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六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
汽车区六中高二年级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政治学科 命题人:肖艳玲 审题人:肖艳玲 考试说明: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00分,选择题涂卡。 2.考试完毕交答题卡。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4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80分) 1.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2.没有物就没有影,思想和事实的关系就是影与物的关系。这种观点 A.是形而上学的不可知论 B.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观点 C.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正确概括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3.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景色非常优美,当地旅游部门根据山形山势,形象地编绎了很多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赋予了大自然更多的灵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观赏。这说明 A.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B.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C.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4.垃圾焚烧发电是最佳的垃圾处理方式,能有效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垃圾发电”已经悄然兴起。这说明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C.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矛盾具有普遍性 5.2014年10月份,粪便菌群移植疗法已经推出了药片形式。粪便菌群移植(FMT),即将健康人的粪便细菌移入病人体内的过程,在1957年时就已经出现。不过,直到近十年来,才逐渐被视为一种简单、安全、低成本、低风险,而且可以用来替代高强度抗生素的疗法。粪便细菌疗法可以为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便秘和结肠溃疡以及为治疗逐渐增多的神经和自身免疫疾病,如帕金森氏症等提供帮助。人们对粪便菌群移植疗法的认识体现了 ①认识的不断完善决定着实践的不断深化 ②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③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超越历史条件的制约 ④真理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而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海洋连接世界各地,是最便利、最经济的“公路”,是“大自然设立的伟大的流通媒介”, 这个“公路”、“媒介”一经充分利用,便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今天的中国应当树立 这样的意识:“国土=陆地国土+海洋国土+领空,海洋=未来生存空间+可持续发展不 可或缺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①有目的有计划的意识活动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②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③要依据事物存在发展的条件,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④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有意识地建立新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发射了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 ①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直接动力 ②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 ③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 ④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右边的漫画《爱鸟工程》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能够认识和改造世界 B.要勇于突破和改变现状 C.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0.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依人的意愿而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1.中国科学院称,在我国贵州瓮安生物群中发现一枚6 亿年前的原始海绵动物化石“贵州始杯海绵” ,是迄今为止全球发现的最古老的可靠海绵化石。该发现将原始动物在地球上出现的实证记录从寒武纪向前推进了6000 万年。这一科学发现佐证了: ①探索真理是认识的目的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 “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反应形式 ③不同形式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④物质的不同反应形式之间具有联系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对苏轼的《琴韵》理解正确的是 ①琴声是人的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人化”特点 ②琴声来自于琴与指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人的主观世界无关 ③琴、指、琴声以及三者之间的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 ④只要指与琴发生相互作用,就能产生美妙的音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 ③④ 14.右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 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 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5.2013年,人造的规模和意义又一次被重新定义。2月20日,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用胶原蛋白和耳细胞创造出了更自然的活的人工耳;8月2日,荷兰研究者利用干细胞培养出的肉纤维,做出了第一个完全诞生于培养皿的人造肉饼。这充分佐证了: ①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自然物的客观性为前提 ②意识活动有创造性,能依据自己意愿创造新物质 ③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④意识能动性是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可靠保证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6. 卤水豆腐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食品。卤水是制作卤水豆腐必需的稳定剂和凝固剂,其主要成分氯化镁是有毒的,但用卤水点制的豆腐不仅无毒,而且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这表明 ①事物的特性是不变的,其功能是不断变化的 ②事物的不同特性是由人的不同需要确定的 ③事物的特性是人们建立新联系的依据 ④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会有不同的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宋代徐玑在《黄碧》中说,“水清知酒好,山瘦识民贫”。其中所呈现的水与酒、山与民的关系告诉我们 A. 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B. 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C. 事物的联系是多样化的 D. 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18.军事专家指出,航空母舰是一个复杂的作战系统。作为大型水面舰艇,交付科研、试验、训练使用后,不仅舰上各类装置、电子系统、武器系统等需要调试,军舰内部各个系统之间需要磨合,与编队中其他舰艇的协同需要训练,舰载机飞行员训练、舰机协同等都需要较长时间完成。这告诉我们 ①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②对新事物要热情支持,有足够的耐心促使其成长、壮大 ③新事物的发展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 ④要做好量变的准备,等待质变的自然发生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 19.上述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②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 ③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④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0. 生活在河里的小鱼听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叫奶牛,于是向青蛙询问奶牛的长相。青蛙说:“奶牛体形很大,四条腿站立,头顶上长着一堆尖尖的犄角,身上布满黑色斑点,喜欢吃青草。”于是,小鱼脑海里生成了奶牛的形象。小鱼脑海中的奶牛形象及其生成过程说明 A.没有亲身实践就不可能获得真知 B.事物发展是前进上升的 C.认识的形成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D.听别人说的都是错误的认识 21. 下列关于真理与认识的说法,错误的是 ①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真理是不变的 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认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③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④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22. 面对经济新常态的种种挑战,要开源节流、精打细算、花好每一分钱,要做好“过紧日子、苦日子”的思想准备,坚决杜绝各种铺张浪费。让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战胜困难,开创未来。某报这一评论中蕴含的哲理有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只要不断注重量的积累,就一定能实现质变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 ④事物的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质变比量变更重要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 23. 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我希望岁月无痕,大地不老——201路最美际遇充满诗情和画意。但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物质决定意识,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 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 只能是美好的祝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4.中国古人用“五行”说来解释世界。如图1所示,“五行”相生相克。“生”即产生、滋生、促进,“克”即战胜、排斥、克制。该学说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有 ①事物之间具有多种多样的联系 ②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③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 ④发展的过程是漫长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50多年来,人类已向太空发射了5000多颗卫星及其他航天器,火箭残骸、卫星碎片、飞船脱落的部件、宇航员失落的工具等都成为在太空游荡的垃圾。当地球轨道上废弃的人造卫星及其碎片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人类可能不得不停止一切航天活动。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认识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具有反复性 B.避免犯“先污染再治理”的错误 C.只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D.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26.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既要侧重事物发展的量变,又不能忽视事物发展的质变 B.既要承认运动的相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绝对性 C.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D.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27.随着气象预报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28.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9.亚洲有一种毛竹,最初5年里在地下生根长达几千米,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生长。第6年雨季到来时,它钻出地面,以每天60厘米的速度迅速长到30米高。这种现象反映了 A.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B.只要发生量变,就有质的飞跃 C.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D.认识事物要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30.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如图9所示。 A.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B.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 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 31.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②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④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2.“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 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3.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 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 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 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无形的量变之中 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4.漫画《塑造》所蕴含的哲理是 A.认识的对象具有多重属性 B.认识受主体自身状况的影响 C.意识是移入人脑的客观存在 D.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35.中国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下列组合选项中,两者都蕴含量变引起质变哲理的是 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B.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C.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6.朱子理学是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福建省南平市通过举办“朱子文化节”,打造“朱子品牌”,推动了海内外文化交流,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这表明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人能认识和创造规律以改造客观世界 D.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37.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关于古琴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琴乐感发心志,体现了事物间的内在联系 ②琴音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听琴者的情感体验 ③欣赏古琴音乐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④古琴制作,琴曲创作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8.某实验团队通过对细胞凋亡发生和调控机制的研究,揭示了细胞凋亡通路中的一系列分子过程。根据其研究成果研发的治疗癌症新药,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表明 ①意识能够直接改造客观世界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9. “100-1=0”被一些管理学家奉为定律,意在提醒人们防止因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100-1=0”蕴含的哲理是 ①部分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决定于部分的性质 ②整体决定部分,部分的作用取决于其在整体中的地位 ③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关键部分的功能关系整体的成败 ④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0.把单只螃蟹放在不大的竹篓里,它可能会凭着自己的本事爬出来。但是如果有很多螃蟹,他们就会叠罗汉似的往外爬,这时底下的螃蟹就不合作了,开始拉上面的螃蟹的腿,结果只有很少的螃蟹能爬出竹篓。这个故事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分析和解决问题要特别重视部分,部分的变化会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B.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C.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D.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第Ⅱ卷 二、简答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着政治、经济等多种风险,如一些国家在安全和发展方面存在不确定性矛盾;基础设施投资大,回报周期长。 结合材料,分析“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应如何坚持联系的观点?(10分) 4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冋题。 伟大的民族必有伟大梦想;伟大梦想引领伟大的民族。4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春华秋实,四年有成。推进“五位一体”,协调“四个全面”,从激扬爱国情怀的航天梦,到坚守实干改变人生的创业梦,中国精神一次次点燃梦想激情。从全面深改凸显“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胆识魄力,到脱贫攻坚履行“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的庄严承诺。从APEC到 G20杭州峰会,推进 “一带一路”建设兼济天下,中国梦与亚太梦、欧洲梦、拉美梦交相辉映,中华文化与外国文化交流互鉴,激荡起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强烈共鸣。锐意进取的中国精神、攻坚克难的中国力量,昭示“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深刻哲理,也让亿万人民对国家和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强的信心,更新的期待。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梦想改变中国,奋斗成就你我”。让每一个中国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距离2020年只有4年时间,这是“第—个百年目标”的最后冲刺,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关健一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 结合材料,请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和“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四年来我国所取得的成绩昭示“只要坚持,梦想总是可以实现的”深刻哲理。(10分) 汽车区六中高二年级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答案 政治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D C A B C B C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D A D D A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A A A C C B D A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B C B A B D D C B 第Ⅱ卷 二、主观题(共20分) 41.【答案】(每个要点2分,满分10分) ①要认识和处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②要根据沿线各国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③联系是多样的,善于分析和把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各种条件,积极利用有利条件,妥善处理不利条件。 ④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规划,选择“一带一路”建设最佳方案,同时必须重视沿线各国和地区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⑤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于“一带一路”建设的整体性、有序性和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和处理问题。 42.【答案】(10分) 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梦建立在中国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是伟大的梦想,因此是可以实现的。(2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中国梦”作为科学的理想,它将指导全国人民去改造世界,通过全国人民坚持正确的认识和实践,必将在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3分) ③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机遇促成事物质变。全国人民攻坚克难,踏实工作,坚持不懈努力。一步一步去奋斗,最终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3分)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推进“五位一体”,协调“四个全面”,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