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讲义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课标要求] 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 [试判断]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 分析:错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按劳分配。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工人的工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 ) 分析:错误。公有制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人的工资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人的工资属于按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 3.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 分析:错误。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是集体所有制,因此农民承包土地获得的经营收入属于按劳分配,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中的按土地要素分配。 4.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 分析:错误。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收入,但不是劳动收入,而是非劳动收入。 5.某国有企业工程师小李,把他的技术折价入股,所得收入是按资本要素分配。( ) 分析:错误。某国有企业工程师小李,把他的技术折价入股,所得收入是按技术要素分配。 6.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没有差距。( ) 分析:错误。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根本的区别。 7.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同等富裕。( ) 分析:错误。实现共同富裕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同等富裕。 8.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 ) 分析:错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财政对低收入者的补助标准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表现。 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是提高效率的物质前提。( ) 分析:错误。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10.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分析:错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核心考点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提醒 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状况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 2.按劳分配 含义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形式 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 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 必然性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作用 ①体现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公平: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地位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提醒 (1)按劳分配≠公有制中的分配。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但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还存在按生产要素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 (2)按劳分配并不意味着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因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必然涉及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企业的效率问题,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这些效率密切相关。 3.按要素分配 (1)含义: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2)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 对应形式 劳动要素 在私营、外资企业中劳动者获得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 资本要素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后利润 土地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参与分配的方式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的收入 提醒 按要素分配≠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3)意义 ①体现公平: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体现效率: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考向1 按劳分配 典例1 下面是小吴一家人所获得的收入,其中属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形式的有( ) ①小吴的爷爷在国有企业工作退休后所得的退休工资 ②小吴爸爸承包20亩地,在专家指导下科学种植所得收入 ③小吴的妈妈在外资企业工作所得工资 ④小吴在国家机关工作所得工资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C 解析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②④属于按劳分配。①属于社会保障收入;③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考向2 按要素分配 典例2 下表为2016年某省居民人均收入主要指标调查数据,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指标 绝对数(元) 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 38 529 8.4 其中 工资性收入 22 207 7.5 经营净收入 6 589 6.6 财产净收入 4 337 6.3 转移净收入 5 396 16.7 注:转移净收入是和转移支付相关的收入。 A.人均收入增长加快 B.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增加 C.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D.再分配调节效果不明显 答案 C 解析 从居民的多种收入方式,看出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判断分配方式的标准 (1)依据范围(所有制)判断 按劳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经济范围内;非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属于其他分配方式。 (2)依据分配尺度判断 凭借劳动获得的收入是劳动所得;凭借管理、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 (3)依据形式判断 工资、奖金等是劳动收入;利息、股息、红利等是资本要素收入。 考向3 正确认识“三权分置”下的农民收入 典例3 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土地换股权”模式,该模式的实质在于,在农村土地流转和村办企业建设的过程中,农民可以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享受分红。对该模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分红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收入 ②分红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③改变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 ④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农民分红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②说法错误。农民将土地承包权作为资产入股,并没有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③错误。 如何正确认识“三权分置”下农民收入的分配方式 (1)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 (2)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属于财产性收入,同时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 (3)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所得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4)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 1.李克强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科研人员应该成为社会的中高收入群体,要让他们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新成果,合理合法地富起来!”让科技人员富起来是基于( ) ①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②按要素分配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 ③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的原则 ④分配关系的调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按要素分配可能会拉大收入差距,②排除。材料讲的是按要素分配而不是按劳分配,③排除。 2.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破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但目前高技能人才的总量和比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要求有相当差距。改变这一现状,必须( ) 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技术工人获得感 ②完善技术工人的培养措施,优化劳动力结构 ③完善技术工人薪酬激励机制,调动生产积极性 ④运用再分配调节机制,提高技术工人工资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提高技能人才的收入,属于按要素分配,而不是完善社会保障,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①④错误。 3.安徽某村村民依法签订合同实现土地流转,建成该村第一个花卉栽培基地。原先一块块破碎的“巴掌地”被连绵起伏的现代化大棚取而代之,农民也有了租金、工资等更多的收入来源,实现了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此举将有利于( ) ①农民切实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②农民自主流转土地增加收入 ③提高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率 ④确保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核心考点二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 (1)内涵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原因 角度 阐释 社会主义本质 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分配与消费的关系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利于引导生产,扩大内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经济发展方式 维护社会公平,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投资、出口与消费协调拉动转变,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措施 根本途径 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实现社会公平提供物质基础 制度保证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重要举措 ①初次分配: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②再分配: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提醒 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分配,本着谁参与生产谁分配的原则,初次分配形成三部分收入,即个人、国家和企业的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支出的形式实现,主要是平衡收入分配差距,向非物质生产部门支出,如国家机关人员的工资等。例如:最低工资制度的调整属于初次分配,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属于再分配。 2.效率和公平 效率 公平 是什么 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要求收入分配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 为什么 关系角度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必要性角度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怎么样 总体思想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具体策略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提醒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强调的是生产和财富的增加,公平强调的是产品的分配和使用。 考向1 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 典例1 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五年来,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取得巨大成效。提高中低收入阶层收入的意义在于( ) ①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②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③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社会公平 ④改变财富分配不合理,消除居民收入差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不符合题意。④“消除居民收入差距”,说法错误。 考向2 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典例2 下表为2013~2016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 )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 8.1 8.0 7.4 6.3 人均GDP实际增速(%) 7.2 6.8 6.4 6.1 A.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B.劳动报酬增长和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C.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D.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所提高 答案 A 解析 表格数据显示,2013~2016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的增速,说明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A当选;B、C、D与题意不符,排除。 “三看法”区分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一看分配的领域: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再分配是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 二看分配的主体:初次分配主要是企业,再分配主要是国家。 三看分配的手段:初次分配主要是对企业职工工资的调整;再分配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税收调整等手段进行。 考向3 兼顾效率与公平 典例3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著名的“漏桶实验”发现,从富人那里征税补贴给穷人,穷人实际得到的,比富人失去的要少。这是因为,这一做法会引起效率的损失,带来社会财富的减少。这启示我们( ) A.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B.初次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C.劳动报酬要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 D.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汇:征税,可以看出本题着重考查的是再分配的知识,故排除B、C、D,这三项均属于初次分配的内容。题目启示我们应该在再分配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故A入选。 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主席在民生问题上,强调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等等。这体现了我国政府( ) ①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②积极发挥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 ③坚持并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 ④不断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市场而不是政府,②错误。材料讲的是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④不符合题意。 2.作为2018年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头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相关工作正在由多部委协同推进。有专家指出,建立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长效机制,推进减税降费是关键环节。从企业角度看,不考虑其他因素,推进减税降费对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路径是( ) ①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②企业研发投入增加 ③提升企业营利能力 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⑤员工劳动收入增加 ⑥企业生产规模扩大 A.①→③→⑤ B.②→①→⑤ C.④→②→③ D.②→③→⑥ 答案 A 解析 该推导路径的起点应该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终点应该是员工收入增加,故A正确。 主观题热考点——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设问方式 体现类 概括我国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问题 原因类 为什么要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措施类 怎样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 典例 (2012·全国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1978年我国职工工资总额为568.9亿元,2009年达到40 288.2亿元;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 材料 在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收入分配中的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别如图1、图2所示。 ——摘编自2011年3月7日《经济观察报》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第1步 审设问信息 知识限定 经济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 根据材料,概括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生活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政策建议 试题类型 体现类;措施类 第2步 审材料信息 获取信息 2009年,我国的最低工资是我国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为58%;我国最低工资是我国平均工资的21%,世界平均为50% 1992~2009年,我国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都呈减少趋势 对接知识 ①存在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②如何解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第3步 整理答案 (1)问题: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资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资中占比低,最低工资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减少趋势,政府和企业所得占比呈增加趋势,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 (2)对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职工工资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长机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促进社会公平。 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和措施 1.原因 (1)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2)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3)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4)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措施 (1)从根本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4)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5)要发挥好财政的作用,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覆盖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 (6)政府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最引人关注。未来经济政策方面会更加注重收入分配问题、环境问题等,这些是从量到质的巨变,也是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要求。收入分配是不平衡产生的原因之一,未来将更加注重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矛盾。 结合材料,运用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的知识,分析如何解决收入分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答案 (1)根本上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3)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4)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答出“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的具体措施,如保护合法收入,提低、扩中、调高等”,言之有理皆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现阶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坚持( ) A.按照社会中每个劳动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分配 B.按现阶段实际劳动人口的数量进行平均分配 C.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 D.以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按比例大小参与分配 答案 C 解析 在我国现阶段的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即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进行分配,C项正确。 2.甲、乙、丙、丁四人。甲是某国有控股企业的工程师,并有一项技术专利卖给该企业;乙是一美国在中国独资企业的职工;丙是某农贸市场个体经营户;丁在一股份合作制企业持股上岗。工作一年后,下列对甲、乙、丙、丁四人收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丁的收入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B.甲和乙的收入是按劳分配 C.乙和丙的收入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D.丙和丁的收入是按生产要素分配 答案 A 解析 乙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丙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3.前些年,农民张某从本村承包了10亩土地搞大棚种植,收入颇丰。国家土地流转政策落实后,张某将这10亩地转包给了李某,每年从李某处获得转包金5万元。对张某的收入可这样认识( ) ①前者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后者属于按土地所有权分配 ②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 ③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④前者属于劳动收入,后者属于非劳动收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前者属于按劳分配,后者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①“所有权”错误;后者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②错误。 4.“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当得到保护。”下列各项中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的是( ) 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和奖金 ②股金分红、技术股份分红和房屋租金 ③农民出售各种农产品获得的收入 ④国债利息和购买彩票获得的奖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③属于合法的劳动所得,不符合题意;②④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所得,与题意相符。故本题选C。 5.2018年8月28日,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的主题为“包容、发展、合作、共赢”的2018年“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坚定不移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所有企业知识产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 ) ①是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②体现了我国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③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④避免了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的发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个人消费品分配没有关系,②不选。④错在“避免”上。 6.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提高居民收入和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将研究制定针对重点群体的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通过对技术工人、农民、中小创业者、科研人员、企业家、公务员、有就业能力的困难群体等的精准激励,优化收入分配格局。这一激励政策有利于( ) ①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②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按要素分配的机制体制 ④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①错误,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材料中通过对技术工人、农民、中小创业者等的精准激励属于初次分配,②排除。 7.下表是2017年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部分数据: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6.9% 8.3% 8.6% 上述材料说明( ) A.城乡一体化进程持续加快 B.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有序 C.区域发展不平衡状况不断改善 D.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 答案 D 解析 表格中的数据表明,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率高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这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故D正确。 8.截至2018年9月,全国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上海以2 420元/月暂居首位,其他省市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所提高。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 ) ①意味着国家将会增加财政支出 ②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③是再分配领域重视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④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而再分配的主体才是国家,故排除①③。题目中,月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有利于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②④正确,入选。 9.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我国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客观要求。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 B.完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C.扩大有效投资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D.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经济 答案 D 解析 A项的措施是初次分配,不属于再分配,不选。B、C两项说法与再分配无关,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10.下图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 ) ①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 ②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 ③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 ④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X1之前收入差距越大则效率越高,在X1之后收入差距越大则效率越低,说明收入差距不是越大越好,要保持较高的效率,必须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②④正确。①③说法与题干的意思相反。 11.从一个水龙头打水,有人用大桶,有人用小桶。无论让谁先打,全部打完水的时间是一样的,因为水龙头的流速是一样的。但先让用小桶的人打水,会缩短所有人打水的总等待时间,一定时间内可以让更多的人完成打水的任务,体现了“短作业优先法”。这说明( ) ①促进公平需要合理的机制和政策 ②效率的提高意味着社会资源的节约 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和保证 ④合理的公平表现为相对平等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 A 解析 “短作业优先法”提高了效率也兼顾了公平,故①②符合题意。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③说法错误。④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12.日前,国务院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明确将中央和地方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纳入划转范围,划转比例统一为企业国有股权的10%。此举( ) A.通过货币政策,以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B.发挥了财政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C.通过调整分配政策,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发挥行政手段在国有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答案 C 解析 A选项表述的是货币政策,与题意不符。B错误,题目中表述的是发挥了财政促进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D选项中“行政手段”的表述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体经济包括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然而我国近年来虚拟经济快速发展,而实体经济呈现明显下行态势。为推动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多项措施,其中出台的分配政策强调,加大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对符合条件的股权激励、分红激励以及科技成果投资入股等实施纳税优惠;技术开发、服务等活动的奖酬金提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及《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执行。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实行上述分配政策对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激励导向作用。 答案 (1)强化尊重知识,激励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激发了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2)奖励技术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调动了科研人员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创新,增加科技投入,促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使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4)运用法律手段保护科研人员的合法权益,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2~2018年上半年我国GDP、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情况 材料二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提出: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等四项劳动性所得首次实行综合征税;个税起征点由每月3 500元提高至每月5 000元;首次增加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1)从收入分配的角度,说明材料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个人所得税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答案 (1)从2012年到2018年上半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但增速有所下降;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有所缩小;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超过了GDP的增幅,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我国收入分配格局渐趋合理(或答“我国收入分配更加公平”)。 (2)①减轻居民税负,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推动经济发展。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③调节个人收入和社会财富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④体现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激发生产要素的活力,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