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
惠来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1.范冰冰税案始于崔永元微博举报,引来无数吃瓜群众围观品评,最终赢得相关执法机关重视,微博的力量不可忽视。但是微博在汇聚民众智慧的同时,也可能成为谣言散布的途径。公民在微博上: A.可以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B.可以扩大生活中的政治权利与义务 C.有言论自由,它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基础 D.有表达的自由也需承担表达的责任 2.在某班进行政治参与的实践活动中,A同学参加了一次直接选举自己当家人的活动;B同学打电话给教育行政部门反映了雾霾补课问题;C同学对公共场所抽烟、乱扔垃圾者给予了批评建议;D同学参加了区政府组织的“校园周边改造”听证会。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A积极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②B积极参与政府民主决策 ③C直接行使公民民主权利 ④D积极参与对政府的监督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当下的网络舆论代表了部分民意,起到了外部监督的作用,助推一些事件的妥善处理,但有些过于偏激的民意有时难免会形成一种舆论暴力,绑架司法机关,甚至左右定罪量刑抑或影响司法公正,这给我们的警示有: ①普通公民:依法有序参与,要把权利与义务统一起来 ②政府机关:建设全民政府,提高对网络舆情监管能力 ③舆论媒体:加大报道力度,通过舆论监督行使监督权 ④司法机关:坚守法治定力,重视舆论但不为舆论干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7年7月17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在央视开播。习近平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要重视调查研究,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气。这表明: ①党要依法执政,总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②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 ③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是激发改革的动力 ④树立求真务实的态度是党的工作原则和宗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2018年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座谈并共迎新春。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多党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引导广大成员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使新时代多党合作展现出勃勃生机。这表明: ①政治领导和政治认同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 ③协商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特有形式 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参政党提高参政本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本次进博会既是个经贸活动,同时也是个中国主场外交活动,届时将有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工商界人士及有关国际组织负责人将应邀出席5号的开幕式,回答6~7题 6.“主场外交”是指一国以本国境内为外交舞台、利用主场优势开展的外交活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无疑将成为中国“主场外交”的完美演绎。“主场外交”可以: ①展示成就,让世界更好地认识和了解中国 ②加强合作,让与会成员国结成军事同盟 ③把握机遇,彰显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 ④借助优势,积极行使主权国家的管辖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不仅我国,其它世界各国均热衷于“主场外交”,其目的在于: 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②展示实力,维护本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 ③彰显成就,提升主办国在世界的主导地位 ④借助主场,维护事关国家安危的核心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8.纵然中美之间爆发贸易战,但是中美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维护中美关系大局稳定。中美合作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的依据有: ①合作和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②共同的核心利益是两国合作的前提 ③中美合作符合时代的主题和潮流 ④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8年7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非洲专题会在坦桑尼亚举行。此次对话会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交流并达成广泛共识。举办此次高层对话的政治意义有: ①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消除各国政党的意识形态分歧 ②与各国政党共商共议,相互探讨推动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 ③诠释我国的大国责任担当,发挥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作用 ④与各国政党相互借鉴治党治国经验,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为了实现抗风能力16级、抗震能力8级、使用寿命120年,港珠澳大桥设计施工团队为之创新研发了31项工法、31套海洋装备、13项软件、454项专利。这些重大科技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竞争力。这表明: ①我国已成为科技全面领先世界的国家 ②科技已成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餐桌礼仪,正是人类用餐和动物解决生理需要区分开来的关键。餐桌礼仪,包括怎么动筷子、使刀叉,衣着打扮是否得当、与宴会主人和同桌的客人如何交谈、如何敬酒、正确的入座和离席,等等。每个细微的肢体语言都向周边的人泄露着你的信息:身世背景、家教、性格、喜好、人品。在西方,餐桌礼仪一直作为家庭教育的重点。可见 ①文化素养的形成需要后天培养 ②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锁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各项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 A. 以自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B.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 少小离家老大回 D.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下列选项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①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③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①与② B. ①与④ C. ②与③ D. ③与④ 14.“天涯共此时,同寄一缕哀。”清明节作为一个承续了上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时间的累积给了它厚度,历史的行进赋予它内涵。还原和挖掘清明节背后的文化底蕴和社会心理,对催生新的社会风尚具有特殊的意义。这是因为 ①传统习俗对人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②良好社会风尚的培育需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③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有助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社会心理因其稳定性一经形成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5.央视《国家宝藏》以深厚的文化内涵、生动的文物故事及所承载的人文情怀让人们在见识中华瑰宝、找寻文化基因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这表明 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有形的 D. 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16.讲仁爱、重民本、受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品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这些思想贯彻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首条规定,明确了整部民法典的核心和灵魂。材料表明 ①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品德一脉相承又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没有文化的积累,就没有文化的传承 ④传统文化是《民法总则》思想的源头活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2022年北京--张家口将举办冬季奥运会,我们既要弘扬奥运精神,又要让世界人民感知底蕴深厚、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这体现出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基础 ②文化交流借鉴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我国在面向世界过程中有博大的胸襟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8.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9.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英雄史诗不朽丰碑——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主题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下列表述与该展览主题最为贴切的是 A. 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B. 营造文化氛围,全面继承传统 C. 传承历史文化,展现时代精神 D. 坚定理想信念,推动文艺繁荣 20.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紧扣塞罕坝几代造林人的奋斗史,用现代视角重述55年的造林奇迹,把塞罕坝精神以影像方式固化为民族记忆和国家记忆。对塞罕坝精神认识正确的是: ①弘扬塞罕坝精神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②塞罕坝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弘扬塞罕坝精神凸显了精神力量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④弘扬塞罕坝精神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也是我们今天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的延续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③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当前,人们越来越依赖电子媒介获得信息,各种类型的媒体为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需求也不停为消息注水,消费主义和娱乐诉求冲击着原有的文化价值体系。在“唯点击为王”的利益驱使下,内容娱乐化、“标题党”、虚假新闻炒作等现象泛滥。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应该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丰富文化生活需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 ④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坚决反对通俗、娱乐文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3.针对有关媒体曝光的恶搞《黄河大合唱》等红色经典及英雄人物视频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迅速部署查处工作,排查清理下线恶搞视频,并召集17家主要互联网文化单位召开监管通气会,明确排查范围,要求各网站全面清理同类恶搞视频和音乐。对恶搞红色经典及英雄人物的行为进行查处 ①旨在引导文化消费从多元化走向一元化 ②意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③是我国文化市场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有利于培育民族精神和弘扬时代主旋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一段时期以来,文化产品生产中出现了电影唯票房、电视剧唯收视率、出版物唯码洋的导向,更有甚者将一些不健康、不文明或有悖于社会主义道德价值的内容推向社会。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①文化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应该把经济效益放摆在首位 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产品,经济效益是基础,社会效益是灵魂 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互对立、相互统一,无主次之分 ④优秀文艺作品创作和文化企业经营必须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材料一 今天的中国老百姓,正在释放对精神文化的更高需求。过去的2017年,以央视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创作了一系列制作精良、底蕴深厚、格局宏大的文化类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在“精准对接大众文化需求”上进行了一次次成功的探索。这些节目植根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将历史底蕴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大胆采用最时尚的舞台元素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生动演绎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引领整个创作风向从“娱乐喧哗”走向“人文静美”,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居高不下,获得观众一致好评。 材料二 2017年11月,“中国白”国际陶瓷艺术大奖赛颁奖仪式在法国里昂汇流博物馆举行,德化瓷再次成为中外交流的纽带。德化白瓷的瓷质温润如玉,剔透光滑,光线照耀可映见指影,叩声清悦悠扬,犹如敲击金属,链然作响,胎釉亦有美妙质感,也正因材质的特殊性以及可塑性,德化白瓷在艺术表现上具有许多独特性。 “传统的技艺更需要新元素的润养。”艺术创作就在于特有的东西有不一样的成品展现。只有新的元素、新的形式,才能真正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对于德化瓷的创作亦是如此,因此在不少中外陶瓷艺术家们眼中,除了沿承传统,德化白瓷的创作还拥有着更多的可能性,德化传统的白瓷不管是艺术形式还是表现手法,已几近极致,传统要与新元素结合,才能保留和延续原有的韵味,让艺术永久传承下去。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类节目如何才能赢得收视与口碑双丰收。(12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传统技艺如何在现代社会里继续传承下去。(12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 材料一 2017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意见》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党和政府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材料二 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真实地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四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在抗战中凝聚起来之后就现也没有动摇过,她成为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鲜艳旗帜。直到今天,她也无刻不在鼓舞着、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奋进、前行、拼搏。 (1) 请从政治生活角度,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政治生活依据。(12分) (2) 结合材料二,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并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12分) (3) 请你以“怎样擎起理想信念的火把”为主题,写两句心里话告慰抗日英烈。(4分) 惠来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答案 DCBAD ABDCD BDDCB ADCAC CBDD 25.(1) 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弘扬时代主旋律; ②面向观众,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体现时代精神; ④运用现代科技和表现形式,增强文化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①立足于社会实践,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坚持传统技艺元素创新、形式创新。 ④教育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技艺的传承要重视人才的培养。 ⑤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⑥从生活中汲取养料,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集思广益,听取群众心声。(任答其中四点即可) 26.(1) ①中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科学执政的具体表现,利于推动转变经济增长模式; ②政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履行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职能的体现,也是政府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坚持科学决策,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的要求; ③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 ④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中华民族之魂。 (3)示例:坚定理想信念,勿忘国耻,勤奋学习;继承先烈遗志,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要求紧扣主题,传播正能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