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政治】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内蒙古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2020年中国将建成贯穿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四纵四横高铁网,这意味着我国将步入高铁时代。随着高铁的普及,飞机原有的优势逐渐减弱,航空客流犹如沙漏般流向高铁。这将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航空票价可能会下调,消费者受益 ②高铁客运与航空客运将成为互补品 ③高铁与航空互为替代,将取代航空 ④高铁在中短途中的替代效应将逐步显现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高铁与飞机之间存在替代关系,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乘坐高铁的人增多,必然会导致乘坐飞机的人减少,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飞机票供过于求,价格会下调,①正确。 ②:高铁客运与航空客运本来就是互补品,而不是将成为互补品,②错误。 ③:尽管高铁与航空互为替代,当时它们各有各的优点和长处,高铁时代的到来不会取代航空,③错误。 ④:由于高铁的舒适度、服务、便捷程度等不比飞机差,所以在中短途旅行中将越来越具有替代效益,④正确。 故本题选B。 2.收入信心指数是反映居民对未来收入个人信心的扩散指数。不考虑其他因素,依据下图信息,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①人们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上升 ②居民家庭食品消费增加 ③人们的消费预期提高 ④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升 ⑤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③→④→① D. ②→⑤→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恩格尔系数。①:图示显示居民收入信心指数总体提高,表明人们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上升,①排首位。 ②:人们对未来收入信心指数上升,会导致消费水平提高,但并不一定导致居民家庭食品消费增加,②排除。 ③:未来收入预期稳定,人们的消费预期会提高,③排第二位。 ④:居民收入信心指数总体提高,会导致未来收入预期稳定,人们的消费预期会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提升,④排第三位。 ⑤:居民收入信心指数总体提高,不一定会导致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⑤排除。 综上,A正确。BCD传导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生产决定消费。(2)居民的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①收入水平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当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②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3)物价总体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其它主观因素:消费预期、消费偏好、消费心理(课本阐述了四种常见的消费心理,此外还有其他如爱买心理、安全心理、求便心理等)。 3.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印发的《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提出扶持有条件的农户修绯、改造自有住房发展民宿,鼓励城镇有意愿的组织和个人通过租赁民房开办民宿,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及宅基地,改造建设乡村旅游活动场所。支持民房租赁 ①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 ②改变了农村土地的所有制性质 ③增加了农民的劳动收入 ④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供需平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聚焦农村振兴的时政材料,考查学生对发展农村旅游,农民房屋改造民宿以获得收入的经济学理解,需要学生能对材料的内容读通读懂,并与所学的经济知识进行贴合。 【详解】①:支持民房租赁,能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因此符合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①正确。 ②:这种租赁的经营方式只是一种使用权的让渡,不会影响所有制,②错误。 ③:材料中的农民的收入所得是房屋租赁所得的按土地要素分配,而非劳动收入,因此③错误。 ④:农民将闲置的房屋重新利用并借此获得收入,能够优化农村闲置房屋的资源配置,因此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政治选择题的做法: 单项选择题可以采用以下解题步骤:审---选---查 (1)审---通过仔细读题,认真审题,找出题干的关键词,题干长的要先审题肢。 (2)选---根据回忆确认的知识,对照被选题肢,选择正确答案。 (3)查---根据题目的要求,逐一分析、比较对照备选题肢,采用排除法,检查前面的选择是否正确。 4.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实施现代渔业强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8月29日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如果就此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下列最合适的是 A. 行使民主权利,积极建言献策 B. 尊重社情民意,实现民主管理 C. 汇聚民情民智,科学民主决策 D. 听取各界意见,自觉接受监督 【答案】C 【解析】 【详解】A:该选项的主体是公民,而题目中的主体是农业部,故排除A。 B:农业部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不属于民主管理内容,B错误。 C:为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我国农业部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故汇聚民情民智,科学民主决策作为标题最合适,C正确。 D:该选项表述的是政府要接受监督,与题意不符,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意义: (1)政府的重大决策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因此,决策是否科学、合理,至关重要。 (2)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建设法治政府目标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对人民负责原则。 (3)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依法决策的水平与政府威信紧密相连。政府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充分利用法律手段来管理自身、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它的威信才能得以树立和维护。 5.2019年5月24日,十三届全国政协第二十三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京召开,12位委员、专家学者围绕大运河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沿线地区古镇古村保护、文化与旅游融合、促进运河文明中外交流等建言资政,98位委员在全国政协委员移动履职平台上踊跃发言。由此可见 ①协商座谈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②人民政协是推进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 ③人民政协行使国家权力,努力对人民负责 ④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协商座谈能听取多方的声音,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①正确。 ②:人民政协就各个问题建言资政,是推进国家治理重要力量,②正确。 ③:人大代表行使国家权力,③错误。 ④:材料没有涉及人民政协的监督职能,涉及的是参政议政职能,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协商民主的渠道:有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以及社会组织协商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意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它有利于充分反映民智,促进党和国家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有利于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确保人民当家做主,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团结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2019年7月18日,针对英国仍试图以《中英联合声明》来主张英国在香港事务上所谓的“权利,我国外交部指出,香港回归后英国对香港没有任何权利,希望英方能醒一醒,英方应拿出实际行动来维护中英关系大局。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②在国际法上,主权国家的地位是由国家力量决定的 ③英国的主张干涉了中国内政,没有履行主权国家义务 ④中国的态度表明,我们坚决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利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①:材料没有涉及到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 ②:主权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在国际法上的地位是平等的,②排除。 ③:英国干涉我国香港事务属于干涉我国内政,是违背了主权国家应履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义务,③正确。 ④:我国外交部的态度,表明我国坚定的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④正确。 故本题选D。 7.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新中国外交作为新中国发展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助推了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性转折,实现了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党的领导是新中国外交的灵魂 B.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基石 C. 利益最大化是新中国外交的追求 D. 外交为民是新中国外交的宗旨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新中国外交的灵魂,A正确但不合题意。 B: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基石,B正确但不合题意。 C: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利益最大化是不新中国外交的追求,C错误但符合题意。 D:我国外交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体现了外交为民,D正确但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8.今年国庆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等一批献礼影片,依托现代科技,还原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由此可见 ①社会实践是优秀文化作品的源泉 ②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④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国庆上映的一批献礼影片,依托现代科技,还原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动人故事,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这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发展有其自身的传承性,②不合题意。 ③: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③错误。 故本题选C。 9.“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留下一首赞歌……”这首《我和我的祖国》以快闪的形式唱响大江南北,好评如潮,各类媒体竞相转播,极大地激发了人们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我和我的祖国》打动人心主要归功于这首歌 ①弘扬爱国主义,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依恋之情 ②和当下生活紧紧相扣,并且保留着不变的具体内涵 ③彰显了文化自信,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 ④以核心价值观为着眼点,契合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我和我的祖国》打动人心主要归功于这首歌弘扬爱国主义,表达了人们对伟大祖国的依恋之情,彰显了文化自信,承载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增强了人们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①③符合题意。 ②:保留着不变的具体内涵的说法错误,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②错误。 ④: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0.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政论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开播,全景式展现新中国风雨兼程、砥砺前行的伟大历程。坚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风格歌唱祖国、礼赞时代,对内发挥正面宣传鼓励人、激励人的作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播出大型政论片旨在 ①借助融媒体,巩固意识形态安全 ②传播中华文化,发挥中华文化的主导作用 ③弘扬主旋律,筑牢理想信念之基 ④促进文化繁荣,巩固中华文化多元指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大型政论片《我们走在大路上》坚持“政论情怀,故事表达”风格歌唱祖国、礼赞时代,对内发挥正面宣传鼓励人、激励人的作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有利于弘扬主旋律,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借助融媒体,巩固意识形态安全,①③正确。 ②:在我国起主导作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非中华文化,②错误。 ④:错在“多元指导”,④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要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11.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展示广大农民的劳动成果,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多样化的文化产品,让全社会都感受到农业是有奔头的产业、农民是有吸引力的职业、农村是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这有利于 ①满足农民群众美好文化需求 ②发挥人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③挖掘中华农耕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 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举办农民丰收节,既能够传承好优秀的农耕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能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题肢①④正确。 ②③:题干要求的是举办农民丰收节的意义,而不是怎样去举办农民丰收节,②③是举办丰收节的措施,故排除。 故本题选B。 12.“拒绝了合作,我们拥有了全新的北斗导航系统;拒绝了转让,我们实现了芯片关键技术的突破……有了这些拒绝,也就有了一个个大国重器的相继问世。”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外方的拒绝是实现大国重器由无到有这一转化的关键 ②外方的拒绝激活了我们内部的自主创新意识 ③促进我国的高质量发展要着重抓住内部矛盾 ④大国重器的相继问世与外方的拒绝没有联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②③:“拒绝了合作,我们拥有了全新的北斗导航系统;拒绝了转让,我们实现了芯片关键技术的突破……有了这些拒绝,也就有了一个个大国重器的相继问世。”说明外方的拒绝激活了我们内部的自主创新意识,促进我国的高质量发展要着重抓住内部矛盾,②③符合题意。 ①:外方的拒绝是实现大国重器由无到有这一转化的外部条件,而其关键则是我国的自主创新,①不选。 ④:事物的变化发展受外部矛盾的影响,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发展的原因) 原理内容: (1)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3)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4)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对2018年政府的主要工作进行了回顾,其中包括: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减税降费、补短板调结构;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加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资助各类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近1亿人次;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良性互动格局加快形成,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持续增强……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2018年政府的主要工作体现了国家财政的哪些作用? (2)根据材料,运用“政府的职能”相关知识,简析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能的。 【答案】(1)政府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减税降费,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政府加大基本养老等保障力度,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体现了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政府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发展的协调性持续增强,体现了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2)政府在经济上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着力减税降费、补短板、调结构,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以促进经济发展,履行了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政府在民生上加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保障力度,资助困难家庭学生,保证人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弱有所扶,履行了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经济生活》《政治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国家财政的作用、政府的职能等知识的把握,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本题考查《经济生活》中相关知识,设问指向报告如何体现国家财政的作用。知识体现类材料题在高考试题中考查频率最高,是难度适宜的题型,它立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分四步走。第一,通过设问明确设问指向,包括主体指向和知识指向。第二,依据指向,明确知识内容。第三,依据知识内容,对材料进行分析。第四,结合材料分析,对知识内容进行取舍,作答。财政的作用体现在: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按照上述解题思路和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2)本题考查“政府的职能”知识,设问指向政府是如何履行职能的。解答时首先明确政府的职能包括: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然后调动运用上述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实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 【点睛】正确区分财政的作用 凡是看到社会保障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凡是看到工程建设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凡是看到增加或减少税收、扩大发行国债等一类的材料,可以认定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10月8日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央视综合频道晚间播出,《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播出第一集后,就备受热议,在舆论场中引发多方好评。究其因,该节目主旨精准,设计精妙,制作精致。从第一集所展现的内容结构看,既有“原声微视频”,又有“思想解读”,既有“经典释义”,又有“现场访谈”,既有“互动问答”,也有“经典诵读”。六个环节丝丝入扣,不仅最大程度放大了电视平台的鲜明特点,更能将总书记用典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便于受众入眼入耳,入脑入心。理论把握有底气,思想传播接地气,取得既有点头率又有点击率的好效果。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诞生。小小的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红船精神”源于历史,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吮吸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而成长壮大,又跨越时空,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在新时代,“红船精神”被注入新的内涵、得到新的阐释,它永远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新时代青年应该做“红船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推动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驶向光辉的明天。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说明《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如何取得既有点头率又有点击率的好效果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红船精神”为什么能历久弥新、价值永恒。 【答案】(1)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本节目立足于我国当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更好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②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创作尊重观众、尊重市场,得到观众和市场的认可。③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④注重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六个环节丝丝入扣,不仅最大程度放大了电视平台的鲜明特点,更能将总书记用典深入浅出地呈现出来。 (2)“红船精神”是对中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红船精神昭示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能够时代变迁,对社会和人发展起积极作用;共产党人以高度文化自觉和自信,丰富和发展了红船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红船精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详解】(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范围是“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设问是“说明《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如何取得既有点头率又有点击率的好效果的”,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材料中“用典”、“六个环节丝丝入扣”、“理论把握有底气,思想传播接地气,取得既有点头率又有点击率的好效果”等关键信息,从文化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注重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等角度回答即可。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分析‘红船精神’为什么能历久弥新、价值永恒”,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结合 “源于历史,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吮吸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而成长壮大,又跨越时空,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昭示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被注入新的内涵、得到新的阐释,它永远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等,从“红船精神”与中华文化的关系,文化深远持久的特点;红船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红船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对社会和人发展的作用;共产党人以高度文化自觉和自信,丰富和发展了红船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等角度回答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