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精选试题(03)消费与经济发展
(03)消费与经济发展 1.(2019年课标卷Ⅱ,14)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853元,同比增长6.2%;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0%;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6.2%,比上年提高17.4个百分点;基本必需品消费支出占比下降,通讯器材类和化妆品类的消费支出分别同比增长11.7%和13.5%。上述信息表明( ) ①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 ②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下降 ③消费品供给丰富,产业结构日趋优化 ④高档品消费增加,居民消费趋于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解析】从全国居民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及增幅可以看出,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从基本必需品消费支出下降,通信器材类和化妆品的消费支出增长可以看出,居民消费结构改善,恩格尔系数下降,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不反映消费品供给及产品结构变化情况,③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出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改善,但看不出居民消费趋于理性,④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2.(2011年天津卷,10)南京与武汉之间的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后,原来几十个小时的车程缩短为3小时;加之高速动车二等票的价格仅为180元,而乘飞机的最低费用一般也要400以上,致使以往乘坐的人大多改成动车于是,2011年夏秋季航班计划取消了武汉——南京的所有航班。这种现象说明( ) ①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③消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运用相关知识理解经济现象的能力。南京与武汉之间的高速动车组投入运营使部分乘坐飞机出行的人选择了动车,这体现了生产对消费方式的决定作用;选择乘坐飞机出行的旅客减少促使部分航班取消,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导向作用,故②④正确。材料中出行方式的改变以及高速动车组的运营、部分航班的取消不能直接体现消费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故排除①③。 3.(2017年江苏卷,8)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网络平台给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视频观感体验,网络电影市场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企业纷纷增加投入。2016年,我国全网上线电影由上年的700 多部增加到2500 多部,企业也获得了丰厚回报。对这一经济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信息技术进步→消费方式改变→供求关系变化→企业效益增加 B.消费需求增加→信息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产品供给增加 C.信息技术进步→市场规模扩大→产品质量提升→企业效益增加 D.消费需求增加→企业效益提高→技术进步加快→产品供给增加 【答案】A【解析】随着网络技术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开始选择通过网络平台观看电影,这表明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改变;人们对网络平台电影的需求增多,导致企业增加投入,增加上线电影数量,这表明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引起了供求关系的变化;企业从中获得了丰厚回报,这说明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故从材料的逻辑顺序 看,A项正确。 4.(2018年北京卷,29)“米面粮油,外卖帮你能搬又能扛;感冒发烧,外卖代买常用药;上门烧菜、上门洗车,人与服务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如今,这类服务随处可见,被趣称为“懒人经济”。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 ①社会分工细化,满足多样化需求 ②扩大相关服务交易规模,促进就业 ③增加享受资料支出,助长非理性消费 ④增加相关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价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解析】“懒人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有利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①符合题意;“懒人经济”的出现也使得相关服务业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进而扩大其交易规模,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了劳动者就业,②符合题意;“懒人经济”的消费既有生活必须品的消费,也有享受性消费,因此笼统的认识“懒人经济”会增加享受资料支出、助长非理性消费的观点错误,③排除;“懒人经济”不一定会增加相关商品的生产成本,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5.(2014·全国课标卷I·13)图5是某国20年来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的变化图。从图中可以推论出该国居民 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③④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对有关生活水平与消费结构关系的综合理解力,其是要辨识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消费支出增长和消费支出增长率。消费行为的理性与否主要涉及个人(家庭、社会)的收入与支出(消费与生产)之间的对比关系。显然,该图没有提供收入(生产)信息,所以“①消费行为越来越不理性”是错误的;收入差距是有关社会财富(收入)在社会内部分配问题,该图没有涉及社会财富对比问题,所以“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是错误的。由图可知,从2004年开始,该奢侈品消费的增长率开始高于日用品消费的增长率,尽管日用品增长率(相对量)在不断下降,但是日用品消费支出(绝对量)是不断增长的。因此,“③日用品消费支出不断增长”是正确的。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人们所消费的资料越多,则说明生活水平越高。由图可知,无论该国的生存资料消费还是享受资料消费均不断增长(增长率大于0),因此,“④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是正确的;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本题难度为0.248。 6.(2018·课标2卷)某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进口国2018年3月该国决定将进口锅铁关税大幅度度提高至25%。不考虑其他因素,短期内上调关税对该国钢铁制成品消费的影响路径是 ①钢铁进口成本上升 ②国家关税收入增加 ③锅铁制成品价格上涨 ④锅铁企业利润增加 ⑤消费者的利益受损 ⑥消费者的利益增加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核学生对钢铁生产链的了解、原材料进口关配提升对下游生产和消费的影响。试题要求学生运用学科知识理解经济现象,考查逻辑推理及综合分析能力。钢铁是上游原材料,经生产加工后形成钢铁制成品。从短期看,由于该国是钢铁进口大国,上调钢铁进口关税,意味着钢铁的进口成本将上升(①),进而推高下游钢铁制成品的出厂价格(③),使最终购买钢铁制成品的消费者利益受损(5)。上调进口关税,会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②),但不构成对消费者的传导。上调进口关税,会导致钢铁的进口成本上升、进口数量减少,这有利于保护国内钢铁生产者利益。钢铁企业的利润受其经营效率、外部经济形势等诸多因素影响,是否增加存在不确定性,故④不正增确。综上所述,进口关税上调对下游产品消费的影响路径为①→③→关⑤,正确的选项为A。 7.(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不断出现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与此同时,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和犯罪行为频发,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材料信息消费是指一种直接或间接以信息产品(如计算机、手机、智能电视机等)和信息服务(如电话、短信、微博、有线电视等)为消费对象的消费活动。 近年来,信息消费日益成为消费热点,2012年,我国已是全球最大的通信和互联网用户市场。网民数量高达5.64亿。2013年,我国信息消费总额为2.2万亿元,较上年(下称“同比”)增长28%。同期,全国智能手机销售4.23亿部,同比增长99%,约占国内手机市场的70%;智能电视机销售2113万台,同比增长31%,约占国内电视机市场的40%。2012年,全国电话业务量同比下降5%,短信量下降20%,彩信量下降25%。与此形成对比的是,QQ、微博、微信的注册用户数和相应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数据流量则大幅增长。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概括我国当前信息消费的特点,并分析发展信息消费的积极作用。 【答案】特点: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信息产品消费总体发展快速,但细分产品市场发展不均衡;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 作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水平;引导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实现产品升级,提供更好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拉动内需,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增长。 【分析】信息消费不仅是消费热点,而且是我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本题主要涉及消费(教材第三课)、消费与生产的关系(教材第四课)、企业(教材第五课)的相关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解读、提炼和整合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问中还包含两个小问题。第一个小问相对而言较为简单,主要考查的是学生概括材料的思路和水平。从概括思路上看,只要学生认真解读材料信息,就能发现材料一是从总体规模、信息产品情况和信息服务的业务情况这三个方面来描述信息消费的。从概括水平上看,答案的第一点“我国信息消费市场规模大、网民数量多”和第三点“信息服务中的传统业务萎缩,新型业务发展迅速”均能从材料信息中直接得出,比较好概括。第二点稍难,尤其是“细分市场发展不均衡”,学生较难答得这样精准。不过学生若是答出相近的合理内容,也可以得分。第二个小问主要考查学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的“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的知识和材料信息分析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从教材内容得知,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促进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带动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而材料一具体指信息消费,关注信息消费产品和信息服务业务。通过对教材内容和材料信息 的整合,为提高回答的针对性,答案着重从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实现产品升级、拉动经济增长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信息消费的作用。其中,“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是材料新给的知识,“实现产品升级”则将教材的两点内容整合到了一点,“拉动消费增长”属于教材的总括内容,也是当前扩大内需的要点。“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和“拉动消费增长”学生不一定能精准答出,但若是答出相近的合理内容,也可能得分。 8. (2017·课标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我国是一个消费品制造大国,也是消费大国。 目前,我国生产的消费品中,家电、塑料、五金、食品、陶瓷等行业1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家电、制鞋、棉纺、服装等产能占全球的50%以上。 据统计,2005~2014年我国境外消费年均增长25.2%,是同期国内社会消费总额增速的2倍。2016年我国出境人次达1.35亿,境外消费达2600多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用于购买服装、化妆品、箱包、奶粉、手表等商品。2016年中国奢侈品消费超过1100亿美元,其中76%的消费发生在境外。 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什么突出问题?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14分) 【参考答案】我国消费品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采用先进工艺和高的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质量;加大高端消费品研发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 【分析】该题考查考生对生产与消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基本经济知识与原理的理解,进而考核考生运用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能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重大任务,涉及面宽、面临的问题多,该,题从消费品生产与消费的角度设计情境来反映这一重大改革任务。其情境选择的材料立足供给侧,联系需求侧;不仅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总量,更反映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数据具体、简练、客观。基于情境材料,该题设计了两个问题,但它包含三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应答要求,即什么问题、症结何在、如何应对。 通过对情境材料的解读,可以发现我国消费品存在明显的供需结构错位的矛盾,并可以明确解析出供需结构错位的原因在于供给侧而不是需求侧,是生产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既然问题的症结是消费品供给不能有效满足消费的需要,且结合材料,容易判断出该问题主要表现在供给的质量、结构、品牌、价格等方面。因此,要回答“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要站在生产者角度,从提高消费品的品质、优化消费品的结构、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增强消费品性价比等方面来思考对策。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我国消费品供给所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我国消费品供给的质量与结构。 9. (2016·课标Ⅱ卷。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材料一: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在调研的基础上建议有关部门在国家层面制定行业发展标准,提出环保要求,引导和规范低速电动汽车有序发展。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围绕京津冀联防联治破解大气污染提出提案,建议继续推广和普及新能源汽车,新建商品房要设置配备充电电源的专用停车位,对老社区也要制定建设充电设施的改造计划。 材料二:新能源汽车以其碳排放低、使用成本低、行驶安静等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受续航里程短、购置成本高等因素的制约,消费者对购置使用新能源汽车存在许多顾虑。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市场有所扩大,但与传统汽车相比,其市场占有率依然很低。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府制定融资、补贴、免税等优惠政策,引导汽车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和生产。 (2)综合材料二并运用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对消费和产业发展的影响。(14分) [答案要点] 对消费的影响: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为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创造动力;引导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促进汽车消费模式的转变。 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推动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构;产拉动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的考点: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对产业发展的影响。着重考查考生从题干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生产决定消费,同时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生产决定消费,虽只是一句话,但包含多层意思,从教材上看,至少有这4层含义: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从题干提供的信息看,除了③不清晰外,其他三点均包含。其次是生产对产业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企业自身的話勺影响,要更新设备,提高科技水平,要转型升级;二是对相关企业和上下产业的带动作用。 10.(2013年天津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4~2011年我国汽车消费及相关指标 指标 年份 私人轿车保有量(万辆) GDP(万亿元) 人均收入(元) 汽车工业销售产值/GDP(%) 2004 600 16.0 6179 5.62 2006 1149 20.9 7668 6.70 2008 1947 30.1 10271 6.31 2010 3443 39.8 14394 7.54 2011 4322 47.1 16241 10.40 材料二 当越来越多的人争先恐后地实现了“有车一族”的梦想之后,车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相关资料显示,机动车尾气排放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汽车带来的道路拥堵也成为了城市交通的最大问题,然而仍有超过60%的城市居民愿意选择私家车作为日常出行方式。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看待我国汽车消费增长。(12 分) 【答案】①汽车消费增长体现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我国汽车消费增长的直接原因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根本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也受到攀比、从众等消费心理的影响。③汽车消费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不应盲目排斥。④汽车消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要求我们理性消费、绿色消费。 11、(2010年浙江卷,41)材料一 图13 2005-2009年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及其增速时比 表7 2009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结构 人均纯收入(元) 占全部纯收入比重(%) 家庭经营收入 3788 37.9 在各类企业单位从业或从事其他各种劳务活动获得的工资性收入 5195 51.9 转移性、财产性等非经营性收入 1024 10.2 材料二 近年来,浙江省政府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经济上,着力改变传统工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状况,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专业市场,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和转移支付的力度,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和健全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在文化上,实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电影放映“2131”、送戏送书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一系列文化工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指出材料一中图13,表7的经济信息。(6分) (2)根据材料一的信息,运用社会再生产的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浙江省政府有关经济举措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14分) 【解析】图表题信息量大、综合性强,要审清图表的题目、内容,提取出有效信息。解答第(1)问时,要纵横对比图表的数字变化,扣住“居民收入”关键信息加以概括。解答第(2)问时,明确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结合材料中的经济举措,从四个环节逐一说明对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作用。 【答案】(1)图13显示,2005-2009年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都在增长,但前者大大高于后者。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二者的差距有缩小的趋势,但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速波动较大。表7显示,2009年浙江省农村居民纯收入来源多样化;工资性收入比重大大高于其他项的比重。 (2)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有机结合。生产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省政府着力提升传统工业,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为工业反哺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创造了条件。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省政府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人和转移支付的力度,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培育各类专业市场,有助于促进商品流通和城乡生产发展。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省政府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力推“家电下乡”、建立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等,既提高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又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