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 学年福建省宁德市部分一级达标中学高二(下) 期中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共 48.0 分) 1. 2018 年夏天,北大哲学系毕业生制作的 MV《哲学有点甜》刷爆了朋友圈。海风吹 拂过,爱琴海 群星闪烁,世界本原是水是数是火。未经反思生活,值不值得一过…… 谢谢哲学教我如何生活。“谢谢哲学”表明( ) A. 哲学源于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 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 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的智慧 【答案】D 【解析】A 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哲学的产生; B 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C 错误,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 正确,“谢谢哲学”表明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哲学的智慧。 故选:D。 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①哲学的功能: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给人智慧的学问,是美好生活的向导;真正的哲 学可以使我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 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哲学能够为具体科学的研究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 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一方面要把握材 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 选项。 2. 成语“捕风捉影”的释义是风和影子都是抓不住的,比喻人说话和做事没有丝毫事 实根据。从哲学上看,“捕风捉影”的思想根源是(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形而上学 D. 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D 【解析】A、B、C 不合题意,D 符合题意,“捕风捉影”的思想没有做到从实际出发, 以主观想象代替事实根据,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不属于唯物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形而 上学。 故选:D。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 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主观唯心主义从人的主观精神出发,把人的 主观精神当成世界的本原。同时要理解题中观点的含义,做出正确的选择。 3. 2018 年 8 月 13 日至 20 日,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大会围绕 “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充分表 达了哲学的时代关注。哲学要关注时代是因为( )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向 ②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 ③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支配时代发展的有力工具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表述错误,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能预见和指明时代发展的前进方 向; ②③符合题意,材料中,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充分表达 了哲学的时代关注,这是因为哲学应该反映时代特点和要求,发挥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 用,哲学应该把握时代脉搏,成为推动时代发展的巨大力量; ④表述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能支配时代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 和升华。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 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 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 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 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 物质力量。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 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 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4. 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 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②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 ③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承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属于辩证 法思想,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②符合题意,“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是对哲 学基本问题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回答; ③不合题意,“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的观点看到了绝对运动和 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体现了辩证法思想,不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 ④符合题意,“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认为世界是可知 的,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回答。 故选:C。 本题考查: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由于对这个问 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 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5. 泰戈尔说,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 运动是有条件的绝对的 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答案】D 【解析】A 错误,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B 不合题意,题意主旨强调的是运动的绝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而 不是强调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C 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正确,“静止便是死亡,只有运动才能敲开永生的大门”说明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 式; 故选:D。 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都是错误的。 名言名句体现哲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考生首先要弄懂材 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理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些选项所体现的哲理 与其相符合。此题难度适中。解答好此题关键有两点:一是对教材相关基础知识的熟练 掌握;二是对名言名句的准确解读。 6.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 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该领域的研究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象识别、自然 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 不断扩大。这说明( ) A. 人工智能的逻辑推断过程体现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 人工智能的出现体现了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 C. 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 D. 人工智能的逻辑创新过程说明人脑是意识的不竭源泉 【答案】C 【解析】A 错误,逻辑推断过程是人所特有的,人工智能没有逻辑推断能力; B 错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 C 正确,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这说明人 工智能可以对人的意识、思维的信息过程进行模拟; D 错误,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故选:C。 本题考查: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 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 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 了意识的内容。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②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2、意识的能动作用 (1)能动地认识世界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 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 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把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应 起来,排除错误的选项。 7. 2018 年 10 月 23 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 创新了海上装配化桥梁、超长外海沉管隧道、海上人工岛等方面的设计及施工理论 与方法;超长的跨海距离、超深的海水深度、穿越船舶主航道和飞机主航线、身处 中华白海豚保护区,这些看似不可能克服的问题在创新引领下被一一解决。港珠澳 大桥建成表明( ) ①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大桥建成的决定因素 ③科技创新是港珠澳大桥建成的物质保障 ④科技创新开创了我国桥梁建设的新局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在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一些看似不可能克服的问题在创新 引领下被一一解决,表明科技创新开创了我国桥梁建设的新局面,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 规律为人类造福; ②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大桥建成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因素; ③说法错误,科技创新是港珠澳大桥建成的技术保障而非物质保障。 故选:B。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①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 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②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 固有的规律。 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 的惩罚。但人类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 律,为人类造福。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 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 的理解和把握。 8. “2019 年,共和国迎来 70 华诞。若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辉煌成就,你将选择怎样的画面?”这一思路反映了( ) A. 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C. 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D. 意识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答案】A 【解析】A 正确,材料所述的“选择怎样的画面来显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 的思路反映了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 不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而不体现意识活动具有目的 性; CD 错误,实践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历史性;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预见到在 哪些情况和条件下,应该出现哪些现象,人类就可以预先提出计划和方案,采取措施, 防范不良情况,利用有利情况,造福自身。这些都体现了认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的选择性是指:我们所认识的反映的世界,其实只是反映出我 们所愿意承认的那一部分,而绝非全部。认识外境的意识活动是种自我主观的行为,我 们的一切认知行为其实都是自我意识的选择性反映,谈不上真和伪,一切见解都不是真 实的对外界的反映,只是在反映我们自己对外界的认识程度而已。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9.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日新月异,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始终没有变。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 ) A.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事物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A 符合题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时俱进、日新 月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人民军队的政治本色始终没有变。这体现的哲学原理是事 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CD 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任何事物的变化都 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故选:A。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 不符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 难度中等。 10. 每天穿鞋系鞋带,有没有想过鞋带为什么老松开?美国一研究终于解开谜团:人在 行走时,对一根鞋带的联合冲击和加速度高达 7 个 G……据悉,该研究还能应用于 外科手术缝合等领域。这一发现表明( ) ①实践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人能够认识和把握规律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重要标准 ④改变规律可以造福人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美国一研究终于解开谜团:人在行走时,对一根鞋带的联合冲 击和加速度高达 7 个 G……据悉,该研究还能应用于外科手术缝合等领域。这一发现表 明实践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动力,人能够认识和把握规律; ③说法错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不是重要标准; ④说法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可以被改变。 故选:A。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人的认识只能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客体是认识的对象和 内容,单是客体本身不能形成的认识。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实践中,认识才 会产生。因为只有通过实践,人的感官才能同客体接触,使客观事物及现象反映到人的 头脑来;也只有通过实践,主体同客体反复相互作用,才能使客体的各种本质特征逐渐 暴露出来,为主体所把握。所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1)原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 观性和普遍性。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惩罚。 (2)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但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 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 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 误的选项。 11.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日的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上引用的古语中与该观点所蕴含的哲理 相近的是( ) A.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B.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D.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 【答案】D 【解析】“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强调实践决定认识;“而不以革命理论 指导的实践是盲日的实践”强调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A 不合题意,“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意思是: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 体现的是创新的观点; B 不合题意,“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 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变通,体现的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C 不合题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 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该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体现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D 符合题意,“行之力则知愈进”的意思是:越是深入实践,认识就能不断精进,体现 实践决定认识;“知之深则行愈达”的意思是:认识越深刻,实践才越有方向感,才能 越深入,体现认识反作用于实践,于题干中习近平的话哲理相仿。 故选:D。 本题考查: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 认识的目的,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2)认识也影响实践、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 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近年来,在政治高考试题中,以古文诗词、成语、古语古训等等为材料的试题占据了相 当的部分。以古文诗词命题,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的文学功底,更是考查大家对政治知 识的理解和应运,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交融。做好这类题目,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 底,能阅读理解题好题干中古文诗词、成语、古语古训等所表达的意思,同时也需要对 已有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排查,从中抽取出符合题意的知识点加以分析对照。可见,这类 型题目在高考中是算难度较高的题型,但通过同学们有意识的去整理、储备以往书本练 习考试中出现的同类型题目也能做到熟能生巧,提高答题正确率。 12. 霍金是不幸的:1963 年,21 岁的他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运动神经 细胞病;1985 年,他因患肺炎做了穿气管手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但他 又可以说是幸运的:有轮椅可以坐、参与各项活动;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演讲和 问答。如果他早出生一个世纪,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这表明实践具有( ) A. 客观实在性 B. 能动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客观物质性 【答案】C 【解析】A 不合题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D 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体现的是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而不是能动性和客观物质性; C 正确,如果他早出生一个世纪,这些都是不可想象的。这表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故选:C。 本题考查:实践的含义和特征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 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 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该题以“霍金的活动”为命题立意,考查学生对实践的含义和特征的理解运用。主要考 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 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13. 美国商务部 2018 年 4 月 16 日宣布,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中兴通讯 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元件,导致中兴通讯停摆。这一事件让我们再次认识到: 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从哲学角 度看,要解决中国通讯行业“缺芯少魂”的问题,我们必须( ) ①坚持辩证否定,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 ②善于统筹兼顾,分清通信产业发展的主流和支流 ③注重量的积累,把握通信产业发展的总趋势 ④抓住主要矛盾,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正确,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 隐患,从哲学角度看,要解决中国通讯行业“缺芯少魂”的问题,我们必须坚持辩证否 定,加强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抓住主要矛盾,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②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抓主要矛盾的问题,没有体现分清主流和支流; ③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注重量的积累。 故选:B。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原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 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题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 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 题意的选项。 14. 漫画(陈子夏作)中的前后转变启示我们要( ) A.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C.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 发挥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 【答案】C 【解析】AB 不合题意,这两项与漫画寓意及主旨不符; C 符合题意,漫画揭示了在社会治理过程中,掌舵的既掌舵又划桨,其他划桨的袖手旁 观,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效果,后来注重整体性,分工明确、掌舵的与划桨的分工明确, 统一协调、整体效果得到充分发挥,这启示我们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D 不合题意,漫画强调的是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而不是发挥关键部分的决定作用; 故选:C。 本题考查:系统优化方法 ①系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 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这就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 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认识。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漫画信息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难度较大。漫画题解题的关键是,漫画一般都带有讽刺意味或启发精神,一定要 细品其标题,把标题与画中的文字、行为联系起来,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15. “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 350 公里时速运营,实现了动车组牵引、制 动、网络控制系统的全面自主化,各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的运营标志着我 国已全面系统掌握了高铁核心技术,高铁产品已达国际一流水平。“复兴号”的成 功运营( ) ①善于抓住重点,实现了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②变革了生产关系,促进了“复兴号”关键技术的发展 ③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了中国高铁核心技术的飞跃和发展 ④树立创新意识,助推高铁核心技术的全面掌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善于抓住重点”。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变革了生产关系”。 ③④符合题意,“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 350 公里时速运营,实现了动车 组牵引、制动、网络控制系统的全面自主化,各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它的运营标 志着我国已全面系统掌握了高铁核心技术,高铁产品已达国际一流水平。说明“复兴 号”的成功运营果断抓住时机,实现了中国高铁核心技术的飞跃和发展;树立创新意识, 助推高铁核心技术的全面掌握。 故选:D。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 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 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这要求我们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抓住机遇,促成 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当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本题以“复兴号”的成功运营为背景,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理解的能力。注重考查 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时高考中常见的 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时政热点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因 此学生在平时要多关注时事,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 16. 2018 年 11 月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指出,“近来,一些民营企业 在经营发展中遇到市场融资转型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 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这些困难是发展 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这段话启示我 们( ) ①事物发展的途径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②善于抓住机遇才能为质变赢得主动和优势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④承认矛盾特殊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定能 在发展中得到解决”说明事物发展的途径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 ②不合题意,材料并未强调善于抓住机遇才能为质变赢得主动和优势; ③符合题意,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市场融资转型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成因 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 这说明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④说法错误,承认矛盾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故选:B。 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意义: 第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第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2、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1)原理: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 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促使新事物 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勇敢地接受考验与挫折。 本题考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 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 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17. 如图漫画讽刺了社会中存在的( ) ①否认矛盾,只见统一、不见对立的行为 ②自以为是思想,缺乏自我批判精神 ③形而上学思想,不用辩证观点看问题 ④固步自封,不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漫画中的行为揭示社会中存在的否认矛盾,只见对立、不见统一的行 为; ②③符合题意,漫画中“嘲笑别人的愚蠢是很容易的,发现并承认自己的无知却很难” 提示语,揭示和讽刺了社会中存在的自以为是思想,缺乏自我批判精神;形而上学思想, 不用辩证观点看问题; ④不合题意,漫画主旨及寓意不涉及“固步自封,不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故选:C。 本题考查: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辩证法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2)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特点是用孤立、静止、片面、表 面的观点来看世界,认为一切事物都彼此孤立,永远不变;即使有变化,也只是数量的 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在事物外部。 本题考查学生读取漫画信息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难度较大。漫画题解题的关键是,漫画一般都带有讽刺意味或启发精神,一定要 细品其标题,把标题与画中的文字、行为联系起来,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18. 曾经“人见人爱”的共享单车,从“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难题的美好事物,变成 大量破损后在城市堆积如山的“垃圾”,暴露出我国互联网竞争模式中的哪些弊 端?相关管理又存在哪些滞后与不适应?这种对互联网经济热的“冷”思考 ( ) A. 承认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 坚持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 C. 看到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D. 认识到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答案】A 【解析】A 符合题意,题中的对互联网经济热的“冷”思考,承认了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BCD 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发展是通过质变实现的,也未体 现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故选:A。 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 有矛盾。 ②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 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 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19. 在改革开放的 40 年里,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从衣橱里的喇叭裤到 个性多元化的流行风格;从人手一只的 BP 机到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等等。有的 已远离而去,有的却成长为参天大树。这些新鲜事物( ) ①是前进和上升的,与旧事物相比有更多的优势 ②如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将会被社会淘汰 ③只有符合规律要求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可成长起来 ④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但命运多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错误,这些新鲜事物不等于新事物,因此不能认为这些新鲜事物是前进和 上升的,不能认为这些新鲜事物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 ②③正确,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鲜事物,从衣橱里的喇叭裤到个性多元化的流行 风格;从人手一只的 BP 机到无处不在的人工智能;等等。有的已远离而去,有的却成 长为参天大树。这些新鲜事物如不能跟上时代步伐,将会被社会淘汰,只有符合规律要 求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方可成长起来。 故选:C。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 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上升和前进,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 势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新事物的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远大的前途。 4、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 就没有发展。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 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可运用排除法,排除说法错误的选项,选出正 确选项。本题难度一般。 20.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部分地方优化营商环境典型做法的通报》,对各地优化营 商环境工作中创造和积累的一系列经验做法和取得的积极成效进行了梳理归纳,将 典型做法在全国通报,以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交流互鉴,进一步推动形成竞相优化 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国务院这一做法的依据是( )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国务院的做法的依据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错误,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 ③不合题意,题意主旨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而不体现矛盾的普遍 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故选:B。 本题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①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 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 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方法论意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依据。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该题属于依据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分析材料做法的哲学依据,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哲理与材料对接的吻合性,解题时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 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或不合题意的选项。 21. 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再到“中国设计”,每一步令人激动的跨 越都寄托了美好的希望。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实现向“中国设计”的转向,除 加强自身的素质修炼之外,还必须赢得社会资源和环境的支撑。从哲学的角度看材 料体现了( ) 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②辩证的否定观 ③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④经济建设的突出成就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哲学角度,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属于文化生活角度; ②③符合题意,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实现向“中国设计”的转向,除加强自身的素 质修炼之外,还必须赢得社会资源和环境的支撑。从哲学的角度看材料体现了辩证的否 定观、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④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哲学角度,经济建设的突出成就属于经济角度。 故选:D。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否定观 ①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 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创新是对既有理论、实 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 (2)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 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 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 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 理解和把握。 22.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种认识方法从唯物辩证法角 度看( ) ①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 ②孤立地看问题的方法 ③两点论,不是一点论 ④唯物主义基本原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①③正确②错误,“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明属 于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不是孤立地看问题的方法;是两点论,不是一点论。 ④错误,材料所述为辩证法的认识方法,不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 故选:A。 本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结、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双方相 互依赖,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②矛盾双方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 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 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同一性与斗争性之 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 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 展。 ④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 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 实基础,培养能力。 23. 2019 年 1 月 8 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哈尔滨工 业大学刘永坦院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钱七虎院士荣获国家最高科学 技术奖。国家奖励科研工作者、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 ) ①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②科学家的创新思维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开辟了广阔的劳动对象 ④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①不合题意,科研工作者在工作中发挥了主观能动性不是题干的原因; ②说法错误,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③④符合题意,国家奖励科研工作者、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是因为创新更新了生产工具, 开辟了广阔的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故选:D。 本题考查: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每一进步都是通过创新实现的。科学技术的 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 具,促进了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实践基 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 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除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材料的主旨 不符的选项和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 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24. 2018 年 12 月 27 日,由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三号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 务。相较于北斗二号系统,北斗三号系统有四方面的性能提升:更高的精度、更强 的原子钟、更新的技术、更优的信号。可见( ) ①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可以实现对既有理论的突破 ②在与传统绝对不相容的对立中才能实现科技的创新 ③以革命批判精神否定过去的观念,才能实现科技创新 ④科技创新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包括许多当前技术的演进”“也需要一部分相对革 命的技术”“二者相辅相成,从而实现无缝升级”相关信息表明科技创新总是吸取、保 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在批判性思维的指导下实现对既有理论的突破; ②错误,选项中“绝对不相容”说法错误,排除; ③错误,坚持革命批判精神是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故选:C。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原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从本质上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要求 我们: ①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旧说和落后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辩证否定观原理: ①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 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 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本题考查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辩证否定观原理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提 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 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52.0 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 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到文艺界社科界联组会、内蒙古代表 团、甘肃代表团、河南代表团、福建代表团、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等 6 个团组 参加审议讨论。无论是同代表委员交流互动,还是发表重要讲话,每到一个团组, 习近平总书记都发表了主题鲜明、极具针对性的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都始终贯穿一 个“实”字。 根据材料结合唯物论知识回答“实”的理论依据并谈谈如何做到“实”? 【答案】理论依据: 总书记讲话中始终贯穿的“实”,从唯物论角度看就是求实,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求是。其理论依据是: 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如何做到: ①要做到“实”我们办事情就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实际出发。 ②要做到“实”就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 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③要做到“实”就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 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要做到“实”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 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解析】本题有两小问。 第一小问要求根据材料结合唯物论知识回答“实”的理论依据,属于依据类主观题,知 识范围限定明确:唯物论的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材料,与教材知识相对接进行分析。根 据材料“习近平总书记都发表了主题鲜明、极具针对性的重要讲话。这些讲话都始终贯 穿一个‘实’字”可知总书记讲话中始终贯穿的“实”,从唯物论角度看就是求实,即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其理论依据就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和规律的客观性与 普遍性。 第二小问要求根据材料结合唯物论知识回答如何做到“实”,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 范围限定明确:唯物论的知识,学生可以结合教材“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础 知识进行分析,首先做到“实”就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其次,做到“实”就 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再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 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最后,从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 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的角度作答。 本题有两小问。 第一小问属于依据类主观题,解答原因依据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 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 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 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 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 第二小问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 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 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 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26. 人们曾以为:恐龙是变温动物;人类基因里大多数的 DNA 都是没用的;糖精可致 癌而高纤饮食可以预防癌症;恒星的质量不可能超过 150 个太阳……在过去的半个 世纪中,上面这些所谓的“真理”都被推翻了。研究者甚至提出,现在我们在大学 校园里学的东西,有一半会是错的。 如果我们在校园里学的这些知识将来有很大的可能会被推翻,那么我们为什么还需 要学习?请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你对此的思考。 【答案】①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我们在校园里学 的这些知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有一天被推翻是正常的。 ②现在所学的知识是前人实践探索的成果,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 反复,从而会获得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学习前人的已有知识,对发展认识和追求真理 有着重要意义。 【解析】本题要求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对“在校园里学的这些知识将来有很大的可能 会被推翻,为什么还要学习”的思考,知识范围限定明确:认识论的知识,对此观点首 先可以评价它的合理之处,校园里的知识可能被推翻是因为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 性,然后再从追求真理的过程的知识,阐述学习校园知识的必要性。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认识论属于必修四第二单元的知识,学生需要认真分析设问的 观点,首先立足设问,评析观点,对于观点依据核心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分析,确 立回答问题的角度。第二步,依据材料,明确主干信息,依据主干信息,调动相关知识。 第三步,依据主干指向,对应设问观点,找出相应的理论依据,明确态度,确立正确的 做法。 27. 如图是民国课本第二十四课《勿贪多》,全文仅 34 个字。 课文大意是,瓶子里有糖果,孩子伸手去瓶子里取,抓了一大把,瓶口小,手无法 出来,硬出手疼,心急大哭。母亲说:“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手就可以出来了。” 文章虽小,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勿贪多”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养成道德约束 底线,即使是自己喜欢的东西,也不要一次拿完。即使好吃的东西,也要慢点吃, 少吃滋味好,多吃滋味少。“勿贪多”,教会了我们节制与取舍,从思考和判断上 划定了贪婪的底线。如果自小将“勿贪多”的道理升入到我们的灵魂中,生活便就 有了底线,人生便就有了敬畏。“勿贪多”也要求我们在工作方面要专心,不要心 猿意马,这山看着那山高,动辄换工作。应该先做减法,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主要 的工作中去,一直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成功的几率是最大的…… 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勿贪多》教会了我们什么。 【答案】①坚持适度原则,坚持底线思维。 ②坚持抓主要矛盾,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 ③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守道德准则。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结合《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谈谈《勿贪多》教会了我们什 么,属于分析说明题。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使好吃的东西,也要慢点吃,少吃滋味 好,多吃滋味少。“勿贪多”,教会了我们节制与取舍,从思考和判断上划定了贪婪的 底线”,这要求我们坚持适度原则,坚持底线思维;“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主要的工作 中去,一直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情,成功的几率是最大的”,这表明要坚持抓主要矛盾, 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勿贪多告诉我们从小就要养成道德约束底线”,这表明我们要 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守道德准则。 回答分析说明类问题,主要按以下思路进行: 第一步,精析材料,把握主题。这是解题的基础,可有效避免“文不对题”、“答非所 问”的现象。 第二步,围绕主题,回归教材。以试题反映出的问题为中心与教材联系,找出材料与教 材的“结合点”。 第三步,紧扣题意,合理作答。通常,我们只要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与材料一一对应, 用理论分析材料即可。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 年 11 月 5 日至 10 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 材料一: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界经济》的 主旨演讲。他强调:各国应该坚持包容普惠,推动各国共同发展。“一花独放不是 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社会要持续进步,各国就应该坚持要开放不要封闭, 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各国应该超越差异和分歧,发挥各自优势,推 动包容发展,携手应对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 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各国人民共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 增长成果。 材料二:在全球增长动能不足、经济治理滞后、发展失衡、全球化进程再起波澜等 难题尚需破解的当下,“进博会”倡导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自由贸易区建设, 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反对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捍卫经济全球化,表达 出改革开放毫不动摇的坚定意志。中国扩大对外开放,不仅发展了自己,也造福了 世界。 习近平主席表示,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结合材料一,运用矛 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说明这一观点。 “进博会”证明,开放合作是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 特点加以说明。 假如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某城市举行,请你拟定两 条推介宣传语。(每条不超过 15 字) 【答案】【小题 1】(1) ①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 对立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 下,各国之间存在差异和分歧,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但各国可以求同存异, 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又具有同一性。 ②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 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各国的 交流合作、包容共赢以各自的差异和分歧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分歧就没有合作;各国在 合作中又要维护各自的国家利益。各国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包容普惠才能推动各国共同 发展。 (2)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各国应该把握联系,坚持开放合 作。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各国之间相互合作,友好往来,推动包容发展。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推动事物的运 动、变化和发展。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发展滞缓,需要各国正确把握各种有 利条件,重视不利条件,加强开放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经贸发展。 (3) ①共促合作共赢,共享发展机遇。 ②参与进博盛会,融入多元世界。 ③高朋无远不至,挚友有“交”无类。 【小题 2】 【小题 3】 【解析】(1)本题为评析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 评析“包容普惠、互利共赢才是越走越宽的人间正道”。本题考点明确,切口较小,学 生可运用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 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 运动、变化和发展等知识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作答。 (2)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特点说明“开放合作是 增强国际经贸活力的重要动力”。本题考点明确,切口较小,学生可运用联系具有普遍 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联系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善于分析 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等知识结合材料信息 进行分析作答。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在“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某城市举行拟定两条推介宣传语。学生言之有理即可,如:共促合作共赢,共 享发展机遇;参与进博盛会,融入多元世界;高朋无远不至,挚友有“交”无类。 (1)本题为评析类主观题,实则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 是让学生通过材料信息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掌握好基 础知识就可做好本题。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 (2)本题为原因类主观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阐释事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留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解答时要注意获取和解读材 料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有关知识作答即可。 (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注意设问条件及指向,以避免失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