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开发区第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Word版)

汽车区六中高二年级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月考 政治学科 命题人:肖艳玲 审题人:肖艳玲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涂卡。‎ ‎ 2.考试完毕交答题卡。‎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80分)‎ ‎1.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2.现在,每逢嫁娶、乔迁、生子,有些人总要选个“黄道吉日”,祈求神灵保佑平安、幸福。‎ 从哲学角度看,这些人的观念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宣布发现了一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新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4.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曾经说过:“从前我在国外呆了很长时间,觉得在工作、搞学问中有几个窍门。1955年回到祖国,发现我那些窍门原来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这表明 ‎ A.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 B.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 C.哲学是具体科学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D.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5.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了 A.实践的观点 B.革命的观点 C.阶级的观点 D.历史的观点 ‎6.哲学作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 ‎ A.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未来 ‎ B.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C.为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D.反作用于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7.“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励志名言从哲学角度看 ‎ ①说明了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②有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 ③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④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8.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下列观点中与其错误相近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无动无静,无静无动 D.飞矢不动 ‎9.‎2017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造成了数百人伤亡。这说明 ‎①自然界按照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  ②有一种超人的力量在支配着自然界 ‎③地震的发生不会受人的意志的影响  ④地震是人们对自然主观反映的产物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10.美国航天局宣布,通过对火星一些陨坑坑壁上季节性出现的暗色冲刷条纹的研究,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强有力”证据。这一发现说明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自然物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自然物离开人的意识就难以存在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11.暗物质是宇宙中看不见的物质。它们不发出可见光或其他电磁波,用天文望远镜观测不到,但它们能够产生万有引力,对可见的物质产生作用。著名科学家丁肇中主持的实验室公布AMS项目研究成果,称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这一研究结果将人类对暗物质的探索向前推进一大步。材料表明 A. 物质与意识不可分割 B. 物质和暗物质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C. 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D. 暗物质因意识的发现而存在 ‎12.关于哲学上的物质,恩格斯如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所说的“物质”‎ ‎①它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所有现象,它们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它是现实世界里各种形态的物质直接相加和积累的结果 ‎③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它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13.“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但我们必须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科学、有序、扎实有效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A.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B. 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 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 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14.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涵的哲理是 A. 自然界先于人类社会而存在 ‎ 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 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15.下列观点与漫画中的人所坚持的哲学基本立场相同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 B.未有此气,先有此理 C.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6.美国科学家宣称,已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铁矿中捕获到暗物粒子。几十年来,暗物质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一个难解之谜。普遍的理论认为,在宇宙中只有四分之一的物质是可见的,而那四分之三的不可见神秘物质就是所谓的暗物质。如果这一发现最终得到证实,它将成为近百年来物理学领域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从哲学上看,暗物质的存在再次证明 A. 暗物质是客观世界的本原 B. 物质世界不是永恒不变的 C. 不同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D.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7.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在《伟大设计》中表示:宇宙并非上帝所造,现代科学可以解释宇宙的起源。这段话的哲学寓意是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人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物质世界不是神而是人创造的 ④客观实在性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8.“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①“枯”与“荣”都是“原上草”一种存在方式 ‎②“枯”与“荣”的转化其实是一种概念的运动 ‎③“枯”与“荣”的变化离不开特定的物质实体 ‎④“枯”与“荣”是物质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③‎ ‎19.赫拉克利特认为“这个万物自同的宇宙……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一团永恒的活生生的火,按照一定的分寸燃烧,按照一定的分寸熄灭。”列宁指出:“这是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最绝妙的说明”。列宁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这一观点 A. 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B. 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C. 指出了自然界是永恒发展的 D. 认识到物质世界处于运动之中 ‎20.《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说风动,一僧说幡动,议论不己。能进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风动”和“幡动”坚持了物质与运动的统一 ‎②“心动”把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运动归结为人心 ‎③“风动”和“幡动”都没有揭示出运动的形式 ‎④“心动”认为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21.对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 B. 两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 前者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 D. 前者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者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22.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17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进一步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这些要求蕴涵的哲理有 ‎①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 ‎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人们按规律办事 ‎③存在的变化是对思维变化的反映 ‎ ‎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互不相容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3.下边漫画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钟表可以回到昨天,却已不是昨天 ‎①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 ‎②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③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4.相对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片面夸大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抹煞其确定的规定性,取消事物之间的界限,从而根本否定事物的客观存在。由此可见,相对主义 ‎①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②容易陷于不可知论的泥潭 ‎③认为静止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运动 ④无法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 ③④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②‎ ‎25.客观规律对人类是“限制与自由的统一”,对此观点的理解,下列正确的是 ‎①“限制”意味着人类必须遵循规律并且按客观规律办事 ‎ ‎②“自由”表明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 ‎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还需要善于排除客观规律这个障碍 ‎ ‎④“统一”表现在人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造福人类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 ‎26.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 ‎①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 ‎②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的统一 ‎③静止也是一种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④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7.‎2017年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上强调,要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大胆实践。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其依据是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 ‎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③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改变的 ‎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8.为了不让农作物遭害虫侵害。重庆璧山区采取 “以虫克虫”的办法,即,饲养农业害虫的天敌昆虫,在通过生物防治减少因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农产品安全性。到2020年将生产天敌昆虫5千万至1亿只,可辐射10万亩设施农业。“以虫克虫”的办法 ‎①说明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②充分利用了害虫和其天敌之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③是人类创造害虫和其天敌之间的规律以造福人类 ‎④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9.脑科学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因学习而产生的“西塔波”可促进脑神经细胞生成,从而使“大脑越用越灵”的观点得到了确切的科学依据。“大脑越用越灵”的事实表明 A.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 D.认识运动的主体是人的思维 ‎30.人类的文明意识就是人类用语言交往打破了动物封闭心理的产物。“人类社会”就是这个产物的象征。若没有语言,人类就无法突破动物心理的封闭向人类进化。因此,原始的人类心理和动物心理是完全相通的。只是到了后来,人类借语言文字创造了历史,这才进入了文明社会。由此可见 ‎①人类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②纯粹动物的心理活动能够自发形成意识 ‎③意识不仅是自然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④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是高等动物的心理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31.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得到的时间观念。这表明 ‎ ‎①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 ‎②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 ‎④时空观念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2.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脑中的“海马区”在存储信息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切除掉海马区,那么以前的记忆就会一同消失。这一发现佐证了 ‎①意识是人脑中“海马区”的生理机能 ‎ ‎②人类的意识来源于人脑中的“海马区” ‎ ‎③人脑中的“海马区”是意识的生理基础 ‎ ‎④“海马区”其实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3.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结合社会现实,一些新的网络流行语层出不穷:“无理取闹,必有所图”“当裤子失去皮带,才懂得什么叫作依赖”“路见不平一声吼,吼完继续往前走”等成为近年来流行的网络用语。从哲学上看,这一事实说明 A. 意识是本原的 B.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 物质并不总是决定意识 ‎34.近几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对民营医院限制越来越少,大量社会资本涌入医疗卫生领域,但对合资以及独资医院还存在诸多限制.‎2014年8月2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印发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等七地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这表明 ‎①意识正确的反应客观事物 ②事物的运动具有绝对性 ‎③事物的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 ④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A.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35.唱歌不着调,又称“失歌症”,是失语症的症状之一。科学研究发现,这是由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和欣赏乐曲等能力。这表明 ‎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 ‎③人脑细胞具有制约意识活动的功能 ‎ ‎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36.在我国云南,纳西族地区沿用了十多个世纪的东巴文字是一种原始象形文字。它既源于生活,又保持着生动、夸张、简约的图画特征,这表明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B.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 意识具有能动性,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37.打乒乓球时,球来往如梭,眼睛看准了球的方位,视神经以每秒‎120米的速度把情况报告给大脑,大脑迅速在千分之一秒内做出反应、判断,又通过运动神经把命令传达给胳膊、手和腿,于是球被准确地打了回去。这表明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人脑具有复杂结构 ‎③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④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38.《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收录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时髦词汇,如“八卦”、“宅男”、“宅女”、“闪婚”等,尤其是“搞掂”、“无厘头”等粤语词汇也被收录。这些词汇 ‎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 ‎②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和生理基础 ‎ ‎③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加工的结果 ‎ ‎④说明了意识是对物质的真实反映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9.钱文忠在《让汉字高兴一会儿》中写道:“囧,我很囧。这个字非常有意思,真的奇思妙想,它的本义是光明的……这个字早就退出历史舞台,没人用了。”古字新用,像当下“囧”字这样的奇思妙想 A. 使得意识不再根植于物质世界 B. 让意识天马行空,无可约束 C. 仍没有打破物质决定意识的铁律 D. 为人们实践再造了一个新的客观物质对象 ‎40.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完美,但如果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借事实,就永远也不能飞腾起来。”我们说意识依赖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这是因为 ‎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④物质依赖于人的意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线 封 密 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2个小道,共2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追寻将近半个世纪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称,找到一种新亚原子粒子,这种粒子与构成质量的“上帝粒子 (希格斯粒子) ”的特征“一致”。由此,万物质量来源之谜或可解开。‎ 材料二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MS实验项目负责人表示:“某种程度上, 希格斯粒子的重要性堪比创造了一切的上帝。在宇宙大爆炸之初,希格斯粒子赋予基本粒子质量,使得物质得以形成、凝聚、演化,最终形成了星系,也形成了我们。”‎ ‎(1)“上帝粒子”是上帝创造的吗?(3分)‎ ‎(2)“希格斯粒子赋予基本粒子质量,使得物质得以形成、凝聚、演化,最终形成了星系,也形成了我们。”这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3分)‎ ‎42.下图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的,开始遗忘很快,一段时间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由此,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观点,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14分)‎ 汽车区六中高二年级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月考答案 政治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A D A B D D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A C C D C D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A ‎ C B D C D D D ‎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B ‎ B D ‎ C B ‎ B A C A 第Ⅱ卷 二、主观题(共20分)‎ ‎41.(1):不是。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2):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42.①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 遗忘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根据遗忘的发展规律,在学习后的1~24小时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⑤规律是客观的,但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⑥“艾宾浩斯通过研究发现遗忘规律,据此把握复习的最佳时间” 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