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武威六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 高二政治(文)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回答下列小题。‎ ‎1. 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B.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D.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 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说明 A.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哲学的智慧是人们主观产生的 C. 哲学观点都是正确的 D. 学习哲学使人聪明 ‎3. 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 A. 只有现世才有智慧 B.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C. 哲学是哲学家所独创的 D. 人人都有智慧 ‎【答案】1. B 2. A 3.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哲学愿意是爱智慧为背景材料,考查哲学的含义、哲学的产生、哲学的作用等。‎ 第(1)小题是对哲学是什么进行回答,可以从愿意上进行理解,但更要对哲学定义科学把握。注意哲学并非都是科学的、正确的。‎ 第(2)小题关于哲学智慧的产生,一定要和生活实践联系在一起理解恩格斯这句话的意思。实践推动哲学智慧的发展,哲学不能主观产生。‎ 第(3)小题关于马克思对哲学是现世的智慧这句话的理解,强调的是哲学的作用,即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注意各题肢本身的正确与错误,还有是否切合题意。‎ ‎【1题详解】‎ AC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AC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要求不符。‎ B: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B说法错误,但与题意要求相符。‎ 故本题选B。‎ ‎【2题详解】‎ A:恩格斯的话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世界时,哲学才会产生和出现,A符合题意。‎ B:哲学的智慧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不是主观产生的,B说法错误。‎ C: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C说法错误。‎ D:恩格斯的话强调人的智力随着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发展起来,不强调哲学的作用,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3题详解】‎ B:马克思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意思是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B符合题意。‎ AC:马克思这句话强调的是哲学的特点,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不强调哲学如何产生。其实哲学产生于生活实践,生活中充满了哲学智慧,不是只有现世才有智慧,哲学也并非哲学家所独创,AC说法错误且不符合题意。 ‎ D:马克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不是说人人都有智慧,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虽然产生于实践,但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是自发地生成哲学,只有当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思考和追问世界时,哲学才会产生和出现,随着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不断追问、思考,推动着哲学进一步发展。‎ ‎“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和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回答5—6题:‎ ‎4. 上述论断说明 ( )‎ A. 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B. 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C.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D. 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5. 【小题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 )‎ A. 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 B.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C. 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D.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答案】4. C 5. D ‎【解析】‎ 略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B.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 D.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逆向思维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根本观点是正确的,但其局限性在于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A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原子当成世界的本原,B错误,符合题意。‎ C: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积极意义在于: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关于逆向选择类: 特点:题干的最后往往用“不正确的是”、“材料不能体现的是”等语句将题干与题肢联系起来。 解题要求:选择命题错误的题肢,或者材料不能体现的题肢作为答案。 易犯错误:由于粗心、审题不慎等原因导致误选命题正确的题肢作为答案。‎ 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回答下列小题:‎ ‎7.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 ‎①认为事物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 ‎ ‎②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 ‎③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 ‎ ‎④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 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②按图索骥 ‎ ‎③画饼充饥 ‎ ‎④天地之变,阴阳之化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答案】7. A 8. A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唯心主义把意识视为世界的本原为背景材料,考查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第(1)问注意区分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第(2)问是区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可根据题肢的意思进行划分。‎ ‎【7题详解】‎ ‎①②③:“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认为事物的存在取决于我们的感觉,把主观意识当作第一位,没有正确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观点强调主观意志是主宰世界的力量,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是客观唯心主义,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8题详解】‎ ‎②③: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②③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①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①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唯心主义分为两种,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东西,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如王阳明“心外无物”、贝莱克“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如朱熹“理生万物”“理主动静”、黑格尔的“绝对精神”。‎ 恩格斯说:“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回答问题:‎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 B. 哲学的产生与当时时代的经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C. 哲学作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可以对社会经济、政治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D. 任何哲学都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10. 下列对“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哲学具有时代性 B. 哲学都是自己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 任何哲学都是精神上的精华 D. 哲学属于精神的范畴 ‎【答案】9. B 10. C ‎【解析】‎ ‎11.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事做人的。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斗,不屈不挠。以下材料说明 A.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B.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 哲学是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答案】B ‎【解析】‎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哲学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材料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B适合题意;A说法正确但不合题意;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是错误的。‎ ‎12. 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道:“感时花濺泪,恨别鸟惊心。”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表明 A. 不同的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相似的 B.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 意识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C. 人脑总是不能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答案】B ‎【解析】‎ 略 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回答下列小题:‎ ‎13. 毛泽东的这一论断说明 A.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 C. 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1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 新民主主义文化 B. 毛泽东思想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13. C 14. B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毛泽东认识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才能显示其强大的力量为背景材料,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 第(1)小题对毛泽东论断的理解,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着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因此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它,而不能把它当作僵死的教条。注意紧扣题意分析问题。‎ 第(2)小题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注意理论成果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一次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13题详解】‎ C: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这一论断说明马克思主义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它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C符合题意。‎ AB:材料强调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僵死的教条,不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也不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实践性,AB与题意不符。‎ D: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要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不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14题详解】‎ B: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B符合题意。‎ A:新民主主义文化 并不等同于毛泽东思想,A说法错误。‎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的范围,不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C说法错误。‎ D: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实事求是是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彻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活的灵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①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同马列毛邓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④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15.“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精神不是万能的,它的作用时有时无 ‎②人类社会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指导作用 ‎③精神力量往往是具有决定作用的力量 ‎④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的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内容主旨。“精神不是万能的”,强调意识依赖于物质,“但没有精神又是万万不能的”,强调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②④正确;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①本身错误;③“决定”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选B。‎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 ‎ ‎(1)意识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 ‎ 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 ‎(2)意识指导人们能动地改造世界 ‎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6. 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 A. 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 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 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 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意识。同样是一幅图片我们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说明了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A、B、D与题目没有关系,所以选择C。‎ ‎17.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这一事例说明了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 ( )‎ ‎①唯物主义的态度 ②唯心主义的态度 ③客观地看事物 ④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唯物主义,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子和邻人之父的看法是“不筑,必将有盗。”此看法尊重事实,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唯物主义观点,客观看待事物,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和题意不符排除。故选A。‎ ‎18.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观点可以看出 ‎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 ‎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③④:题目中,甲说.“我在故我思。”该观点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乙则说.“我思故我在。” 该观点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故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故①③④选项入选。‎ ‎②:题干体现的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甲的观点不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也不是形而上学的,②排除。‎ 故本题选D。‎ ‎19.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C.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D. 物质是运动的内在动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 C: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发展之中,C符合题意。‎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意识运动的主体也是物质,A说法错误。 ‎ B:材料强调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不体现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B与题意不符。‎ D: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而不是运动内在动力,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载体、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0. (2008·江苏单科,28)“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规律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 只有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 规律可以为人所认识 D.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答案】D ‎【解析】‎ 本题要准确理解引文的意思,“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即有规律,D项符合题意。‎ ‎21. 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覆盖区域属于月球高地,长约460公里,宽约280公里,分布有不同大小、形态、结构和形成年代的撞击坑。从唯物论的观点看,这幅图像佐证了()‎ A. 神话的产生是缺乏客观根据的 B. 月球与地球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 各种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科学性 D.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 ‎【答案】D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物质统一性。由“嫦娥一号”卫星拍摄的月面图像佐证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正确性,D符合题意。‎ ‎22. 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 ‎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 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 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 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自然规律,但不一定能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故①项错误。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④项错误。本题选C项。‎ 考点:本题考查认识、规律的有关知识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认识、规律的分析判断能力。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概念的准确界定,在解题过程中也可运用排除法等解题技巧。‎ ‎23. “一个手工者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 ‎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 ‎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 ‎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小题考查的是哲学。哲学不能代替科学和艺术,①的说法是错误的,哲学也不是万能的,④的说法是错误的,②③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 ‎24.‎ 有两位画家以《安静》为题各画了一张画,一位画了一个湖,湖面平静,倒映着远山和湖边的花草,好像一面镜子。另一位则画了一个激湍直泻的瀑布,旁边一棵小树,树上一个鸟巢,巢里一只小鸟,小鸟在睡觉。后一位画家才真正理解安静的含义,因为他懂得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④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激湍直泻的瀑布,代表着绝对运动,睡觉的小鸟是相对静止,瀑布的动配上小鸟的静,才是真正的安静,说明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①④符合题意。‎ ‎②:②论述的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③:③论述的是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25. ‎2009年1月26日(大年初一),部分地区出现奇妙天象——日环食,中国南方地区可看到日偏食。下次想在春节观看日食,就要再等38年。之所以会发生日环食,是因为今年1月26日15时55分(朔),太阳、月球和地球排成一条直线而发生日食;又因为当天月球距离地球较远,而太阳距离地球较近,月球的视圆面较小而不能全部遮掩太阳,因而发生日环食。这个事例表明 ‎①客观性是事物的根本属性 ②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③静止是暂时的、绝对的 ④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能够认识规律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人们对日环食的认识和预测,说明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日环食是天体运行规律的产物,人们认识和预测日环食,是遵循了客观规律,正确认识规律的体现,②④说法正确;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①本身说法错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有条件的,③本身说法错误。该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规律的客观性。‎ ‎26.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跳蚤放进杯里,开始跳蚤一下就能从杯里跳出来。然后,心理学家在杯口盖上透明盖,跳蚤仍然会往上跳,但碰了几次盖后,慢慢就不跳那么高了。这时,心理学家再将盖拿走,却发现那只跳蚤已经永远不能跳出杯子,因为它的目标高度已经不及杯子的高度了。上述实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 A. 客观环境对人的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 人的意识和精神状态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大作用 C. 只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办事情就能成功 D. 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意识对世界也具有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 A错误,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C错误,说法绝对化;D说法错误,人的意识对世界不能起决定作用,而是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答案选B 。‎ ‎27.下列各项中属于规律的是: ‎ ‎①太阳每天东升西落 ‎ ‎②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③水往低处流 ‎ ‎④摩擦生热 ‎ ‎⑤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 ‎⑥交通规则 ‎ ‎⑦价值规律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③④⑥ D. ②⑤⑦‎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⑤⑦: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看不见,摸不着,隐藏在现象背后,②⑤⑦属于规律。‎ ‎①③④⑥: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水往低处流、摩擦生热、交通规则等属于现象,①③④⑥与题意不符。 ‎ 故本题选D。‎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局部”“有时”“零星”等词汇将逐渐被请出气象预报业务,天气预报将加强在时间精度、空间精度和量级精度上的准确性。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目前北京市已经能够做到定时、定点、定量预报天气。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28. 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表明人们( )‎ A. 对天气变化的规律认识越来越准确 B. 已经能控制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C.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世界 D. 只要认识了规律就能预测事物的未来 ‎29. 甲说: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人工影响天气,将来必定能够“天随人意”。乙说:无论到什么时候也实现不了“天随人意”。两者的共同点是( )‎ A.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B. 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 割裂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D. 都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28. A 29. C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天气预报为背景材料,考查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第(1)小题从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表明人们对天气变化的规律认识越来越准确,但由于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能够正确把握天气运行的规律准确预报天气,但不能够控制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因此要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第(2)问从甲乙两种观点,可以看出甲的观点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乙的观点则否定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两者的共同点是割裂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注意对题肢的具体分析,把二者结合起来理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 ‎【28题详解】‎ A:天气预报越来越精细表明人们对天气变化的规律认识越来越准确,A符合题意。 ‎ B:规律是客观的,我们能够正确把握天气运行的规律准确预报天气,但不能够控制天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B说法错误。‎ C: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但不是认识世界的充分条件,正确地认识世界还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具备必要的主客观条件,C说法错误。‎ D:正确认识和把握规律是预测事物未来的前提条件,不是充分条件,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9题详解】‎ C:从材料可以看出,甲的观点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乙的观点则否定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两者的共同点是割裂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C符合题意。‎ AB:甲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定规律的客观性,乙承认规律的客观性而否定了主观能动性,AB与题意不符。‎ D:甲的观点属于唯心主义,乙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30.在古人看来,日食不但象征不吉利,而且是大不吉利。《后汉书·五行志》述:在上天所显示的各种异象中,以日食最为严重,即所谓“夫至尊莫过乎天,天之变莫大乎日蚀。”上述观点属于( )‎ A. 客观唯心主义 B.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C. 主观唯心主义 D.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A符合题意,认为天是本原,是客观精神,是客观唯心主义。B不合题意,材料中认为精神是本原。C不合题意,材料中的精神是客观精神。D不合题意,是古代的思想。故选A。‎ ‎【点睛】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主观唯心主义讲人的主观精神(目的、意志、感觉、心灵)当作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讲客观精神(理、上帝、绝对精神)当作世界的本原。‎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31.简答题:‎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其方法论是什么? ‎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答案】(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其方法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①物质和运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简答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是学生应知应会的。‎ 第(1)问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可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两个方面回答,其方法论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第(2)问关于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可从物质和运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等方面加以回答。‎ ‎【详解】(1)本题要求回答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并指出其方法论是什么。‎ 辩证关系要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注意全面地看问题,不以偏概全。方法论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这需要学生记忆并理解。‎ ‎(2)本题要求回答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根据教材知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可从物质和运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等方面回答。‎ ‎【点睛】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要求: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2.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 ‎【答案】(1)贝克莱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的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异: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同: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3)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对物质具体形态的概括和总结。‎ ‎【解析】‎ 试题分析:‎ ‎(1)解答此题,注意掌握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与共同点。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做世界的主宰和本源,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源。‎ ‎(2)此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地判断,分析说明其原因,进行综合认识及评价问题的能力。解答时通过提炼有效信息,“气”是万物之源,说明体现了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明确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3)此题设问范围明确,在世界本原问题上,设问指向具体,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熟练掌握教材,即可作答。即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揭示了世界本原,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考点:唯心主义观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 ‎33.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2017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 结合材料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答案】(9分)①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3分)‎ ‎②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材料2说明,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3分)‎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3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对教材基础的理解与识记。解答时首先明确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然后结合材料中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具体分析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考点: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