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必修四第11-1课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
11.1社会发展的规律学案 【学习目标】 ①通过自主学习识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懂得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②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③通过合作探究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④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自觉树立唯物史观,反对唯心史观。 【重、难点】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3、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4、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学法指导】 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课上讨论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 【自主预习】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方面,它的最主要的内容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________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2.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________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____________。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________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判一判 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①社会意识具有____________: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________ 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________,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________作用。 想一想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都起促进作用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生活在本质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________。 (2)马克思主义的____________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地位: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____。 (2)作用: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________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____________的更替。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1)生产力________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________,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____________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___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________作用。 判一判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1)经济基础________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____________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________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________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判一判 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想一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只存在于阶级社会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发展的过程是________。 2.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1)社会发展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__实现的,____________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判一判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_____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①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判一判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与探究】 探究点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下面是一些近期使用频率较高的网络热词: 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国人民都领会了其中的意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咬文嚼字》编辑部认为“中国梦”以其清新的理念和亲民的风格为广大民众所认同,并日渐成为主流话语之一。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 人艰不拆:表示人生已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 土豪:“打土豪,分田地”听上去耳熟能详。而如今,土豪摇身一变,成为暴发户的代名词。一句“土豪,我们做朋友吧!”表达出人们对暴发户既鄙视又羡慕的心态。 [问题探究] (1)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上述网络热词产生的过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网络热词又会对当前的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总结】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类别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物质与意识 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 作用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 [典例训练] 例1 大型原生态歌舞表演《云南印象》,源自于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弥漫着自然、原始、清新的味道,它表现的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一种向往。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 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③意识是对客现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迁移拓展】 探究点二 如何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扭转乾坤,实行改革开放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84年,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1993年,明确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8年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推动了农业和农村改革。2003年,强调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3年11月12日 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纲领,改革从摸着石头到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把全面推进和重点突出结合起来。2014年10月23日闭幕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强调继续改革,其主要涉及设立新型反腐机制和机构、经济改革方案(核心为调整中央地方分税制),以及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方案。2015年10月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来源:Z。xx。k.Com] [问题探究] (1)我国历届全会的改革着重解决哪两对矛盾,结果如何?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历届全会继续深化改革遵循了什么社会发展规律?[来源:Z§xx§k.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技巧总结】 如何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由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实体性要素构成。 (2)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 (3)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 (4)经济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 (5)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典例训练] 例2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唯物史观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 )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③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由自发到自觉转变的标志 ④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课上训练】 1.有人在网上将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概括为“喜大普奔”,作为人们的某种生活写照。这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推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来源:学科网] D.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2.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使用了“互联网+”“众创空间”“创客”“草根创新”等时尚新词,甚至使用了“有权不可任性”等网络风格语言。这表明( ) A.社会意识推动社会的发展 B.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C.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 ) 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来源:Zxxk.Com] 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4.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必须坚持和完善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 ) A.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人们应该尊重规律、利用客观规律 C.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 D.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路线图、时间表,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 ) 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标志着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 ③表明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精析 走进生活 思考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诱思·自主学习区 一、1.(1)物质 (2)精神 2.(1)决定 ①社会意识 ②决定 判一判 错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以,社会意识决定于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于社会意识。 (2)①相对独立性 ②阻碍 趋势 推动 想一想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作用具有二重性,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3.(1)实践的 (2)实践观点 二、1.(1)基础 (2)性质 社会形态 2.(1)决定 性质 (2)反作用于 推动 阻碍 判一判 错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1)决定 (2)反作用于 促进 阻碍 判一判 错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矛盾。 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想一想 这两大矛盾并不是只存在于阶级社会中,它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三、1.前进的 上升的 曲折的 2.(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2)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 判一判 错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阶级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改革。 (3)非对抗性 自我发展 ①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判一判 错误。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点拨·合作探究区 探究点一 问题探究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如“土豪” 容易滋生拜金主义现象,不利于社会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如“中国梦”会推动中国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 典例训练 例1C [歌舞属于文化范畴,源自少数民族生活,可见文化源自实践,也体现了生活本质是实践的,故②正确;《云南印象》歌舞源自纯正的云南少数民族生活,可见特定的文化环境产生特色文化,故④正确。此题没有涉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排除①;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排除③。故选C。] 探究点二 问题探究 (1)①着重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历届改革均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加强。②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深化改革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的历史规律。 典例训练 例2 C [从题干获取有效信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促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所以我国推进依法治国是对上层建筑的改革的要求,①符合题意;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②符合题意;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认识不断在加深,但并不能说过去的认识是自发的,故③错误;“我国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由不适应走向适应的标志”提法是错误的,故排除④。故选C。] 演练·当堂检测区 1.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把“喜大普奔”作为人们的某种生活写照,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选A。] 2.C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的知识点。李克强总理的用词体现了当今的一些现象,即体现了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而没有体现社会意识的反作用,C符合题意,D与题意不符。A说法错误,社会意识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带有阶级性,但材料中未涉及阶级社会的社会意识,排除B。本题选C。] 3.D [材料主要告诉我们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A、C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4.D [A中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的,而是辩证法的角度。B中人们应该尊重规律、利用客观规律,是从唯物论的角度讲的,不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说的。C 说法不对,改革的根本目的不是消除社会基本矛盾,而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题干中的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其依据在于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会促进生产力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5.B [本题考查改革的知识点。党吹响了改革的号角,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体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①④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改革不能起到这个作用;③说法错误,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本题选B。]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