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第四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考点整理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纵向发展的过程)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影响】 1、传统文化的含义: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文化。 2、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1)传统习俗——风尚、礼节、习惯,对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历史性:传统文化产生于过去,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2)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在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4)继承性:传统文化渗透于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产生深远的影响。 4、传统文化的影响作用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考点二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 (1)对民族和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对个人: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留和发展。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 【考点三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决定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发展的发展方向。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最大因素) 2、自身因素: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促进文化的发展。(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考点四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继承与发展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就是文化传承。 3、把握好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意义: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地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第五课 文化创新 【考点一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1、文化发展实质 文化发展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基础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从事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①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②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的根基: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4、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文化的多样性 【考点二 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考点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内容: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新文化的过程。 2、要求: ①一方面,我国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弃传统文化而从头开始。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②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社会实践的发展,带来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的变化,要求文化体现新的时代精神。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考点四 创新与借鉴与融合的关系】 (1)意义: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2)内容实质: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由此可见,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3)要求:A、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国外文化的有益成果。这就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炼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B、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创新,是我们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落脚点。) 【考点五 坚持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 1、要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必须把握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要实现文化创新就必须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立足于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2、克服两种错误倾向。 (1)“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即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的倾向。 (2)“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即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 3、推进文化创新,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我们要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的创新?】 ①根本途径: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基础、基本要求、根本途径。 ②基本途径: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辩证对待传统、适应时代要求融入时代精神)。 ③基本途径:进行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保护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方向: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正确处理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反对“守旧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 ⑤立足点:进行文化创新必须立足时代要求,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⑥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因此进行文化创新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营养,自觉走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⑦客体: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