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肥东县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肥东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政治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2019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9月7日在河北承德木兰围场开始 ‎②当地时间2019年9月13日,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举办 ‎③2019年8月20日,李先生在某地花50万首付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 ‎④2019年10月1日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①④属于文化现象,符合题意。‎ ‎②:金砖国家智库国际研讨会在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举办属于政治现象,②不合题意。‎ ‎③:李先生在某地花50万首付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属于经济现象,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在都市,摩天大楼、城市雕塑、公园、游乐场、音乐厅、美术馆、书店、体育馆、电影院等,构成了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的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生活更具特有的乡土气息。这说明( )‎ ‎①不同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 ②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都市文化和乡镇文化的不同特点,说明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不同的文化环境而未涉及不同的自然环境,排除①;文化现象无时不有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C。‎ ‎3.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上述论断表明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③反映时代要求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④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艺创作的根本追求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这说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故①正确;材料中,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这说明反映时代要求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故③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没体现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②排除;材料体现了文化创作要与国家和民族紧密相连,这没体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是文化创作的根本要求,④排除。故选A。‎ ‎【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并不是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的。‎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4)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1月8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弘扬科学家精神,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用优秀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开展科技奖励活动 ‎①有利于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有利于发挥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 ‎③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④凸显科学家精神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弘扬科学家精神,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加强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用优秀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良性发展。这体现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有利于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①③正确;文化有优秀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之分,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中的“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说法错误,排除;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B。‎ ‎5.1962年以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并给予高度赞扬。这表明 ‎①文化由人创造并为人特有,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会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塞罕坝精神是塞罕坝人在实践中创造的,这表明文化由人创造并为人特有,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确。‎ ‎②: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②说法错误。‎ ‎③:优秀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说法错误。‎ ‎④: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铸就了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说明文化会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6.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如今,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2017年春节期间,在美国,数百名中国师生与上千名美国师生写春联、画脸谱,共庆新春;在泰国,“欢乐春节”活动在曼谷唐人街盛大开幕;新加坡则举办了“新春音乐会”“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活动。全球多地共贺鸡年新春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③文化既是民族又是世界的 ‎④中国文化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 ‎②③符合题意,全球多地共贺鸡年新春,表明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也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说法错误,认同的应该是本民族文化。‎ 故选:B。‎ ‎【点睛】文化为什么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1)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的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它们反映了世界文化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辩证关系。‎ ‎7.“石城湖上美人居,桃花片片涌莫愁。”莫愁村位于“世界长寿之乡”湖北钟祥,是湖北首个可以深度体验“地道乡土民俗、浪漫荆楚民艺、多元文化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各色非物质文化饮食老店、民间小吃传承大家、传统老式作坊和荆楚地方戏曲演艺等汇集于极具荆楚韵味的古市集和老街巷为游客带来寻觅乡愁、回归本真的别样旅游体验。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于一定的物质载体 ‎③人们对古市老街等乡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③符合题意,“各色非物质文化饮食老店、民间小吃传承大家、传统老式作坊和荆楚地方戏曲演艺等为游客带来寻觅乡愁、回归本真的别样旅游体验”,表明了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对古市老街等乡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说法错误,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只有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故选:C。‎ ‎【点晴】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素养也并非是天生的,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才能够获得,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莫愁文化承载于饮食老店、民间小吃、古集市和老街巷,给游客寻觅乡愁、回归本真的体验,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对乡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8.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带领大家身临其境地感知“一带一路”的民生百态。从中可以看到茶叶、丝绸伴随着中国口音旅行到了全世界,而远方的特产来到中国的同时也把海外乡音带进了汉语词典;阿拉伯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中国的电影海报也张贴在外国的电影院里……这表明( )‎ ‎①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③人们可以通过商业贸易交流文化 ‎④中外文化经过交流、借鉴,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央视大型数据新闻节目《数说命运共同体》将中国文化带到全世界,也将海外文化带到中国体现了大众传媒具有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①正确。‎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错误。‎ ‎③:“从中可以看到……汉语词典”体现了人们可以通过商业贸易交流文化,③正确。‎ ‎④:文化趋同与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现实不符,④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B。‎ ‎9.2019年11月17日,为期一个月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圆满闭幕。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各类活动350多项。艺术节展演共45台剧目,荷兰舞蹈剧场现代舞《狩猎我心》等15部剧目出票率均达到100%。来自俄罗斯、捷克、以色列、卡塔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多部作品广受欢迎。这体现出 ‎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②要尊重中华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本届上海国际艺术节举办各类活动350多项。艺术节展演共45台剧目,荷兰舞蹈剧场现代舞《狩猎我心》等15部剧目出票率均达到100%。来自俄罗斯、捷克、以色列、卡塔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0多部作品广受欢迎。这体现出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具有多样性,在交流中传播,①③符合题意。‎ ‎②:本题是强调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不是中华文化的多样性,排除②。‎ ‎④: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经济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0.2017年7月8日,有着“海上花园”和“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申请和保护文化遗产:‎ ‎①可以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有利于我们树立对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④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申请和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我们树立对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利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②④项符合题意;申请和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扩大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但不能够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①项观点错误;“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说法错误,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11.2017年9月7日,以“丝路精神·时代丹青”为主题第四届今日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邀请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开幕。展览中,人们既能欣赏到中国传统的国画、书法、篆刻作品,也可以领略到毕加索、达利、米罗等国外艺术家的杰作。中国符号与国际元素相互碰撞让展览呈现出一场精美绝伦的艺术盛宴。此次活动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②有利于借鉴外来文化优秀成果,推动中西文化的趋同 ‎③既是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④既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又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举办国际美术邀请展,中国符合与国际元素碰撞,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②表述错误,中西文化要保持多样性,交流借鉴融合是不能趋同。③符合题意,中国符号与国际元素相互碰撞,既是文化交流的过程,也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故选B。④表述错误,美术展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不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12.十九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王旭东在解读十九大报告时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涵盖方方面面,于文明而言,就是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差异(文化的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是文化发展的途径,②说法错误;③不是题干的原因,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13.尽管韩国、越南也同中国在同一天过春节--农历新年,但三个国家的春节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中国是对联、爆竹、饺子;韩国是祭拜祖先、米糕汤;越南是祭祖祭神、粽子炙肉。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③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可以让我们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韩国、越南同中国三个国家的春节标志性习俗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文化具有多样性,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②③适合题意;①④本身说法正确但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14.正如一首歌里唱到:“温州是个好地方,四季八节有名堂。拜年送礼纸蓬包,拦街福斗台眼看花爻。清明踏青塌饼儿,重五龙船斗南塘。……”歌词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上面歌词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 )‎ A. 传统思想的继承 B. 传统建筑的继承 C. 传统文艺的继承 D. 传统习俗的继承 ‎【答案】D ‎【解析】‎ ‎【详解】D:材料中所述歌词重新唤醒对一个时代的文化记忆,从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看,歌词介绍的温州文化现象属于传统习俗的继承,这些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D符合题意。‎ ABC:材料不涉及对传统思想、传统建筑和传统文艺的继承,ABC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其主要的表现形式:‎ ‎①传统习俗——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②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③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15.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是历史上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说明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符合题意,题目强调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也说明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运动对社会变革的影响;‎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技的进步对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故选A。‎ ‎16.11月8日,第五届互联网大会“文明互鉴: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分论坛在乌镇举行,来自各界的网络文化技术对发展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这一分论坛的召开表明科学技术 A. 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前提 B. 决定着文化传播和发展方向 C. 决定并改变了文化的性质 D. 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答案】D ‎【解析】‎ ‎【详解】来自各界的网络文化技术对发展文化产生的重要影响,说明了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D项正确。科学技术不是文化多样性产生的前提,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不同实践形式,促使的文化的多样性,A说法错误。BC项过于绝对,夸大了科学技术的作用,故排除。本题选择D项。‎ ‎17.《朗读者》的“访谈十朗读”《国家宝藏》的“纪录式综艺”、《经典咏流传》的“和诗以歌”,令人耳目一新。这些节目的创作者走群众路线,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进行大胆创新,取得了极佳的社会效益。这给文化工作者的启示是 ‎①将是否受人民群众欢迎作为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 ‎②从群众实践中吸取文化创新的营养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 ‎④立足新时代实践,做到洋为中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这些节目的创作者走群众路线,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进行大胆创新,取得了极佳的社会效益,这启示文化工作者从群众实践中吸取文化创新的营养,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②③符合题意。‎ ‎①: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①错误;‎ ‎④:材料强调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而洋为中用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④。‎ 故选C。‎ ‎18.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将于2019年9月7日晚在古隆中草庐剧场举行。开幕式文艺演出采用全新的艺术手法,创作大型情景音舞诗画,全面展示“三国文化”和襄阳“山”“水”“城”的韵味,串联特色艺术瑰宝,呈现上也加入了很多生活背景和时代元素,以展示襄阳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积淀。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着眼于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文艺演出,呈现上也加入了很多生活背景和时代元素,以展示襄阳深厚人文底蕴和历史文化积淀,这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④符合题意。‎ ‎①③:①③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故选D。‎ ‎19.2019年新年伊始,我国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环球电视网)开播之际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中国。该要求强调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 ‎①体现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②在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实现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④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要坚定文化自信,以鲜明的中国视角、广阔的世界眼光,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认识中国,该要求强调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需要体现文化的民族性,突出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加强交流互鉴,增进世界各国对我国文化的了解,①④符合题意。‎ ‎②:②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 ‎③:应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错误。 ‎ 故选B。‎ ‎20.2019年全国两会,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通过“5G+VR全景”技术,用更快的传输速度、互动性更强的画面内容,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场感,提供沉浸式的传播体验。用户只需通过人民日报“两微两端”打开专题页面,就仿佛置身两会现场,感受更鲜活生动的场景。这表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科技发展可以助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②推进多媒体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影响力 ‎③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大众传媒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通过“5G+VR全景”技术传播两会信息,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说明多媒体融合有利于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①②正确;材料不体现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③不符合题意要求;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非主要途径,④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表现在: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21.下图为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志。该标志以汉字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起来,“冬”字下方两点又顺势融入2022,生动自然。北京冬奥会标志中汉字书法之美的呈现印证了 A.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 B.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体现时代精神 C. 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 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发展。A: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传播与北京冬奥会标志中汉字书法之美的呈现没有直接关联,A项不选。‎ B: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B项错误。‎ C: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 D:北京冬奥会标志继承了中华汉字文化,这说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继承,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2.2019年3月,沙特阿拉伯宣布,计划将汉语纳入该国所有教育阶段课程;从2020年开始,肯尼亚也将汉语作为第二外语,供小学四年级(10岁)及以上的学生选修;爱尔兰也宣布,2020年,中文将加入其全国高考科目。下列对上述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 ‎②表明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④表明中华文化已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文化在交流中传播的知识。汉语已被世界许多国家纳入教育体系,主要是基于中国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①③入选;上述现象没有体现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不选;各国应当首先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都认同中华文化,④不选。故本题选B。‎ ‎23.京剧演“技”还是演“戏”?王国维说中国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中国戏曲始终都在非常认真地描生活。“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材料说明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技”与“戏”可单独存在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 ‎③“戏”是“技”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要丰富“戏”的内涵 ‎④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视“戏”又重视“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技”有独立的审美价值,但戏中之“技”从来不能脱离剧情和人物而存在。一旦“技”成了最高理想和唯一追求,戏剧就失去了灵魂。当戏被忽视,技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无法精进了。这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戏”决定着“技”的发展,要积极推动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重视“戏”又重视“技”,②④符合题意。‎ ‎①:“技”和“戏”相互依存,并不能单独存在,①说法错误。‎ ‎③:材料强调“技”和“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因此既重视“戏”又重视“技”,不体现要丰富“戏”的内涵,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24.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沦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①符合题意;③强调了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在,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符合题意;题目要求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B。‎ ‎【点睛】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5.北京四合院庭院方正,是为冬季多纳阳光;冀南和晋、陕、豫等地,夏季西晒严重,院子变成南北窄长,利用西厢减少东厢的西晒;西北甘、青一带,风沙很大,院墙加高,称为“庄窠”;东北土地辽阔而气候寒冷,为更多接纳阳光,院子常十分宽大,宅墙内空地甚多。这些特点体现了 ‎①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我国各地文化的差异性 ‎③中华文化继承中积累而成 ‎④文化遗产对研究文明演进的意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传统建筑、文化遗产、中华文化的区域性。①②:建筑是凝固的艺术,是文化的载体,我国不同区域的建筑有不同的特点,这说明我国各地文化存在差异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①②正确。‎ ‎③:中华文化实践中形成,在继承中发展,③错误。‎ ‎④:材料反映的是建筑艺术,未涉及文化遗产,建筑不等于文化遗产,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1.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3.中华文化的区域性: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征,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③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科学精神素养,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分析上述学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且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根据知识限定“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调动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塑造人生等有关知识进行解答。答案呈现时需要密切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27.‎ ‎“一带一路”把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经济、文化、商贸友好交流传统继承下来,并且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将在推动东西方思想交流、文化交融,人类文明多样化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中应有态度正如费孝通先生认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加强“一带一路”的文化交流,将有利于推动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资源共享,推动我国和沿线国家思想文化的交流,推动亚、欧、非三洲的文明多维交融,推动中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怎样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答案】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解析】‎ ‎【分析】‎ 本题以费孝通先生认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尊重文化的多样性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设问指向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国家、民族的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怎样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实际是考查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原则,是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28.材料:城镇化是现代我们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但是一些专家认为,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破坏文物、损坏传统建筑,造成大批传统村落消失,而许多新村片面追求花园、格调和洋气。如今稳步推进城镇化,要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顺势而为,不应当是“千镇一面”;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让城镇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切忌“贪大求洋”。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强烈认同感。③对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④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城镇化是现代我们的一个重要标志,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详解】材料中,过去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破坏文物、损坏传统建筑,造成大批传统村落消失,而许多新村片面追求花园、格调和洋气,故可以从传统建筑的地位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充分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顺势而为,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强烈认同感,故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传承和田园特色保持,让城镇化和文化多样性协调发展,切忌“贪大求洋”,故可以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态度的角度进行分析。‎ 材料中,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即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可以从把握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 ‎【点睛】非选择题书写答案要点:‎ ‎1、层次分明,要点序号化——反对不分段落层次的“一块板 ‎2、表述准确,语言学科化——反对使用文学化、生活化语言 ‎3、逻辑严密,表述简洁化——反对语句冗长、画蛇添足 ‎4、字迹工整,卷面美观化——反对字迹潦草、错字连篇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截至2019年2月20日,《流浪地球》国内票房已突破40亿元,海外票房突破500万美元,创下了近5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最好成绩。影片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逃避灾难进行自救的故事。它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展示了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融入中国元素与理念,处处彰显着中国科幻电影的特征,比如刘启又叫户口,春晚的倒计时等,都有一种属于我们中国人心领神会的默契;电影又沿用好莱坞级别的行业标准和技术手段,场景弘大、制作精良,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说明《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原因。‎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流浪地球》立足中国的实际,又契合国际行业标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流浪地球》融入中国元素与理念,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流浪地球》借鉴西方的技术手段,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推动了中国影视产业和中华文化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流浪地球》创下了近5年来中国电影在海外的最好成绩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途径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的知识,设问指向说明《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原因。解答时首先明确考查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流浪地球》取得成功的做法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