 D. 在决策时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用群众能“听懂”、“看懂”的方式做好服务,就是体现了政府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故答案为B。‎ 考点: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点评:本题主要是体现政府倾听群众的声音,维护人民的利益。‎ ‎25.江苏省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以来,5000多名大学生满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扎根基层,服务在农业、卫生、教育等多个领域,用青春、智慧和汗水为苏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受到基层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这启示我们 ‎①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价值判断 ‎③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个人理想 A. ①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个人与社会的中实现价值,需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材料中5000多名大学生满怀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崇高理想,扎根基层体现了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人生价值,选D。②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④错误,夸大了人生理想的作用。‎ ‎【考点定位】实现人生价值 ‎【名师点睛】应对高中政治选择题的排除法:‎ ‎1.排误法:即排除内容本身全部错误或部分错误的选项。‎ ‎2.排异法:即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干规定性不相吻合的选项。‎ ‎3.排重法:即排除与题干变相重复的选项 ‎4.排倒法: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选项 ‎5.排混法:即排除正误混杂的选项。‎ ‎6.排间法:即排除与题干为间接联系的选项。‎ ‎7.排不完全法:即排除与题干要求不完全一致的选项 ‎26.“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A. 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 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 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B ‎【解析】‎ 屠格涅夫说:“莎士比亚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段话表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说法符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说法不对,先进的文化促进了社会发展。D说法不对,文化不起决定因素。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文化的作用。‎ ‎【名师点睛】本题以名人屠格涅夫的名言为背景,考查文化的实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文化活动实质上是一种精神活动,文化力量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27. 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人文交流更加广泛,不同文明互鉴共荣。这说明 A.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C. 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经济、政治 D. 文化交融能消除国家间的政治分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反映,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C错误;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A错误;我国在倡导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注重通过文化及其产业先行来淡化地缘政治效应,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政治互信更加深入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答案为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28. 在一个“读首诗再睡觉”的微信公众号上,常有几万人一起读诗。 优美的图片、悦耳的声音,再配以雅俗共赏的解析文字,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 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 ‎②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③大众文化能够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在微信公众号上,几万人一起读诗,微信公众号属于大众传媒,因此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文化沟通和共享功能,④符合题意;“让人们重温诗的美好,让参与者的心灵得到滋润”,体现了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②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①不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答案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大众传媒的作用。‎ ‎29. 在明亮的太阳照不到的地方,青苔的生命照常在萌动。青苔的花特别小,但一点也不自惭形秽,一点也不自暴自弃,而是象牡丹一样自豪地绽放。这段优美的话语:‎ A. 开启人的智慧,揭示世界本质,发人深思 B. 陶冶人的情操,丰富精神世界,使人奋进 C. 如理性的明灯,指明了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D. 似春雨般润物,催生人们对永恒真理的不懈追求 ‎【答案】B ‎【解析】‎ 青苔的花虽然小,但是不惭愧仍然自豪的活着,用来比喻人自强不息,不服输的精神,能够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不要被困难吓倒。所以B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理解能力,明白题干中所蕴含的道理,优秀文化能够塑造人生。‎ ‎30. 茶文化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东方美人”是台湾苗栗出产的一种名茶,它由当地客家人种植,是被小绿叶蝉咬过的乌龙茶叶。很久以前,英国女王偶人品尝到此茶,将悬在茶杯里的茶叶赞叹为“正在跳舞的东方美女”,茶名由此而得,这种茶的曼妙之处还在于可用冰水浸泡,透过冰滴壶,一滴滴冰水滤过茶叶,茶汤香气馥郁,色若琥珀。这表明 ( )‎ A. 文化对社会有重要影响 B. 人们在时间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C. 文化能够增强人得精神力量 D. 人们的实践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材料中关于“东方美人”茶的种植过程及用途的阐述,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英国女王品茶时的赞叹及核查时所获得的香气馥郁、色若琥珀的感受,表明人们在享用文化,B项正确;C项说法片面化,不选;A、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故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必修三《文化生活》中文化作用、特点的知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请探寻“水”中的哲理。‎ 水多----洪涝灾害频繁。2015年,我国336条河流发生了超警以上洪水,损失巨大。‎ 水少----人多水少,是必须面对的基本国情。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时空分布不均,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城市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 水脏----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重。黄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为重度污染。一些地区“有河皆污、有水皆脏”。‎ 定水策----严守三条红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限制纳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 兴水利----珠江调水,引江济太,南水北调,一个个调水工程使江河成网,水系连通,犹如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脉,为城乡发展提供这不竭的动力。‎ 材料二2016年元旦,北京雾霾再次袭来,人们非常留恋早前的“APEC蓝”。近几年来“雾霾”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究其成因,人们开始深刻反思目前生产生活方式的不良影响,开始呼吁一种以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为核心,从而减低碳排放的低碳生活方式。现在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一种时尚,这必将影响和改善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1)结合上诉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答案】(1)①必须了解和尊重客观实际情况。材料中我们治水必须从我国的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②必须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我国地表水污染依然较严重,这是不尊重客观规律的结果,而定水策正是尊重客观规律的表现。③必须重视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定水策必将推动我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水利现代化道路。④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水多、水少、水脏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定水策、兴水利,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自身。‎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雾霾造成的危害引导了人们探究雾霾的成因,让人们认识到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②实践是认识的动力。雾霾气候问题的出现推动人们反思生产生活方式。③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低碳生活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具有改善作用,必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解析】‎ 本题以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环境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背景材料,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题考查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识,问题指向是简要说明我们如何才能取得治水事业的成功,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应侧重于从方法论层面组织答案:即治水成功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相关知识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 本题的知识范围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题指向是说明“低碳生活”成为新生活方式的必然性,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等方面来分析说明。‎ ‎【点睛】材料分析题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设问,注意知识范围的限定和题型,根据设问要求,检索知识库,找到需要运用的一般理论;‎ 第二步,以知识要点(特别是概念)为线索,按图索骥,在试题材料中寻找与理论要点相对应的有效信息;‎ 第三步,把知识要点与对应的具体信息结合起来,对知识要点进行阐释。‎ 第四步,表述答案:知识要点+材料分析。‎ ‎32.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二十四节气”是基于中国农业社会的客观实际探索而形成的。‎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发展。“二十四节气”对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有指导作用。‎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二十四节气”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认识利用规律、造福人民生活的体现。‎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二十四节气”是基于实践又经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 ‎⑤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二十四节气”对推动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相关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解析】‎ 本题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唯物论、认识论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设问指向分析“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理由,属于原因类试题,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然后调动运用知识,结合“二十四节气”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统一。‎ ‎33.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未来承担着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作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最大的国家区域工程。但设立雄安新区,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未来需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思路、深入推进,最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结合材料,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答案】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设雄安新区,可以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与改革,这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②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设立雄安新区是一种改革,实现以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充满信心地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 ④量变是质变的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脚踏实地,深入推进,最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加以分析。‎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从材料可以看出,设雄安新区,可以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与改革,这说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设立雄安新区是一种改革,会遇到很多困难,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充满信心地勇敢面对挫折和挑战。同时要看到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脚踏实地,深入推进,最终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标的实现。可从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等方面,对材料观点加以分析。‎ ‎【点睛】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个是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另一个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世界和历史,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反对以片面或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过程,过程是由状态组成的,状态是过程中的状态;世界上没有永恒的事物,有生必有灭,无灭必无生;旧事物灭亡的同时,就意味着新事物的产生。唯物辩证法认为:所谓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趋势,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4.经济下行与新增劳动力就业压力是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近年我国经济增长率分别是:10.3%,9.2%,7.8%,7.7%和7.4%;《中国劳动保障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9.2亿,之后几乎每年新增劳动力数量将维持在1600万人左右的水平。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要稳住速度,确保经济平稳运行,确保居民就业”。‎ 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稳增长、保就业”的政策是对经济下行和就业压力大的反映,并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遵循这两个规律,旨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保就业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物质生活需要。‎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解析】‎ 本题要求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说明“稳增长、保就业”政策的理论依据,属于原因类题型,题干限定明确,做这类型的题,首先根据题设的角度:运用《生活与哲学》中关于社会历史的知识,回归教材,理清相关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然后以哲学原理+材料分析的形式按要点分条分点组织答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