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作业

第三单元 课时达标 ‎ ‎1.(2019·河南洛阳联考)舞台剧《汉字时间》把汉字的故事和其蕴藏的智慧搬上舞台,再现了上古“仓颉造字”,通过“人言”为“信”、“止戈”为“武”,诠释了中华民族对和平与信义的人文追求,映射着中国人的生活图景和价值观。《汉字时间》可以使观众感受到(  )‎ ‎①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②汉字智慧决定着中国人的追求 ③中华汉字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④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A.①②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D 解析 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①错误;②夸大了汉字智慧的作用,应排除。故选D项。‎ ‎2.(2019·浙江宁波十校联考)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写尽了难舍难分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忧国忧民之心……同时,还有各种藏头诗、回文诗、顶针诗、嵌字诗等。这表明(  )‎ ‎①古典诗词意境高远,难以逾越 ②文学典籍浩如烟海,兼收并蓄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D 解析 材料表明汉字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③④符合题意;①中“难以逾越”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学典籍兼收并蓄,排除②。故选D项。‎ ‎3.(2019·山西四校联考)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①③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符合题意;②体现中华文化的民族性,④体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都证明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4.(2019·辽宁六校联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的“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判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② B.②③ ‎ C.①③ D.②④‎ C 解析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颠倒了二者的关系,应排除。故选C项。‎ ‎5.(2019·浙江名校联考)砖雕是古建筑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我国的砖雕有多个流派,苏派砖雕精细典雅,天津砖雕题材丰富、刻工精良,临夏砖雕技艺繁复多样、风格独特。由此可以看出(  )‎ ‎①中华文化能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②各民族文化都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③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 ④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 从我国各地砖雕的特色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不体现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①②。故选D项。‎ ‎6.(2019·全国联考)一般说来,一个原乡背景明显的作家的创作,一片地域性鲜明的文学个性,以及一方地域作家群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其所生活的地域的地缘、气候、风物、风俗、语言,尤其是它整体上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材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中发展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特色 ④乡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B 解析 材料告诉我们乡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资源,文化创新需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①④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错误;材料强调中华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而不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特征,③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 ‎7.(2019·广东惠州模拟)“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名为《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纪录片“火”了。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是因为文物(  )‎ ‎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 ③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演进,表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 A.①③ B.①② ‎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 庆祝中华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错误;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②错误。故选D项。‎ ‎8.(2019·天津河西区质检)“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湖南岳阳楼景区,游客背诵出《岳阳楼记》可免费领取门票。一时间,景区内书声朗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景区不断回响。这种创意旨在(  )‎ ‎①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②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③增强公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A.①③ B.②④ ‎ C.①④ D.②③‎ A 解析 材料不涉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特点,②不符合题意;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④错误。故选A项。‎ ‎9.(2019·辽宁东北育才学校联考)某学校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时,很多同学对教材涉及到的知识脉络感觉混乱,特别是对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更是觉得无的放矢。学生小明认为文化、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以下图形表示。其中合理的是(  )‎ A      B     C     D D 解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中华文化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的文化。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由此可见,文化的内涵是最大的,它包括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而中华文化与传统文化则有共同的部分,D项正确。‎ ‎10.(2019·湖北随州二中考试)“天山青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天山青松根连根,民族团结一家亲。”伴随着具有浓郁新疆风格的音乐,各族人民其乐融融生活在一起的和谐画面,一一展现在《民族团结一家亲》MV中。MV一经发布,便被众多媒体网站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传、转发,更得到了网友的疯狂点赞。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 ‎①各地域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各自特色 ②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 ④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包容性 A.①② B.③④ ‎ C.①④ D.②③‎ D 解析 民族团结一家亲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这是因为中华民族精神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生活,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②③正确;中华文化的地域性、包容性不是题干指向的原因,排除①④。故选D项。‎ ‎11.(2019·合肥调研)聚焦“丝绸之路”的民族歌剧《莫高窟》首次创造出全新的宣叙调音乐形式,将意大利歌剧唱法和中国的民族唱法巧妙结合,并采用中国特色民族乐器管弦乐团全程伴奏,把中国戏曲特有的“紧拉慢唱”演唱形式、丰富多彩的节奏与和声变化在歌剧中体现出来。民族歌剧《莫高窟》的此次艺术探索(  )‎ ‎①经历了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②以全新的宣叙调音乐形式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趋同 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彰显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④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转化为世界性 A.①③ B.②③ ‎ C.①④ D.③④‎ A 解析 民族歌剧《莫高窟》以全新的宣叙调音乐形式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而不是趋同,②错误;民族歌剧《莫高窟》的此次艺术探索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将民族性转化为世界性,④错误。故选A项。‎ ‎12.(2019·山东宁阳四中模拟)年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过年贴年画,是中国人的传统年俗。年画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有对门神、灶神的崇拜信仰,有对五谷丰登、百福临门的渴望,也有对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的刻画。每年春节,家家户户欢欢喜喜地在门窗、墙壁上贴上年画,祈求来年家宅平安、风调雨顺。年画(  )‎ ‎①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包容性 ③显示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④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①② B.①③ ‎ C.②④ D.③④‎ B 解析 材料不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排除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排除④。故选B项。‎ ‎13.(2019·合肥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年筚路蓝缕,“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涵养文明中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华古籍文献历时三千多年,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重要文明成果,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 古籍既是中华文化厚重记忆的载体,又是继承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从2007年到2017年这十年间,先后组织实施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 等多个古籍整理项目。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对珍贵典籍进行通俗阐述和大众导读。让沉睡千年的古籍中的文字“活”起来,为当代中国的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理由。‎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答案 (1)①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实施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加强古籍保护,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③加强古籍保护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2)示例:举办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竞赛、诗歌朗诵会、诗词接龙;召开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举办辩论赛、读书活动等。‎ ‎14.(2019·广东百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以下简称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20世纪20年代起,“古史辨派”以现代方法重新梳理了古文献和史书,对于古书记载上古史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学术界一直深信不疑的五千年文明体系产生动摇,国外学者甚至提出“中国文化西来说”。2001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开始,经过长期考古调查和发掘史例,提出了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突出特征,为中华文明5 000年历史提供了有力证据,填补了世界文明史上非常重要的空白;揭示了各地方文明在彼此竞争、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又相互交流、借鉴,逐渐显现出“一体化”趋势,从中孕育出共同文化积淀、心理认同、礼制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华民族和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原因和源头;同时还发现中原地区的青铜冶炼技术源自中亚地区,但在勤劳智慧的先民手中发扬光大,发展成为日后独一无二、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原因。‎ ‎(2)请就如何推广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成果提出三条建议。‎ 答案 (1)①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地方文明在相互交流、借鉴中,推动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基础。②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我国和其他民族的文化能够和睦相处,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发展。‎ ‎(2)示例:①在全国各地举办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专题展览。②开设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题网站、微信公众号。③出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专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