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1 一、单选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016年8月2日3时35分,台风“妮妲”在广东省××市大鹏半岛登陆。此次台风导致广东共45.5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5.2亿元。对此,人们不可回避的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预警?如何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 ) A.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 B. 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的看待自然 C. 源自人们的主观想法 D. 实践活动是为了适应哲学发展的需要 【答案】A 【解析】题目中,台风之后,人们不可回避的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人们能否提前发出准确预警?如何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这表明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故A选项入选。B选项强调真正的哲学与题意无关。C、D选项表述错误。 2. - 28 - / 28 在浙江大学这一所热门的大学,哲学系却很冷门。据了解,大学招生第一志愿报哲学系的学生极少,很多同学是被“调剂”到哲学系的……不少人感到困惑,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学哲学专业有什么用呢?上述困惑的存在说明,人们没有认识到( ) A. 哲学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 B. 哲学和具体科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不同的 C. 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D. 哲学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答案】C 【解析】题目中,大学招生第一志愿报哲学系的学生极少,因为在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很多人认为学习哲学没有用,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人们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错误,哲学不是物质手段。B选项错误,其表述与题意无关。D选项错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3.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 )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 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 【答案】A - 28 - / 28 【解析】题目中,“自我实现的预言”认为,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更加强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故A选项入选。B选项混淆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C选项与题意无关。D选项表述错误,世界观不能起决定作用。 点睛:世界观与方法论 世界观 方法论 区别 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联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②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 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 28 - / 28 【解析】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这句话表明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表明了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故①③入选。②选项表述错误,将哲学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是错误的。④选项与题意无关。选A。 点睛:易错点--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该观点错误。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则对其进行新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之科学”是把哲学当作包括一切科学在内、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永恒不变的理论体系,是错误的。 5.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丰富的食材、多样的烹饪方式展示出当代中国人的真实生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每集一个主题,透过原料、主食、贮藏、烹饪、生态等窗口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饮食、伦理等方面的变化。这体现了( ) A.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B.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C. 存在决定思维 D.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答案】C - 28 - / 28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每集一个主题,透过原料、主食、贮藏、烹饪、生态等窗口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饮食、伦理等方面的变化。这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故C选项入选;A、B、D选项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 6. 2015年7月,美国宇航局宣布,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另一个地球”,“它就是位于太阳系外的行星开普勒-452b,这颗行星距离地球1400光年,绕着一颗与太阳非常相似的恒星运行,与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这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的现实性 ②世界是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③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的现实性。②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题目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更加客观地、真实的认识我们的宇宙,说明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④入选。美国宇航局宣布,天文学家们发现了“另一个地球”,是一个与地球非常相似的恒星,说明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故③入选。选B。 点睛:正确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 区 别 内容 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地位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 是哲学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 意义 - 28 - / 28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各种哲学由于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分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这已被人的实践活动所证实。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联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一方面问题的解决是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内容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 7.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在汉语中哲学就是智慧,哲学是爱智之学。下列对哲学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指导具体科学研究 ④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正确的表述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④选项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又指导具体科学研究。故①③选项入选。选A。 点睛:易错点---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的关系 - 28 - / 28 该观点错误。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因此,哲学与具体科学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8. 有人认为,“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种观点属于 ( )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C 【解析】题目中,该观点“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认为“命”是世界的主宰,是世界的本源,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故该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故C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点睛: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的关系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含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 28 - / 28 代表人 物及其 观点 ①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②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③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④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⑤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⑦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②柏拉图认为现实世界是由“理念世界”创造的,理念是世界的本原 ③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④上帝创造世界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9. “因为有了我的存在,才有了花的颜色,世界才会变的丰富多彩。伴随我的离去,世界将会越发暗淡。”下列观点与这一观点相同的是: A. 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B. 事物的存在就是一种主动的感知 C.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D. 整个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答案】B 【解析】题目中,因为有了我的存在,才有了花的颜色,世界才会变的丰富多彩。伴随我的离去,世界将会越发暗淡,该观点将“我”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故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B选项与题目的观点相同。A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D选项属于唯物主义。 - 28 - / 28 1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要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这体现了真正的哲学( ) ①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具有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②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正确地反映各个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③是“科学的科学”,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④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决定,牢牢把握所处历史时代的脉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与时代关系的知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梦的结合体现了把握时代脉搏,以及哲学服务社会的功能,①④正确;真正的哲学反映了自己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观点错误;不能夸大真正哲学的作用,认为它是“科学的科学”,③观点错误。 11.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表明 ( ) ①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 ②哲学可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哲学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④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 28 - / 28 A. ①③ B. ①②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③选项错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类文明的进步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题目中,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这表明哲学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哲学可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故①②选项入选。选B。 点睛:易错点---哲学决定着社会的进步 该观点错误。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趋势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但是哲学并不能成为决定社会进步的力量。决定社会进步的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2. 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中科院院士、政协委员姚檀栋当着总书记的面背诵几句被大家调侃的《沁园春·霾》:“北国风光,千里雾霾,万里尘飘……空气如此糟糕,引无数美女戴口罩”。现场发出一片笑声……《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这说明 ( ) A. 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意识是人的主观想象 C. 意识是人脑的产物 D. 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 28 - / 28 【答案】A 【解析】题目中,《沁园春·霾》形象地描绘了北京的空气状况,说明了我们可以正确认识我们的客观世界,说明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选项入选。B、C选项表述均错误。意识来源于实践,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D选项错误,意识有可能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也有可能是错误的反映。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这说明( )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③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④认识是不断变化的,真理是永恒的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表述错误,真理也需要不断向前发展。题目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说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故①③入选。选A。 - 28 - / 28 点睛:易错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理论成果 该观点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以后还会有更新的理论成果出现。 14. 2012年6月,“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了完美对接。二者都是人类创造出的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这表明( ) A. 人类能够改变自然物质的具体形态 B. 人类能够创造物质 C. 人工化的自然物质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D. 自然界不是物质的 【答案】A 【解析】题目中,“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都是人类创造出的自然界里本来没有的东西。这表明人类能够改变自然物质的具体形态,故A选项入选。B选项错误,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不能创造物质。C选项错误,仍然具有客观实在性。D选项表述本身错误。 15.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这段话意在强调 ①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和自然和谐相处 - 28 - / 28 ②应该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刻意干预 ③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固有规律 ④人类给自然界打上了实践活动的印迹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题目中,恩格斯强调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这段话意在强调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和自然和谐相处,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固有规律。故①③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④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选D。 点睛:全面把握规律的客观性 (1)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客观存在着。 (2)规律是否发挥作用也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规律起不起作用,关键在于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是否存在。条件存在,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条件不存在,规律就不再发挥作用。 (3)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它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16. - 28 - / 28 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把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要留住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这是基于( ) A. 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 B. 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人对自然的征服 C.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 D. 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 【答案】D 【解析】题目中,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要立足国情,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要尊重和利用自然规律;故D选项入选。A选项“顺应社会发展规律”的表述错误。B选项中“实现人对自然的征服”的表述错误。C选项与题意无关。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实现了( ) ①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 28 - / 28 【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④项符合题意;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①项没有回答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原因,排除;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不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亦如是。③项错误;②④项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的理由,正确;正确选项为D。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2)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18. 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A. 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 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答案】B 【解析】题目中,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说明了草是不断生长的,不断枯荣的,表明事物是运动变化的。故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19. - 28 - / 28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力求凝练时代精神、把握时代走向、解答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指导性的基本理论和哲学基础。这体现了上述重大理论成果 ①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能够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物质基础 ③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 ④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②选项表述错误,理论成果不是物质基础。题目中,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了指导性的基本理论和哲学基础,表明了可以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可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故①③④入选。选D。 20. 近日美国成功地研制出一款在开火后能够自己改变方向的子弹,这款子弹壳上面的鳍片能根据风向和目标物体的移动来引导和调整它在空中的方向。这就意味着狙击手不必根据风向、天气、子弹在空中飞行时倾斜的角度以及目标移动来做出复杂的调整,就能从更远的地方射中目标。该项试验的成功说明了( )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认识和改变规律 ②人可以根据需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 28 - / 28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④人可以利用规律,趋利避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因此人不能改变规律。题肢③说法错误,因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规律为基础,故排除;题肢②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规律的有机统一 【名师点睛】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人们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把握的,人们能够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造福人类。人们对规律的利用体现在两方面: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如“草船借箭”、“庖丁解牛”、预测彗星的回归、把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等,这些都是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的典型事例。 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 21. - 28 - / 28 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揭示了 A.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B.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D.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答案】D 【解析】题目中,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说明了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即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故D选项入选。其他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22. 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 ) A. 人脑不一定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B. 有了人脑一定会有意识 C. 意识是大脑的产物 D. 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形成意识 【答案】D 【解析】题目中,一些地方出现过“狼孩”“熊孩”“豹孩”,他们虽为人所生,但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长期与人类社会活动脱离,所以他们没有形成人的意识。这一事实说明脱离社会实践,人脑不会形成意识。故D选项入选。A选项错误,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B选项错误,有了人脑还必须有社会实践才会产生意识。C选项错误,意识是实践的产物。 23. - 28 - / 28 有人研究提出,著名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源自一次陨石撞击,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现象的事件。从哲学角度理解,材料表明( ) A. 神话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B. 意识随着事物的发展而发展 C. 神话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D. 神话故事是一种错误的意识 【答案】C 【解析】题目中,有人研究提出,著名的“女娲补天”的神话源自一次陨石撞击,是一则典型的以陨石为主兼容其他天文、地质、气象、地理现象的事件。从哲学角度理解,材料表明神话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故C选项入选。A、D选项错误,神话故事是客观存在在反映,这种反映有可能是正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B选项与题意无关。 24. 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当两个黑洞于约13亿年前碰撞,两个巨大质量结合所传送出的扰动,于2015年9月14日抵达地球,被地球上的精密仪器侦测到,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一旦发现了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引力波,就可以揭开宇宙的各种谜团,甚至了解宇宙的开端和运行机制。这表明( ) ①意识活动的能动性能够深刻认识世界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能够正确预测未来 ③意识活动的创造性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重要的作用 A. ②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 【答案】D - 28 - / 28 【解析】试题分析:“一旦发现了宇宙大爆炸时期的引力波,就可以解开宇宙的各种谜团”说明意识活动的能动性能够深刻认识世界,故①符合题意,可以入选;美国科研人员的发现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测,这从侧面说明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能够正确预测未来,故②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③说法错误,实践能将主观想法变为客观现实,意识则没有直接现实性,不能将主观想法直接变为现实,排除;④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是表明人们认识世界,并没有表明“改造世界”,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意识的能动作用 25. 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 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答案】C 点睛: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 (1)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2)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 - 28 - / 28 (3)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26. 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科学家们设想,如果把“量子纠缠”原理用于通信,将极大提高通信的安全保密程度。为此,我国积极开展相关应用研究,并于2016年8月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 ) A.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 D. 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 【答案】D 【解析】在科学家们设想的启发下,我国开展研究,成功发射量子通信卫星,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A项不选;“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不选;客观物质世界是科学精神和理念的外现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是不正确的,C项不选;在科学家们设想的启发下,我国开展研究,成功发射了量子通信卫星,这表明人们可以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 28 - / 28 【点睛】要注意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有区别。认识世界是指人能够认识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及规律,改造世界是指使客观世界本身发生了某些方面的改变。当提到“认识世界”时,客观世界没有变化,当提到“改造世界”时,客观世界有变化。 27.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宣布,中国将“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单独二孩”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的调整。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 )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选项不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来阐述的。④选项错误,思维不全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题目中,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人口政策的调整”体现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②③入选。选C。 28.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涉及改进调查研究、切实改进会风、切实改进文风、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厉行勤俭节约等。政治局领导身体力行,自觉执行规定的行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这表明() A. 正确的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正确的意识本身就是巨大的物质力量 - 28 - / 28 C. 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 意识并非始终都由物质决定的 【答案】C 【解析】题目中,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八项规定的规范下,政治局领导身体力行,自觉执行规定的行动,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这表明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故C选项入选。A错误,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错误,意识不是物质力量。D错误,意识始终都由物质决定的。 29. 中国画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 ) ①画家的意识直接改造了物质世界 ②画家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画家的意识活动可以独立于物质之外 ④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选项错误,意识不能直接改造物质世界,必须要通过实践的环节。③选项错误,意识不能独立于物质之外。题目中,国画的“写意”,能将万千山水收于尺幅,这正是中国画的奇妙之处。国画创作的这种特点表明画家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意识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统一。故③④入选。选D。 - 28 - / 28 30. —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的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后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 ”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上述材料说明( ) ①艺术创作受到艺术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②艺术创作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属性的束缚 ③价值判断及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④人们能够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 二、简答题(3小题,共40分) 31. 青蛙是农田的“守护神”,一只青蛙的捕捉量可超过自己的体重,50只青蛙就能使6亩的稻田免遭虫害,蛙粪又是上等有机肥料。青蛙还间接对疟疾及其他一些疾病的爆发有抑制作用。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如,孟加拉国人从稻田中捕了500万只青蛙,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食品市场,其所得不过1 000万美元,结果造成虫灾严重,该国不得不每年花3 - 28 - / 28 000万美元从国外购买灭虫药,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又十分严重。 运用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案】①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②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有益成果,都是首先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并服从自然的属性与规律的结果。因此,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解析】本题以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从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的角度,分析上述材料。本题答题的知识范围明确,即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的知识。解答本题需要考生对所给的材料进行充分解读,从中提取出关键性的信息,然后结合相关哲学原理进行分析作答即可。故首先可以从尊重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角度说明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其次,可以从服从自然的属性与规律的角度说明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有益成果,都是首先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的结果即可。 32. - 28 - / 28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快餐式阅读”日益盛行。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方便快捷、生动、轻松等特点,但往往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位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性阅读”的局限。 【答案】(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养,而不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重视深层精神思索。 (3)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我们应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认识能力,以更好地改造世界。 (4)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通过深入阅读,汲取优秀文化作品的营养,拥有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性阅读”的局限。 - 28 - / 28 “快餐性阅读”的局限主要是浮光掠影,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和叩问心灵的力量。阅读的品位和质量低下,克服这些缺陷,从意识作用的知识,可以发挥意识的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的特征,阅读书籍应着眼于提升自我人文素养,而不仅仅以休闲消遣为目的;阅读应有所取舍,选择优秀的文化作品,重视深层精神思索而不仅仅是浮光掠影;发挥意识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提高阅读质量,提升认识能力,以更好地改造世界;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通过深入阅读,汲取优秀文化作品的营养,拥有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33.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一些地方政府盲目追求高、快、宽、大、亮等形象工程,沿袭先污染后治理、先规模后效益、先建设后规划的发展途径,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文明建设被严重忽略。政府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该科学决策,正确履行职责。 依据材料,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应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答案】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客观性,按规律办事。城镇化的建设,不能盲目求快、大等,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要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处理好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关系,关注生态文明等。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还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③做到实事求是,就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解析】本题以我国城镇化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 28 - / 28 本题要求考生依据材料,说明推进城镇化建设应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本试题总体来看,体现了重点考查教材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其设置比较科学。首先,可以从尊重规律客观性,按规律办事的角度说明城镇化的建设,不能盲目求快、大等,要从当地实际出发,要遵循城镇发展规律;其次,可以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角度说明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真正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最后,可以从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 28 - / 2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