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学案
目题(一) 真理是客观的 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 (1)含义: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 (3)真理客观性的要求: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有用就是真理。(×) 辨析: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能够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因而它是“有用”的。但“有用就是真理”是唯心主义的真理观,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真理的客观性,把真理当作随人的主观意志而转移的东西。 2.多数人公认的东西就是真理。(×) 辨析:真理是客观的。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不能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办法来确定真理。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与真理的客观性 (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异性。 (2)所谓真理的客观性,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的主体差异性,而这些具有差异性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 (3)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异性,并不等于否定真理的客观性。 [典例应用] (天津高考)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不一定都正确,A表述不准确;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关于材料中文物图像名称的见解不同,但文物图像在历史中的作用及其反映的内容是确定的,即对于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故B当选;C、D与题意不符。 [答案] B 目题(二)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真理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辨析:认识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条件,任何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 2.任何真理性认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 辨析:虽然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成谬误,但每一真理相对于它存在的条件来讲是确定的、客观的,并不包含谬误的成分。 1.全面认识真理 含义 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特 征 理 解 要 求 客观性 ①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②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内容客观,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③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 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当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正确对待谬误 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易误警示] 误区: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真理 警示:(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由于客观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事物自身的规律也会随之变化。因此,真理都是有条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之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2)如果不顾条件的变化照搬照抄真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下,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3)真理需要发展,需要向前推移,一切把真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真理与谬误 (1)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谬误则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2)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 ①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 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 (3)真理与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这要求正确对待谬误。 [典例应用] (广东高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止2010年上半年,国有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解析] 本题考查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题目给定的知识范围很具体,要求运用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对观点进行评析。首先要肯定题目中的合理成分,对于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来说,文化体制改革是搞文化产业化。其次要否定观点中的不合理成分,对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而言,不是搞文化产业化。 [答案] (1)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3)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 目题(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如何区分认识的特征? (1)反复性 含义: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理解:①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②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无限性 含义: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理解: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上升性 含义: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理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4)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的内容都相对地上升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2.认识的方法论是什么?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思维纠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福建高考)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辨析: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浙江高考)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 辨析:认识具有反复性,不是真理具有反复性。 3.(江苏高考)认识运动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辨析:认识运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的过程。 1.全面把握真理与认识的属性 真理的属性 客观性,绝对性 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辩证地把握真理 条件性,具体性,相对性 认识的属性 反复性 统一于认识(真理)的发展性 坚持真理发展的观点(在实践的基础上) 无限性 上升性 2.图示认识的三个特征 (1)反复性 实践―→认识……实践认识(对一事物的认识) (2)无限性 (3)上升性 [典例应用] (全国卷Ⅱ) 长期以来,画家笔下的马往往是四蹄齐伸、腾空飞奔。然而,高速相机连拍的照片显示,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着地移动的。但是,当画家画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时,有人却批评画得不像。这表明在艺术领域( ) A.认识的发展与认识工具的进步没有直接关系 B.以往的认识经验阻碍认识的发展 C.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D.人们的主观世界对认识的影响更加显著 [解析] 尽管高速相机连拍照片已经证明了飞奔时的马蹄是交替移动的,但有人认为马蹄交替移动的奔马画得不像,这表明人们的主观世界影响人们的认识,D项符合题意。A项抹杀了认识工具对推动认识发展的作用,观点错误;正确的认识和经验会推动认识的发展,B项错误;C项认为艺术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说法错误。 [答案] D [融会贯通] 对应法理解真理的特征与认识的发展过程 真理 认识过程 要求 真理是客观的 内容客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认识对象无限发展;客体决定认识具有反复性 实践中认识、发现、检验、发展真理 检验标准客观 实践不断发展 形式主观 主体影响认识,认识具有反复性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知识点一 真理是客观的 1.培根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不是权威的女儿。”他主张打破“偶像”,铲除各种偏见和幻想。这表明( ) A.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 B.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 C.只有服从真理,才能具有权威 D.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选D 真理是客观的,尽管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不管人们的地位如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所以D项正确,C 项错误。不能简单地认为真理与权威是相互排斥的,A项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项错误。 2.《庄子·齐物论》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变”的思想。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 ) 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 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解析:选C 注意本题设问的要求是“合理性”。庄子的核心含义是判断价值不能仅以某个个体的主观角度作为评价标准,这实际上间接提出了“什么是检验认识的标准”这个问题,C项体现了题意。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庄子并没有提出实践是检验标准,只是提到不能用认识检验,B排除;D不符合题意。 知识点二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为官从政,学点经济学,有好处;滥用经济学,很危险。我们要坚决防止等价交换原则渗透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绝不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将经济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党内政治生活( ) A.说明认识是不断发展的 B.是对真理使用范围的调整 C.超出了真理的适用范围 D.从根本上推翻了原有真理 解析:选C 本题考查真理的基本特征。将经济领域的等价交换原则用于党内政治生活,显然是将适用于一定条件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的错误做法,答案为C;A与题目中心不符;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D错误。 4.“我很忙。”——听到这句话时,父母担心的是孩子的身体健康;朋友心想这哥们儿事业有成;妻子马上觉得自己家务的担子重了;而女朋友却流泪了:这是不是一个分手的信号呢?这包含的哲理是( ) ①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认识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④认识与主体自身的特殊性密切相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听到“我很忙”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这与认识主体不同有关,③④正确;这说的是一种认识,不是真理的问题,故排除①;②未体现。本题选D。 知识点三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5.“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解析:选C 之所以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是因为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去占有的真理,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就可能不再是真理,因此要求人们不断地追求真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认识,故选C项。A、B、D三项本身观点正确,但均不符合题意。 6.近几年,面对经济增速下滑、风险凸显以及红利转换的状况,究竟是后危机时代短期的不稳定性,还是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学术界争议颇大。学术界对我国经济新常态的争议表明( ) ①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③认识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C 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学术界产生不同的观点,说明认识的对象是复杂多变的,不同的人由于知识结构、立场、思维方式等不同,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故③④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认识的无限性和认识的反作用,①②排除;本题选C。 7.我国对经济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持续健康”,反映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理念的一次次转变和创新,即由过去更多地强调发展的速度,转为更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科学发展。这说明( )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③真理是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真理在不断被推翻中实现发展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选A 我国对经济发展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再到“持续健康” ,体现了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也体现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①②正确。③说法错误,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在超越自身中发展,④说法错误,排除。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5年1月,李克强指出,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要培育“创客”文化,发扬“创客”精神,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 请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知识,阐述“鼓励创业的同时也要宽容失败”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解析: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求索真理的历程”,学生在作答时要紧扣知识范围,从实践的特点、真理的有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角度组织答案。设问要求是分析观点的合理性,组织答案时只分析其正确性即可。 答案:(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受实践的对象、手段、水平以及客观规律的制约,在创业中出现失败在所难免。(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在创业中错误甚至失败是难免的,要正确对待和总结。(3)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创业中可能会经历多次失败才能成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