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文)试题 解析版

云天化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测试高二政治(文科)试题 本卷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错误;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点,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不能逐渐趋同,④错误; 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答案为A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政府把中医药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方面,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从文化的角度看,发展中医药应该 ‎ ‎①利用大众传媒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②用中医药取代西医药,促进中医药的蓬勃发展 ‎③立足于实践,在全面继承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④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对中医药的研究,发掘其当代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从文化的角度看,发展中医药应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对中医药的研究,发掘其当代价值。要利用大众传媒推进中医药文化的交流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①④项符合题意;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中医药并不是用中医药取代西医药,②项说法错误;对待传统中医药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继承,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辨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3.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汉语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促进汉语言文化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 ‎②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 ‎③汉语言文化得到了世界各国(地区)的普遍认同和接受 ‎④扩大汉语言文化的世界影响,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语文化走向世界,可以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有利于扩大汉语言文化的世界影响,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④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汉语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①属于经济意义,与题意不符;③项说法不符合客观实际;正确选项为C。‎ ‎【点睛】推动文化交流的作用或意义:‎ 推动对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外域文化传入中国,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增强各国相互了解,增进友谊,有利于各国相互尊重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 ‎4.‎ ‎18集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一经播出便获得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该片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激起观众的共同记忆。材料表明 A.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B.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 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源泉 D. 文化创新促进传统文化的繁荣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基础,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激起观众的共同记忆。表明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C项符合题意;ABD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所以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5.央视网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创作了《动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①注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 ‎ ‎②基于传统文化这一精神根基 ‎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 ‎④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青少年网友多使用移动端上网的特点,对《孔融让梨》、《精忠报国》等部分优秀片目进行二次剪辑、精加工,推出时长4分钟以内的动画小短片。这启示我们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一方面,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②③适合题意;①材料没有体现,排除;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文化创新的途径 ‎6.《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最重要的人物评选活动之一,每年举办一次,已经连续举办16年。16年来,《感动中国》秉承公开、公正的媒体精神,广泛吸纳观众意见,通过多种方式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和群体。《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 ‎①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创新 ‎②利用大众传媒,丰富了文化传播的的途径 ‎③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 ‎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载体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丰富了道德教育的内容,创新了道德教育的形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载体,③④项符合题意;《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生动的载体,而不是理论创新,①项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时代前进需要积极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激励人民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有力的道德支撑。‎ ‎7.北京冬奥会会徽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新形象、新梦想,传递出新时代中国为办好北京冬奥会,圆冬奥之梦,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圆体育强国之梦,推动世界冰雪运动发展,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做出新贡献的不懈努力和美好追求。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 ‎②体制机制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③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 ‎④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启示我们,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①④项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体制机制创新,②项与题意不符;对于外国文化要正确对待,吸收借鉴有益的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不能不加以区分地引进和吸收,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新时代,我们更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 科学技术具有传承、创造文化的功能 B. 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 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 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D项符合题意;科学技术不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A项说法错误;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不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的印证,B项说法错误;材料强调科技创新对于文化传承的作用,不体现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C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 ‎【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根本因素)‎ ‎(2)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4)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的作用。A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养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②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9.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A ‎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 ‎ 自强不息 ‎ B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 爱好和平 ‎ C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 勤劳勇敢 ‎ D ‎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 ‎ 团结统一 ‎ ‎【答案】A ‎【解析】‎ 选项B的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这与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没有关系,故排除。选项C强调的是个人品德的修养,就是怀一颗仁爱之心,无论自己身处何境,都对这个世界充满爱心,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给予他们关怀,而不求回报的奉献精神。与勤劳勇敢不对应,故排除。选项D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团结统一没有关系。故本题答案A。‎ ‎【考点定位】中华民族精神 ‎10.古往今来,每一位游子都心怀乡愁。“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杜甫的乡愁,“来日依窗前,寒梅着花未”是王维的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李白的乡愁。不管走到哪里,乡愁依然不可泯灭,依然是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 ‎①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            ‎ ‎②乡愁增进了文化归属感 ‎ ‎③乡愁是乡土文化的标志           ‎ ‎④乡愁是民族文化的精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不管走到哪里,乡愁依然不可泯灭,依然是灵魂上的烙印。由此可见乡愁的影响深远持久,能够增进文化归属感和认同感,①②项符合题意;语言文化、饮食习惯、建筑古迹、衣饰文明等都是乡土文化的标志,材料强调乡愁的影响,③项与题意不符;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④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是因为 ‎①文化能够促进人全面发展 ‎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是一种潜在的物质力量 ‎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①错误;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故③错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才能国运兴,文化强才能民族强,故②④正确。故选B。‎ ‎【点睛】文化的理解:‎ ‎(1)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的源泉)‎ ‎(3)一个人文化素养的形成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2.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A. 科技进步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B.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 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 大众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答案】D ‎【解析】‎ ‎【详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文化发展方向,故A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B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C错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大众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故D正确。故选D。‎ ‎13.文明交通是文明城市的重要表征。为提高市民文明交通素质,改善通行秩序,减少交通事故,云南省昭通市深入开展“我参与,我遵守”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 ‎ ‎①文明礼仪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对人的综合素质产生深远影响 ‎②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 ‎④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只能通过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形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强调了云南省昭通市开展“我参与,我遵守”活动,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共创文明交通环境。该市的做法是基于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主体,是文明风尚的践行者,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②③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④说法错误,文化素养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本题选B。‎ ‎14.汉字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圆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关于汉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③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④项符合题意;文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②项说法错误;科学技术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点睛】汉字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的进入文明时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们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15.人工智能正迅速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从自动驾驶汽车到手机的语音助理应有尽有。人工智能学习能力的爆炸式增长也给人们带来了焦虑,它会让大部分人失业吗?还有最重要的,它会像人类一样产生意识吗?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有意识的。上述观点 ‎①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②否认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③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 ‎④否认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是有意识的,这一观点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③项符合题意;材料观点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为人类所特有,①项与题意不符;材料观点不涉及意识的形式,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人工智能不具备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无法形成意识。人工智能只是一种物质工具,是对人的智能的延伸,与人的意识有本质区别。“无论最终结果是什么赢家都是人类”,人工智能是人类智能的物化,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模拟,只能接受人的指令,其发展依赖于人类实践水平。‎ ‎16.‎ 著名科学家钱伟长谈到哲学时说:“哲学很重要,很多学问做深了,都会碰到哲学问题。数学是这样,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都是这样。所以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他之所以这么讲,主要是因为 A.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B.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C. 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D. 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A表述错误,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不涉及哲学的产生,题干强调哲学对科学家的科学研究的指导作用;‎ C表述错误,哲学是改造世界的精神力量;D符合题意,“科学家一定要研究一点哲学,要懂哲学”,是因为哲学探究的是世界的本质和普遍规律,对科学家的具体科学研究可以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故答案为D.‎ ‎17.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 ‎ ‎②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 ③→④→② B. ②→③→④ C. ③→②→④ D. ②→①→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依次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③→②→④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①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物主义分为三种,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18.‎ 地处内蒙古鄂尔多斯的库布其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多平方公里,曾经被称为“死亡之海” 。经过30年的治理,库布其沙漠的三分之一变成绿洲,成为世界上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其治沙模式成功践行了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治沙样本” 。库布其治沙成功说明 A. 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 创造条件改变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D.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取得实践活动的成功 ‎【答案】D ‎【解析】‎ ‎【详解】库布其治沙模式成功践行了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联合国称为“全球治沙样本”。库布其治沙成功说明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取得实践活动的成功,D项符合题意;人定胜天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A项说法错误;规律是客观的,不能改变、创造或消灭,B项说法错误;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19.‎2018 年 11 ‎月 5 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召开,本次进博会除了商业性的目的外,也为世界上各个国家展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的成就以及发展的前景提供了平台。进博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哲学。这说明:‎ A. 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 哲学是对世界的最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 D. 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与生活的关系的相关知识。进博会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哲学。这说明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哲学的功能的相关内容,A项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哲学的研究对象的相关内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C项中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点睛】全面把握哲学的作用 ‎1.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0.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工具,以各种文学形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表达作者对人生、社会的认识和情感,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以艺术享受的著作。文学作品 A. 源自于文学作者对生活场景的认识 B. 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 C. 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D. 是创作者的主观想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文学作品扩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创造性,B项符合题意;文学作品源自于社会实践,而不是源自于文学作者对生活场景的认识,A项说法错误;文学作品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并非任意想象可为,C项说法错误;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是创作者的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点睛】意识能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们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意识不仅能认识事物的现象,而且能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根据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 ‎21. 2013年8月,(十万个为什么》第六版出版,开放性、探索性是其突出亮点.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汇集了多家观点,以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其合理性在于对复杂事物的认识 ‎①往往是一个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②是一个不断克服片面性甚至错误的过程 ‎③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永无定论的过程 ‎④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C.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对于科学界没有定论的问题,该书在一些问题上不设标准答案是因为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②符合题意,选A。③选项中“永无定论”观点错误。④选项中“推翻已确定的真理”观点本身也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22. 曾几何时,由于技术所限,人类眼中的海洋只是邻近的一方水域;随着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海上罗盘的使用,人类进入地理大发现时代,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海域;而今,借助载人深潜器、大洋钻探船等高新技术设备,深海世界的神秘面纱逐步被揭开。 这表明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③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体现了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因此①符合题意;题中“随着”“人类进入”“而今,借助”等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符合题意;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指的是实践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材料没有体现,③不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答案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3.春节是中国人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也是与亲朋好友团聚的重要时刻。 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人们过年的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专家认为,虽然如今过年的“仪式感”在弱化,但烙下新时代印记的信念习俗在嬗变中传承,春节团圆的“文化基因恒久不变。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 ‎②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 ‎④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专家认为,虽然如今过年的“仪式感”在弱化,但烙下新时代印记的信念习俗在嬗变中传承,春节团圆的“文化基因恒久不变,这体现了运动与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无条件的,①错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 ‎24.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 ‎①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 ‎ ‎②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 ‎③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可以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真正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从认识论看,提出上述创新性重大论断表明改革发展的实践的自觉性、创造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化,①②项符合题意;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能够超越具体条件的限制,③项说法错误;④项不属于认识论范畴;正确选项为A。‎ ‎【点睛】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就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树立实践的应有权威,尊重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就能从根本上保证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有效地改造世界。只有尊重实践,才能有力地反对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用空想代替现实、用抽象的原则裁剪实际生活。‎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民是中国人口的最大多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连年丰收,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连续5年稳定在12000亿斤水平,农业现代化在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农村改革、结构调整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中央决定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9月23日是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某市从9月起至10月上旬开展了一系列庆祝活动。活动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按照“务实、开放、共享、简约”的原则,立足葡萄节、休闲旅游节等各地传统农业节庆活动,表彰在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等方面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展示乡村振兴的新成果。‎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如何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于乡村振兴。‎ ‎【答案】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动反映,顺应了新时代发展需要,引导农民积极主动投身于乡村振兴。②人的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取得成功。设立农民丰收节能够引起各方面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促进乡村振兴。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能催人奋进,设立农民丰收节能够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乡村振兴。‎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如何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于乡村振兴。‎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能动反映,顺应了新时代发展需要,能够引导农民积极主动投身于乡村振兴。同时设立农民丰收节能够引起各方面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以此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激发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乡村振兴。可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等方面,说明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如何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于乡村振兴的。‎ ‎【点睛】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与长征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丰碑,它产生于中国又影响世界,是世界公认的1000年来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事件之一。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数十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关于长征路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案》。代表们认为,红军长征不仅锤炼了伟大的党和伟大的人民军队,还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精神作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源泉,弘扬长征精神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答案】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长征与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又影响世界,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彰显长征精神独特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长征路线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具有独特作用。②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遗是弘扬与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从材料可以看出,长征与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又影响世界,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长征路线和长征精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中国革命历史、彰显长征精神独特魅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长征路线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具有独特作用。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发展、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等方面,说明申报长征路线为世界文化遗产、长征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由。‎ ‎【点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复兴的精神动力。长征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显示了强大的感召力和生命力。新时代弘扬“长征精神”,能够振奋民族精神,凝聚精神力量,能激励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困难,不断夺取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04年正式启动以来,中国航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探月工程已经取得“四战四捷”。‎ ‎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实现绕月探测,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奔月梦想;‎ ‎2010年,嫦娥二号成功发射,获得国际最高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和月球虹湾地区 ‎1.5米高分辨率局部影像图,飞至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环绕探测,此后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落月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全面实现,嫦娥三号着陆器成为了在月球表面工作时间最长的人造航天器。‎ ‎2014年,再入返回飞行试验任务圆满成功,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器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关键技术,对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018年12月8日凌晨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探测器后续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为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嫦娥四号任务开展了4项科学载荷方面的国际合作,搭载了3项由国内高校研制的科学技术试验项目。‎ 中国探月工程各项任务的连续成功,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的时代。‎ ‎(1)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探月工程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属目的成就。‎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3)某班级举行“献身航天事业,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发展。我国探月工程立足国家社会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实践、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探月工程不断取得突破。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探月工程每一阶段的成功实践都为下一次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成功的经验,推动着我国对深空探测和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实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国的探月工程在一次次的实践中经受住了检验,一次次的取得成功,首次实现人类月球背面软着陆并成功开展相关科学实验工作;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开展探月工程活动,为我国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 ‎(2)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我国的探月工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探月工程各项任务连续成功,推动着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强大生命力。通过开展探月工程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3)学习航天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投身航天实践,开拓创新:胸怀航天远大理想,实干报效祖国。‎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我国探月工程为背景材料,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文化自信等知识。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等方面,说明我国探月工程能够取得举世属目的成就的理由。第(2)问可结合材料,从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等方面,说明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第(3)问可围绕主题,从学习知识,增强本领,心怀理想,投身实践,报效国家等方面,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详解】(1)本题要求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我国探月工程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属目的成就。‎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探月工程立足国家社会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实践、认识的过程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相关技术,探月工程不断取得突破。探月工程每一阶段的成功都为下一次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成功的经验,推动着我国对深空探测和航天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探月工程在一次次的实践中经受住了检验,一次次的取得成功,首次实现人类月球背面软着陆并成功开展相关科学实验工作。开展探月工程活动,为我国走向太空、探索宇宙奥秘、增进人类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可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实验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等方面,说明我国探月工程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属目的成就。‎ ‎(2)本题要求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的探月工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探月工程各项任务连续成功,推动着我国月球及深空探测乃至航天事业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强大生命力。通过开展探月工程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开放共享,促进文化交流和传播,彰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提高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趋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把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等方面,说明我国探月工程的成功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 ‎(3)某班级举行“献身航天事业,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发言要点要围绕班会主题,符合学生特点,从胸怀理想、学习知识、弘扬精神、投身实践、报效祖国等方面,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点睛】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