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卷·2018届贵州省大方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0)
2017--2018第一学期高三政治 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 选择题(共60分) 1、韩国版权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等在国内卫视热播,针对大量引进韩国节目的现象,某论坛展开辩论,正方认为值得提倡,反方则认为应该反对。下列观点能支持正方观点的是( )。 ①国内电视节目制作应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②电视节目的发展应注重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可以相互融合 ④文化对观众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持久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15年12月16日,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评委投票,由中国科学院批准,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正式命名为“悟空”。悟空是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齐天大圣的名字,“悟空”有领悟、探索太空之意;另一方面,科学家希望借助“悟空的火眼金睛”,在茫茫太空中,识别暗物质的踪影。这体现了 ①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 ②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再创辉煌 ③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是不同时代的相同要求 ④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 )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 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据 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春运,不是迁徙,而是情感的回归;春运的列车无论驶往哪个方向,都是开往回家的路上。在布满现代生活方式的今天,春节民俗依然活跃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间,每年的这个时刻,无论身处何方,都会燃起人们对家的渴望。这表明 A.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稳定不变 C.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主要标志 D.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5、7月9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小范围会谈,在专门设计的毡房里进行。毡房是巴什基尔数代人智慧的结晶,毡房装饰着鲜亮的民族图案,四壁上的红色花纹毡子颇见功底。下列对毡房认识正确的是( ) ①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凝固的艺术 ②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③毡房是巴什基尔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毡房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微博、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 A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B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D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7、中英建交多年来,中国人民始终坚持“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在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不少佳话。这启示我们要( )。 ①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②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 ④在文化交流中自觉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8、想到春节就想到贴春联,爆竹声声,烟花竞放,阖家团圆,其乐融融。这说明( )。 A春节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节日 B春节是我国民族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C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民族节日有其独特的魅力 9、在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不仅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准确了解、正视这段历史,而且能够增强整个民族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这表明教育( )。 A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B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C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D是文化交流融合的途径 10、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展示了中华汉字的无穷魅力,传递了中华传统文明,让人受益良多。书写汉字可以( )。 ①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感受中华文化地域特色和融合趋势 ④铸造起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1、一台老式缝纫机、一张斑驳的老粮票、一把沉甸甸的铜制门锁……这些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老物件,如今又重新唤起人们的关注。某地开展的“城市记忆——老物件里捡拾难忘岁月”主题活动获得市民积极响应。老物件也具有大魅力,是因为:( )。 ①老物件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老物件是对特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老物件是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老物件是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正能量”一词本为物理学术语,其解释为以真空能量为零,能量大于真空的物质为正,能量低于真空的物质为负。但该词被一些博主通过微博赋予新内容,并借助互联网得到广泛传播,成为具有积极意义的社会流行语。这一现象说明( )。 A微博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B网络是最直观、最常见的传媒 C大众传媒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3、目前,我国是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但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遗”仍不断消失。“非遗”传承困难,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及其传播途径严重缺乏 B现代社会的娱乐内容和方式多样化的冲击 C现代社会对非遗内容和技艺的需求日益萎缩 D非遗项目赖以生存的社会实践基础发生变化 14、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具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 )。 A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 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15、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人们有重要的影响。我们中学生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 )。 A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 B教育 C 推动科技进步 D立足于社会实践 16、中韩建交以来,以韩国影视、游戏等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广泛传播,加深了中国民众对韩国文化的认识。自韩国宣布部署“萨德”后,“韩流”变成中韩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寒流”。这说明( )。 A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B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C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17、“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其意是说,圣人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表明( )。 A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B科学理性和人文主义是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 C中国古代文化充满了神学的神秘主义色彩 D文化源自于教育 18、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发生的事件中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 A“超级月亮”现身天宇 B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C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 D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 19、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时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焕发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仍然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B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0、澳大利亚格兰坪教育局的考察团来到天津市北辰区普育学校进行考察,并专门参观了该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开展情况,从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下列能说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是( )。 ①我国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领域独树一帜 ②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都是用汉字记录的 ③我国的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的先进行列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一条名为《“丨”竟然是个汉字》的微博在网上疯传。“丨”不但是个字,念“gǔn”,而且还是一个多音字。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 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2、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①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 ②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 ③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才具有生机和活力 ④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才不失根基、不失本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蒙古族的马头琴,傣族的孔雀舞,藏族的献哈达仪式,维吾尔族的舞蹈等,都极具民族特色,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是( )。 ①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②中华民族特性的具体体现 ③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下列关于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华儿女创造美好明天的力量源泉 ②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自强不息,共同创造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由此可见( )。 ①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④我国各民族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每年新学期开学,全国2.2亿中小学生都通过收看视频节目的方式,共上《开学第一课》,并以主题班会的辅助形式,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爱国”。之所以要这样做是因为爱国主义(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我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③可以直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 ④是综合国力的基础和最重要的因素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这是因为( )。 ①不同时期的中华儿女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 ③二者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时代精神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8、下列词句中与“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不同的是( )。 A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D前路崎岖君勿虑,扬鞭更上青云去 29、京剧、文房四宝、剪纸 ……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30、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人乐于回归传统节日,重新认知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不过,也有一些人只是热衷于过节享受,热衷于传统节日带来的商机,却忽视或歪曲其中的文化含义。这告诉我们在文化建设中要( )。 ①充分发挥政府的文化创造主体作用 ②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 ③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④正确对待传统文化,首先是继承其次是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 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校园文化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2017年3月,为在未成年人中大力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续深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未成年人传承“雷锋精神”、坚持“日行一善”,鼓励未成年人争做“小小志愿者”,以树立未成年人道德典型的方式发挥先进模范的带动作用,贵阳市文明办、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决定开展贵阳市百名“美德少年”推荐评选活动。通过集中宣传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树立未成年人身边可亲可敬可学的先进典型,在广大青少年中营造学习道德模范、争当美德少年的浓厚氛围。 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说明“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9分) 32、2015年9月3日,是中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全国各地举行主体文化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纪念活动。70年前,中华民族用顽强不屈的精神,结束苦难而悲壮的历史;70年前,中华民族用钢与烈火的交迸,彰显了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崇高品格。 结合材料分析,在当代中国,我们亿万中华儿女应该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0分) 33、大型历史电视剧《琅琊榜》火爆国内荧屏和网络的同时,也登陆韩国、日本、非洲、欧美,被网友称之为中国版的《基督山伯爵》,并起了一个英文名字“Nirvana in Fire”(浴火重生)。热播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引起海外争购,还引发了安徽、江苏、山东多地争抢“琅琊”之大名。安徽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抢先动手,直接将其山顶的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琅琊榜》是一部以南北朝时代为背景虚构的电视剧,既依托历史又超出历史。作者海晏并未公开表示琅琊究竟位于何处,对于滁州来说,把始建于明朝的琅琊山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这种借势推广旅游资源的结果,很可能拥抱的是虚无,失去的是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尊重地名,就是尊重我们的文化历史。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提高文艺创作水平。(10分) 34、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互联网大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愿通过互联网架设国际交流桥梁,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各国人民情感交流、心灵沟通。我们愿同各国一道,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不同文明应如何交流互鉴。(11分) 高三政治答案 1----5 CBBDD 6--10 ABCCA 11----15 DDDDA 16----20 CACBD 21---25 CAACC 26--30 ACDDD 3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通过评选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道德素质加以影响;(2分)②文化对人能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通过开展评选活动,青年学生将在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中学习和成长,将影响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2分)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评选活动,青年学生将从“榜样”身上吸取正能量,影响他们的实践和认识活动;(2分)④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评选活动,是一种优秀的校园文化形式,有利于健全学生的人格,激励他们创造美好生活。(3分) 32、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心骨”作用。(2分)②继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剔其糟粕。(2分)③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分)④必须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2分)⑤必须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中(2分) 33、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景漂”一族和景德镇当地人民共同发展了景德镇陶瓷文化,说明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结果。(2分)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景漂”一族在传承景德镇传统制瓷技术的同时,又和当地工匠一起不断推陈出新,创造出崭新的景德镇陶瓷文化。(2分)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景漂”一族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他们将各地的工艺技术和文化观念融入到景德镇陶瓷文化,使陶瓷文化的发展博采众长,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2分) ④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只有充分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创造出崭新的景德镇陶瓷文化。(2分) ⑤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两种错误倾向。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正确处理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保证了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2分) 34、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2分) ②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2分) ③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中的强大功能,推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分) ④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推动文化在交流中传播。(2分) ⑤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本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推动本国文化在海外传播,增强本国文化国际影响力(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