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4.1 世界的物质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中政治 专题4.1 世界的物质性

专题4.1 世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 中的一部分。‎ ‎②宇宙间根本不存在 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2)物质概念 ‎①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 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②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 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 ,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 的产物。在从 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 ,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从其构成来说: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 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 ‎3.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是 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 ,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 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答案】‎ ‎1.(1)①自身所固有的 物质世界 ②上帝 ‎ (2)①人的意识 反映 客观实在性 ②客观存在着 共同本质 ‎ ‎2.(1)长期发展 猿 劳动 人类社会 (2)物质体系 人口因素 物质性 ‎3.(1)物质 (2)构成要素 (3)社会 17‎ ‎1.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典例1】目前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约在50亿年前形成,地球的诞生距今也有46亿年之久,由此可见,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诸神居住的天国,所有天体都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可见 A.生物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C.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D.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答案】B ‎ ‎ ‎2.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物质 物质具体形态 区别 ‎①它所概括的仅仅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 ‎②不能用物质去代替物质具体形态,否则看不到物质世界的多样性 ‎③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在的 ‎①它除了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外,还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②不能用物质具体形态去代替物质,否则看不到世界的物质性 ‎③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 联系 物质是从物质具体形态概括抽象出来的,物质具体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物质存在于物质具体形态之中,它们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典例2】物质和物质具体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联系表现在 A.没有物质具体形态,就没有物质 B.没有物质,就没有物质具体形态 C.物质是永恒的,物质具体形态是暂时的 17‎ D.物质概括的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属性,而物质具体形态除了有这种共同属性,还有自己的个别属性 ‎【答案】A ‎3.“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 ‎(1)“客观实在”与“客观存在”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能等同。二者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客观实在 客观存在 区别 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主观而言,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对于任何人来说,客观存在的东西除了物质现象之外,还有精神、意识现象 联系 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精神、意识现象 ‎(2)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而客观存在着的具体的东西作为物质的表现形态,是有条件的、可变的、相对的。‎ ‎【典例3】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性。这种客观实在性 ‎①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②存在于各种具体的物质形态中 ‎③是物质现象和意识现象的共性 ‎④本质上是人的意识的一种反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 ‎【解析】这种客观实在性概括了宇宙间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它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并通过具体的事物体现出来,①②符合题意。意识和意识现象都不具有客观实在性,③④观点错误。‎ ‎4.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物质概念的关系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 自然科学物质概念 17‎ 区别 ‎①是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切事物共同本质的概括 ‎②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 ‎①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的一部分物质形态的具体特性 ‎②随着实践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结构和属性的认识不断深化 联系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是以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为基础,没有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提供的科学事实,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而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不断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概念的正确性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为自然科学关于物质结构理论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典例4】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①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②是对物质现象共性的反映 ‎③是物质世界万事万物的总和 ‎④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志只能影响社会的发展,不能决定社会的发展。‎ ‎(1)从人类社会的产生过程看,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自身力量长期作用的必然结果,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来看,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生产关系也是客观的,因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客观的,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17‎ ‎(3)从人类社会的本质看,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图示:‎ ‎【典例5】由于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现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下列表述符合材料主旨的是 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 17‎ 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答案】D ‎6.世界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 ‎(1)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如图所示:‎ ‎(2)关于世界的物质性还有以下几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③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统一于物质。‎ ‎⑤世界是物质的。 ⑥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3)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典例6】造林绿化被视为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的首要手段,因此受到高度重视并得以快速推进。然而,有的地方为了追求美观,将适宜本地栽种的乡土树种视为上不了台面的“土豹子”,却热衷于调运跨纬度且价格高的“洋树种”。这种做法 17‎ ‎①旨在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②违背了自然界发展的客观性 ‎③有利于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 ‎④是主观唯心主义在生活中的表现 A.②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1.西方有上帝造人的传说,中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这两种传说都否认 ‎①劳动创造人和人类社会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人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不同于自然界,社会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但从本质上看,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这是因为 ‎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③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④人的意志不能影响和决定社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自从有了人之后,世界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人类活动的痕迹,但我们还是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下列对“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客观实在是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特征 ‎②客观实在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就不是客观实在 ‎③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17‎ ‎④客观存在的东西,就是客观实在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4.马克思说:“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甚至人创造物质的这种或者那种生产能力,也只是在物质本身预先存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从哲学上看,这是说 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人的意识永远落后于客观物质世界 C.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D.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 ‎5.当前,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现象是一种“客观实在”,实实在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下列对“客观实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是人类社会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D.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 ‎6.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这是因为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④唯物主义是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是一致的,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是完全一样的 ‎②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具有物质性 ‎③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一切活动无需人的意识的参与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界一样,是一个客观物质过程 17‎ A.③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8.壁虎属于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科研价值和对环境有益的“三有”动物。家住河南周口扶沟县的田某等6人,自制捕捉工具,到河南许昌鄢陵县捕捉壁虎1600余只。因涉嫌非法狩猎犯罪,田某等6人被鄢陵警方刑拘。据悉,我国驻马店市的9县3区全部被划为禁猎区,“三有名录”中的麻雀、青蛙、壁虎、蟾蜍等1700多种动物都不能捕捉了。‎ 结合材料,运用世界的物质性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禁止捕捉壁虎、麻雀等动物的合理性。‎ ‎1.(河北省张家口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2017年5月21日,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在扬州论坛上指出,宇宙中90%的物质是看不见的,被称为“暗物质”。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寻找“暗物质”。材料中的“暗物质”‎ ‎①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反映 ‎②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 ‎③是对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的概括 ‎④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吉林省白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很多时候,我们在做别人思想工作时常常要说“不忘本来”,“本来”在哲学上属于“客观存在”范畴,是指事物及其产生,发展的本源、来源和背景。从哲学角度看,这体现了 ‎①意识具有第一性 ‎ ‎②社会存在具有客观性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 ‎④物质和意识都可以是世界的本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贵州遵义四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减少,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这说明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②保护生态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17‎ ‎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安徽六安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周末检测)‎2015年8月10日,据外国媒体报道,根据新的研究发现,暗能量是宇宙还在加速膨胀的“罪魁祸首”,科学家们估计宇宙中高达72%的物质是这种东西在作怪,重要的是科学家还发现宇宙中存在24%的暗物质和4%的“正常”物质。这里的“物质”是 ‎①指万事万物共有的基本属性 ‎②世界上客观事物的总和 ‎③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④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福建龙岩四校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近几年,自然灾害频发,全球经济“伤不起”。自然界再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A.物质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 B.人类社会是客观的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D.自然界是客观的 ‎6.(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考学考试)鸟儿是害虫的天敌,是人类的朋友。农民收摘果实时,总要留一些挂在枝头。农民说:这是留给鸟儿冬天的口粮。这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①人类应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 ‎ ‎②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尊重它,保护它 ‎③人与自然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 ‎④自然界是物质的,但人类能认识它,利用它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7.(河北省正定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这说明 ‎①物质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②物质是指除了人脑以外的客观存在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④物质就是各种各样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17‎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材料一 2016年冬进入取暖季以来,东北多个地区又遭十面“霾”伏。强雾霾事件既有气象原因,更有污染排放等人为原因。‎ 材料二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协调,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用铁规、铁腕来强化污染治理,全民积极行动起来,用零容忍的态度攻克污染防治问题,才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知识,分析建设“生态文明”蕴涵的哲学道理。‎ ‎1.(2015·海南政治)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 ‎①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 ‎②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 ‎③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4·新课标Ⅱ文综)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①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②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践 ‎③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④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4·上海政治)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性”是指 A.物质固有的根本性性 B.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共性 17‎ C.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特质 D.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 地球上的海洋从何而来?‎ 当宇航员乘着宇宙飞船从遥远的太空看我们生活的地球时,地球就像是一颗晶莹透亮的蓝色水晶球,这是因为大量的水充满了地球。但是,海洋真的只存在地球上吗?宇宙深处会不会也存在着一颗和我们的地球环境差不多、同样拥有浩瀚海洋的星球呢?‎ ‎       地球上的海洋从何而来?‎ ‎       关于地球上海洋的形成,科学界有多种学说,支持者众多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原生说,另一类是外来说。支持原生说的科学家认为,35亿年前,宇宙的尘埃云不断凝聚,最终形成了地球,接着地球快速自转,从而使熔融状态下的原始物质里的水分不断地向地表移动, 最终逐渐释放出来,当地球表面温度降至100摄氏度以下时,呈气态的水就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从而形成了海洋。支持外来说的科学家又分为两个流派:其中一派认为,大量的陨石降落到地球表面,从而把宇宙的水带到了地球,最终形成了海洋。另一派则认为,太阳辐射带来的带正电的基本粒子——质子,与地球大气中带负电的电子结合成氢原子,然后再与氧原子化合,从而形成了水分子,最终形成了海洋。‎ ‎       一直以来,科学界对于地球上海洋的形成都没有达成共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完善,相信在不远的未来,科学家们一定可以通过研究、实践,解开地球上海洋来源的谜团。‎ ‎ 那片消失了的“火星海”‎ ‎       最近科学家们提出,火星上也许曾经存在生命。而他们得出结论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火星曾经存在海洋,这个海洋甚至和地球上的海洋相似。一切生命的存活都离不开水,那么火星上决定生命的海洋,又是怎么消失的呢?‎ ‎       大约在45亿年前,火星表面曾存在着一片很大的不明水体。一篇发表在美国《科学》周刊上的论文里写道,那片远古海洋占这颗红色行星表面积的19%。可是,如今那片海洋几乎完全消失了。‎ ‎       美国航天局(NASA)火星探测计划首席科学家、天体生物学家迈克尔·迈耶说:“这是巨大的谜团之一。”不过,他和其他科学家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后做出了大胆推测:火星上海洋消失,可能是因为陨石或小行星的撞击。‎ ‎      ‎ 17‎ ‎ 迈耶说:“有一个说法是‘彗星可以给予,彗星也可以带走’,这指的是彗星可以给予水和生命,也可以带走水和生命。”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一个理论是:太阳风从火星大气中吸走水,从而使得火星上的海洋消失。虽然太阳不停地把炙热表面的带电粒子喷向其他天体,来掠夺它们大气中的水,但是有些行星因为具有磁场,比如地球,得以把来袭的粒子转向两极(这就是地球上产生奇景——极光的原因),从而就可以避免受到这种等离子体的攻击。‎ ‎       但火星在过去的某一刻失去了磁场,没有了磁场的保护,它就容易受到太阳风的攻击。并且,太阳风还会分离火星海洋表面裸露的水分子,把它们推入太空。所以,火星上的海洋才会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消失。‎ ‎       太阳系中最大的海 ‎       太阳系中,行星都有着它们的“守卫者”。木星的第一颗卫星上有火山,而第二颗卫星欧罗巴星上没有火山,反而有冰川。两颗卫星截然相反的情况使科学家们困惑不解。欧罗巴星是木星的第二颗已知卫星,也是木星的第四大卫星,在伽利略发现的卫星中为离木星第二近的。它比大多数行星要小得多,直径大概3138千米。但是它的地势非常平坦,最高的丘陵才50米,就像是一个宁静的太空世界一样。但是它可能拥有太阳系最大的海洋。‎ ‎       科学家通过研究宇宙探测器“旅行者二号”发回的照片,发现欧罗巴卫星的表面覆盖着一层晶莹剔透的冰层,他们推测木卫二有一个带冰壳的固体核心,而且在冰壳和核心之间,可能有一层液态水。正是这样的构造,才形成了欧罗巴星平坦的地形,并使它能够经受住陨石以及小行星的撞击而不变形。后来,科学家们通过计算欧罗巴星的热耗散,从而证实在星球的核心和冰壳之间确实存在一个液态水层,并且在25千米深的冰层下,十分有可能存在着一个地下海洋。根据目前的观察和计算,欧罗巴上的海洋深度可达75~120千米,它比地球上的海洋深许多倍,极有可能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海。‎ ‎ ——摘自‎2017年10月6日《新华网》‎ ‎【备考指南】‎ 材料涉及的“世界的物质性”的知识有:‎ ‎1.物质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①客观实在性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唯一能够把物质和意识区别开来的特性。客观实在是指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喜欢不喜欢、知道不知道,它都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实实在在地存在着的特性。它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和现象共同特性的抽象和概括,相对于意识来说,它是第一性的东西,不包括精神、意识现象。‎ ‎②“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就是说,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无论人们是否喜欢、是否感受到或是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17‎ ‎③“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坚持了辩证法的根本要求。‎ ‎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2.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宇宙间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当然也不会有上帝和诸神创造世界的活动。‎ 宇宙中的一切天体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生物的产生和进化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类是生物长期进化的产物。第一,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早已存在。第二,人类产生以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自然界的物质性的哲学启示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7‎ K基础 ‎1.A 【解析】本题考查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无论“上帝造人”还是“女娲造人”,都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都否认了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否认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中的作用,①②③正确;④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 ‎2.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因。①②③均符合题目要求;④错误,人的意志不能决定但能影响社会的发展。‎ ‎3.B 【解析】客观实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是从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来的共同本质,①③正确。客观实在的物质有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的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电场、磁场、暗物质等,故②错误。因为客观存在的东西包括精神、意志等,而这些不是物质,④错误。故选B。‎ ‎5.D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的物质概念的知识。这种“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的共同属性,D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A不符合题意;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领域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也不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B、C不符合题意。‎ ‎6.C 【解析】整个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世界的物质性表现在自然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还有人的意识一开始也是社会的产物,①②③符合题意;④表述错误。‎ ‎7.B 【解析】“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主要表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物质性,②④符合题意。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一样,同时人们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和人类社会,①③表述错误。‎ ‎8.【参考答案】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这要求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国家禁止捕捉壁虎麻雀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解析】本题知识限定明确,世界的物质性,属于原因类试题 17‎ ‎,问题指向我国禁止捕捉壁虎、麻雀等动物的合理性。解读设问和材料,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教材有明确表述,具体即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这要求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对应上述理论,回扣设问和材料,组织语言,具体即国家禁止捕捉壁虎麻雀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K能力 ‎1.C 【解析】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寻找“暗物质”,材料的“暗物质”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客观实在的外在表现,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3.B 【解析】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带来更多的物种消失和自然灾害,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①④符合题意;保护生态不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人类社会的产生,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4.B 【解析】哲学上讲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是万事万物共有的属性,不是万事万物的总和,①不符合题意,②错误;材料中的物质是能被人类所认识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③④正确。故选B。‎ ‎5.D 【解析】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不然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与物质的基本属性、人类社会是客观的、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均无关,排除A、B、C。‎ ‎6.C 【解析】①不属于哲学道理,排除;材料中农民的做法表明自然界是客观的,应尊重它,保护它,②正确;③中“人与自然相互依存”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农民的做法表明自然界是物质的,但人类能认识它,利用它,④正确;故选C。‎ ‎7.A 【解析】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是指物质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先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具有客观性。“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①③符合题意;物质是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物质只能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之中,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物质的表现。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②④错误。故选A。‎ 17‎ ‎8.【参考答案】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他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③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境压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上述材料,运用“自然界的物质性”知识,分析建设“生态文明”所蕴涵的哲学道理。首先回答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其次回答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就是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最后说明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减轻环境压力,保护自然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K真题 ‎2.C 【解析】①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③错误,物质与意识,一个属于客观范畴,一个属于主观范畴,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存在本质上的差别。②④正确,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物质的存在。‎ ‎3.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客观存在性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性质,是区别物质与意识的唯一特性,B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A错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的两大任务,C不符合题意。事物发展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是固有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D不符合题意。‎ ‎ ‎ 1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