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旗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旗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西部四旗高二(上)期末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我们谈哲学不是炫技,也不是做梦,而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包括思想上的现实问题,解决我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上述观点意在强调(  ) ①哲学的研究目的是正确对待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③哲学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 ④哲学就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具体方法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表述错误,哲学的研究目的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不仅仅是正确对待人生; ②③符合题意,“我们谈哲学不是炫技,也不是做梦,而是要解决现实问题,包括思想上的现实问题,解决我们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的问题”,这强调了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哲学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 ④表述错误,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不是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具体方法;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①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2.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认为“圣人之道,吾性白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客观精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B. 这一观点正确地解释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C. 内心的自我反省是认识世界的途径 D. 这一观点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答案】C ‎【解析】ABD不合题意,C符合题意,材料中王阳明的观点的意思是,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圣人之道是错误的。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白省”。 故选:C。 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名言名句体现教材原理的题目是哲学选择题中常见的考法,做这类题目,解答此题需要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首先要弄懂材料中名言名句的意思,分析其中体现的哲学原理,然后再去分析题肢,看哪个选项所体现的道理与其相符合。 ‎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的形成表明(  ) ①人类的意识活动是对物质直接现实性地反映 ②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科学的理论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性认识 ④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表述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是直接地反映; ②符合题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不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这一思想的形成,未体现经过实践的检验; ④符合题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进行艰辛的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说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故选:B。 本题考查:哲学与时代精神;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本题遵循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命题原则,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考生发展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解答时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动物有嫉妒心理吗?为探究这一问题,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实验,发现当狗主人与一只假狗互动(比如抚摸等)时,宠物表现出的嫉妒行为超过主人与书籍或者灯笼互动时的嫉妒表现。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动物的心理活动能够白发地形成意识活动 ②动物无目的本能活动不具有反应的特性 ③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白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④高等动物具有复杂的心理反应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动物的心理活动是不会白发形成意识活动的; ②错误,一切物质,无论是生命物质还是非生命物质,都具有反应的特性; ‎ ‎③④符合题意,材料中关于动物有无嫉妒心理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白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高等动物具有复杂的心理反应; 故选:C。 本题考查: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①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自觉选择对我们有利的认识。 ②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从意识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反应的特性,高等动物具有复杂的心理反应。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是高考中常见的一种题型,即以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新现象为背景而设置的材料,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 1. 当一个月出现两次月圆之夜时,第二个满月就被赋予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蓝月亮”。天文专家介绍,“蓝月亮”平均每2.4年出现一次,下一次“蓝月亮”将JL[J,现在2020年10月。人类对天象的准确预测说明(  ) ①人的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 ②人类可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③事物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天象是人的思维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符合题意,人类对天象的准确预测,表明人的思维能够反映存在,二者具有同一性; ②符合题意,同时也说明人类可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客观规律; ③不合题意,该选项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与材料无关; ④说法错误,天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能被意识所反映。 故选:B。 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认为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属于可知论。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 ‎ 2. 以前,谷农靠打化学农药对付最严重的钻心虫,但越来越多的农药不仅“锻炼出”害虫的耐药性,而且容易导致农作物药残超标。赤眼蜂是钻心虫的天敌,后者的气味是赤眼蜂的最爱。某农科院研发出一种能容纳1000只赤眼蜂的小卡片,将其挂在谷杆植株上。被释放的赤眼蜂专门寄生在钻心虫虫卵上,寄生率在96%以上,取得了“以虫治虫”的良好效果。“以虫治虫”新方法(  ) ①是对白然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②源于科研工作者的创造性思维 ③成为了联系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 ④将会间接引起实践对象的变化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以虫治虫”新方法是对自然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将会间接引起实践对象的变化; ②错误,该方法源于农业实践; ③错误,实践是联系主观与客观之间的桥梁。 故选:C。 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科学理论对实践活动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考生对材料中的观点能准确把握其主旨,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需要考生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说法错误的选项。 ‎ 1. 王勃《滕王阁诗》中写道:“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白流。”从哲学上看,上述诗句(  ) ①看到了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犯了相对主义的错误 ③反映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映象 ④在历史范围内看物换星移,承认静止的永恒性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材料中的描述,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箭止的统一; ②不符合题意④错误,时光飞逝,而潭、阁、长江等静物仍在,体现了相对静止,根据教材知识知识,可知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②不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 ③符合题意,诗句对江景的描述说明意识反映客观存在,具有能动性; 故选:A。 本题考查: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1.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②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不变论。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 2.意识的内容和本质: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③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该题遵循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命题原则,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考生发展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解答时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仍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仍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科学理论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②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③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科学理念能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②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仍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仍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全面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这说明要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错误,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故选:D。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本题主要考查了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把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排除错误的选项。 ‎ 2. 曾几何时,有人预言“外卖兴起、消费升级,方便面死定了”。然而,2017年以来,方便面销量回升,呈现良好增长态势,2018年上半年销量增长4.5%,销售额增长8.6%,整个行业净利润也实现同步增长。由此可见(  ) ①认识正确与否必须由实践来检验 ②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并非客观规律 ③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思维总有无法反映的存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③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材料中关于“外卖兴起、消费升级,方便面死定了”的预言的失败,说明认识正确与否必须由实践来检验;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②错误,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错误,该说法属于不可知论; 故选:B。 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普遍性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②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 2.发展的普遍性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1. 某杂志发表的一篇报道,叙述了“数学天才”付云皓从连续两年夺得国际奥数满分金牌的少年巅峰到在一所学校担任数学老师的人生经历。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天才的堕落,还有人认为不能狭隘地理解成功,应尊重他人的人生选择。材料表明(  ) ①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会截然不同 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人们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真理与谬误的关系; 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中,有人认为这是天才的堕落,还有人认为不能狭隘地理解成功,应尊重他人的人生选择,说明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表述错误,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可能相同,可能不同; 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认识的因素 ①受客观因素制约。受到客观事物本身,实践水平能力的制约。最根本的是受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②受主观因素的制约。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都会导致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与材料无关以及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 2. 澜湄合作是为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发展繁荣而创建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白2016年成立以来,这一机制已成为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发展差距、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促进南南合作、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机制。澜湄合作机制的建立说明(  ) ①任何事物都和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联系是有条件的,加强事物间的联系需要把握联系的条件性 ③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以人为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①表述错误,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③符合题意,澜湄合作是为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六国发展繁荣而创建的新型次区域合作机制,说明联系是有条件的,加强事物间的联系需要把握联系的条件性,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④表述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以自在事物的联系为基础; 故选:D。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 1. ‎“纷繁世事多元应,击鼓催征稳驭舟”,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善于运用底线思维的方法,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动权。这启示我们要(  ) ①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 ②统筹兼顾,牵牛要牵牛鼻子 ③居安思危,把危机转为机遇 ④见微知著,善于从细处着眼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体现了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 ②④不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统筹兼顾,牵牛要牵牛鼻子、也未体现见微知著,善于从细处着眼; ③符合题意,“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体现了居安思危,把危机转为机遇。 故选:A。 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1.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在实施行动之前还要制定蓝图、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等。 ‎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③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①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包含,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是绝对的; ②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二者共处于统一体当中,不可或缺。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该题属于体现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意识的能动作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分析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解题的关键:哲理与材料对接的吻合性,解题时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国际标准组织3GPP于2018年6月份完成5G第一版本国际标准。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由3G、4G升级而来的,是技术的积累和演进的结果,可以说如果没有3G、4G技术的发展就没有5G的产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5G技术汲取了3G、4G技术的积极因素 ②5G技术与3G、4G技术是截然对立的 ③5G技术是对3G、4G技术的彻底否定 ④5G技术取代3G、4G技术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①④正确,5G就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它是由3G、4G升级而来的,是技术的积累和演进的结果,可以说如果没有3G、4G技术的发展就没有5G的产生,这表明5G技术汲取了3G、4G技术的积极因素,5G技术取代3G、4G技术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错误,5G技术是对3G、4G技术的升级,因此,它们之间不是截然对立的; ③错误,5G技术是对3G、4G技术的辩证否定,不是彻底否定。 故选:C。 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 ①辩证的否定观,与形而上学否定观相对立的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否定是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②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 2.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很多青年在谈到未来时,只见“诗和远方”而不见“眼前的苟且”,不明白只有跨过“眼前的苟且”方能真正体味“诗和远方”。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有(  ) ①部分的功能决定整体 ②事物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 ③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④要为实现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关键部分的功能有时甚至决定整体的功能; ②④正确,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很多青年在谈到未来时,只见“诗和远方”而不见“眼前的苟且”,不明白只有跨过“眼前的苟且”方能真正体味“诗和远方”。这体现了事物发展总要经历一个过程,要为实现事物的发展创造条件; ③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故选:D。 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上升和前进,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3、新事物的标准: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远大的前途。 4、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1. 中国有句古语:聚沙成塔,积土成山。匈牙利著名诗人弗洛斯马提也曾在诗中写道:愿我们像蚂蚁一样坚韧,累积灵感激发的创造。当我们堆砌起每一块砖,将建造起一座新时代的丰碑。它们共同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事物的发展是指由量变所引起的质变 ②事物总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质变 ③事物量变的过程比其质变的结果更为重要 ④实现事物的发展需要重视量的积累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表述错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上升的,但质变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因此,不能笼统地说事物的发展是指由量变所引起的质变; ②符合题意,当我们堆砌起每一块砖,将建造起一座新时代的丰碑,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事物总是在量变的基础上发生质变; ③表述错误,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状态,而不能说事物量变的过程比其质变的结果更为重要; ④符合题意,当我们堆砌起每一块砖,将建造起一座新时代的丰碑,说明实现事物的发展需要重视量的积累; 故选:B。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事物发展是量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②经过“量变到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的。 (2)方法论 ①重视量的积累。(注意防微杜渐,反对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②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优柔寡断、缺乏信心) ‎ ‎③坚持适度的原则。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1. 李克强指出,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通信,都需要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作有力支撑。我们之所以缺乏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卡脖子”就卡在基础学科上。这说明(  ) ①应充分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事物发展的过程 ③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④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①符合题意,依据题意,“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量子通信等,都需要基础学科的支撑”,这体现了应充分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②不合题意,材料未体现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符合题意,“卡脖子”体现了要抓主要矛盾; 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创新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故不选。 故选:A。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1.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 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不利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本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应用知识能力,难度一般。我们做每一道政治选择题都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对题干提供的材料、信息进行分析、甄别、遴选,平时要注意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 2. 航天科工三院国家重点型号总设计师、导弹武器专家朱坤在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领奖时说:“创新离不开一些怪想法,但奇思妙想也需要不断积累。”这一观点意在强调(  ) ①奇思妙想是树立创新意识的源泉所在 ②对前人的创造性思维应加以“扬弃” ③批判性思维是锐意创新的必要条件 ④积累经验是实现创新不可或缺的一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①错误,创新意识的源泉是社会实践; ②不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对前人的创造性思维的态度; ③④正确,航天科工三院国家重点型号总设计师、导弹武器专家朱坤在2018‎ 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领奖时说:“创新离不开一些怪想法,但奇思妙想也需要不断积累。”这一观点意在强调批判性思维是锐意创新的必要条件;积累经验是实现创新不可或缺的一环; 故选:B。 本题考查:树立创新意识 ①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 ②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和不符合题意的选项。 ‎ 1. 我国外交部就中美经贸磋商答记者问时指出,中美两国通过平等磋商妥善解决经贸关系中的问题,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稳定增长。考虑到中美经济的体量以及关系的复杂性,指望通过一次磋商解决所有问题,可能不太现实。但是,只要美方抱着相互尊重、平等磋商、互利共赢的态度而来,双方的磋商就是建设性的。材料启示我们要(  ) ①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抓住中美关系的主流 ②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中美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 ③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努力避免中美之间的竞争和对抗 ④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①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两点论和重点论; ②④符合题意,中美经济既有利益的冲突又要合作,通过平等磋商妥善解决经贸关系中的问题,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说明要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在中美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考虑到中美经济的体量以及关系的复杂性,指望通过一次磋商解决所有问题,可能不太现实,但是,只要美方抱着相互尊重、平等磋商、互利共赢的态度而来,双方的磋商就是建设性的,说明要坚持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 ③说法错误,“避免竞争和对抗”的说法太绝对了。 故选:C。 本题考查: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①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方法论: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在对立中看到统一,在统一把握对立。 2、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①原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方法论: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 2. 我国白主研发的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由垃圾生物发酵系统、沼气收集发电系统、综合分拣系统、资源处理及生产系统等多个单元组成,将垃圾由污染城市环境的推手变为造福社会的新资源,有利于结束城市综合垃圾“填埋”“焚烧”的历史。这一系统(  ) ①通过技术创新改变了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利用科学技术促进了事物价值的转换 ③通过优化组合打破了事物运行的规律 ④是利用现代科技改造客观世界以造福人类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①错误,该系统并未改变事物的本质属性。 ②④正确,将垃圾由污染城市环境的推手变为造福社会的新资源,有利于结束城市综合垃圾“填埋”“焚烧”的历史。说明这一系统利用科学技术促进了事物价值的转换;是利用现代科技改造客观世界以造福人类。 ③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打破事物运行的规律的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科技的作用和影响 ①引发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社会的深刻变革。 ②科技的发展,在极大地改变世界面貌,深刻地影响社会关系的同时,也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①深化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身的认识,培育这人们的科学精神; ③在促使道德观念发生积极变化、拓宽道德调整领域的过程中,涵养着人们的道德情操。 该题遵循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的命题原则,紧密结合社会生活实际,着眼于考生发展需要,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解答时需要有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当前,我国婚育文化有着晚育独生甚至不婚不育的一面,生育率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虽然国家实施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这仍未使我国的生育率出现明显提升。材料表明(  ) ①社会意识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 ②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 ③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联系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①说法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可能先于社会存在,也可能滞后于社会存在; ②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③④符合题意,当前,我国婚育文化有着晚育独生甚至不婚不育的一面,生育率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虽然国家实施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这仍未使我国的生育率出现明显提升。材料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联系具有客观性。 故选:B。 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同步性,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 (2‎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学生在分析题肢的时候,要结合材料进行思考,排除题肢中本身说法错误和不合题意的选项,从而筛选出正确的选项。 ‎ 1.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其哲学依据是(  )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 ③价值观决定人生道路的最终选择 ④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国家根本大法。其哲学依据是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不合题意,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不能作为将“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国家根本大法的哲学依据; ③错误,价值观不能起决定作用。 故选:D。 本题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原理: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价值观起阻碍作用。 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本题难度适中,旨在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和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此类型题目,学生需要首先明确题干的中心思想,将题干主旨与教材的知识点相结合,围绕题干主旨进行选择即可。 ‎ 2. 实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就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这是基于(  )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必然导致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①错误,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的变化不一定导致社会意识的变化; ③④正确,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就要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通过文化建设,实现乡村的和谐和有序发展,因此,乡村振兴需要文化先行。这是基于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故选:C。 本题考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矛盾、联系、发展的关系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矛盾、联系、发展的关系 (1)三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而发展则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三者是统一的。表现在,矛盾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引起了事物的变化,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错误的选项。 ‎ 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8年新年贺词中表示:“2018年,我们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酌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要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  )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白我完善和发展 ②改革是正确解决社会矛盾的关键 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对抗性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①④符合题意,依据题意,“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白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②错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错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 ①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②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本题属于原因类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和目的理解,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考生一定要注意选肢与题干有没有构成因果关系。 ‎ 2. 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往往评价谨慎。盖棺定论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这种现象反映出(  ) ①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 ②思维方式影响人的价值判断 ③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符合题意,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对于同时代人往往评价谨慎。盖棺定论的思维习惯,使得中国文学研究界在评价在世的、同时代的作家时不免较为保守,甚至极为苛刻。这种现象反映出价值判断具有主观性,思维方式影响人的价值判断; ‎ ‎③④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没有体现价值判断往往因人而异。 故选:A。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不同;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会不同; 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哲学题解题时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关键词句,并和所学哲理知识对应起来,要学会善于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的选项。 ‎ 1. 如图漫画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是(  ) ①怀揣梦想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重视正确目标的指引作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砥砺白我中不断走向成功 ④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①错误,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②③正确,漫画幸福不是拥有,而是怀揣梦想不断追求,这说明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重视正确目标的指引作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在砥砺白我中不断走向成功; ④错误,认为人们创造价值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的说法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实现人生的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②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个性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而应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解答漫画型选择题时要注意:一要读懂漫画(包括人物、事件、文字、图画等);二要把漫画中的有效信息联系起来,找出主题(注意联系选项);三要将漫画主题思想与教材知识联系起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0分)‎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默默奉献为国铸剑的核潜艇之父”黄旭华,2017年被评为敬业奉献类道德模范。面对超级大国的核威慑,我国1958年开始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黄旭华通过大量水池拖曳和风洞试验,大胆提出“三步并成一步”,研制中国的水滴型核潜艇。黄旭华及其科技团队与中央20多个部委、2000多个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成千上万的研制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无数次实验和失败后,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等7项技术,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了国外几十年才研制出的核潜艇。30年隐姓埋名,30年静默坚守。黄旭华将人生与祖国命运绑在一起,93岁的他仍奋斗在工作岗位上。 (l)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知识,分析黄旭华等科技工作者为国铸剑的过程蕴含的哲学道理。 (2)简析道德模范黄旭华的先进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 ‎【答案】(1)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为应对超级核大国的核威慑,黄旭华等科技工作者投身为国铸剑的研究之中。 ②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黄旭华等科技团队与多个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成千上万研制人员协同合作,耗费10年时间研制J出中国核潜艇。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经历无数次的实验和失败后,黄旭华等科研工作者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关键和重大的7项技术。 (2) ①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为实现人生价值提侠更加广阔的空间。 ③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行。(其他合理表述亦可,如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解析】(1)本题要求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知识,分析黄旭华等科技工作者为国铸剑的过程蕴含的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切入点较小,结合教材主要可以从实践的特点、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作答。“面对超级大国的核威慑”表明实践具有能动性,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仅用10年时间”体现了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经过无数次实验和失败后,先后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和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等7项技术”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本题要求简析道德模范黄旭华的先进事迹对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启示,属于启示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实现人生价值,切入点较小。材料中黄旭华“93岁的他仍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启示我们要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要树立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将人生与祖国命运绑在一起”启示我们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指引。 (1‎ ‎)本题为体现类试题,这类题的思维特点是从一般性、规律性的结论去推知与其相关的特殊的、个别的对象,其设问形式通常是:“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某某观点(原理)的”或“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怎样做到)某某道理的”。类似的提法有“如何遵循”、“体现了什么”、“是如何体现的”等。它首先考查的是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要求考生能再现这些知识点;其次考查考生对材料(事件)的分析能力,要求从材料中分析出这些观点;最后要求考生能分析出材料与观点的关系,能够运用材料印证观点。 (2)对于启示类题目,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悟出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着重回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不必展开去分析。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一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切实行动担当起精准扶贫的主力军,按照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部署,承担对口援助西藏自治区昌都市左贡县、芒康县的援藏任务。在扶贫援藏过程中,中国一汽围绕新农村建设、民生改善、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等方面因地制宜实施扶贫项目,逐渐探索出一套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由助民脱贫向合作致富的帮扶新模式。据悉,一汽定点扶贫1 6年来,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6亿元,开展帮扶项目1 63个,惠及帮扶县市人口达82.47万,有力地促进了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完善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中国一汽是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履行社会责任的。‎ ‎【答案】①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地制宜实施扶贫项目,发展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产业。 ②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③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联结,做到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因地制宜地实施扶贫项目。‎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说明中国一汽是如何开展精准扶贫,履行社会责任的,属于措施类的试题。考生在解答时,要注意本题的知识范围限定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即矛盾分析法的观点,本题主要从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次矛盾的关系等角度思考。“因地制宜实施扶贫项目”体现了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体现了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联结,做到共性与个性相统一;探索出一套由“输血式”向“造血式”扶贫,由助民脱贫向合作致富的帮扶新模式,体现了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 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期以来,哄抬房价、“黑中介”、捂盘惜售、未批先售、虚假宣传等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花样频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2018年1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用信息管理暂行办法(网上征求意见稿)》,列举了住房保障方面、房地产市场方面、住房公积金方面、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方面等存在的101种行为,情节严重或社会影响较大的,将被列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     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多部门、多举措的合力惩防,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对于房地产失信行为,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予以曝光。截至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已会同相关部门在30个重点城市先行部署,重点打击投机炒房、房地产“黑中介”等失信行为。排查化解购房矛盾纠纷,集中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通报了两批共计40‎ 家各地查处的违法违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名单。 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对房地产市场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机制的依据;‎ ‎【答案】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房地产市场失信行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实施联合惩戒机制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重要举措。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发展。对房地产市场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机制,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③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的普遍规律。对房地产市场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对房地产市场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机制,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解析】本题要求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对房地产市场失信行为实施联合惩戒机制的依据,属于依据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寻觅社会的真谛,切入点较大,需要结合材料信息对应教材知识进行分析作答。“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花样频出,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说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联合惩戒机制,这说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发展,说明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状况,是社会的普遍规律;“排查化解购房矛盾纠纷,集中曝光违法违规典型案例”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 本题为依据类试题,未确定知识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材料内容的理论依据。 第一步“定”:即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哲学。 第二步:根据第一步确定的知识范围以及设问中的关键词,从课本中抽出所需要的理论观点。 第三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第四步:组织答案。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十九大报告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新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劲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材料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前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党的十九大对“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作出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第一个阶段,从二O二O年到二O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O三五年到本世纪中页,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相关知识,分析党的十九大对战略安排做出调整的科学性。‎ ‎【答案】【小题1】(1) ‎ ‎①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促进文化繁荣兴盛,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②整体在事物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全体中华儿女要劾力同心、齐心协力,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 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三步走”的战略安排是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历史条件,现在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都发生了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应运而生。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了社会发展规律。 ③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战略安排做出新调整指明了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小题2】‎ ‎【解析】(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属于措施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联系观,切入点较大,可以从联系的基本特征、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等角度思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说明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善于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说明要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相关知识,分析党的十九大对战略安排做出调整的科学性,属于原因类的试题。解答时,要明确设问范围是把握思维的奥妙,切入点较大,需要结合材料信息进行分析作答。首先,“三步走”的战略安排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循序渐进,说明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对战略安排做出新调整体现了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1)本题为措施类试题,解答措施类试题一般“一审、二定,三落实”的方法。所以“一审”就是要审读设问和材料,明确设问和材料所包含的信息。“二定”在审读的基础上,依据材料信息或者设问信息,明确此题的知识指向和主体指向。“三落实”就是通过对材料和设问的分析,实现从设问到教材知识的落实,明确具体的知识体系。 (2)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这类试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答题时要学会多角度思考,同时,答案呈现时遵循“书本知识+材料分析”的原则,并做到从原因、意义角度分层次书写。意义表述时可用“有利于”、“有助于”等表达方式。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