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解析版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 ‎1.古希腊恩培多克勒“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该观点 ‎①承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②根本上是唯物主义的 ‎③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 ‎ ‎④带有形而上学的特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D ‎【解析】‎ ‎③选项错误,该观点将“认识”认为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故该观点承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从根本上来看是属于唯物主义,但是其没有能够正确阐述意识与物质的关系,故带有形而上学的特点;①②④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D。‎ ‎2.霍金的理论认为,黑洞应当能以热辐射的形式创造并排放亚原子粒子,这种现象名叫“霍金辐射”,直到黑洞的能量完全枯竭为止。在1974年发表的理论中,霍金解释了黑洞周围的强大引力场是如何影响粒子和反粒子的产生的。根据量子理论,真空中一直在发生上述现象。近日,以色列科学家杰夫·斯泰恩豪尔教授首次在实验室中观察到了“霍金辐射”效应。上述材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③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意识活动的特点。以色列科学家杰夫·斯泰恩豪尔教授首次在实验室中观察到了“霍金辐射”效应,这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3.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和历史典故中的许多成语简短精辟,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下列能够同时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的是 A. 理在事先与断章取义,瑕不掩瑜与本末倒置 B. 实事求是与掩耳盗铃,沧海桑田与刻舟求剑 C. 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盲人摸象与鬼使神差 D. 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唇齿相依与乐极生悲 ‎【答案】B ‎【解析】‎ 哲学史上“两个对子”是指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实事求是与掩耳盗铃,沧海桑田与刻舟求剑” 能够同时体现哲学史上“两个对子”,B项符合题意;理在事先与断章取义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点与形而上学,A项与题意不符;防微杜渐与微不足道体现的都是辩证法思想,盲人摸象与鬼使神差体现了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观点,C项与题意不符;返璞归真与审时度势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观点,唇齿相依与乐极生悲均体现辩证法观点,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在哲学史上,一直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后者总是从属于前者。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与唯心主义结合。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4.“画孰最难”出自《韩非子》,结论是“犬马最难”,而“鬼魅最易”。画鬼魅最易是因为 ‎①鬼魅根本不存在,拓展了人们的能动创作空间 ‎②鬼魅不像犬马有统一客观的评价标准 ‎③鬼魅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④鬼魅是虚幻的,只存在于人的灵魂深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鬼魅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在现实世界中能够找到其原型,但因为鬼魅根本不存在,没有客观的统一评价标准,这为人们进行创作拓宽了空间,因此,画鬼魅最易,①②说法正确;③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故③不符合题意;鬼魅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歪曲虚幻的反映,其根源是物质,其所反映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仍能找到原型,因此鬼魅“只存在于人的灵魂深处”的说法错误,故排除④。该题选A。‎ ‎5.我希望,有朋自远方来,岁月不改其性,红尘不染其心,倾心畅谈,大杯痛饮。我希望长河悠远,岁月无痕,大地不老,阳光普照。从哲学角度看 ‎①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其性”的朋友 ‎②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 ‎③人在红尘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不染其心”是不可能存在的 ‎④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岁月无痕”表达的是一种美好的祝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③选项表述错误,否认了人的意识的能动性。④选项表述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通过题目中的表述可以得出,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存在“不改共性”的朋友;物质的运动具有绝对性,不存在“大地不老”的现象。故①②选项表述正确入选。选A。‎ ‎【点睛】易混提醒----物质的唯一特性与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标志。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也是物质其他属性如可知性、永恒性等存在的前提。‎ ‎6.2017年11月2日,2017中国国际人工智能峰会在上海举行。有近400位行业高层出席本次峰会,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机器人以及无人驾驶领域的应用、技术突破及难点、未来发展运作模式等问题。关于人工智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仅仅是人的意识的模拟、物化和延长 ‎②具备人的思维器官的功能,具有意识 ‎③可以离开社会存在而产生和不断发展 ‎④没有创造性,不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意识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人工智能仅仅是人的意识的模拟、物化和延长,没有创造性,不能指导人们改造世界,①④正确;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没有意识,排除②;人工智能不能离开社会存在,排除③。故选D。‎ ‎7.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规律可循。因而,在刑事审判中,必须尊重规律,讲究科学方法。在案件事实认定上,要严格落实证据裁判原则,认定被告人有罪必须依靠证据,不主观臆断,不轻信经验,不心存侥幸。上述材料表明在刑事审判中应 ‎①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完全服从规律,听从规律安排 ‎③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④从实际出发,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说法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但是人们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是听从规律的安排,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应该是坚持主观与客观的具体历史的统一,故排除。①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8.大数据显示,春节假期期间,平均每个用户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接近四个小时,“指尖社交”让假期变成了手机上的忙碌,真正陪伴家人的时间明显缺少。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让沟通更加便利,结果却使得人们更加孤独。这表明 ‎①任何事物既有好的一面又有不好的一面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③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④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手机的出现,本来是为了让沟通更加便利,结果却使得人们更加孤独。这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适合题意;春节假期期间,平均每个用户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接近四个小时,“指尖社交”让假期变成了手机上的忙碌,真正陪伴家人的时间明显缺少。这说明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③适合题意;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但不一定是好坏两个方面,①错误;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点睛】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但并不是说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的真实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对两个事物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我们应当从事物普遍联系的客观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9.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标识以中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巧妙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顺势融为2022,生动自然,最下方则是国际奥委会的五环标识,这一标识的创作 ‎①是艺术家丰富想像的产物 ‎②受艺术家生活环境的影响 ‎③根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 ‎④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冬奥会标识的创作根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也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③④项符合题意;①是唯心主义的观点,①项观点错误;②项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答案选D。‎ ‎10.“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①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 ‎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③如实反映是错误的,排除;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①错误,②适合题意;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点睛】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与客观事物会完全一致,客观世界中没有的东西,意识能反映出来,恰恰说明了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一种能动的反映,不是照镜子式的机械反映。‎ ‎11.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有所居。“租购并举”的关键在“租购同权”,即租房的居民和买房的居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的权利。“租购同权”政策一经提出,引起社会各界广泛讨论,褒贬不一。这是由于 ‎①思维方式的变化对意识内容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有什么样的意识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反映对象 ‎④该政策尚未经实践检验,是否为真理性认识仍有争议 A. ②④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对“租购同权”的政策人们褒贬不一,是因为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②项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而该政策尚未经实践检验,是否为真理性认识仍有争议,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人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没有体现思维方式变化的反作用,①项不合题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反映对象也是客观物质的,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 ‎12.以往,在飞行的飞机上、在远洋航行的船舶上,手机、笔记本是上不了网络的。2017年4月12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卫星,这是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通信卫星的宽带应用。随着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的发展,空中上网聊天、远洋视频娱乐、偏远山区信号全覆盖将成为现实。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科学实验作为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③实践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能动性 ‎④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实践十三号卫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自主通信卫星的宽带应用,随着中国新一代通信卫星的发展,空中上网聊天、远洋视频娱乐、偏远山区信号全覆盖将成为现实,这体现了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把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实践是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具有能动性,故①③正确;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故②错误;材料没体现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13.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实现该良性循环需要 ‎①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在普遍中把握特殊,在特殊中把握普遍 ‎③在肯定中把握否定,在否定中把握肯定 ‎④在整体中把握部分,在部分中把握整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矛盾的对立统一、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题干中,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这体现了要实现该良性循环需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①正确;材料中,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这体现了要实现该良性循环需要在整体中把握部分,在部分中把握整体,④正确;②③不符合题干的指向性,排除。故选B。‎ ‎14.“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A.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B.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C. 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 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并相互转化的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具体性和条件性。材料中对于呼吸道疾病是否要多喝水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加以分析, 这体现了任何真理都是认识与实践、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正确;B错误,因为真理和谬误是具有严格的界限的;C和D与材料主旨无关。‎ ‎15.“赏花、品三国、游古城”,2018年湖北省在境外推出“旅游+文化”新品,备受游客欢迎,4月仅“花开三国”产品,就已累计接待来自泰国、新加坡以及中国港澳等地的多个团队3000人,使湖北旅游迅速在境外升温。这启示我们 ‎①认识联系的普遍性,通过实践,建立自在事物的联系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充分利用有利联系,促成事物发展 ‎③根据联系的条件性,发挥创新观念建立有利联系的作用 ‎④尊重联系的客观性,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通过实践,建立人为事物的联系,①说法错误;人们根据条件,要在实践中建立新的联系,创新观念本身不会建立有利联系,③错误;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C。‎ ‎16.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 社会历史性 B. 条件性 C. 正确性 D. 客观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不是真理的基本属性,不合题意。答案选D。‎ ‎17.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是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联系的观点 矛盾 B. 实践的观点 矛盾 C. 矛盾的观点 发展 D. 运动的观点 规律 ‎【答案】A ‎【解析】‎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观和发展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矛盾,故A正确,D错误;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不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故B错误;矛盾的观点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故C错误。故选A。‎ ‎18.2017年4月,国家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以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开发新模式,在新时期起到创新引导的示范作用。新区选址,综合考虑了各方面因素,经过了反复论证。新区发展着重依靠内涵发展和创新引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按照起步期、中期、远期稳步推进。雄安新区设立、选址、发展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 ‎①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 ‎②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结合,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③运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功能”属于唯物论的范畴,并不是唯物辩证法的依据,①不选;设立雄安新区是要在新时期起到创新引导的示范作用,这体现了雄安新区的设立是基于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结合,探索城市发展的新模式,②正确;“新区选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经过反复论证”这体现了要运用综合思维方法认识和改造世界,③应选;“实践活动具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这属于认识论的范畴,并不是唯物辩证法的依据,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 ‎19.与“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包含哲理相近的是 A.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C.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坐面论道是在说认识,不如起而行之,说明实践的重要性,A说的是量变质变,重视量的积累,与题意不符;B练习一千支乐曲之后才能懂得音乐,观察过一千柄剑之后才知道如何识别剑器,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当选;C说的是人们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因其立场、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以及知识构成的不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与题意无关;D强调的联系的观点,与题意不符。‎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0.有体育常识的人都知道,无论赛跑还是赛车,在直道上是很难甩开对手的,只有在跑道的弯道区,才容易超越对手。这启示我们 A. 做好量的准备为质变创造条件 B. 发展要经过从量变到质变的趋势 C. 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质变与发展 D. 实现了质变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只有在弯道区,才能超越对手”启示我们要抓住机遇,促进质变,C正确;AB材料没有体现;D错误,只有实现了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 ‎21.《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世间一切从某种意义上说都是遇见,就像冷遇见暖, 就有了雨,春遇到冬,就有了岁月;天遇见地,就有了永恒;人遇见了人,就有了生命。”从哲学角度看,对这段主题词理解正确的有 ‎①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有不同的特性 ‎ ‎②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③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此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和矛盾的对立统一性。①不合题意,‎ 材料没有体现事物在不同的联系中有不同的特性;② 不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发展的实质;‎ ‎③符合题意, “雨”、“岁月”、“永恒”、“生命”的形成是分别以“冷暖”之间“春冬”之间“天地”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为基础的,这表明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④符合题意, “冷”“暖”的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了“雨”的形成、“春”与“冬”的对立统一推动了“岁月”的形成、“天”与“地”的对立统一推动了“永恒”的形成、“人”与“人”的对立统一关系推动了“生命”的形成,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故本题选D。‎ ‎22.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要重视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以下是习主席引用的经典古语,其中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潜夫论·释难》‎ ‎②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格言联璧》‎ ‎③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出自《北史·吐谷浑传》)‎ ‎④积土为山,积水为海——《荀子·儒效》‎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大体意思是:大鹏之所以能飞,不是光靠一只翅膀能行的,马跑的快也不是一只足就能够可以的。强调的是要将众人的力量和在一起,发挥整体的作用;一箭易断,十箭难折,也是强调立足整体的重要性,①③项蕴含哲理一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积土为山,积水为海强调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道理,②④项所含哲理不一致;正确选项为A。‎ ‎【点睛】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整体)‎ ‎(2)(原理内容):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强调部分)‎ ‎23.“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国?”这是对“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的一项小调查。在调查结果中,共享单车是他们最想带回国的“礼物”。不过,看似简单的一辆自行车,其背后却应用了加固技术、轮胎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密码技术、锁定技术等等。看来,外国青年要把“共享单车的设计制造应用”带回家还真不容易,这是因为 A. 创新需要系统内部优化组合 B. 系统功能是各要素功能之和 C. 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D. 增加部分可使整体功能增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看似简单的一辆自行车,其背后却应用了加固技术、轮胎技术、卫星定位技术、密码技术、锁定技术等等。看来,外国青年要把“共享单车的设计制造应用”带回家还真不容易,这是因为创新需要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实现系统内部优化组合,A适合题意;只有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才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B、C、D均错误。‎ ‎24.刷脸买单、住店、坐高铁……“刷脸”时代正在到来。这项技术在提高相关领域服务与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不时爆出因刷脸导致财产安全受到侵害的消息。“刷脸”对安全性和技术性有着极高的要求,如何同时满足这些要求,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和产品难题。材料启示我们 ‎①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 ‎②要发挥意识能动作用,根据自身的需要解决有关难题 ‎③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同题,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④面对“刷脸”应用中产生的新问题,人们要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刷脸”时代正在到来,目前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和产品难题,这启示我们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①正确;我们要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及规律解决有关难题,不是根据自身需要解决有关难题,②不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③不选;“刷脸”对安全性和技术性有着极高的要求,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和产品难题,这启示我们面对“刷脸”应用中产生的新问题,人们要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问题的关键。‎ ‎25.“零和博弈”是指参与博弈的双方,在严格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当前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的这种零和思维错误在于 ‎①割裂了矛盾双方的联系 ‎②否认了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相互转化 ‎③否认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④只承认斗争性是以同一性为前提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对立双方的斗争,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④是错误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②错误;当前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的这种零和思维错误在于割裂了矛盾双方的联系,否认斗争性寓于同一性,①③适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A。‎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一周年。四十一年来,无数个令人振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一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1)结合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教育部决定进行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 ‎(2)结合材料,从认识论角度,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一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时代在变,高考也应变,所以教育部决定进行高考制度改革。‎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教育部决定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有利于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高考制度不断进行改革。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③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四十一年来,招生制度及方式的变化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四十一年来,高考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始终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高考制度改革为话题,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此题以高考制度改革为背景,考查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题设要求“结合材料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分析教育部决定进行高考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属原因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时首先要明确知识范围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其次考生要对材料信息进行判断,可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认识论的角度,设问指向应如何看待四十一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改革,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首先明确认识论的知识主要包括:实践的含义及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与具体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四十一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的变革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点睛】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原因类设问一般都以“原因”“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 2.解题方法 对于原因类试题的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3.失分警示 原因类设问在答题过程中既要明确设问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得分也是往往要打折扣的。‎ ‎2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材料一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绵延不绝、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并曾以头号世界强国“独领风骚”达1500年之久,对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饱受欺凌,但“中国梦”从未泯灭过。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比重达到14.84%,稳居世界第二位,为实现21世纪“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每个人都在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构成了“中国梦”的一块块基石。“中国梦”的建构,又为个人放飞自己的梦想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习近平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2分),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分),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分)。‎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2分),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分)。‎ ‎③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2分),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分)。‎ ‎(2)①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或答“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亦可得2分)(2分)。“个人梦”和“中国梦”也是紧密相连的(1分)。‎ ‎②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1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2分)。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2分)。‎ ‎③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1分),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2分)。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调动知识,发展的观点包括发展的普遍性,发展的实质,发展的途径和发展的趋势等知识点。然后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信息,用发展的观点加以分析即可。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以及发展的实质;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体现了发展的趋势,即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共产党人带领我们一步一步事项中国梦体现了发展的途径,即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知识指向明确。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影响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要把“个人梦”和“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要积极完善自我,努力实现个人的梦想,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基石。‎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的观点和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播出过程中还大力创新,以“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力求做到宏观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嘉宾解读既有趣味性,又适当还原诗词的独特意象,引导观众感悟中华诗词的美好精髓。节目全程运用移动端推动节目多屏传播,吸引观众与场上选手通过移动端同步答题,力争打造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表现形式上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答案】答: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用一分为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正确处理好“冷”与“热”的关系,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节目诗词的实际需求来发挥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的具体优势。找到解决传播中国诗词的正确方法,让更多的观众欣赏领会该节目。‎ ‎③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要不断实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宏观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在实践中将“技术手段十艺术表达”的形式和诗词的内容相结合,从而达到了最佳效果。‎ ‎【解析】‎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表现形式上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表现形式上能够根据节目诗词的实际需求来发挥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的具体优势。找到解决传播中国诗词的正确方法,让更多的观众欣赏领会该节目,实现了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做到宏观主题微观表达,抽象主题具体展示,在实践中将“技术手段十艺术表达”的形式和诗词的内容相结合,从而达到了最佳效果。可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从矛盾具有普遍性及其方法论要求、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等方面,分析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表现形式上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问题的精髓):‎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反对〗:注意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