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福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建省晋江市南侨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新中国70周年阅兵式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 ②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③2019赤峰•中国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4月2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开幕 ④财政部:2019年一季度全国个税收入同比下降29.7%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新中国70周年阅兵式于201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阅兵式属于文化现象,2019赤峰•中国北方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4月2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开幕,科技成果博览会属于文化现象,①③正确。②: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属于政治现象,②错误。④:财政部:2019年一季度全国个税收入同比下降29.7%,属于经济现象,④错误。本题选B项。 2.餐桌礼仪,正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①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文化的独立性是指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①与题意不符。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②观点错误。③④:餐桌礼仪,正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3.美国一直标榜“不受限制的互联网”是它的“国家商标”,互联网只有“公海”没有“领海”。然而,以“棱镜”为代号的美国网络监控计划的披露让人们发现,多年来,美国国家安全局利用谷歌、微软、苹果等9家互联网公司的中央服务器,通过提取视频、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其他国家进行网络监控,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超过6.1万项的网络攻击。这主要表明 ①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很难具有独立性 ②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④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将长期存在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虽然政治经济决定文化,但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①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②项不合题意;美国为维护其全球霸权,利用互联网对其他国家进行网络监控,表明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也说明了文化霸权主义和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仍将长期存在,③④两项符合题意。答案选D。 4.良好的国家形象有利于世界认可本国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进而增强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当代各国重视推广国家形象主要是基于 ①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程度不断加深 ③国家形象决定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国家形象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实质和核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①②:各国重视推广国家形象是基于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程度不断加深,①②符合题意。③:“国家形象决定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的说法夸大了国家形象的作用,③说法错误。④: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力和科技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5.一张纸上画了一只鸡、一头牛和一片草地,要求把它们分成两组,你会怎么分?实验表明,美国孩子喜欢把鸡和牛分在一组,中国孩子倾向于把牛和草地分在一组。心理学家认为,美国人善于分析不同物体各自的特征,牛和鸡都属于动物,因此分在一起;中国人则把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看得更重,牛吃草,所以把牛和草地分在一起。这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 ②知识素养影响人们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③思维方式决定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①④:材料说明中美两国孩子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导致他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这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的角度,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没有涉及知识素养对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影响的相关内容,②与题意不符,排除。③:思维方式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但不起决定作用,③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6.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与之体现的道理一致的有 ①文以载道 ②耳濡目染 ③东施效颦 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的相关知识。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文以载道”意思是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②:“耳濡目染”意思是指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②符合题意。③:“东施效颦”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③不符合题意,排除。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7.开学第一天,浙师大上演了一场令人震撼的快闪《我和我的祖国》。600余名师生用这方式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学期。这一快闪活动旨在 ①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潜移默化提高文化素养 ②培养深厚家国情怀,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激发师生爱国热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加快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文明建设。①③:浙师大上演了一场令人震撼的快闪《我和我的祖国》。600余名师生用这方式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学期,能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文化素养,也能激发师生爱国热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③符合题意。②:材料并未反映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排除。④:“加快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的主体是国家,不是居民,④错误。故本题选A。 8.苏东坡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当他热爱阅读,达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时,内在的精神就会纯净如水,外露的气质自然而然地让人感到舒适。这说明 A.文化提升人的需求层次和幸福感 B.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C.文化塑造人生,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D.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优秀文化塑造人生的知识。“腹有诗书气自华”说明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本题应选D;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能决定人的全面发展,C观点错误,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B与题意不符,排除;只有优秀文化才能提升人的需求层次和幸福感与题意不符合,A观点错误,排除。 9.在大部分综艺节目内容浮躁的当下,由央视推出的《朗读者》填补上了这处文化节目的空白,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也赢得了收视率与口碑的双丰收。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②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④影视作品的创作一定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央视推出的《朗读者》借助电视传播文化,赢得收视率与口碑的双丰收,表明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收视率与口碑说明向社会提供了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和喜爱,故故①③符合题意;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故②错误;发展文化事业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而影视作品的创作不一定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10.著名美术家陈德弘的绝艺“汉字写画”将中国汉字的字形和字意融入到绘画中去。如作品《奔马》,就是将汉字“马”的形状和写法,融入到画作马的形象中去,让观者看起来,既像是一匹奔腾中的骏马,,也有汉字“马”的意味。汉字作画的成功在于 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遵循规律,效法古人 【答案】C 【解析】将中国汉字的字形和字意融入到绘画中去表明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故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11.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以大海为主线,围绕“扬帆未来”的主题,在《大海啊,故乡》的乐曲中,中国大雁塔、巴西面包山、俄罗斯夏宫、印度拉克什米维拉宫、南非自由公园……金砖国家的名胜古迹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由材料可以看出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④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在乐曲中金砖国家的名胜古迹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可表明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同的文化和睦相处,相互间交流借鉴融合,说明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故①②符合题意;选项③④与题干主旨不符,故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12.国之大事。在祀与戎。2017年7月30日,人民解放军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了建军90周年大阅兵。三军将士列阵沙场,以战斗姿态接受检阅,用阅兵的方式重温军队的光辉历史,展示军队的战斗力。朱日和大阅兵的意义在于 ①增进了国家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②激励了官兵斗志,创造了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 ④强化了国防观念,夯实了民族生存的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①正确,大阅兵可以展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和崭新风貌,展示军队维护祖国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信心,更是向全世界展现军事力量和民族凝聚力的窗口;②错误,大阅兵激励了官兵斗志,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辉煌,题干并没有提到中华文化;③正确,大阅兵是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形式,振奋了民族精神,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情感;④错误,大阅兵强化了国防观念,但夯实了民族生存的根基说法错误。故选:B。 13.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指导着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习俗促进了社会发展 ③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④文化决定着人们的实践活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知识。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需要,至今仍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表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故①项正确;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好坏之分,优秀的传统习俗才能促进社会发展,②项表述错误。中国二十四节气产生于农业社会的生产实践,并指导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体现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③项正确;文化属于精神产品和活动,无法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故④ 项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14.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商业伦理文化,提倡“和气生财”,主张“诚实守信”。时至今日,“和气”“诚信”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这说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具有传承性 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文化具有民族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A 【解析】我国传统的诚信文化在当今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说明了文化具有传承性,题肢②说法正确;“和气”“诚信”等商业伦理文化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说明了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题肢①说法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没有体现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题肢③排除;材料没有强调文化的民族性,题肢④排除。本题选择A选项。 15.开封是首个“互联网十文化”智慧城市。在这里,游客扫描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这表明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②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③网络文化是先进文化 ④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主要强调“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分的条件”,可见,材料没体现,故①不符合题意;网络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一定是先进文化,故③错误;材料中,游客扫描开封街头语音导览标识牌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听到绘声绘色的历史故事,还可以通过微信将开封文化带到世界各地,这表明科学技术进步推动文化创新,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繁荣,故②④正确。故选D。 16.近年来,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 ①文化走出去要创新表现形式 ②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创新源自创作者的灵感 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①:材料没有体现文化走出去,①不符合题意。②:中国音乐家叶小钢的交响音乐会《中国故事》系列在国内外获得巨大成功。这说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②适合题意。③④:为了创作其中描绘西藏独特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的《喜马拉雅之光》,他7次前往西藏等地考察,深入民间采风,从中获得创作灵感。这表明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错误,④适合题意。故本题选D。 17.随着“喜马拉雅FM”、“分答”、“得到”等内容付费平台不断涌现,内容付费领域向更多更丰富的细分领域扩展,内容付费理念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和接受。目前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突破3亿,阅读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20亿元。这表明 A.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B.数字阅读有助于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益,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C.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拉动阅读产业不断增长 D.数字阅读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目前我国数字阅读,无论用户规模突破还是阅读产业市场规模都达到一个相对高的程度,说明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拉动阅读产业不断增长,C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内容付费理念获得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和接受,表明人们对高质量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不体现移动支付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反映的是付费阅读,不是公益性文化事业,B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数字阅读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18.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项目苏杭园林,历来是中国南方园林建筑文化的代表。邮电部曾先后两次发行了“苏州园林”专题邮票,将园林之美、中国传统建筑、人类文化之美定格在邮票上,供全国和全世界人民共同观赏。苏州园林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可以转化成物质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的作用。苏州园林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作为一种文化,可以让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题肢②正确。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做出卓越的贡献,苏州园林所代表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同样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同时也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题肢④正确。中国传统建筑之所以拥有世界性,并不因为其古老,而是在于其本身布局周密,结构严谨,玲珑精巧等等一系列的优点,故题肢①错误;中国传统建筑也会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题肢③错误。故本题选择C项。 19.红色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创造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为了发掘保护更多红色历史资源,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利用条例》,并对现存一400多处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分类梳理,修缮开发保护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史迹。上述工作的开展 A.表明革命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 B.旨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C.有利于彰显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和社会影响力 D.强调增强文化自觉,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 【答案】C 【解析】开展革命遗址遗迹进行分类梳理,修缮开发保护一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史迹,有利于彰显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和社会影响力,C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社会实践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源泉,A项说法错误;上述工作的开展目的在于发挥革命文化的精神力量作用,并不是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文化权益,B项与题意不符;上述工作的开展强调增强文化自觉,继承和发展优秀的革命文化,而不是传统文化,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20.“读书,绝不只是为了混一张大学文凭,而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是为了让你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这句话说明 ①读书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享受文化 ③读书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 ④读书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①选项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②选项表述与题意不符。读书可以让自己变成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可以让自己在跌宕起伏的生活中,拥有处变不惊的内心,这句话表明了读书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能够对人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③④选项正确。选D。 21.站不倚门、话不高声;筷子不插饭碗中;称呼长辈必须以“您”开头……近日微信朋友圈中一则“老家规知多少”的帖子广为流传,引起了人们对家风的关注。对于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 ①摒弃传统文化,顺应时代发展 ②继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③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④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家风属于传统文化,对于材料中这些传统的家风,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③④项符合题意;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①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22.2018年8月31日,第六届中国一亚欧博览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新疆作为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汇地,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背景。自“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各国多元文化在此进一步交往,更是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繁荣景象,中国一亚欧博览会正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博览会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材料强调了中国一亚欧博览会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这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交流,①强调的是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与题意无关;③强调的是文化交流应坚持的原则,材料没涉及到,不选。所以本题选B。 23.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佐证了 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传媒的现代化对文化进步有一定的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故①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故④错误;某县政府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这说明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②③正确。故选C。 24.2018年,一款由三星堆博物馆推出的“古蜀萌娃”表情包走红社交媒体。表情包以三星堆青铜面具为原型,原本一脸严肃的青铜面具化身喜怒哀乐皆具的“古蜀萌娃”,再配上有趣的四川话,形象生动可爱。青少年已成为博物馆“新公众”的主力军,萌系表情包可以加强博物馆与“新公众”的连接。“古蜀萌娃”表情包的推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把握互联网发展趋势,让大众传媒成为文化创新的源泉 ②实现与现代时尚元素融合是传统文化充满活力的前提 ③推动文化创新,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④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古蜀萌娃”表情包的推出启示我们,推动文化创新,能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而在传统文化中融入时代元素,能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③④项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①项说法错误;文化创新是传统文化充满活力的前提,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不忘本来”是指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守住民族之魂 B.“吸收外来”是要辩证取舍其他民族文化,体现开放包容 C.“面向未来”是指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行文化渗透 D.“创造性转化”是指以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担负文化使命 【答案】B 【解析】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A错误;“吸收外来”是指要辩证取舍其他民族文化,体现开放包容,B正确且符合题意;C错误,错在“文化渗透”;坚持以人民而不是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D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6.你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2018年新年伊始,一档名为《如果国宝会说话》的纪录片“火”了。在每集5分钟的时间里,文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平等对话,“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让文物活起来”是因为文物 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 ③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演进,表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让文物活起来”是因为文物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演进,表现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见证,③④项符合题意;中华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①项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特征,②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27.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从“以和为贵”的和平思想,到“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处世之道,再到“计利当计天下利”的价值判断,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②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 ④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基于人类共同发展提出的理念,这源于中华文明“天下”情怀,这表明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基本特征,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④颠倒了二者的关系,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28.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 ②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 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沦桑至今仍存 ④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①符合题意;③强调了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在,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符合题意;题目要求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②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与题意不符。所以本题选B。 29.一部《辉煌中国》向我们展示了五年来中华民族的巨大成就,引起了国人广泛而自豪的国家情怀,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不能停留于口头,而应落到实处。下列做法符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有 ①出国旅游文明当先,自觉维护国家形象 ②抵制英美韩等国的电影和电视剧 ③同一切分裂国家的言论和行为作坚决斗争 ④拒绝使用三星、苹果手机,只用华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出国旅游要自觉维护国家形象和同一切分裂国家的言论和行为作坚决斗争,维护了国家的荣誉利益和统一团结,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错误,不是所有的电影和电视剧都抵制,外国的品牌都拒绝。故本题答案为B。 30.登滕王阁,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游西湖,感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 B.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 C.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D.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纵情山水之间,品味诗词之美,“跟着诗词去旅行”成为人们出游新选择。这表明游历大好河山,感受诗词魅力,有助于深化文化体验,A项正确;材料强调旅游的文化价值,B项中的“传承诗词文化重在发掘其经济价值”说法错误,排除;人们的文化修养对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C项中的“取决于”说法错误,排除;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D项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A。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高尚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改造的痛苦过程,需要通过“自省”来革除自身痼疾,需要通过“慎独”来提升道德境界,实现道德的自我超越。 某中学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要求,开展了主题为“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建设道德模范事迹展示长廊、举办道德讲堂等活动全面营造道德文化氛围。以日常行为检查和班会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增强自省意识、发扬自律精神,检查自己的言行,自觉纠正言行偏差,并不断为自己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实现从自发到自觉、从外表到内心、从被动到主动、从他律到自律的行为转变。积极开展社会帮扶和文明志愿者活动,促使学生在社会道德的践行中,培养道德情感,提升道德水平。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该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 【答案】①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营造弘扬道德、慎独自省的社会氛围,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牢固树立道德意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检查和社会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自查、自纠,提高道德认识,转变道德观念,增强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③优秀文化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的政治认同、公共参与、法治意识、科学精神素养,考查学生快速获取信息、正确调用知识、准确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设问要求分析上述学校开展“慎独自省,重塑道德人格”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意义。本题难度一般。 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很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且具有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根据知识限定“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调动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文化塑造人生等有关知识进行解答。答案呈现时需要密切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32.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推出的创新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成为霸屏节目,收视率创近年文化节目新高。《经典咏流传》将经典和流行用创新的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鉴赏团成员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挖据诗词背后的故事,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带领观众領略诗词之美、发现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一直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动情演绎,一夜爆红;改编成儿歌的《三字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用歌声演绎的《声律启蒙》让人们再次感悟到中华语言的生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一方面,《经典咏流传》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和实践。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经典咏流传》是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 (2)在新时代面对网络信息的冲击,请就如何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答案】(1)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借助大众传媒扩大中华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文化发展。②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通过演绎经典让人们感悟中华语言的生命力,传承中华文明。③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掘小诗,改编经典,挖掘诗词背后的故事,发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价值。④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创新,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⑤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 (2)示例:①借助大众传媒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知名度。②融人更多的时代元素,创作更多艺术精品。 【解析】此题以《经典永流传》节目的热播作为背景材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经典咏流传》是如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本题属于措施类试题,考生作答时要结合所学知识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作答。针对材料央视推出的创新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成为霸屏节目,收视率创近年文化节目新高,考生可从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借助大众传媒扩大中华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促进文化发展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经典咏流传》将经典和流行用创新的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鉴赏团成员对传唱歌曲的专业点评,挖据诗词背后的故事,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考生可从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文化发展的实质是创新,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采用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用歌声演绎的《声律启蒙》让人们再次感悟到中华语言的生命,考生可从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的角度去分析说明。 第(2)问,在新时代面对网络信息的冲击,请就如何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24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国家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它是世界上最具挑战性的超级工程之一,被称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大桥建设者们整整花了4年,创造了“一年十管”中国速度,“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 港珠澳大桥的奇迹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其背后凝聚了无数人多年心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如此庞大的工程得以顺利完成,背后是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和全体建设者的默默付出,14年、几千个日夜..可以说,全体参与设计和建设的人员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汗水,攻克了无数的技术难题,港珠澳大桥所展现出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与全体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紧密相连。正是这些可爱的人用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精神。 结合材料,谈谈港珠澳大桥的设计者和建设者们是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 【答案】①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大桥建设者们花了4年,创造了“一年十管”中国速度等,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港珠澳大桥的奇迹背后凝聚了无数人多年心血,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发扬伟大的奋斗精神,伟大的团结精神。③港珠澳大桥所展现出的“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与全体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紧密相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弘扬伟大的创造精神,伟大的梦想精神。 【解析】本题以2018年10月24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国家工程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问题,考查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本题为措施类主观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对于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教材有明确的表述,学生可直接根据教材知识回答: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主心骨”的作用;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