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鲁山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政治试题
河南省鲁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政治试卷 1.下列能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一组观点是: ①存在即被感知 ②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③气者理之依也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存在即被感知,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子非鱼,焉知鱼之乐,②属于不可知论者。 ③:气者理之依也,③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④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根据题肢搭配,①③是体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一组观点。 故本题选A。 【点睛】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根本分歧: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 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2018年8月13日至20日,由国际哲学团体联合会和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来自121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名哲学家代表及哲学爱好者参会。本届大会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并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这反映出 A. 学习哲学就能成为完美之人 B. 哲学揭示的是某一领域的规律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D.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与世界观、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的任务。A:学习哲学就能成为完美之人,这夸大了哲学的作用,人本就无完美之人,A错误。 B:具体科学揭示的是某一领域的规律,B错误。 C:并非所有哲学都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C错误。 D:哲学的任务就在于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D正确。 【点睛】哲学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进行反思科学进行的结果,是人们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本质的和最普遍的规律。 3.从哲学上看,与漫画中公鸡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 A. 心外无物 B. 我思故我在 C. 吾心即是宇宙 D. 气者,理之依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要求选出与漫画观点不一致的观点。漫画中的观点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即认为我(人)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外无物”“我思故我在”“吾心即是宇宙”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具体表现,与漫画观点相一致,与题意不符,ABC可排除;“气者,理之依也”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具体表现,与漫画观点不一致,D入选;故本题答案为D。 4.数十年中非友好交往硕果累累,双方正在合作共赢道路上阔步前进。但是,总有人不顾事实,不断抹黑中非之间的兄弟情谊,用所谓“新殖民主义”“中国融资增加非洲债务论”等恶毒言论攻击中国。可见,这些人的“酸葡萄心理”( ) A. 犯了客观唯心主义错误 B. 犯了机械唯物主义错误 C. 并未回答哲学基本问题 D. 主观刻意歪曲反映客观 【答案】D 【解析】 【详解】“酸葡萄心理”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时,为了解除内心不安,无视客观现实,编造一些“理由”自我安慰,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D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材料主旨体现的是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A不符合题意;机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形态,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B不选;哲学基本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酸葡萄心理”错误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颠倒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C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5.伟大的科学巨人斯蒂芬·霍金在《大设计》里说:“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因,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没必要借助上帝引燃蓝色导火线,让宇宙诞生。”下列与斯蒂芬·霍金的世界观相一致的有 ①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②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 ④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霍金认为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因,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这表明霍金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世界观。“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是指道是具体事物的道,没有具体事物也就没有抽象的道理,是一种唯物主义世界观,①正确;“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意为道非平常之“物”,它作为形上本体,既独立于万物又内在于万物并超越万物、存在于相对并超越相对而走向绝对、是万物存在之根据而其本身却无复根据。这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②不符合题意,排除;“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精”认为精神由道产生,形体由精神产生,精神比形体更根本,把虚无的“道”说成世界的本源,是一种唯心世界观,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意思是指物质世界的气化流行,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其规律性的,属唯物主义观点,④正确。故本题选C。 6.“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内容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朱自清对荷花的描写极具想象化,揭示了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②④符合题意。 ①: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反映形式的差异性和多样性,①说法错误。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能否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不是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自生的,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1)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 )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具体感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形式。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共同的属性的概括反映,是对客观事物作出的间接的但又是更为深刻的反映。具体感受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反映。抽象思维与具体感受的区别只是反映的内容和形式不同,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 (3)无论是人们对过去和现在的反映还是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人们对未来的预测是根据客观事物而作出的一种超前反映,根源于过去、现在的客观存在。因为,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是消极的,而是能动的,它能够以客观存在为基础作出某种想象,进行“超前”反映。 7.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它把一个组的全体成员都组织在一起,使每个成员都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观念,既不怕别人的讥讽,也不怕别人的批评和指责。它的特点是让与会者敞开思想,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型风暴。头脑风暴法的合理性在于 ①观念越是奇异,越是与众不同,越有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 ②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每个人的观念都蕴含真理性认识 ③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观念的交流、碰撞有利于深化认识 ④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往往不同,观念的交流、碰撞有助于形成较全面的认识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③④:头脑风暴法的合理性在于人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局限性甚至错误,观念的交流、碰撞有利于深化认识。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往往不同,观念的交流、碰撞有助于形成较全面的认识,③④符合题意。 ①:头脑风暴法的合理性在于使各种设想在相互碰撞中激起脑海的创造型风暴,而不是观念越是奇异,越是与众不同,越有利于开发创造性思维,①说法错误。 ②:人的认识都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并不是每个人的观念都蕴含真理性认识,②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影响认识的因素: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反映。认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①受客观因素的制约,受到客观事物本身、实践水平能力的制约。最根本的是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受主观因素的制约,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都会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认识。 8.《韩非子》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③:老马识途的故事告诉我们,意识具有能动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②③符合题意。 ①: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①说法错误。 ④:实践是人特有的,老马之“智”凭借的是动物的本能或心理活动,与人之“智”完全不同,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实践的基本含义和特点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2)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人的孤立的活动,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 9.俗话说“天下乌鸦一般黑”,我们平时所说的“乌鸦”其实是鸦科属下的数种鸟类,在我国境内,常见的就包括小嘴乌鸦、大嘴乌鸦、秃鼻乌鸦、渡鸦等多种,虽然“黑”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材料表明: ①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来自于客体本身 ②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 ③真理是发展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常常在新的实践活动中被推翻 ④对乌鸦“黑”的真理认识中包含着错误,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黑色”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认识的相关知识。虽然“黑”是我们辨认乌鸦的一个关键特征,但实际上没有一种乌鸦是真正意义上“黑色”的。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那些看似黑色的羽毛会呈现出带金属光泽的蓝紫色或蓝绿色,这些美丽的颜色对于我们人类的眼睛来说非常难识别。这表明对乌鸦“黑”的认识不是主体的凭空想象,而是来自于客体本身,对乌鸦“黑”的认识受认识对象本质和属性暴露程度的制约,①②正确;真理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过程,③中的“被推翻”说法错误,排除;④表述错误,“真理认识中包含着错误”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两者不容混淆。故本题选A。 10.2019年经济工作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列与“稳中求进”反映的哲理一致的有 A.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B.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C: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蕴含的哲理与题意相符。 A: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A与题意不符。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了了唯物主义思想,B与题意不符。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和静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11.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号着陆器上配置的地形地貌相机完成了环拍,成功向地面发回世界首张月背全景图,科研人员根据降落相机拍摄的影像图,完成了着陆点周围月面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这是人类认识和研究月球的重大突破。这说明了 ①世界的物质性依赖于科学实验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科学实验是人的实践活动,自然界早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因而世界的物质性不依赖于科学实验,①不选。 ②:科研人员借助于嫦娥四号实现对“着陆点周围月面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说明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而“分析”就是一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动性的过程,②入选。 ③: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嫦娥四号这种认识工具在实践中的创造为人们认识月球提供了助力,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③入选。 ④:材料体现认识决定于实践,未体现人的认识能力无限,④不选。 故本题答案为C。 12.下列古语与所蕴含辩证法哲理相对应的是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体现了坚持两点论,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②④中的古语与所蕴含辩证法哲理相对应。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了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对应错误。 ③: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体现了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③对应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状态): (1)(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方法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原理内容)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3.2019年4月1日12时,我国第二大河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进入全域禁渔期。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填补了黄河流域性渔业资源保护制度的空白,这是各级渔业渔政部门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促进黄河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表明 ①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②系统优化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世界任何事物的发展方向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④人类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实施黄河禁渔期制度表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人类要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养护黄河水生生物资源,促进黄河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水域生态文明建设,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不体现系统优化方法,②与题意不符。 ③:事物发展的途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是前进的,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要正确地认识必须通过实践,依靠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14.习近平同志对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的谚语、成语情有独钟。习声回响、平语近人。下列对其引用的成语、谚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注重量的积累 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习近平同志对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的谚语、成语情有独钟。习声回响、平语近人。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要注重量的积累;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①④对应正确。 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对应错误。 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③对应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发展的状态): (含义: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1)(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方法论)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原理内容)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5.2019年3月5日,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解决实现“两不愁三保障”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落实对特殊贫困人口的保障措施。脱贫致富离不开产业支撑,要大力扶持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我国政府的精准脱贫战略 ①把握了精准脱贫工作的主次方面,坚持了两点论 ②抓住了精准脱贫工作主要矛盾,坚持了重点论 ③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实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④正确对待不同事物的矛盾,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④:从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政府的精准脱贫战略抓住了精准脱贫工作的主要矛盾,坚持了重点论。正确对待不同事物的矛盾,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反映我国政府的精准脱贫战略抓住了该问题的重点,不体现把握了精准脱贫工作的主次方面,①与题意不符。 ③:材料强调精准扶贫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体现实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点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反对对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反对把理论当成不变的教条,生搬硬套。 16.2019年1月15日,嫦娥四号上搭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发布了最新试验照片,照片显示试验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试验,也加深了人类对月球表面环境的认识,由此可见 ①该生物试验体现了人类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嫩芽的出现证明了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③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才能正确认识事物 ④实践发展提供了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④:嫦娥四号上搭载的棉花种子已经长出了嫩芽,这也标志着嫦娥四号完成人类在月面进行的首次生物试验,也加深了人类对月球表面环境的认识,由此可见实践发展提供了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该生物试验体现了人类根据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①④符合题意。 ②:嫩芽的出现证明的不是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而是证明人类在实践中能够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认识具有上升性,②与题意不符。 ③:材料不体现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问题,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点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实践中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17.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这因为 ①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②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只要不断批判和否定,新事物就能保持质的稳定性 ④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中华老字号要成为“常青树”,需要不断创新。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事物只有通过自我否定、自我超越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只有不断吐故纳新,事物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①④符合题意。 ②:事物的优势和劣势相互转化具有客观性,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②说法错误。 ③:只要不断地辩证否定,新事物才能发生质的飞跃而不是保持质的稳定性,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辩证的否定: 原理内容:(1)辩证的否定是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的产生和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3)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业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 18.2019年2月1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脱贫攻坚看海雀》为题,深度报道了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河镇乡海雀村从34年前荒山秃岭的极度贫困,到如今林茂粮丰,朝着美丽乡村转变的伟大创举。人民日报深度报道海雀村脱贫创举的辩证法意义在于 A. 海雀村脱贫实践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科学性 B.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海雀村脱贫经验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C. 扶贫先扶志,海雀村脱贫的伟大创举能激发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斗志 D. 个性包含共性,海雀村脱贫经验提供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 【答案】D 【解析】 【详解】D:人民日报深度报道海雀村脱贫创举的辩证法意义在于个性包含共性,海雀村脱贫经验提供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有推广的价值,D符合题意。 A:海雀村脱贫实践检验了精准扶贫政策的科学性不属于辩证法意义,A与题意不符。 B: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海雀村脱贫经验提供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遵循,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B说法错误。 C:C不属于辩证法意义,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D。 【点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坚持这一原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有助于学会“解剖麻雀、抓好典型,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科学的工作方法。 19.2019年3月24日,剑桥大学校长斯蒂芬·图普访问北京大学,双方签署两校战略合作协议,两校在环境哲学、科学、地球科学、医学、天文、物理、材料等领域开展了多方位合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剑桥和北大两校教育的差异性是相互学习借鉴的前提 ②剑桥和北大两校教育的斗争性在交流中可以转化为同一性 ③剑桥和北大两校教育的合作互动将推动双方的共赢与发展 ④剑桥和北大两校教育的斗争性是相对,同一性是绝对的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同一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因此,剑桥和北大两校教育的差异性是相互学习借鉴的前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剑桥和北大两校教育的合作互动将推动双方的共赢与发展,①③正确。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而不是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②错误。 ④: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对立统一关系。这种矛盾是事物自身所固有的,人们不能任意制造,也不能任意取消,矛盾具有客观性。 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的统一关系(包括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0.年味并非凝固不变,随时代进步而变化,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年味变化,变的是那些与现代文明相去甚远、与时代观念渐行渐远、与新消费理念不相适应的习俗,不变的是年的精神内核与内生引力。从年味的“变”与“不变”中,我们获得的哲学感悟是: ①不同的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 ②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③年味的“变”体现了对“不变”的辩证否定 ④年味的“变”与“不变”源于人们的心理感受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年味”随时代进步而变化,随社会发展而变化正体现了不同的年味是对不同时期的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入选。 ②:年味的“变”体现的是运动的无条件性,年味的 “不变”说明的是静止的有条件性,因而一切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②入选。 ③:辩证否定是事物自我否定,不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因而不会是“变”否定“不变”,③不选。 ④:年味的“变”与“不变”源于社会实践,④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 21.废旧蛋糕盒、糖果盒、旧报纸、空水瓶……这些平时毫不起眼的物品,原本是要被大家丢进垃圾箱的,而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改造力,用自己的一双双“巧手”,将其变成了一件件造型精美、寓意深刻的工艺品。这启示我们 ①同一客体与同一主体的价值关系是唯一的 ②一事物有没有价值与主体的需要紧密相关 ③一事物有没有价值与其自身属性关系不大 ④发挥意识能动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②④:材料反映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改造力,用自己的一双双“巧手”,将废旧物品变成了一件件造型精美、寓意深刻的工艺品。这启示我们一事物有没有价值与主体的需要紧密相关,发挥意识能动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②④符合题意。 ①:同一客体与同一主体价值关系并不是唯一的,同一客体可能能够满足同一主体多种需要,①说法错误。 ③:事物有没有价值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直接关联,事物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点睛】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是客体对人的积极意义,是客体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人不同于物,物永远都是价值的客体。人既是价值的主体,又是价值的客体。作为价值的客体,人的价值就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作为价值的主体,人的价值则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得到应有的报酬和认可。人是价值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是价值的主体和价值的客体的统一,因此,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辨证统一。 22.伊索寓言中有一篇关于蚱蜢和蚂蚁的故事:蚱蜢很懒。整个夏天只知道唱歌玩乐,而蚂蚁则忙着储藏粮食,为冬天作准备。当寒冷的冬季来临时,蚱蜢向蚂蚁乞要食物,遭蚂蚁拒绝,最后被饿死,该寓言故事告诉我们 ①要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生活中要乐于助人 ②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③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道路正确前行的重要条件 ④社会意识具有独立性,要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蚂蚁忙着储藏粮食,为冬天做准备”,表明人要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指引人生道路正确前行的重要条件,③符合题意;理想信念属于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④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和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①②不符合题意。故选D。 23.人们将具有神秘性、颠覆性、超强能量的技术称为“黑科技”,如星战BB-8机器人、IC-R智能头盔等。不过有科学家指出,人们在拥抱“黑科技”的同时,也要守住人类伦理底线,才能在科技与文明发展之间维持一种理性的平衡。这说明 ①对于“黑科技”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创新有利于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③发展“黑科技”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 ④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黑科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科学家指出,人们在拥抱“黑科技”的同时,也要守住人类伦理底线,才能在科技与文明发展之间维持一种理性的平衡。这说明对于“黑科技”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来看待“黑科技”,①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在拥抱“黑科技”的同时,也要守住人类伦理底线,寻找科技与文明发展之间的平衡点,②③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24.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 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②积极发挥社会意识的促进作用 ③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④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理想信念,①入选;先进的社会意识起促进作用,②说法错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着眼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克服片面、静止、孤立的思维方式、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③入选;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④不选。故本题答案为B。 25.砍伐一片森林,制作家具等物品,然后通过市场销售进入消费过程,这个地区的GDP会出现增长。但从生态平衡和经济福利的角度看,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甚至使人们失去家园和生存空间。这一事件表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 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②树立曲折中前进的发展观 ③全面认识人类活动的影响 ④集中力量去解决主要矛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①入选;砍伐一片森林既使“地区的GDP 会出现增长”,又会导致“水土流失和洪水泛滥”,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③入选;曲折中前进的发展观意为正确面对前进中的困难、相信困难能够被克服,材料未体现这一点,②不选;材料主要体现矛盾双方的关系,未体现主次矛盾的关系,④不选。故本题答案为C。 26.梁启超说,“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先进的思想 ①能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③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 ④能为提升民众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梁启超的话的主旨是探讨思想和行为的关系,“思想者事实之母也。欲建造何等之事实”强调了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思想属于上层建筑,先进的思想能准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①符合题意。 ②:该说法夸大了文化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②排除。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思想者事实之母也”,表明思想可以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先导,③符合题意。 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为思想能提升民众实践能力奠定基础的说法是错误的,④排除。 故本题选B。 27.“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一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苔》,被乡村教师梁俊改编为诗歌,并与山里的学生小梁在《经典咏流传》舞台重新演绎。这首诗让大山里的孩子明白:他们像苔花一样,虽然很小,也要学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苔》这类诗对品读主体的意义在于 ①发挥其特有感染力,培养奋斗精神 ②造就健全人格,丰富自然科学知识 ③正确认识生命价值,陶冶思想道德情感 ④确立文学审美能力作为文化素养的核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首诗让大山里的孩子明白:他们像苔花一样,虽然很小,也要学牡丹一样勇敢地开放。”说明这《苔》这类诗对品读主体的意义在于发挥其特有感染力,培养奋斗精神,正确认识生命价值,陶冶思想道德情感,本题①③符合题意;文化素养的核心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④观点错误,应排除;丰富自然科学知识与材料不符,②应排除;本题应选D。 28.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成立30多年来,在脱贫攻坚中坚持精神扶贫先行。创办3896个“新时代农民讲习所”,200多万人接受培训,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激励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减少贫困人口585.02万,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生动典型。这说明 A.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日益相互交融 B.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C. 先进文化能为脱贫攻坚提供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 D. 精神扶贫是实现贫困地区群众脱贫的决定性力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不是相互交融,A不选;材料体现的是文化的反作用、不是经济的决定作用,B不选;从材料中“接受培训”可知先进文化能为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从材料中“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激励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可知先进文化能为脱贫攻坚提供思想动力,C正确;文化的作用是一种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精神扶贫也不是决定性力量,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点睛】本题易混剖析:文化建设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正确方向保证,主要表现为通过思想道德建设做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坚持新发展理念。 (2)不竭的精神动力,主要是弘扬劳模精神、弘扬企业家精神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给经济发展以内生动力。 (3)强大的智力支持,主要是通过科学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养,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29.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于中国人内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下列名句能体现这一特点是 ①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④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都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②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③强调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都不能体现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30.“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言语无味。“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或将近45亿元,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据此判断 ①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将得到保障 ②新时代呈现文化塑造人的新形式 ③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日趋重要 ④文化产业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2018年国内有声阅读的市场规模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可以判断出新时代呈现文化塑造人的新形式,文化产业将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②④项符合题意;我国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已经得到保障,而不是将得到保障,①项说法错误;材料不体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日趋重要性,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 【点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1.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如果对文化遗产的意义加以描述,你认为表述准确的关键词组是 A. 大众文化、文化创新、文化传承性、文化创新与发展 B.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民族性、文化批判与继承 C. 先进文化、文化发展、文化多元性、文化传播与开发 D. 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 【答案】D 【解析】 【详解】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承载着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由此可见,用传统文化、文明演进、文化多样性、文化传承与保护等关键词,对文化遗产的意义加以描述最为恰当,D符合题意;ABC均不能准确表述文化遗产的意义;正确选项为D。 【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以名录方式确立,有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32.敦煌研究院与腾讯深入合作,利用腾讯“博物馆”和“数字敦煌”的AR、VR能力,使游客通过AR导览深入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数字敦煌”让一批敦煌艺术精品通过数字平台、数字展览、手机App等途径走出敦煌,走向世界。“数字敦煌”能够( ) ①助力游客更深入了解敦煌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②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③利用现代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根本上变革游客的参观方式和内容 ④提高莫高窟的游客承载能力,最大限度挖掘敦煌文化的经济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数字敦煌”让一批敦煌艺术精品通过数字平台、数字展览、手机App等途径走出敦煌,走向世界。“数字敦煌”能够助力游客更深入了解敦煌文化,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有利于满足游客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增强文化遗产保护意识,①②符合题意;“数字敦煌”并不能从根本上变革游客的参观方式和内容,③说法错误;“数字敦煌”有利于提高莫高窟的游客承载能力,最大限度挖掘敦煌文化的文化历史价值而非经济价值,④说法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文化遗产保护,中华文化 (1)文化遗产保护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文化遗产保护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③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2)中华文化的力量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丰富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②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要特别注意挖掘材料中隐含的意思,对材料进行完整、准确的理解。本题难度适中。解答时注意排除错误选项。 33.《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就收获好评无数,目前豆瓣评分高达9.3分。高度好评的背后是制片人深入研究了视频用户的需求,在节目形式上做了大胆创新,如明星组成的“护宝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来自全国东南西北9大博物馆馆长组成的“第一点评天团”在粉丝文化、明星效应、网络连接等领域找到了很好的契合点和引爆点。由此可见( ) ①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创新载体和形式 ②传统文化较好地实现了现代性的转化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④数字技术是提高文化传播的决定因素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国家宝藏》一经播出就收获好评无数,而高度好评的背后是制片人深入研究了视频用户的需求,在节目形式上做了大胆创新。由此可见弘扬传统文化需要创新载体和形式,使传统文化较好地实现了现代性的转化,①②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③说法错误;数字技术是提高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而非决定因素,④说法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二者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正确处理: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 ②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4.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40周年大会上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关系发展的40年历程可以说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历史和法理事实,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改变的,也是无法阻挡的,更是无法割断的。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两岸中国人都是这一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 ②顺应民意,携手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符合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③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在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上从未分离 ④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人心之所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后40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不合适的,①材料未体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要求,②入选;“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说明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必须弘扬团结精神,③入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C。 35.优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宝剑锋从磨明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告诉人们付出才有收获努力方能成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歌颂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尊重劳动,爱惜粮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忧国优民的伟大情怀。这说明优秀古诗词 ①当中往往蕴涵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④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优秀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中往往蕴涵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观,①④项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②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优秀古诗文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作用,③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 【点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36.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面临“弯道超车”的新趋势新机遇,我们必须弘扬中国精神,激发全民探索未知、敢于创新的热情,凝聚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因为它 ①是发展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 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当今时代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因为它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特征和价值追求,②③符合题意;弘扬中国精神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①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④错误。故选B。 37.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这五项使命任务要求我们 ①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和取缔落后文化 ②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 ④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抵制和取缔腐朽文化,①说法错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④说法错误;“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我们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民,②③符合题意。本题选C。 38.乡贤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在乡村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扶助乡里、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等特点。某市大力推进新乡贤文化建设,截止到2017年底,由乡贤出资设立公益基金180多个,启动扶贫发展项目1000多个。该市建设新乡贤文化的意义在于 ①使乡贤文化建设成为农村凝魂聚气的基础性工程 ②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推进乡村治理,涵育文明乡风 ④引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的基础性工程,①说法错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文化建设的前进方向,④说法错误;乡贤文化 “具有扶助乡里、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等特点”、“由乡贤出资设立公益基金180多个,启动扶贫发展项目1000多个”,说明该市建设新乡贤文化的意义在于,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乡村治理,涵育文明乡风,②③符合题意。本题选A。 39.“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是因为 A.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B. 提升文化竞争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C.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D. 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来自文化自信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是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都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B符合题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A说法错误。C说明了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没有回答出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因。“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来自文化自信”颠倒了二者关系,应为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D错误。故本题答案为B。 40.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通过普通人的小故事,串联起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该片从2018年12月2日起在央视一套热播的同时,也在网络上走红。网友评价该纪录片不仅串起国人满满的回忆,也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该纪录片的热播启示我们,文艺创作应该 ①立足于社会实践,反映人民利益与呼声 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③立足于满足市场娱乐需求,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 ④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彰显文化自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纪录片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变迁,书写人民群众的改革实践和生活变迁,同时激发了人民的该国热情,因此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这启示文艺创作应立足实践、反映人民呼声,展现出当代中国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自信,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文化风格和形式多样化和文化产业,排除②;立足于满足市场娱乐需求,该说法错误,排除③。故选C。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在劳动人民实践基础上,主要形成于黄河流城,以观察该区城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在随后生产生活中,我国劳动人民又动态地修改和完善了与节气相关的农谚,并逐渐衍生出节日文化和生产仪式等习俗活动。近年来,凝聚着各族人民的伦理情感和信仰的九华立春祭、壮族霜降节、苗族赶秋等民俗活动陆续被列为“二十四节气”遗产项目的扩展名录。 结合材料,运用“体味文化”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和人的关系的。 【答案】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二十四节气”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和文化。“二十四节气”不断被修改和完善并与节日、生活习俗相联系。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二十四节气”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二十四节气”为背景材料,考查“体味文化”的相关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产生等方面,分析“二十四节气”是如何体现文化和人的关系的。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体味文化”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和人的关系的。 从材料可以看出,“二十四节气”是在我国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被修改和完善并与节日、生活习俗相联系,作为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可运用“体味文化”的知识,从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和文化、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等方面,分析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和人的关系的。 【点睛】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人类社会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上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2.[“政治认同”素养]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来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过去,对出远门的人来说,远隔千山万水,交通不便,通信不畅,团圆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今天交通、通信发达,对忙碌的现代人来说,中秋节的团圆,更多地表现为一种释放压力、调整生活节奏的诉求,同时,在这个更具诗意的日子里,在一种更具仪式感的氛围中,我们可以重温那渐行渐远的传统文化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 【答案】①中秋节作为传统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②中秋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③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传承中秋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④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中秋文化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中秋文化”为背景材料,考查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传统文化的特点、优秀文化的作用等知识。 可结合材料,从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文化遗产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特点、优秀文化对个人的作用等方面,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秋节作为传统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的积淀。中秋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传承中秋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可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从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文化遗产的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等方面,分析“中秋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 【点睛】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我国传统文化的血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又是一年8.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今天,我们依然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种斗争,虽不再是血与火的生死之搏,却是艰与险的巨大挑战;既是实力与能力的较量,也是意志与精神的比拼。伟大的抗战精神,将激励亿万中华儿女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的积极意义。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②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全民族的凝聚力和自信心,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软实力。③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有利于遏制日本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复活, 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解析】 【分析】 此题以抗战精神为背景材料,设置了一道主观题,考查民族精神以及和平与发展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教材知识。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开展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的积极意义,属于意义类题型。本题并未限定具体的答题知识范围,需要根据教材知识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题中,“伟大的抗战精神,将激励亿万中华儿女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因此,解答此题首先可从为什么要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根据教材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然后,从政治生活的角度,这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本题运用以上知识结合有关材料具体分析即可。 44.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青年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当此之时,正需要广大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殷切期望和嘱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应怎样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答案】①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筑牢理想信念之基。②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③加强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全面提升个人素养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④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解析】 【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青年学生应怎样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距离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未如此之近,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当此之时,正需要广大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可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和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等方面,说明青年学生应怎样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点睛】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 (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