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选修2经济学常识第42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复习讲义
第42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考点展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考点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商品理论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货币理论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自发发展的必然结果;货币的形式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①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价值规律理论 ②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③作用: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优胜劣汰 意义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体现的是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这种生产关系,是历史的产物;他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马克思正是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2.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 辩证理解 ①价值规律会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②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价值规律能实现优胜劣汰。这一方面会使社会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入效益好的企业,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启示 ①要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宏观调控,努力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进步和管理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③在激发社会效率的同时,也要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点拨 关于斯密、李嘉图、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比较 基本观点 斯密 ①首次明确提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 ②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③二元劳动价值论——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交换价值决定价值) 李嘉图 ①纠正了斯密对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关系认识中错误的方面,批判了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②对劳动价值论的发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 ③把劳动价值理论推到了古典经济学的最高峰 马克思 ①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③商品和价值是历史的产物,它们体现了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的生产关系 联系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和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典例1 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该省某地区截至2013年7月已有15个“机器人换人”改造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企业生产用工平均减少25%,人均产出提升30%,产品合格率提升2.8个百分点。同年1~7月,该地区相应的技改投资达104.42亿元,同比增加60.7%,占工业投资比重的88.6%。作为工业大国,2012年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工业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15年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面对诱人的前景,我国近年来已建成30多个工业机器人产业园。 “机器人换人”后,有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机器人创造的,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反驳这种观点。 答案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机器人是具体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劳动工具,本身不能创造价值。上述观点否定了人类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因而是错误的。 解析 以商品价值创造的主体为依托,以辨析的形式考查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而指明该观点的错误所在。 典例2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对于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具有根本性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学说相比,有哪些理论创新? 答案 认识到商品和价值不是永恒的范畴,它们体现的是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这种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区分了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可以从对商品与价值的认识、对劳动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的认识两个方面分析。 考点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和经济危机理论 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含义 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的生产 ①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雇佣工人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剩余价值 ②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的实现 ①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 ②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价值增殖,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③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可以增加一定时期内获得的剩余价值总量 剩余价值的分割 ①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资本家和银行资本家之间分割 ②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意义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 主 要内 容 实质 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根源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表现:①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②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影响 经济危机给生产带来的破坏,使社会化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强制性地得到调整,从而使资本主义再生产进行下去 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典例3 材料一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2016年伊始,中资企业的几笔海外并购令人瞩目,并购的领域侧重于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的对象是拥有先进技术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并购既可以使中资企业迅速切入高端市场,也可以使被并购企业借助中国企业的关联渠道,特别是依托“一带一路”,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和全球影响力。 材料二 浙江吉利集团对沃尔沃的成功并购具有典型意义。2002年该集团根据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和自身条件,萌发了海外并购的念头。为实现从低端到高端的跨越式发展,吉利集团选择并购沃尔沃,为此制定了完备的方案。遵循国际商业规则,运用市场运作方式,吉利集团于2010年8月成功完成对沃尔沃的并购。几年来,该集团业绩稳定,快速实现了转型升级。 有人认为,中资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能够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运用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对此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 (1)此观点错误。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从短期看,海外并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经济危机。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海外并购不能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 解析 本题是评析题,做此类题需要辩证看待题中观点,指出其合理性及其理由,其不合理性及其理由。中资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可以缓解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但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因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中资企业的海外并购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典例4 读图,回答问题。 (1)图1与图2各反映了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哪种方法。 (2)请说明在图2中,资本家是如何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 答案 (1)图1反映的是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图2反映的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2)图2中资本家在工人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科技进步、生产工具的革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也随之提高,使必要劳动时间缩短,相对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从而获取了更多的剩余价值。 解析 从图示和设问中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中的剩余价值的生产。第(1)问,比较容易回答,图1是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的手段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属于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图2是工作时间不变,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的办法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属于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第(2)问,要求回答出通过什么手段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应该从科技进步、加强管理、提高劳动者素质等方面作答。 1.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从另一方面看,一切劳动都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关于劳动二重性的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请简述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及其关系。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答案 (1)商品二因素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劳动二重性指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2)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劳动二重性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理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A、B两企业原本是规模相同且生产同一种产品的企业。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A企业进行全面技术改造,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改善经营管理,企业发展蒸蒸日上。而B企业只是做了局部的设备更新,生产效率提高慢,价格缺乏竞争力,企业发展步履艰难。 结合材料,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分析A、B两企业的不同命运。 答案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商品按其价值量实行等价交换。注重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时间的商品生产者会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A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和设备、改善经营管理,使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降低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下,在等价交换中获得更多的利润,企业发展自然蒸蒸日上。B企业不重视技术改造,其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或勉强接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获利不多甚至亏本,发展必然步履艰难。 3.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在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中常常出现如下现象: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当作肥料,拿玉米棒子当作燃料;织布厂将成匹的布烧掉;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因失业而失去收入的来源,生活异常窘迫。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是什么? (2)怎样理解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 答案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过剩不是生产的绝对过剩,而是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其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他们不仅科学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而且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过渡性,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4.材料一 李嘉图提出:商品的价值与投在它们生产上的劳动成比例;这里的劳动不仅包括投在商品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也包括投在实现该劳动所需要的一切器具或机器上的劳动。一切商品,不论是工业制成品、矿产品还是土地产品,规定其价值的永远不是在极为有利的条件下进行生产时用的较小量劳动,而是不享有这种便利的人进行生产时所必须投入的较大量劳动。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要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表明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作出了哪些贡献? (2)结合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相关内容,简述我国“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理由。 答案 (1)①李嘉图批判了亚当·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来决定。 ②李嘉图意识到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新价值的创造与旧价值的转移问题, 以及在商品价值决定问题上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之间的区别,因而极大地丰富了劳动价值论的内容。 (2)①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此,必须尊重劳动,提高劳动的报酬。 ②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有利于在初次分配阶段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5.布鞋厂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10美元。在厂里,鲍波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鲍波一天工作8小时,他创造的新价值是16美元。 (1)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以外,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 (2)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多少新价值?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特支付给他的工资? (3)劳动力的自身价值和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是一回事吗?两者有什么关系?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原材料。 (2)2美元、5小时。 (3)不是。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6. 以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些论述。 “处于流动状态的人类劳动力或人类劳动形成价值,但本身不是价值。它在凝固的状态中,在物化的形式上才成为价值。” “劳动并不是它所产生的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正如威廉·配第所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 “铁会生锈,木会腐朽。纱不用来织或编,会成为废棉。活劳动必须抓住这些东西,使它们由死复生,使它们从仅仅是可能的使用价值变为现实的和起作用的使用价值。 它们被劳动的火焰笼罩着,被当作劳动自己的躯体,被赋予活力以在劳动过程中执行与它们的概念和职务相适合的职能。”——摘自《资本论》第1卷第65页、57页、207页、208页 结合以上论述,分析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及其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 答案 (1)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认为,尽管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的必要条件,但不是价值的源泉。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劳动创造的,劳动之外的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 (2)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但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批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的说法,赞同威廉·配第所讲的“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在他们看来,土地、原材料等生产要素是商品生产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它们和劳动结合生产出财富即使用价值。 (3)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揭示了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区别:价值创造与抽象劳动相关联,财富生产与具体劳动相关联;前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的社会关系,后者反映的是经济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不能把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混为一谈。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相关理论。解答时,要指出马克思劳动二重性理论,结合材料中的内容分析,以及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的关系。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