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凌源市三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www.ks5u.com 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 1.现有的考古资料表明,自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到原始社会结束,人类经历了长达上百万年之久的原始社会。在漫长的原始社会里,人类一直奉行“平均分配”制度,人们集体劳动所得到的果实,平均地分配给每一个社会成员。其根本原因是 A. 物质产品不够丰富 B. 人们具有朴素的道德观念 C. 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D. 当时的社会生产力低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原始社会实行平均分配的生产关系的内在原因,需要考生们理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理解和回答。 【详解】A:物质产品不够丰富指的是产品匮乏,这并非采取平均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低下才是最根本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生产关系最根本的决定因素是客观的生产力水平,而非主观的道德观念,B不符合题意。 C: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以及产品如何分配均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不构成原因与结果的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的水平较低,需要集体劳动,决定了“平均分配”的生产关系,因此D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原始社会亦称“原始公社”、“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形态。人类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原始社会形成的过程。它存在了二三百万年,是截至目前人类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生产力极其低下是原始社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使用石器工具。劳动的结合方式主要是简单协作,人们之间的分工主要是按性别、年龄实行的自然分工。人们单身无力同自然界进行斗争,为谋取生活资源必须共同劳动,从而决定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同时,人们在劳动中只能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关系,产品归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实行平均分配。 2.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但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奴隶制是最野蛮的剥削和压迫制度,但是它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很大提高。由史实可见,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应当看( ) A. 是否存在着阶级 B. 是否存在着剥削 C. 是否存在着私有制 D. 是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D: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是看这一制度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符合题意。 ABC:是否存在着阶级、是否存在着剥削、是否存在着私有制,都不是衡量社会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ABC排除。 故本题选D。 3.地主顾名思义便是有土地的人,但是他们却不从事劳动,只要坐享其成就行,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本,地主们对农民的压榨永无止境。这种压榨的主要方式是( ) A. 榨取地租 B. 放高利贷 C. 无偿徭役 D. 苛捐杂税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A:榨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A正确。 BCD:放高利贷、无偿徭役、苛捐杂税,都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方式,但不是主要方式,BCD排除。 故本题选A。 4.封建制生产关系比奴隶制生产关系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因为( ) A. 农民开始有大量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 B. 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都比较主动地劳动 C. 农民有了自己的生产工具,部分农民还有少量土地,能自主安排生产 D. 农民能占有少量的劳动成果,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封建制生产关系的作用、影响。A:封建社会,农民没有大量土地,A错误。 B:“都比较主动地劳动”过于绝对化,B排除。 C: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C正确。 D:封建社会,农民能占有少量的劳动成果,有了生产积极性,不是提高了生产积极性,D 错误。 故本题选C。 5.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在“公平交易”的掩盖下,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 ) A. 全部劳动产品 B. 部分劳动产品 C. 剩余价值 D. 一部分剩余价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AB:资本家占有产品的多少不是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剩余价值才是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AB不符合题意。 C:资本主义剥削工人的秘密,是在“公平交易”的掩盖下,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正确。 D:资本家占有全部的剩余价值,D错误。 故本题选C。 6.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以某一个人、某一本书为依据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而是综合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社会发展理论与时俱进形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其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①空想社会主义②《共产党宣言》的诞生③工人运动的兴起④资本主义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需要学生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基本的认识,属于基础知识类考查,学生们要认真研读课本,厘清基础的知识和内在的联系。 【详解】①: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正确。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不符合题意。 ③: 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愈演愈烈,工人的反抗意识增强,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③正确。 ④: 工人运动的兴起,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政治学习考试小妙招 第一,看书要透---不懂的地方一定不要放过,有时候多读几遍可能就明白了,还是不懂,只有问老师; 第二,背的要牢---概念、基本原理必须背下来,当然在理解的基础上,没有砖头就没办法砌起来大房子; 第三,做题要精---不一定多做,但凡做过的一定要搞清楚所以然,比如做选择题,4个选项必须要明确选的理由和不选的理由。 7.在21世纪来临的时候,马克思被西方思想界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有学者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旨在强调 A. 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B. 马克思主义摆脱了唯心主义的束缚才揭示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C. 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变迁中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D. 马克思主义是放眼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具有很强的时代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A说法正确但不是题目强调的内容,A不合题意。 B:材料不是强调马克思主义摆脱了唯心主义的束缚才揭示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B不合题意。 C: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这旨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时代变迁中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C符合题意。 D:马克思主义具有很强的时代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但不是放眼四海而皆准的真理,D错误。 故本题选C。 8.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 ①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③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 ④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富国强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华民族的复兴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①②符合题意。 ③:孙中山主张通过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③不符合题意。 ④:④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9.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人民从此有了主心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有 ①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③近代探索复兴之路,部分仁人志士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和组织上的准备,①②符合题意。 ③:近代探索复兴之路,部分仁人志士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不符合题意,排除③; ④: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未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④错误。 故选A。 10.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终建立创造了条件 ②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已经取得胜利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中国人民从此在世界上富起来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最终建立创造了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①③符合题意。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已经取得了基本胜利,②错误;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改革开放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在世界上富起来了,④错误。 故选C。 【点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意义 ①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在这个基础上使革命继续向前发展,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11.“过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下列关于“过渡时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过渡时期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过渡时期指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 过渡时期是指从反帝反封建向社会主义转变 D. 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D 【解析】 【详解】D:“过渡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过渡时期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社会,D符合题意。 ABC:其它选项中说法都是错误的。 故选D。 1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包括 ①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提出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③决定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大会 ④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②: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包括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提出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①②符合题意。 ③④: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我们认为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主要是因为 ①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②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的开始。①:设立四个经济特区,这是1980年的事情,①不符合题意。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②符合题意。 ③:实际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党中央领导集体,不是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的原因,③不符合题意。 ④: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我国的改革开放是什么开始的? 1978年12 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中华民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进程是怎样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以推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至此,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3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点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展开。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我国改革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2003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2013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2013年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这都表明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4.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几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的崛起座座城,奇迹般的聚起座座金山……”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 A. 设立经济特区 B. 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 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 D. 开辟香港、澳门为特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1979年画的这个圈是设立经济特区,A符合题意。 B:1988年我国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B不符合题意。 C:1985年建立长江三角洲经济特区,C不符合题意。 D: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分别成立与1997年和1999年,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5.邓小平曾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于是,我国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这一步是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开放沿江港口城市 【答案】B 【解析】 【详解】B: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B符合题意。 A:1979年建立经济特区,在开放港口城市之前,A不符合题意。 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在开放港口城市之后,C不符合题意。 D:开放沿江港口城市在开放港口城市之后,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6.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形成了________的开放格局。 A. 全方位、多形式、多层次 B. 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 C.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D. 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 【答案】C 【解析】 【详解】ABD:多形式、多渠道不是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ABD。 C: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C正确。 故本题选C。 17.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 A. 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C. 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D. 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 【答案】C 【解析】 【详解】C: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这次大会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正确。 A:1984年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A不符合题意。 C: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不符合题意。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8.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的事件是 A.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B. 扩大经济特区试点 C.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D. 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D 【解析】 【详解】D:在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的事件是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符合题意。 ABC:选项ABC均不是我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的标志,不选。 故本题选D。 1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①毛泽东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 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④科学发展观 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④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②③④⑤正确。 ①:毛泽东思想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①不选。 故本题选C。 20.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形成了__________。 A. 邓小平理论 B.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A: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该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A。 B: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B正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可见,该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C。 D:“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十八大提出,但该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 故本题选B。 【点睛】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21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这启示我们 ①实践可以超越具体社会历史条件 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③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在实践和探索中推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材料启示我们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在实践和探索中推进,③④符合题意。 ①:超越具体社会历史条件的说法错误,排除。 ②:选项②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D。 22.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我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原因是 ①我国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发挥 ④世界和平与发展为我国发展提供了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我国发展取得伟大成就的根本保证,①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是关于全国发展的制度,也不是关于改革开放的制度,②不符合题意;我国的发展建立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是我国取得伟大发展成就的原因之一,③正确;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机遇,不是我国取得伟大发展成就的保证,④错误;故本题答案选B。 2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挑战也十分严峻。当代中国前景的信心和战胜挑战的决心从根本上说来自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B. 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力量 C. 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当代中国从历史中汲取发展壮大的滋养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A: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正确。 BCD:三项都是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BCD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4.习近平强调,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故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习近平的讲话旨在告诫我们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和完善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习近平讲话旨在告诫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在改革开放中创新和完善,①③入选。 ②:题干强调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未涉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②不符合题意。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不符合我国目前的国情的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选B。 25.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如此重视文化自信是因为 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 ②文化自信对一国的道路、制度、理论发展起决定作用 ③文化自信能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厚实的物质基础 ④文化自信可以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A. ①② B. ②③ 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 ②选项表述错误。文化自信不能起决定作用。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如此重视文化自信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示,文化自信可以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故①④选项入选。③选项错误,文化自信不是物质基础。选C。 点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含义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表现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都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关系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只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才有坚定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表现 要求 ①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78年12月,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也由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40年的不断探索,40年的努力奋斗,40年的伟大实践,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和谐社会建设成效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4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改革开放40年,我国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请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答案】①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巨大成就为素材,考查考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指出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意义。 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本题,考生可从“四个面貌”、“三个飞跃”、重要法宝、关键一招的角度谈意义。 【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 1.题型特点 意义类主观题是高考文综或政治试卷的常考题型,题目一般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常以“运用××知识说明××事情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作用、重要性、积极影响”为设问形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整合有效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 2.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解答意义类主观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运用什么知识分析问题,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题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意义,若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意义肯定不能得分。有的题目还规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那就更应该围绕限定的知识组织答案。 读懂题意,找出意义的主体。意义的主体是指意义作用的对象或措施实施的对象,即对谁的意义。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明确意义的主体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和答题的要点。 研读背景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梳理答题要点。有的试题背景材料分几个层次,对背景材料的归纳总结,再融入课本知识可能就是这道意义类主观题的答案要点;有的背景材料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进行阐述,答题时就要围绕材料主题,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组织答案。 (4)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组织答案,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层次清晰:第一,由小到大,先答对个人的意义,再答对企业、集体的意义,最后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第二,由近及远,先答对当前的意义,再答对长远的意义,当然也可以由远到近。第三,由直接到间接,先答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再答间接的、引申的意义。 有人将意义类主观题破题思路和方法概括为: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划层次,研究设问定方向,根据设问找原理,材料知识相统一,层次清晰阐意义。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探索,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那一代人的长征路,都有自己的历史责任。不管前面的道路有多难,只要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充满信心,就一定不断前进,书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辉煌。 请回答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话题,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回答回答怎样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教材知识,从伟大旗帜以及四个自信的角度作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