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福建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学考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福建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学考试题(解析版)

福建省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学考试题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佳选项,请将所选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 ‎1.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在关于世界本原的问题上,下列观点与荀子的主张相一致的是 A. 气者,理之依也 B. 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 C. 物是观念的集合 D.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答案】A ‎【解析】题目中荀子的观点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故A选项的观点与题意相符。B、D选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排除。C选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排除。选A。‎ ‎2.围绕物质和意识究竟谁才是世界的本源的问题,哲学派别可以划分为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C. 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 D.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基本派别,A:围绕物质和意识究竟谁才是世界的本源的问题,哲学派别可以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A符合题意。‎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在于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B不合题意。‎ C:哲学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C不合题意。‎ 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划分依据是怎样看待世界的问题,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哲学的基本问题 A.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D.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 ‎【答案】C ‎【解析】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符合题意。‎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命题,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A说法错误。‎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问题仅是哲学基本问题一个方面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 D: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A. 不可知论 B. 可知论 C. 主观主义 D. 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观点“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有的事物暂时没有被认识,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会认识的,故该观点属于可知论的观点。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错误。‎ ‎5.下列选项中,按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水是万物之基本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③历史都是由伟人英雄创造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③→①→②‎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唯物主义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的历史发展顺序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水是万物之基本”这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都是由伟人英雄创造”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①→③→②,本题答案选B。‎ ‎6.如今,“微博”“微信”“网络”“电子商务”“电子邮件”“虚拟世界”“纳米技术”等许多新名词铺天盖地涌现出来。这些新名词的产生 ‎①是人们在头脑中想象的、自生的  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 ‎③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④说明意识能改造世界,创造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②③‎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材料中的新名词属于意识范畴,可见,这些新名词的产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②③符合题意。‎ ‎①:意识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不是人脑中自生的,凭空想象的,①说法错误。‎ ‎④:选项强调的是改造世界,材料没体现,④不符合题意。‎ 故该题选B。‎ ‎7.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①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②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 ‎③哲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④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表明了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哲学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故②③符合题意;①错误,真正的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并非所有哲学,并且,哲学对历史进程不起决定作用;④错误,真正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故本题答案为C。‎ ‎8.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当今时代,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一论述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是真理性认识 ‎②以实践为基础的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要 ‎④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习近平告诫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努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内在素质,锤炼过硬本领,使自己的思维视野、思想观念、认识水平跟上越来越快的时代发展。这表明时代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需求,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需要不断提升主体素质,③④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 中的“源于直接经验的认识”说法错误,且直接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性认识,排除;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②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9.诗歌《离别》中写道: “青山不改水长流,明月依旧星渐稀。”这句诗蕴含的哲理是 A. 绝对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B. 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C.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 相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运动与物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C:“青山不改水长流,明月依旧星渐稀”,青山不改,明月依旧,这体现了事物的相对静止。水长流,星渐稀,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所以这句诗体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C项符合题意。‎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A项观点错误。‎ B:材料没有体现运动的规律性,B项不合题意。‎ 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项观点错误。‎ 故本题选C。‎ ‎10.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三位美国科学家通过精密的实验得出:熬夜会打破人体内精妙的时钟,疾病匍匐而来;熬夜将造成大脑开始吞噬自己;调节节律的关键基因失效后,会促使肿瘤发生。该实验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直接现实性 ②世界是可知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和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②④:符合题意,科学家的实践,发现了生物昼夜节律分子机制,说明世界是可知的,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也说明实践推动了认识的发展。科学家通过实践并忠告人们遵守生物昼夜节律,不要熬夜,就是在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和归宿,②④符合题意。‎ ‎①: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①说法错误。‎ ‎③: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不能说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说法错误。‎ 故该题选C。‎ ‎11.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必须既“治愚”又“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引导困难群众学技术、找门路,自己摘掉贫困帽。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既‘治愚’又‘扶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说明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故选项②④符合题意;选项①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的目的性;②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3)意识有正确和错误,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正确的、先进的意识会促进食物的发展,落后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因此不能一味地说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活动不具有直接现实性,考生要注意区分。‎ ‎12.“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 A. 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 B. 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 C. 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D. 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D ‎【解析】D:真理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它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D符合题意。‎ A:材料中的说法是错误的,且真理不具有有用性,A说法错误。‎ B:材料中的说法是错误的,且真理不具有上升性,认识才具有上升性,B说法错误。‎ C:题意并没有涉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问题,C不合题意。 ‎ 故本题选D。‎ ‎13.漫画《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主流 ‎②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互渗透无界限 ‎③对待事物应该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④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应坚持对立统一观点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辩证的否定观、对立统一的观点的知识。‎ ‎③:漫画《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是对形而上学的否定观的讽刺,要求我们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对待事物应该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③正确。‎ ‎④: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漫画《抛弃一切与赞扬一切是一对大笨蛋》是对否认矛盾客观性的讽刺,要求我们坚持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④正确。‎ ‎①:材料强调坚持辩证否定观和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要善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主流,强调矛盾的主要方面,①不符合漫画主旨。‎ ‎②:真理与谬误有严格的界限,不是相互渗透,②错误。‎ 故本题选D。‎ ‎14.“螃蟹效应”描述的是,用敞口藤篮来装螃蟹,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多装几只后,因为相互扯后腿就没有一只能爬出来了。破解“螃蟹效应”,对建设高效团队的启示有 ‎①要注重系统内部的有序性 ②要重视关键部分的决定性作用 ‎③要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此题以“螃蟹效应”为背景资料,考查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 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①③:材料中“敞口藤篮中的多只螃蟹因相互扯后腿一只都不能从中爬出来”,说明部分的结构影响整体的功能,启示我们要注重系统内部的有序性;也说明了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必要性,①③‎ 符合题意。‎ ‎②:在一定的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②错误。‎ ‎④:材料不体现一切从实际出发,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15.京津冀三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各自优势明显,互补性强,合作开发潜力巨大,建成新的首都经济圈,协同发展,将带动潜力巨大的北方辽阔腹地发展。这说明 A. 任意两个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B. 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 C. 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D. 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联系、发展的关系①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②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 B:正是“京津冀三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各自优势明显,互补性强”,促进了其协同发展,即事情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B符合题意。‎ A:题干强调京津冀地区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而非强调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之中,A不合题意。‎ C: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C表述错误。‎ D:关键部分的功能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D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B。‎ ‎16.分析当前的经济形势,总的看来是好的,同时也要看到,当前经济生活中仍然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如猪肉、油价上涨过快。因而我们的一切工作仍然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抓。上述材料没有体现 A.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 B.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 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D. 抓主要矛盾 ‎【答案】A ‎【解析】A:材料中没有体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A符合题意。‎ BCD: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中,即看到了好的一面,也看到了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同时指明总体是好的,看到了事物发展的主流,我们的一切工作仍然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抓,体现了办事情要抓主要矛盾,分清主次,材料体现了两点和重点论的统一,B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7.发展县域经济要跳出“县域行政边界”,将县域经济与区域经济融汇,从区域发展空间入手来谋划自身的发展战略。这是因为 A. 外因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B. 事物联系具有客观性和多样性 C. 只有从整体着眼,才能寻求最优目标 ‎ D. 只有搞好局部,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答案】C ‎【解析】C:发展县域经济不能只局限于县域经济本身,而是要跳出“县域行政边界“,将县域经济与区域经济融汇,县域相对于区域来说是部分,从区域入手来谋划自身的发展战略,这是着眼于整体,寻求最优目标,C符合题意。‎ A: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它影响事物发展的方向、速度和具体过程,但不是所有的外因都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A错误。‎ B:跳出“县域行政边界”,将县域经济与区域经济融汇,涉及的是整体与部分的辩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和多样性,B错误。‎ D:县域相对于区域来说是部分,从区域入手来谋划自身的发展战略,这是着眼于整体,而不只是搞好局部,D错误。‎ 故本题选C。‎ ‎18.漫画《学习先进经验》讽刺了一些人不懂得 ‎ ‎ ‎ ‎①事物的表面联系与本质联系的区别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 ④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题是漫画类试题,要坚持“漫画要看全、褒贬弄明先、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的原则。①②:根据漫画中的《学习先进经验》可以看出,一些人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混淆了表面联系和本质联系,①②适合题意。‎ ‎③:“学习他人经验就能更好地发展自己”说法过于绝对化,③排除。‎ ‎④:材料未体现“先进经验通过实践能够转化为现实的东西”,④不符合漫画主旨,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点睛】做漫画题要读懂漫画的信息。漫画的标题往往是诠释漫画主旨的点睛之笔,对漫画主旨有提示、启发作用。漫画中的对白或说明文字对漫画的主旨理解也很有帮助,只要弄懂漫画的主旨,再结合排除法,就很容易选出答案了。‎ ‎19.近年来,贵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思路,将被征地农民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范围。试点成功后,将试点经验向全县17个乡镇推广。“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思路表明 A.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B. 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C. 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D. 矛盾具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知识。‎ C:“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思路,在“试点中总结出经验是由特殊到普遍的过程,“推广是用普遍去指导特殊的过程,这一工作思路体现了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C符合题意。‎ A:“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思路,没有体现主次矛盾的关系,强调的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A不符合题意。‎ B:在“试点”中总结出经验是由特殊到普遍的过程,“推广是用普遍去指导特殊的过程,所以“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思路,没有涉及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B不符合题意。‎ D: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思路表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没有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D不符合题意。‎ 故该题选C。‎ ‎20.古语云: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有 ‎①善与恶相互对立 ②善、恶的积累必导致相应的质变 ‎③善与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生活常识也符合题意,①当选。‎ ‎④:题意强调的是小善会积累成大善,小恶会积累成大恶以至于灭身,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因此成名、灭身各有相应的量变前提,④符合题意。‎ ‎②:表述绝对,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的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②说法有误。‎ ‎③:本身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句话说的是小善会积累成大善,小恶会积累成大恶以至于灭身,没有涉及到善恶的相互转化,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其辩证法依据是 A. 一切从实际出发 B. 把握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 C. 根据需要建立新的有利联系 D. 看清影响事物发展的主要方面 ‎【答案】B ‎【解析】B: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抓住了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B符合题意。‎ A:不是辩证法角度,A不符合题意。‎ C:建立有利联系的依据是事物固有的联系,C说法错误。‎ D:混淆了主要矛盾与主要方面,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2.过去的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和自然资源的耗费。环保部启动绿色GDP2.0核算体系的研究工作,并确定进行新核算体系试点。这一举动表明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促进作用 ‎③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④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③:新的GDP核算体系在旧的核算体系的基础上增添了新的指标,是对旧核算体系的辩证否定;核算体系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说明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③符合题意。‎ ‎④:环保部启动绿色GDP2.0核算体系,是为了使GDP能够反映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体现了意识的目的性。以往的GDP核算体系不能反映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而新的核算体系能够选择新的指标入环境污染程度反映在GDP中,体现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④符合题意。‎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两个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条件性。并不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①说法错误。‎ ‎②:材料反映的是绿色GDP2.0核算体系,没有涉及到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②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3.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十”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拓展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和深度。在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础上,2025年“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将初步形成。“互联网十”的理念以及行动实施,必将 ‎①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更替 ②推动虚拟经济地位提升和繁荣 ‎③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与发展 ④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③④:“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思维方式的变革,①④符合题意;‎ ‎①错在“更替”,①说法有误。‎ ‎②:《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实现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同互动发展,不能说网络经济就是虚拟经济,②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24.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荣辱倒错,是当前腐败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说明 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 D. 落后、腐朽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 ‎【答案】D ‎【解析】D:根据题目中的表述,清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的思想“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属于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其必然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D符合题意。‎ AB:材料没有体现。AB不符合题意。‎ C:应该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C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D。‎ ‎25.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上海浦东新区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以解决企业“办证难”的问题。这项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证照分离”改革说明 ‎①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 ‎②上层建筑的调整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③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活力 ‎④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②:证照分离改革说明上层建筑的调整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②符合题意。‎ ‎③:这项改革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说明改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活力,③符合题意。‎ ‎①:材料与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无关,①不合题意。‎ ‎④: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才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6.有一天“我”字丢了一撇,成了“找”字,为找回那一撇,“我”问了很多人,那一撇代表什么?商人说是金钱,政客说是权力,明星说是名气,军人说是荣誉,工人说是工资,学生说是分数……最后“生活”告诉“我”是:健康和快乐,没有它们,什么都是浮云!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这体现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③价值观的不同会影响人们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 ‎④要树立正确价值观,在价值选择基础上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②③:材料中的商人、政客等由于受不同的价值观的导向,作出了不同的价值判断,体现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②③符合题意。‎ ‎①:设问要求的是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该选项是认识论的知识,①不合题意。‎ ‎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应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价值选择,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 ‎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①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②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2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这一诗句,不仅激励了几代中国人抗击外国侵略、维护民族利益的斗争精神,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仍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句话体现的人生价值观是 ‎①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②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 ‎③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 ‎④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以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为基础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表明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①符合题意。‎ ‎③‎ ‎:对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所以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决定了人生价值的高低,③符合题意。‎ ‎②: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有价值的人生不是不考虑个人利益,②说法错误。‎ ‎④:颠倒逻辑,社会对个人的尊重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8.下列名言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关爱别人,快乐自己”启示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A.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B. 我的生活依赖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来报偿别人 C. 最好的苹果酒常带有木桶的味道;太阳也有黑点 D.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恶矣 ‎【答案】B ‎【解析】B:“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关爱别人,快乐自己是强调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我必须尽力来报偿别人”强调了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B符合题意。‎ A:“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体现的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A不合题意。‎ C:“最好的苹果酒常带有木桶的味道;太阳也会看到有黑点体现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C不合题意。‎ D:“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恶矣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9.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从哲学上看,这里强调青年要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是因为 A. 一切工作都应该从正确的价值观出发 B. 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C. 站在最大多数人的立场是我们最高价值标准 D. 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答案】B ‎【解析】B: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选择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要重视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B符合题意。‎ A:一切工作都应该从实际出发,A说法错误。‎ C: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是我们最高价值标准,C说法错误。‎ D:材料强调的是要重视价值观的作用,与利用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实现价值无关,D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3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民营企业的飞速发展也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这表明人民群众 A.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 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精神财富 D. 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实践的主体 ‎【答案】D ‎【解析】D: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实践的主体,D符合题意。‎ A: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说法有误。‎ B: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B说法错误。‎ C:材料没有涉及精神财富,C不符合题意。‎ 故该题选D。‎ ‎31.被誉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运营。当初,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不仅面临诸多的技术难题,也面临着巨大的“生态难题”。港珠澳大桥跨越的伶仃洋海域,是中华白海豚的最大栖息地。中华白海豚被称为“海上大熊猫”,是世界濒危海洋哺乳动物之一。为确保大桥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降至最低,港珠澳大桥的各项环保措施“史无前例”。最终,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什么能实现环境“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 ‎【答案】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尊重客观的生态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正是由于大桥的建设采取了“史无前例”的各项环保措施,才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 ‎【解析】本题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为背景材料,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规律的有关知识及分析和阐释问题的能力。‎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有关知识,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为什么能实现环境零污染和白海豚零伤亡。考生可从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我们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统一起来的角度作答。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尊重客观的生态规律。‎ 针对材料为确保大桥建设对白海豚的影响降至最低,港珠澳大桥的各项环保措施史无前例,说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人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点睛】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①规律是客观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被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③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 ‎3.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 ‎32.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结合材料,运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诠释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 ‎【答案】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这就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这就要求我们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任,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争取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解析】本题以公民的道德责任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只有每个人都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才能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创造条件;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每个人都应该勇于承担道德责任,才能不断促进社会道德水准的提高,早日实现中国梦等角度来说明个人积极践行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意义。‎ ‎【点睛】要准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2)事物发展必须经历质变的飞跃,但是质变也有上升的和倒退的质变之分,不能认为质变就是发展。‎ ‎33.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成果的普惠化,民间财富积累和慈善事业同时得以快速发展,慈善行为的社会总量和慈善事业的发展结构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由于法律规制的缺位,人们无法依据法律对照慈善行为的合法性,使得自发的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出现了不少乱象。无论是良善社会的培育,还是对现存民间慈善乱象的解决,都需要法律来规制。2016年3月,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部法律通过其强制引导,使慈善得以最大限度的弘扬;通过其预测和导向,更好地释放社会的慈善活力。‎ 结合材料,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角度,说明对社会慈善行为加以法律规制的依据。‎ ‎【答案】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自发的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出现了不少乱象都有要求对慈善行业加以法律规制。‎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对对慈善行业加以法律规制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③对社会慈善行为加以法律规制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规律的要求。‎ ‎【解析】本题以对社会慈善行为加以法律规制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等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的知识,设问指向对社会慈善行为加以法律规制的依据,也即是回答某某政策或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这是最近几年高考频繁出现的设问方式,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角度分析。解答时首先明确“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主要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 ‎【点睛】收敛性试题主要特点是设问中的知识范围要求很具体,或者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具体到一个知识模块。但也有个别试题,会涉及知识的迁移和借用,这就需要学活、用活知识,做到融会贯通。解题思路:读取设问时要把握三点:知识范围(注意答案有时看似超出范围要求,这里有个知识的渗透和借用问题)、待分析的事件、答题角度。收敛性试题的主要思路是:以所要求的知识范围为依据,到材料中寻找相关信息,并有理有据地组织答案;如果所要求的原理用完后仍有重要信息没有分析,就要考虑知识的迁移和借用了。‎ ‎34.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提升消费品品质,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所谓“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它代表着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取向,一丝不苟、不走捷径的态度,以及对工匠职业本身的敬畏和信仰。其核心不仅仅是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重拾缺失的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使“中国制造”成为“优质制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从个人的层面,说明如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 ‎【答案】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热爱工作的职业精神。②要把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③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自觉投身为社会服务的实践当中。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解析】本题以“工匠精神”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工匠精神”对推动中国经济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升级的重要意义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要求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相关知识,从个人的层面,说明如何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涉及到的知识有: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要把为人民、为社会服务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和人生追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等内容。‎ ‎【点睛】措施类主观题的解题四部曲:‎ 一、抓主体 措施类的题,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主体),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在表述措施的时要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一定要注意各司其职,切记不要越俎代庖,最后别忘对措施进行综合。‎ 二、定范围 要明确答题的范围,是从经济生活中找对策,还是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或是哲学中找对策,确定了范围,才能找到正确的答题方向。‎ 三、找措施 ‎(1)从教材中找措施。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不能随意乱想。‎ ‎(2)从材料中找措施。‎ ‎①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创新,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 ‎②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组织答案就可以了。‎ ‎(3)从当前时政热点、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中找措施 四、联材料 明确了主体、答题范围,找到具体措施后,要联系材料,组织答案,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必须与题的实际材料结合好,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