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word带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政治试题word带解析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度上期半期考试高二政治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本堂考试100分钟,满分100分;‎ ‎3、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使用2B铅笔填涂;‎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48分。)‎ ‎1.2017年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文字,因其最早发现在动物骨头上而得名。下图是部分甲骨文字体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精神产品不会单独存在,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甲骨文的产生源于生活,离不开社会实践 ‎③甲骨文的特色鲜明,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甲骨文的内涵丰富,根源于中国优秀的思维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文字,是中国古代的精神产品的载体,①项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甲骨文是中国古代人在社会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认识,其产生源于生活,离不开社会实践,②项符合题意;文字是人类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③项观点错误;甲骨文的丰富内涵,源于甲骨文记载着丰富的生活内容,根源于中华民族的社会实践,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2.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规定:国歌纳入中小学教育。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这是基于:‎ ‎①国歌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②国歌能直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③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的需要 ‎④公民的爱国情感都是在学校教育中养成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小学应当将国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学唱国歌,教育学生了解国歌的历史和精神内涵、遵守国歌奏唱礼仪,是基于国歌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也是提升公民的国家观念和爱国意识的需要,①③项符合题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所以国歌本身不能直接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②项观点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学校教育只是培养公民爱国情感的途径之一,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3.福州地铁1号线以“福满闽都”为主题,“幸福红”为主色,各车站柱面镶着不同的“福”字,墙中嵌着反映闽越文化的浮雕《屏山古韵》、体现榕城山水的特色漆画《五虎雄姿》等作品;列车有闽都文化主题车厢,全车拉手均印有福建名人的简介和语录。这一地铁主题设计有利于:‎ ‎①为福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厚重基础 ‎②为福州的经济建设提供物质载体 ‎③增强福州市民对闽文化的认同和归宿感 ‎④展示独特的城市文化和中华文化多样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福州地铁1号线以“福满闽都”为主题,向人们展示了丰富多彩的闽越文化,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这有利于增强福州市民对闽文化的认同和归宿感,③④项符合题意;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所以文化不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①项观点错误;这一地铁主题设计是文化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能为福州的经济建设提供物质载体,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4.某市通过歌舞、相声、小品、快板、民歌、演讲比赛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传递十九大精神,市民感受到五年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坚定了实现宏伟蓝图的信心,使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说明:‎ A. 市民只要参与文化活动就能提高文化素养 B. 文艺宣传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最佳途径 C. 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 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认识、实践活动 ‎【答案】D ‎【解析】‎ 材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能影响人的认识、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D项符合题意;只有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才能提高文化素养,A项说法错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有效途径非常多,文艺宣传并非最佳途径,B项说法错误;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这种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5.中国人的名字大都承载着家庭的期待和祝福,比如“弘毅”“冰心”“博雅”等等;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前些时候学生宿舍门上贴有中文发音的名牌被人撕掉,发生了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的“撕名牌”事件。对此事件的评论可以是:‎ ‎①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对他族文化的不尊重就是对本族文化的自负或自卑 ‎③只有注重发展本民族文化才能认同他民族文化 ‎④各民族文化应一律平等,需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我们应正确对待各民族文化,坚持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对他族文化的不尊重就是对本族文化的自负或自卑,我们需要尊重差异,和睦相处,②④项符合题意;题干主旨与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无关,①项不合题意;正确对待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认同本民族文化,③项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6.“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发现和传播对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2016年11月,它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 ‎①节气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节气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根基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二十四节气”被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世界人民共享这一文化成果,这说明节气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项符合题意;“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说明我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④项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项观点错误;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点睛】比较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 民族节日 文化遗产 地位 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意义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态度 挖掘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保护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免遭破坏 ‎7.2017年9月,新入学的中小学生统一使用“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这次“部编本”教材最引人关注的变化之一是古诗文篇目的大幅增加。上述做法是基于:‎ ‎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③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④传统文化都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学生学习古诗文,可以在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①项符合题意;优秀文化塑造人生,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古诗文,可以促进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全面发展自我,③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强调古诗文对学生的作用,没有体现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②项不合题意;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点睛】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够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8.2016年3月2日,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成果公布。该墓迄今出土文物1万余件套),包括青铜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简等各类珍贵文物。众多文物形象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出土文物是:‎ ‎①特定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 ‎②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这些出土文物的材质、文化内涵等都由当时的经济和政治决定,‎ 是特定时代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①项符合题意;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这些出土文物再现了西汉时期高级贵族的奢华生活,成为反映特定时代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人们研究西汉文化重要的物质载体,④项符合题意;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项观点错误;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③项观点夸大了出土文物的作用,不合题意。答案选B。‎ ‎9.2016年11月,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会议认为全球互联网发展趋势之一是网络空间文化交流将更加频繁,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语音识别、翻译软件等应用的显著发展将进一步便利不同语言间的文化交流。这表明:‎ ‎①大众传媒是实现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②科技发展推动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传播 ‎③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长期借鉴而日趋同一 ‎④“互联网+”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进步推动了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推动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传播,②④项符合题意;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①项观点错误;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10.“让新闻更好看,让时政不难懂。”对今年全国两会的报道,从客户端和微博首次跨平台视频直播到虚拟现实技术(VisualReality)全景展示人民大会堂,新媒体在创意传播上“玩”出了新高度。新媒体的发展 ‎①新媒体是大众传媒产生的主要标志 ‎ ‎②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 ‎ ‎③表明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 ‎④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 更好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共享,使人们对信息的理解更生动形象,②④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已经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新媒体的发展只是丰富了大众传媒的表现形式,①项观点错误;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非关键因素,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社会制度更替 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科学技术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思想运动 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新文化运动”“启蒙运动”等都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11.最近江西乐平等地因天价彩礼上央视新闻。“天价彩礼”,这不是一个新话题,但却是一个急需社会更多关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上述现象说明:‎ ‎①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使其顺应社会发展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社会发展侵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这说明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这就要求我们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使其顺应社会发展,①②项符合题意;题干主旨是在当今社会,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不涉及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项不合题意;社会发展并不会侵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可能发生变化,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12.央视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在CCTV-1黄金档震撼播出。《信中国》重新唤醒了中华民族闪光的信仰!《信中国》以“信”为载体,传递的是“信仰、信念、信守、自信”的内核。传统家书的文化价值在于:‎ ‎①能真实地反映我国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貌 ‎②依然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 ‎③集中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进程 ‎④能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传统家书记录、传达了家人之间的真情,因此传统家书是珍视情感、滋润心田的文化镜鉴,②项符合题意;读传统家书能让人们了解到家庭生活和家庭情感,了解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守望,④项符合题意;家书是家庭内部的书信来往,主要记述的是家庭生活、家人亲情等内容,并不能反映历史发展的全貌,也不能集中展示中华传统文化发展的进程,①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D。‎ ‎13.为统一劳动步调、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劳动乐趣,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艰苦的生产实践中,创作出劳动号子这种独特的民歌品种。通州运河船工号子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符号,入选了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 运河船工号子随着京杭大运河的断航而失去了保护的价值 B. 运河船工号子蕴含的包容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C. 运河船工号子能够对当代北京发展进程产生重大深刻影响 D. 运河船工号子对于研究大运河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运河船工号子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运河文化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入选。运河船工号子仍然有其存在的价值,A错误。包容精神不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B错误。C题肢夸大了运河船工号子的作用,不选。正确答案是D。‎ ‎【点睛】易错点分析:观点:在世界文化出现全球化趋势的今天,对那些失传的古老民族文化,没有必要进行抢救和保护,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 分析:独特文化传统的文化保持,是“和而不同”的基础,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4.‎ 近几年来,“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观念正在发生动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不保留骨灰、不建墓基墓碑的树葬、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清明祭扫也由传统的焚香烧纸发展为更为环保的鲜花祭祀、网上祭祀等新形式。“慎终追远”仪式尽管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 ‎①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其具体内涵是不变的 ‎②传统孝道文化不断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 ‎③传统孝道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体现,对人产生深远持久影响 ‎④全面继承传统孝道文化,才能使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不失精神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题意可知,“慎终追远”仪式尽管不断变化,但孝道文化依然滋养人心,使“民德归厚”,这说明传统孝道文化不断因时而变,才能富有时代价值,传统孝道文化通过不同形式体现,对人产生深远持久影响,②③项符合题意;传统孝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具体内涵因时而变,①项观点错误;传统孝道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对待传统孝道文化要批判继承,不能全面继承,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1.传统文化的特点。‎ 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鲜明的民族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积极作用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如果传统文化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15.‎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近距离展示了稀世珍宝的复活技术,讲述了一批故宫文物修复者的“日常”。擦掉黄花梨箱柜铜组件上的锈,显出黄澄澄的光;一个个齿轮的调适,大座钟上的野鸭终于能扇动翅膀;颜色已经黯淡了的瑟,一层一层刷上新漆后华彩焕然……经历岁月风尘而破旧残损的各种文物在一双双神奇的手中重新焕发光彩。重视对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因为 A. 文物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 文物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C. 文物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精神标识 D. 利用现代元素修复文物,可以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答案】A ‎【解析】‎ ‎【详解】国家之所以重视文物保护和修复,是因为文物属于文化遗产,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A项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B项观点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神纽带,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精神标识,C项观点错误;“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的说法夸大了文物修复的作用,D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16.2017年3月28日,李克强在奥克兰总督府会见新西兰总督雷迪时强调,中新两国都尊重文化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能够激发人们的智慧,联通人类的梦想,中方愿同新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密切教育、旅游、文化等领域交流,使中新友好与合作在新形势下更上一层楼。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应完全不同 ‎②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原则 ‎③文化交流中要欢迎各国的各种文化在中国传播 ‎④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新两国都尊重文化多样性”这表明对待各民族文化应坚持一律平等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②项符合题意;“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交融能够激发人们的智慧,联通人类的梦想”,这表明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④项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既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完全不同的文化是不存在的,①项观点错误;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欢迎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进行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态度。‎ ‎(1)意义:①对文化发展的意义: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对经济发展的意义: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③对国际政治的意义: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2)态度:①进行文化交流,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②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17.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脉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2017年3月23日召开的“中国姓氏文化研讨会”,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对这一主题认识正确的是:‎ ‎①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 ‎②姓氏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③姓氏文化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并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④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题干中提到“中国人的姓氏既是家族血缘传承的符号,也是中国人利用汉字形音义的韵味传承中华文化的独特方式”,表明认祖寻根的姓氏文化能够凝聚中国人的家族信仰和民族认同感,①项符合题意;本次文化研讨会主题是“挖掘姓氏文化的当代价值”,表明对姓氏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有利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④项符合题意;姓氏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但并不一定都是优秀的,②项观点错误;姓氏文化是一种传统文化,我们要使它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但并不能说它是时代文化特征的一种反映,③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18.2017年7月8日,有着“海上花园”和“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厦门鼓浪屿申遗成功。申请和保护文化遗产:‎ ‎①可以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有利于我们树立对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 ‎③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 ‎④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申请和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我们树立对民族文化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有利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②④项符合题意;申请和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扩大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但不能够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①项观点错误;“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说法错误,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19.“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不论多么宏大的创作,多么高的立意追求,都必须从人民群众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质朴中发现崇高。这说明 ‎①反映国家和民族命运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②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 ‎③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 ‎④文艺创作应遵循自身规律,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中“伟大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最深刻把握的作品”,“史诗是人民创造的”表明揭示人类命运和民族前途是文艺工作者的追求,走入生活、贴近人民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态度,②③项符合题意;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①项观点错误;题干未强调文艺创作规律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20.20世纪初,歌剧艺术传到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主动拥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与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与当时社会生活相结合,不仅创作出了《白毛女》等歌剧经典,也实现了歌剧艺术的民族化,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歌剧艺术形式。这表明:‎ ‎①采用现代艺术形式就能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与新的艺术形式相融合是民族文化富有生机的根本动力 ‎③借鉴外来文化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④文化创新应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并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抗日战争时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的师生主动拥抱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并与中国音乐元素相结合、与当时社会生活相结合,创作出了《白毛女》等歌剧经典”,表明借鉴外来文化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促进民族文化发展,文化创新应以社会生活为源泉,并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③④项符合题意;“采用现代艺术形式就能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说法太绝对,①项观点错误;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21.“中国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与世界各国的紧密贸易往来,给个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很多人选择到中国留学,是因为到中国哪怕只是学好中文,对回国以后的就业都会有帮助。”外国留学生的心声表明:‎ ‎①经济是影响文化交流的重要因素 ‎②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 ‎③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巨大冲击 ‎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知识。中国巨大的市场促使外国留学生重视中国文化,体现了经济对文化交流的影响,也表明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强,①②表述正确且符合材料;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冲击,③不选;经济决定文化,④表述不当,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2.2017年7月29日,以秦文化为主题的情境体验剧《梦回大秦》以浸入式的戏剧表演形式,带领大家穿越历史,触摸大秦。走进《梦回大秦》的实景剧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秦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观众的好评。《梦回大秦》受到观众的好评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 ‎②通过大众传媒扩大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速度 ‎③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贴近了观众的文化需求 ‎④通过文化的创新激发了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走进《梦回大秦》的实景剧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秦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受到观众的好评”,表明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①项符合题意;通过采取实景剧的形式,创新了文化的呈现形式,这种喜闻乐见的呈现形式贴近了观众的文化需求,③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传媒,②项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B。‎ ‎23.在一项由“一带一路”沿线20国青年参与的评选中,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作中国“新四大发明”。曾以古代“四大发明”推动世界进步的中国,正再次以科技创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新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体现了:‎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③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大众传媒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不论是古代“四大发明”还是“新四大发明”都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项符合题意;“新四大发明”向外传播,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发展理念,表明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②项符合题意;从古代“四大发明”到“新四大发明”,体现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没有体现文化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项不合题意;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点睛】区别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途径 手段 区 别 内涵及侧重点 指的是与人们文化传播相关联的社会交往活动。主要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指文化传播所借助的物质技术手段。主要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具体 形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 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联系 文化传播以大众传媒为载体,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途径传播,实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4.京剧新戏《天道行》源于传统戏《双合印》,在继承传统京剧表演艺术特色的同时,进行提炼和创新,立体化塑造了以明代八府巡按董洪为代表的清官形象,着重凸显国法大如天的现实意义,该剧自演出之日起就备受观众的喜爱。这说明:‎ ‎①文化创新必须推动文化的机制体制创新 ‎②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③古为今用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焕发了新的生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京剧新戏《天道行》源于传统戏《双合印》,在继承传统京剧表演艺术特色的同时,进行提炼和创新着重凸显国法大如天的现实意义”,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焕发了新的生机,②④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没有涉及通过文化的机制体制创新推动文化创新,①项不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25.一些外国影片多次在我国创造高票房收入,但我国影片却还没有真正走出去。一位电影工作者指出:“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讲中国故事,但要在别人的市场上、别人的影院里被真正接受,仅有自信是不够的。”这说明中国电影要把中国故事讲出国门,需要:‎ ‎①加强中外交流与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文化理解和尊重 ‎②把握外国观众心理.以他们的思维方式传递他们的价值观 ‎③把借鉴外国先进的电影技术,作为文化创新的根本方法 ‎④既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又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 ‎“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讲中国故事,但要在别人的市场上、别人的影院里被真正接受,仅有自信是不够的”,这表明中国电影要把中国故事讲出国门,需要既保持本民族文化的个性,又充分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加强中外交流与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文化理解和尊重,①④项符合题意;国产电影应该讲好中国故事,不能失去本色,②项观点错误;文化创新的根本方法是立足于社会实践,③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26.“扬帆未来,我们心手相牵!”2017年9月4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扬帆未来》,在厦门隆重举行。这是一台兼具中国闽南特色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文艺晚会,欢迎金砖各国贵宾。晚会构思巧妙,南音、戏曲、木偶等古老元素始终贯穿于晚会中;设计极有创新,向世界完美展示了独特的闽南文化。以充满闽南特色、世界语言,充分运用现代化视听手段,又与西方文艺表现形式相融合,受到了全国观众的欢迎和高度好评。这说明:‎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传统现代交织共存、中西文化兼容并包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扬帆未来》文艺晚会构思巧妙,设计极有创新,深受欢迎,说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①项符合题意;该晚会传承传统文化,融入西方优秀文化,受到了全国观众的欢迎和高度好评,说明只有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②项符合题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指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统现代交织共存、中西文化兼容并包不体现传统文化的民族性,③项观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文化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A。‎ ‎【点睛】文化创新的意义。‎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7.英国BBC公司为制作《中国化的英国学校》纪录片,特邀5名优秀中国教师到英国一所顶级中学任教,结果中国教师明显“水土不服”,英国学生的不少举动让他们十分“抓狂”;而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高强度教学,被中国老师训哭。这种现象说明:‎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中英的不同国情使中国教育模式难以融入英国 ‎③中英两国不同的价值观,是这一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 ‎④中英两国的社会环境不同,必然导致两国师生在文化上根本对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中国教师无法适应英国的教学环境,英国学生也无法适应中国高强度的教学,是因为两国文化存在差异,导致两国人民对学校教育的认知不同,影响了两国人民的交往行为和方式,这说明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中英两国关于教育的不同价值观是造成题干中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①③项符合题意;题干中并未体现中英的不同国情使中国教育模式难以融入英国,②项不合题意;各民族文化既有特殊性,也有共性,故“两国师生在文化上根本对立”说法不正确,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B。‎ ‎28.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固守民族传统文化,抵制文化走向融合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保护好古村落,②③项符合题意;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并不是多数人的选择,该观点违背客观事实,①项观点错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更好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固守民族传统文化,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C。‎ ‎【点睛】尊重文化多样性。‎ 必要性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为什么 ‎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重要性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文化是民族血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怎么样 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原则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具体要求: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任务 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29.已有千年历史的泉州提线木偶戏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木偶艺术。在世界木偶艺术濒临消亡的今天,泉州木偶艺人长期坚守,将高超的表演技艺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在海内外享有盛誉。这说明:‎ ‎①文化传承只要融合了民俗活动,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提线木偶艺术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特质 ‎③独具特色的提线木偶艺术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色彩 ‎④提线木偶艺术之所以富有活力就在于它扎根于社会生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 ‎“已有千年历史的泉州提线木偶戏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木偶艺术”,说明独具特色的提线木偶艺术是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色彩,③项符合题意;“木偶艺人将高超的表演技艺与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融合在一起”,这说明提线木偶艺术之所以富有活力就在于它扎根于社会生活,④项符合题意;“文化传承只要融合了民俗活动,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说法太绝对,①项观点错误;提线木偶艺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特质,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30.“五福临门”是中国人常提及的祝福语。五福源自《书经•洪范》,是古代中国民间关于幸福观的五条标准: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而当今我国人民的五福追求有所变化,如爱国、富强、和谐、敬业和友善。这一变化:‎ ‎①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 ‎ ‎②是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 ‎ ‎③表明只有中国传统文化才有相对稳定性 ‎ ‎④说明不同时代的价值追求截然不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五福的传承演变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的体现,也体现了把时代精神注入到传统文化之中,①②项符合题意;不只是中国传统文化才具有相对稳定性,③项观点错误;古代的富与当今的富强基本内涵一致,值追求,④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31.面对全球治理的固有难题和新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改革贡献中国智慧,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和赞赏,并被写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化基因在于 ‎①中国当代波澜壮阔的外交实践 ‎②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 ‎③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 ‎④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共赢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于中华民族求同存异的宽广胸怀,②项符合题意;“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全球治理改革贡献中国智慧”说明这个理念来自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③项符合题意;①④项均不属于文化基因,不合题意。答案选C。‎ ‎【点睛】正确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2.2017年9月,由中央网信办、文化部主办的“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型网络传播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通过互联网充分展现“非遗”之美、报道“非遗”之最,这说明了:‎ ‎①大众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②展现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宣传展示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④科技为形成非遗保护的合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互联网充分展现“非遗”之美、报道“非遗”之最,借助了互联网科技强大的功能,说明科技为形成非遗保护的合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④项符合题意;通过网络传播非遗,促进人们关注非遗,成为宣传展示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树立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③项符合题意;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不具有丰富和扩展中华文化的内涵的作用,该观点夸大了大众传媒的作用,①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不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且不同文化交流融合会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不会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②项观点错误。答案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逐渐成熱,“互联网+知识”推动知识付费业态迅速发展,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知识付费平台上的知识产品,让知识变现更加快捷,创新知识传播的渠道和形式,为学习者认知世界提供了多元视角。一些深奥的理论被转化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众传播,有利于拉近学习者与传授者的距离,提高学习效率。而付费的形式不仅有助于鼓励知识生产者不断生产和分享自已的知识和经验,也给学习者带来付出感和代价感,督促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学习。知识付资在传统的教育培训与普通免费信息的中间地带,催生出-片新生知识的园地。《知识付资经济报告》的数据显示,55.3%的网友有过知识付费行为。但也有人认为,知识付费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求知者获得了知识,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知识付费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答案】①经济活动(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知识付费能调动知识生产者创造、传播优质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知识付费推动的教育方式变革,提高了知识获取的效率,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③依托大众传媒为主要手段的知识付费,创新了知识传递、沟通、共享的方式,有效扩大了文化传播的影响力。④知识付费的学习方式,可能削弱学习者的思考能力,给文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解析】‎ 本题以“知识付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手段等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知识付费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去说明。具体可从知识付费能调动知识生产者创造、传播优质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更加主动地学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知识付费推动的教育方式变革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依托大众传媒的知识付费,创新了知识选择、传承和学习的方式,有效扩大了文化的影响力;知识付费的学习方式也可能给文化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等角度进行说明。‎ ‎【点睛】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文化传播的途径不同。文化传播的途径主要是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及大到政治经济活动小到家庭聚会等,而文化传播的手段在现代主要是大众传媒。在做题中这二者绝对不能混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邯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是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的必要路径。‎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答案】‎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或先进文化促进作用)。②“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其实质就是肯定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或)教育和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扶贫工作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或文化产业发展; 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文化扶贫为背景,组织设问,检测学生对文化的作用的相应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核心素养。难度不大。‎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等知识,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结合材料,对接文化的作用。首先明确设问“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即先进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回答问化作用类的主观题必写的一层;然后分析材料可知:“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体现了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点睛】关于文化的作用的常考角度。‎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在向物质力量转化时,是通过社会实践实现的,离开社会实践,文化的作用不能体现。‎ ‎2.文化是依存于社会,又反作用于社会的精神力量,但它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 ‎3.文化虽然也能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始终是第二位的,它不可能与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等量齐观。‎ ‎4.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表现为不同性质的文化促进或阻碍经济、政治的发展或变革。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对文化的作用要做具体分析。‎ ‎5.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6.文化可以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文化可能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或者是滞后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2017年7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为传统中医药振兴制定的国家法律,是中医药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医以精深的科学内容、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医疗实践、鲜明的民族风格屹立于世界医学与科学之林,是世界上迄今唯一保持不衰的传统医学,是世界科学史上的奇迹。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 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请你为振兴中医药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①立足社会实践,要在实践中通过传承和发展中医药理论振兴中医药。②振兴传统中医药要继承优秀中医文化的传统,同时也应推陈出新,创新中医药技术方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使中医药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③振兴中医药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增强中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振兴中医药需要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培养更多中医药优秀人才。‎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振兴中医药为背景,组织设问,检测学生对文化创新相应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核心素养。‎ ‎【详解】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为振兴中医药提出合理化建议。此题为措施类试题,考查的是如何实现文化创新的知识。首先分析中医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如何实现中医药文化创新,推动中医药发展。据材料可知:“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所以振兴中医药需要对继承优秀传统中医文化,推陈出新;“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所以振兴中医药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增强中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所以振兴中医药需要大力发展中医药教育,培养更多中医药优秀人才。此外,振兴中医药,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 ‎【点睛】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 从根本途径看 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从创造主体看 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创新与继承关系看 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从创新与交流、借鉴、融合关系看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 从落脚点看 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2018年的秋天,《中国诗词大会》走进东坡故里,在眉山进行百人团的海选活动。诗词大会眉山行,洪雅实小在行动。10月19日,洪雅县实验小学隆重举行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洪雅实小校园选拔赛的决赛。参加决赛的46名选手他们都是过关斩将、突破重围的诗词爱好者,经过班级初赛、年级复赛,才脱颖而出,进入决赛。通过决赛的“同字诗句大连背”、“小组比拼‘飞花令’”、“‘飞花令’式大决战”三轮比拼,评选出25名选手,将代表洪雅实小参加10月29日洪雅赛区挺进眉山的选拔赛。‎ 此次活动,掀起了诗词文化的热潮,将引领全校师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提升素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唤醒传承文化基因的努力,即便走得再快,也请勿忘‘诗和远方’!‎ ‎“中国诗词大会”已播出三季,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原创语言文化类品牌节目。同时有得到世界各国的爱好中华文化的外国人士广泛关注。‎ ‎(1)结合材料,从所学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央视打造《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价值。‎ ‎(2)某校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准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主题活动,请你为此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答案】(1)①《中国诗词大会》使人们感悟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体会古人的情怀,汲取古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②《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继承(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和发展)。③《中国诗词大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中国诗词大会》依托大众传媒的传播手段。//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某校为丰富拓展校园文化,准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主题活动,请你为此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示例:诵读中华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延续文化血脉,传承文化基因;传承传统文化,放飞中国梦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文化的作用的相应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第一问没有明确限定知识范围,难度较大,第二问属于开放性设问,较简单。‎ ‎【详解】(1)设问一要求结合材料,从所学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央视打造《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价值。据设问可知,本题考查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特点、地位和作用,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取舍即可。据材料可知:“通过此次活动,可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提升素养”,说明通过《中国诗词大会》,人们感悟中国古典诗词之美,体会古人的情怀,汲取古人的智慧;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国诗词大会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原创语言文化类品牌节目”,说明《中国诗词大会》可以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思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推动中华优秀传统继承;“《中国诗词大会》得到世界各国的爱好中华文化的外国人士广泛关注”,说明《中国诗词大会》依托大众传媒的传播手段,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2)设问二要求为“中华经典诵读”主题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所写标语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