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解析版)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应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 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入春以来,位于陆羽大道西的革命烈士陵园常常游人如织,人们瞻仰革命英烈的同时顺便春游赏花。参加该活动,一方面可以了解更多人文历史,激发爱国情怀;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赏花,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这表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②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③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瞻仰革命英烈是一种文化活动,参加该活动,可以了解更多人文历史,激发爱国情怀,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①入选;参加该活动,可以“激发爱国情怀”“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说明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人的文化素质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②入选。③说法错误,优秀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具有影响作用,而不是决定性的作用;④不合题意,材料不能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故本题答案为A。 【点睛】本题重点剖析:文化对人的影响 (1)从来源看,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从表现看,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从特点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2.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诗句与之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②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③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④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去”体现了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体现了文化对人的深远持久的影响,①应选;“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并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②不选;“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③不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体现了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和潜移默化的影响,④应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强调文化影响人的过程,是表明这种影响过程是不为人所明显察觉的,渐进的过程;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是强调文化影响人的结果,强调这种结果一直延续到今天。 3.2018年10月30日,由天门市花鼓戏剧院创排演出的大型原创花鼓戏《茶树岭》在武汉市人民剧院精彩上演,该剧讲述大学生村官张玉玲如何舍小家、顾大家,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该剧充分体现了张玉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感、使命感,一个女村官的巾帼情怀与担当,一个妻子的责任与情愫,获得一致好评。这启示我们文艺工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应该( ) A. 突破传统,大胆创新 B. 敢于超越,改变社会 C. 立足实践,扎根生活 D. 与时俱进,锐意革新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突破传统;B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敢于超越、改变社会的内容;C符合题意,“大型原创花鼓戏《茶树岭》在武汉市人民剧院精彩上演,讲述大学生村官张玉玲如何舍小家、顾大家,带领村民致富的故事”启示我们文艺工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应该立足实践,扎根生活;D不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涉及要与时俱进、锐意革新的内容。故本题答案为C。 4.好评如潮的原创花鼓戏《茶树岭》,反映了新农村生活的变化,展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通俗易懂,语言风趣,还采用了地方曲艺中的“渔鼓”“碟子”“莲湘”等民间文艺形式。该节目的成功在于( ) A. 发挥了大众传媒文化创造、共享的功能 B. 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实现内容和形式创新 C. 立足社会实践融汇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质 D. 借助科学技术进步促进文化传播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A错误,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大众传媒自身不具有文化创造的功能。B正确,“反映了新农村生活的变化”是内容的创新,“展现出浓郁的乡土气息,通俗易懂,语言风趣”是形式的创新,“采用了地方曲艺中的‘渔鼓’‘碟子’‘莲湘’等民间文艺形式”是对传统的继承。C不选,材料所述没有涉及“融汇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质”。 D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借助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文化传播发展”。故本题答案为B。 【点睛】本题重点剖析:文化创新的要求 (1)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4)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是在时代的高起点上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5)文化创新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必须克服 “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5.世界微笑日,是唯一一个庆祝人类行为表情的节日。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8日确定为世界微笑日,这一天会变得特别温馨,在对别人的微笑中,你也会看到世界对自己微笑起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微笑使心灵净化、社会和谐,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世界精神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8日确定为世界微笑日,这一天会变得特别温馨,微笑使心灵净化、社会和谐,这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发展和享用文化,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②④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6.作家都有寄托完满理想的独特家园,那些把理想寄托在自然宇宙中的作家,看到了时间的神圣,刹那即永恒,也看到了空间的深蕴,天人合一,因此写出“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喟叹。由此可见( ) ①人的文化素养源于对自然的认知 ②源于实践的文化会促进实践发展 ③文化活动离不开人的体验活动 ④文化活动与自然事物息息相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人的文化素养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养成的,①项错误;优秀文化能促进实践发展,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阻碍实践发展,②项错误;③④项符合题意要求;正确选项为D。 【点睛】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7.“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 ) 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 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文字,而不是传统习俗,①排除;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应辩证地看待,笼统地说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错误的,③排除;②④是对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作用 【名师点睛】传统文化的作用 (1)从社会发展看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根基,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②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社会才能发展进步。 (2)从个人成长看 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才能不断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8.2018年10月22日晚,全国广场舞展演活动之“文化力量•民间精彩”湖北省第四届群众广场舞展演随着欢快的开场主题歌舞《舞起来》在湖北剧院拉开序幕。天门竟陵街道办事处广场舞蹈队的《快乐莲湘》采用天门民歌《幸福歌》《薅黄瓜》的音乐,用江汉平原传统的打莲湘的民间形式表达了人们劳动后喜获丰收的美好心情。这说明( ) A. 继承传统文化要遵循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 B. 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C.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D.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说法错误,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能说先保护后开发。 B说法错误,应该是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而不是全面继承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源泉。C符合题意,天门竟陵街道办事处广场舞蹈队的《快乐莲湘》采用天门民歌《幸福歌》《薅黄瓜》的音乐,用江汉平原传统的打莲湘的民间形式表达了人们劳动后喜获丰收的美好心情。这说明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D不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精华的继承,但未体现对传统文化中糟粕的批判。故本题答案为C。 9.唐诗、宋词和元曲,它们的句式、长短不一样,这是变,是风尚;但押韵、平仄的规范,辞藻中的典故,那种与《诗经》《楚辞》一脉相承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气质,缺是不变的。由此可见( ) A.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征 B. 中华文化积淀着民族的精神追求 C.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D. 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两个不同过程 【答案】A 【解析】 唐诗、宋词和元曲的变与不变,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均与题意无关,排除。选项D说法错误,文化的继承和发晨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故本题答案选A。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特征 【名师点睛】区分传统文化的两个特点。 比较 相对稳定性 鲜明的民族性 内涵 不同 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指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强调的侧重点不同 是从纵向的角度及历史的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由过去到现在具有历史继承性 是从横向角度来说的,是指一个民族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不同之处 10.近年来,全球品牌应用“中国元素”之风愈演愈烈。路易威登、香奈儿等许多品牌设计师频频在织锦刺绣、写意泼墨、云龙图腾、青花瓷等中国文化元素中需求灵感,各种典型的中国人物或动物形象如花木兰、功夫熊猫,被运用到好莱坞电影中……这给我国企业品牌设计的文化启示是( ) ①积极吸纳他国文化元素,调适企业品牌设计审美取向 ②尊重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消除我国与他国文化差异 ③理解、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加以创新应用 ④强化文化交流,以他国文化元素为品牌设计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路易威登、香奈儿等许多品牌设计师频频在织锦刺绣、写意泼墨、云龙图腾、青花瓷等中国文化元素中需求灵感,各种典型的中国人物或动物形象如花木兰、功夫熊猫,被运用到好莱坞电影中…”的做法既使我们认识到学习借鉴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性,①入选;又使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在今天生活中的积极作用,应该理解、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加以创新应用,③入选;②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消除我国与他国文化差异;④说法错误,应该是以本国文化元素为品牌设计的基础。故本题答案为B。 11.《朗读者》掀起朗读热潮,而线下活动“朗读亭”掀起朗读风尚。朗读亭有一套专业的录音设备和一个摄像头,每位“朗读者”进门后对着圆形麦克风就可以开始朗读自己心中的篇章,限时3分钟。一天的录制结束之后,录制的素材会当天传回北京,下周六出现在新一期的《朗读者》节目中。这种方式打通线上与线下的距离,让朗读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 ) ①朗读文化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 ②倡导全民阅读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③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④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朗读文化并没有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主流,①不选;文化发展的方向并不是倡导全民阅读,②不选;利用专业的设备实现录制,并让诵读者的素材呈现在节目中,这说明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节的交流和传播,③正确;《朗读者》活动掀起热潮,走进每个人的生活,这说明文化活动可以影响人的文化素养,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12.“孝”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之一,旧《二十四孝》辑录古代24个孝子行孝的故事。而新《二十四孝》提出了新时代“孝道”的要求。这说明传统孝道( ) ①与新时代的精神是可以融合的 ②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促进作用 ③具有相对稳定性,能够因时而变 ④适应了社会发展要求,焕发了活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传统孝道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统孝道在新时代表现为新《二十四孝》,说明传统孝道与新时代的精神是可以融合,①入选;传统孝道在新时代仍然有体现,说明传统孝道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新时代“孝道”的要求则体现了传统孝道能够因时而变,③④入选;传统孝道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要作一分为二的分析,②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本题易错分析:全面看待传统文化的影响 (1)传统文化具有二重性,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先进的传统文化会促进社会进步,落后的传统文化会阻碍社会发展。 (2)传统文化不能离开社会实践。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如果一成不变,则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13.新中式装潢设计是在原来传统中式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时尚的现代元素和西方元素,是现代风格与中式风格的完美融合,如今新中式风也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 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 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D. 不同文化之间的趋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要求学生选出不正确的选项。“新中式装潢设计是在原来传统中式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时尚的现代元素”体现了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AB正确;“现代风格与中式风格的完美融合” 体现了中华文化能够兼收并蓄、求同存异,C正确;由于本题要求找出不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需要排除。不同文化之间相互学习交流,但应保持各自的特点,世界文化才能不能发展和繁荣,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D。 14.作为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纪录片形态可视化全媒体产品,《国家相册》首次带着镜头走进中国照片档案馆,把影像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打开那些被浓缩的人生、被折叠的时代,细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故事,通过互联网、电视台、移动端、户外屏幕同步传播,受到观众好评。这体现了( ) ①科学技术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②大众传媒是最直接、最丰富的传媒 ③文化形式创新能够增强作品吸引力 ④历史文化影响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国家相册》首次带着镜头走近中国照片档案馆,把影像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打开那些被浓缩人生、被折叠的时代,细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故事,通过互联网、电视台、移动端、户外屏幕同步传播,受到观众好评。这体现了文化形式创新能够增强作品吸引力,科学技术发展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①③适合题意;口语是最直接、最丰富的传媒,②错误;④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传媒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传播媒介,简称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大众传媒是指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形式。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的出现,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传媒,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5.“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是( ) 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③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 ④文化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② 【答案】D 【解析】 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是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②符合题意;“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观点表述错误,故排除③;材料未体现文化越是世界的越是民族的,故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定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16.2018年春节,央视播出原创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该节目在国内首创将经典诗词与流行曲调相结合的方式,创新传播传统文化;节目立足当下,再造流行,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还让国际化的果敢Duplessy疯马乐队用中英文演唱《登鹳雀楼》,让诗词以音乐为媒,穿越古今、跨越国界,实现中西方文化互动和交融;引发全民热烈参与到传唱经典诗词,成为一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名片。该节目的成功表明( ) ①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传统文化的发展需要博采众长,逐步实现文化趋同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④传播手段的创新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符合题意,根据材料“节目立足当下,再造流行,让经典具有新时代属性”可知立足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②错误,逐步实现文化趋同,不利于文化多样性的展现;③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引发全民热烈参与到传唱经典诗词,成为一张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声名片”可知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④错误,传统文化是文化繁荣发展的根基。故本题答案为B。 17. 有学者认为,传统戏曲在写意的、程式化的表演变迁中体现出一脉相承的美学气质;古典诗词在格律、句式的变化中坚持了押韵、平仄和诗情意象;书法在不同流派的发展中扔投射出基本笔法和气韵。因此,文化的精神传承比技艺传承更重要。这一结论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①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 ②传统文化形式的创新具有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 ③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性 ④对待传统文化应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③选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题中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说明发展中的传统文化有一定的共性和规律,题中强调体现一脉相承的气质,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入选。②④选项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观点是通过比较传统戏曲、古典诗词、书法,得出共性的结论,并没有涉及纵向上不同时代的共同要求,同时本题通过比较,找出传统文化的共性,而不是强调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故排除。 【考点定位】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18.“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真正做到个性化辅导”“先试听,再付费”,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网课”作为提升学习成绩的帮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课”被誉为“教育的革新”。“网课”的出现( ) ①表明网络教育作为新事物将取代传统的教育方式 ②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使以网络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有助于更好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创造文化中的特定功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说法错误,传统的教育方式仍在使用,并没有被取代;②符合题意,“网课”能“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真正做到个性化辅导”,成为提升学习成绩的帮手,反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③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符合题意,“量身定制学习计划,真正做到个性化辅导”“先试听,再付费”等表明“网课”有助于更好发挥教育在选择、传递、创造文化中的特定功能。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文化发展主要因素、教育的重要作,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和与材料无关的选项。 19.2019年1月6日,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指导各地开展应急响应。密切跟踪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加密与省气象局会商频次,每日发布全省重污染天气预警快报或快讯,提醒社会公众做好防范。对此,人们不断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生态环境为什么如此恶劣?人类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这表明( ) ①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 ②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 ③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④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对此,人们不断地思考一系列带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可知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①入选;对重污染天气进行预警是认识世界的表现,开展应急响应是改造世界的表现,故材料说明,哲学思想产生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③入选;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错误的哲学思想会误导人们处理与自然的关系,②不选;材料强调哲学的产生,没有体现哲学的作用,④不选。故本题答案为A。 20.随着我国量子物理学、前沿社会学、供给侧改革等理论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这种认识的理论依据是(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总结和精华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量子物理学、前沿社会学、供给侧改革等理论属于具体科学,随着我国量子物理学、前沿社会学、供给侧改革等理论的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地发展,既体现了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④入选,又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①入选;真正的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总结和精华,②错误;材料侧重哲学离不开具体科学,不是具体科学离不开哲学,③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本题重点剖析: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 (1)先看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概括和升华不同于总和或相加,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再看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既不能把哲学看作“科学之科学”,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也不能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 21.从哲学的基本派别看,下列观点与“存在即被感知”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 A. 宇宙间一切物体在心之外没有任何存在 B. 绝对观念是世界万物的始基和本质 C.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D. 气者,理之依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思维题目。题目中观点“存在即被感知”强调了人的感觉是世界的本源,承认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A、C选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总的来看,A、B、C都属于唯心主义的范畴。D选项认为“气”是世界的本源,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故D选项入选。 【点睛】易错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展开的 该观点错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围绕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2.数十年中非友好交往硕果累累,双方正在合作共赢道路上阔步前进。但是,总有人不顾事实,不断抹黑中非之间的兄弟情谊,用所谓“新殖民主义”“中国融资增加非洲债务论”等恶毒言论攻击中国。可见,这些人的“酸葡萄心理”( ) A. 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B. 犯了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C. 并未回答哲学基本问题 D. 主观刻意歪曲反映客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无视客观现实,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材料主旨体现的是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A不符合题意;机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态,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B不选;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酸葡萄心理”错误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C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23.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 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 A. 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 B. 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统一 C. 实现了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D. 来源于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A项符合题意;BCD项均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 【点睛】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它对世界的看法,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不仅是唯物的而且是辩证的。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不仅对自然的观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而且对社会历史的观察也是既唯物又辩证的。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是科学的方法论。它的内容不仅科学的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人与世界的关系,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科学地指出了人们应该怎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④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科学的世界观,又是科学的方法论,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24.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倡导:“哲学家应与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在一起,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等领域,在多元化文化和各类传统之间,进行相辅相成的合作和互动。”由此可见( ) ①哲学知识为解决全球问题提供具体方案 ②哲学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③哲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④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进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关知识。哲学家应与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在一起,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等领域,在多元化文化和各类传统之间,进行相辅相成的合作和互动。这表明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进步,哲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③④正确;哲学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最一般的方法,而不是具体的方案,①说法错误,排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但不意味着哲学的发展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②中的“离不开”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2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是当代真正的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 ③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④是对规律的正确把握并达到了真理的最高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科学之科学”否认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是“科学之科学”,①说法错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②入选;“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是当今中国时代精神上的精华,③入选;“达到了真理的最高峰”否认了认识是发展的,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④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主席指出: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 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简述实现文化创新的途径有哪些?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创新,批判性继承;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同民族文化之间注重交流、借鉴与融合。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习近平主席关于文艺创作的思想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途径,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涉及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根据材料“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这启示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根据材料“一部好的作品应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启示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根据材料“用跨越时空、超越国度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喜爱和欢迎。”这启示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根据所学哲学知识,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 【答案】①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涉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本题的材料主要起到引出话题的作用,回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现,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分成两个阶段回答,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阶段性成就逐一说明,特别是要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地位。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关。近日,天门市举办“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演讲比赛,来自全市各地各单位的25位参赛选手围绕家风家训主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朴实而感人的故事,时而言简意赅、时而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饱含深情,精彩的演讲赢得一阵阵热烈掌声,让大家感同身受、受益匪浅。本次比赛是本市推进清廉家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进一步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家庭家风建设,以好家风促好作风,为建设美好“五城”、营造天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良好的家风家训是推进廉政建设、培养务实作风的强大助力,我们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多植入好的元素,当好反腐倡廉家庭“监督员”和“守门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天门市开展“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演讲比赛的依据。 【答案】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演讲比赛,打造特定的文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良好的家风家训能够影响市民的思维方式,影响大家的认识、实践活动,有助于更好地弘扬中华美德。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演讲比赛营造的特定氛围,时刻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影响一旦形成便深远持久,有助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④优秀文化积极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开展演讲比赛,让大家感同身受,让优秀家风深入人心。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以好家风促好作风,为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作用。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天门市开展“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中华美德”演讲比赛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涉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本题为原因依据类试题,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概括要点,“本次比赛是本市推进清廉家风建设、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进一步营造家风好、民风纯、党风正、政风清的良好氛围”,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促进党员干部加强家庭家风建设,以好家风促好作风”,说明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为建设美好‘五城’、营造天门风清气正政治生态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说明优秀文化积极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远古中走来的农耕文化,犹如涓涓细流,成为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挥之不去的记忆。然而在工业化、全球化的今天,农耕文化逐步消失。始终关注农业发展的政协委员李云才,在2019年3月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在乡村振兴中如何保护优秀农耕文化》的提案,实现传统文化的延续,留住民族“乡愁”。保护优秀农耕文化,要在乡村振兴中统筹谋划乡村文化振兴,以文化振兴为载体;弘扬乡村文化特色。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全面深入研究,是当前我国文化传承、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迫切需求。要保护传统自然村落,以民居民俗民化为载体,弘扬“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观。保护古树、古木、古存遗迹这些文物就是保存历史,因此要尽力保存住这些乡村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优良传统。同时要整理出传统村落本土手工艺开发的着力点和方向,尝试建立起一种“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说明,如何才能让农耕文化不消失,进而留住“乡愁”? 【答案】①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正确态度。辩证认识农耕文化,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优秀的农耕文化保持和发扬,对于其中的糟粕,改造或者“剔除”,从而留住农耕文化,留住“乡愁”; ②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实现传统农耕文化的延续,留住“乡愁”; ③立足社会实践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整理手工艺开发着力点和方向,保护乡村文脉,将“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留住“乡愁”; ④反对拒绝接受新文化“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工业化、全球化的今天,保证优秀农耕文化源远流长,留住“乡愁”。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乡村振兴中与保护优秀农耕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文化生活》中关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涉及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本题属于措施建议类主观试题,根据材料“同时要整理出传统村落本土手工艺开发的着力点和方向,尝试建立起一种‘艺术+乡村’的中国传统乡村文化与现代科技相得益彰的发展之路”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是立足社会实践基础上,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根据材料“弘扬乡村文化特色。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进行有效保护和全面深入研究”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是树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正确态度以及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然而在工业化、全球化的今天,农耕文化逐步消失”可知涉及答题要素是反对拒绝接受新文化的“守旧主义”和根本否定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