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政治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下列各选项中,体现围绕哲学基本问题而产生的哲学基本派别对立的是 ①“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 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举一纲而万目张” ④“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与“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C - 28 - / 28 【解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体现的是唯物主义观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点,二者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①应选;“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相互转化的辩证法观点,“天不变,道亦不变”体现的是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点,二者的观点不属于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②不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点,“举一纲而万目张”体现的是抓主要矛盾的辩证法道理,二者不是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③不选;“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体现的是唯物主义观点,“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点,二者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基本派别的对立,④应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2. 人类需要伟大思想家的指引。中国人说: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正是有了孔子、释迦牟尼、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人类才从根本上告别了荒昧,走向人文、理性、高贵。社会永远在变化,而今该怎样让人类告别战争、贫穷、恐怖、灾害……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智慧、新的真正哲学。要能指引当代人类,这要求新的智慧 ①能够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要求和历史趋势 ②能反映新时代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的状态 ③能帮助人们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④能正确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的具体领域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智慧、新的真正哲学”说明真正哲学能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真正的哲学能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事物,故①③符合题意;②与题意无关;④属于具体科学,与题意不符。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基础。 点评:本题考查了哲学基础的知识点,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熟练掌握。 3. 中国书画的最高境界,在于水墨留白。留白是一种境界,非高手不能为。往往看一幅画,看它的留白,可以看出主人胸中的丘壑,境界的高下。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以无胜有,以少胜多。关于“留白”艺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8 - / 28 ①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人的意识活动离不于物质载体 ③源自于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④是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的体现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C 【解析】“留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并不是如实反映,①不选;中国书画的“留白”艺术离不开笔墨纸砚这些物质载体,这说明人的意识活动离不于物质载体,②应选;“留白”艺术应源自于客观存在,不是源自于作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③不选;“留白”艺术是意识活动主动创造性的体现,④应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点睛】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指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会主动创造出一些现实不能直接感觉到的认识,比如人们会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 (2016年全国高考北京卷10)内蒙古兴隆沟遗址出土的陶人,是目前所知形体最大、形象最逼真、表情最丰富的红山文化整身陶塑人像。专家依据发现陶人的区域、供奉的房间以及服饰佩戴,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并将其称为“中华祖神”。这一研究成果反映了 A.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客观事物 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 C. 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 - 28 - / 28 D. 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专家学者认识“陶人”这个客观事物,不是改造客观事物,A项不选;专家经过研究确定这尊陶人的身份是红山文化晚期的巫者或王者,这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可以揭示历史之谜,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人的认识受自身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的制约,C项不选;材料中专家取得了对“陶人”身份的正确认识,但材料没有体现“陶人”身份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5. 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 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 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答案】C 【解析】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故C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表述与题意无关,排除;B选项强调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排除;D选项是物质的定义,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 28 - / 28 点睛:学习意识的能动性时要克服以下几个错误观点: (1)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人的认识在任何时候都是正确的。” (2)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等同于“处于特定历史时期的人们可以将一切客观事物认识穷尽。” (3)把“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等同于“人的意识能够直接使客观世界发生改变。” 6. 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①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 28 - / 28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专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①不选;专家的经验未必都是间接经验,材料也没有体现创业者检验专家的经验,②不选;“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创业者也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7. (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8)随着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代驾、陪购师、网络主播等新兴职业。这些新兴职业在给社会带来效率或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何规范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刻不容缓。由此可见 A.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B.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C.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D.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答案】D 【解析】材料表明科技的进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了一些新兴职业的出现,而这些新兴职业如何规范需要人们去认真的思考。这表明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促进了人们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项正确;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B、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D。 【点睛】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能把人们的想法变成直接的现实;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实践的结果都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是指实践是历史地发展着的,是社会上很多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是指实践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8. 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A. 失败是成功之母 B.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C. 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D. 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 28 - / 28 【答案】C 【解析】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是漫画所要强调的,A项不选;漫画中某人做出“水没多深”的结论时已做出了调查,只不过调查不深入,故漫画不是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B项不选;漫画中某人没有经过更多的试探便做出了“水没多深”的结论,另一人不经实践就盲目听信而受到伤害,这启示我们客观事物是复杂的,不要轻易地做出判断,C项正确;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说法绝对,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9. (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8)信息科学在高速发展,但信息安全举步维艰,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严格证明为无条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材料说明 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④真理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客观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十多年来潘建伟团队一直在为此努力并取得重大突破,已经为60周年国庆阅兵等国家重要政治活动提供了信息安全保障。这说明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故①③选项入选。②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④选项错误。真理的内容具有客观性,但是形式是主观的。选B。 - 28 - / 28 10. (2015年高考上海卷24)曾几何时,崇山峻岭原始森林变成了延绵不绝的“光头山”。四川人民经过十几年的苦心经营,再现了满目苍翠的浩瀚林海,简称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生态屏障的建成折射出当地人民 A. 秉承绿色生态理念,发挥人定胜天的气概 B. 把握事物发展规律,预见生态变化的趋势 C. 保护生态环境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D. 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努力改造生态环境 【答案】D ........................... 【考点定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归纳总结】如何认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1)客观规律性是第一性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相互制约的。规律的客观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主观能动性能制约客观规律,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2)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认识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样,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也离不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28 - / 28 (3)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4)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11. (2016年浙江文综政治27)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③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④认识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 28 - / 28 【解析】材料表明从古至今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观念就一直存在,这说明唯物主义观念由来已久,①应选;材料没有强调真理的价值要怎样实现,②不选;不同时期人们对世界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观念不同,这说明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③应选;认识的目的是实践,材料也没有强调人们取得认识的目的是什么,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12. (2016年重庆卷3)人类在享受机器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担心某一天机器人会在智能上超越人类,就像科幻电影中所描绘的:人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中,供机器人观赏。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 A. 证实了机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B. 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C. 说明了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D. 体现事物发展的辩证否定过程 【答案】B 【解析】机器人不是人,没有主观能动性,A项不选;离开了人类社会,离开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意识是不可能产生的。机器人在某一天突然有了超越人类的智能,这个科幻电影表达的观念否认了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B项应选;材料没有说明人类认识发展的无限性,C项不选;科幻电影表达的这种观念是机器人的智能“否定”人的意识,这里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否定不是辩证否定,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B。 【点睛】近年来,“机器人取代人工”“人工智能”这些类似的材料经常出现在政治选择题试题之中,对此我们需要把握住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不管机器人多么高级,生产效率如何之高,它也是人制造并使用的,全面取代人是绝无可能的。 13. (2015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2)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 28 - / 28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原有联系通过实践从而建立事物之间新的联系;“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说法绝对,②不符合题意。答案为B 14. (2016年全国高考江苏卷27)有研究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发芽率高达80%。进一步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材料表明 A. 人为事物联系是主观的 B. 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 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D. 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答案】D 【解析】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A项不选;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不是材料要强调的,B项不选;材料不是要强调新事物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而是强调受外因的影响事物的发展会受到阻碍,C项不选;“如果没有受到光线的刺激,就难以发芽”这表明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 28 - / 28 15. (2017年广东文综政治34)水在常见的三种状态下的结构和动力学行为已被人们了解,但在受限空间内部不完全为人所知,近日,有研究团队在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方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降低空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一新发现再次印证了 ①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 ②质变是由事物的内部结构变化引起的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 ④以新形式出现的事物,有远大发展前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人们通过研究发现,在常温下,在石墨碎片毛细通道中的受限水会整齐排列成规则的二维方形冰结构,这是常温下水的一种全新存在方式,这表明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多样的,认识是无限的,故①符合题意;该研究成果对于解释降低空维空间内水的快速输运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人为事物的联系是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的,故③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定位】此题考查物质、认识以及联系的有关知识。 - 28 - / 28 【名师点睛】事物数量的增减、结构的变化都可能引起质变,故②错误;新事物具有远大发展前景,判定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其根本标志在于它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不是以形式的新旧为标准,故④错误。 16. (2016年福建文综政治35)研究人员将一密闭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 )置于晴天的室外,对其进行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 )。该实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①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②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③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 ④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前进的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①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通过对图15 的观察可知,在不同的时间里某气体含量是不同的,说明客现事物的联系因条件的变化而变化,②说法符合题意;材料中“对其进行24 小时测定,得出某气体含量的变化曲线”,这体现了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③说法符合题意;认识具有上升性,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不是循环往复前进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C。 【点睛】认识的发展是一个波浪式、螺旋式的上升性运动过程。不是直线前进型,因为直线前进忽略了认识发展的反复性;也不是圆圈式的循环运动,因为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代表认识又回到了起点,没有发展。 17. - 28 - / 28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意思是一切都变化,无物常驻,包涵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下列选项中包涵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是 ①“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荀子 ②“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周易》 ③“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 ④“物体不能限制思想,思想也不能限制物体”——斯宾诺莎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①体现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属于认识论,④体现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属于唯物论,二者都与设问中的知识范围不符,均应排除;②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属于辩证法发展观,③体现的是对立统一观点,属于辩证法的矛盾观,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辩证法。 【名师点睛】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18. - 28 - / 28 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40年之后,依然长势旺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底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①植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能够主动创造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 ②植物微型生态系统实现了自身完美回归,不再与外部系统发生联系 ③植物的生存与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 ④植物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关系和系统与要素关系的相关知识。①植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但没有意识,不能够主动创造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②错误,植物微型生态系统是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实现了自身的回归,但是不再与外部系统发生联系是错误的;③正确,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说明虽然与外界隔绝处于一个静止的状态,但是植物在这一静止空间的内部依然还是运动,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有机统一;④正确,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底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说明各种植物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使其长势旺盛。 故本题选D。 19. - 28 - / 28 颐和园集传统造园艺术之大成,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因势而建,其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小桥等人工景观与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相互和谐、艺术地融为一体,高度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堪称中国风景园林设计中的杰作。其造园准则运用的哲学思维有 ①以客观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园林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②尊重自然规律、建筑规律,将艺术融入自然和人文景观 ③通过人类活动改造自然环境,使之适应建筑艺术发展的需要 ④取各种建筑艺术的优势,在园林设计中实现各类艺术的融合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以客观自然环境为基础进行园林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①正确;“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尊重自然规律、建筑规律,将艺术融入自然和人文景观,②正确;“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是使建筑艺术适应自然环境的需要,不是使自然环境适应建筑艺术的需要,③错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不是强调在园林设计中实现各类艺术的融合,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20. 书法鉴定者可从笔法、墨法、章法以及对纸张、装裱等其他材料和工艺进行综合的分析,判断书法作品的真伪。而书画大师张大千所作的石涛、徐渭等人的赝品却惟妙惟肖,很多大师也曾“被骗过”。张大千所作赝品之所以难辨识,是因为其创作 ①是对对象的再现与创造相统一的过程 - 28 - / 28 ②与真品个性特征高度契合 ③将自己的艺术观念融入他人真品 ④充分把握了鉴定者的鉴定规律和思维方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张大千所作赝品之所以难辨识”这是因为其创作充分把握了鉴定者的鉴定规律和思维方式,与真品个性特征高度契合,故②④符合题意,当入选;①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③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考点:把握思维的奥妙 21. 腐乳又被称为“中国奶酪”,传统中医认为腐乳性味甘、温,具有活血化淤、健脾消食等作用。现代营养学证明,豆腐在经过发酵后会得到更多利于消化吸收的必需氨基酸、烟酸,钙等矿物质。尤其发酵还能得到一般植物性食品中没有的维生素B12。从哲学的角度,这体现出 ①腐乳的营养成分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提升 ②腐乳的自然性质是其具备特定营养的物质性基础 ③人们研发的特殊工艺是腐乳获得相应营养的源泉 ④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提高了对腐乳营养价值的认可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 28 - / 28 【解析】腐乳的营养成分是其本身固有的,受客观条件的影响,不是随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提升,①错误;腐乳的自然性质是其具备特定营养的物质性基础,②正确;人们研发的特殊工艺不能是腐乳获得相应营养的源泉,③不选;材料表明现代营养学的研究提高了对腐乳营养价值的认可,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B。 22. 某学校论坛中流行着一句话“上学时,铃声是紧迫的;放学时,铃声是悦耳的;考试时,铃声是紧张的。”这说明 A.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B. 真理是有条件的 C. 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促进作用 D. 真理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 【答案】A 【解析】铃声是紧迫的、悦耳的还是紧张的,是人的意识对上学、放学、考试的主观反映,A项正确;铃声是紧迫的、悦耳的还是紧张的并不是对铃声的真实反映,不属于真理,B项不选;正确的意识对个人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不选;真理不是在个人主观选择基础上形成的,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23. 习近平善于用典,贯通中外。例如,在2017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他曾引用古语: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下列用典与之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A. 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携手开创中越关系的美好明天》 B.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浙江省委办公厅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 28 - / 28 C.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在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D.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同舟共济、扬帆远航,共创中拉关系美好未来》 【答案】A 【解析】“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强调了要发挥集体的力量、整体的功能。“独木难成林,三树聚成山”这强调了要发挥整体的作用,符合题意,A项应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是强调认识的发展是无限的,与题意不符,B项不选;“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思想,与题意不符,C项不选;“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说明在“相知”的条件下,“远”也变成了“近”,这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也与题意不符,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24.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 FAST)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中国天眼”有能力探索上百亿光年外的宇宙,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以及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甚至够捕捉外星人相关的信息。“中国天眼”的建成 ①是人类认识太空物质规律的根本动力 ②能够提高人类探索宇宙太空的能力 ③使人类完全破解宇宙太空的奥秘有了可能 - 28 - / 28 ④为破解宇宙之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D 【解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天眼”的建成并不是人类认识太空物质规律的根本动力,①不选;“中国天眼”的建成能够提高人类探索宇宙太空的能力,②正确;仅是“中国天眼”的建成并不能完全破解宇宙太空的奥秘,③不选;“中国天眼”的建成为破解宇宙之谜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D。 25. 智齿是人的第三大臼齿,用于切割食物。现代人的饮食比古人的软,也更容易咀嚼,颚部因此变小,智齿往往长不出来。有科学家认为,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 这一现象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B.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C.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 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 【答案】A 【解析】“智齿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最终消失”这说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项正确;联系是有条件的,并不是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B项不选;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固有属性,C项不选;量变到质变的运动也会发生向下的消极的变化,并不一定就是发展,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A。 - 28 - / 28 【点睛】要准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2)事物发展必须经历质变的飞跃,但是质变也有上升的和倒退的质变之分,不能认为质变就是发展。 26. 一粒纽扣电池可以使600吨水受到污染,而600吨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随手丢弃的废旧电池,渗出的汞等重金属物质会渗入土壤,污染地下水,影响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动物和植物,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最终危及人类健康。材料主要反映了 ①联系的客观性,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性质 ②联系的多样性,重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中间环节 ③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④联系的特殊性,事物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联系的观点。根据材料可得出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结论,故选项②③正确。上述材料没有体现联系的客观性,故排除选项①。联系不具有特殊性,故排除选项④。故本题答案选C。 27.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件主题的变化主要是基于 ①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 - 28 - / 28 ③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真理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关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真理性认识也在发生变化,所以“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在变化,①正确;中央一号文件主题的变化体现了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但不是基于意识具有主动性与创造性,②不选;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实践的发展,关于农业发展的真理性认识也要发展,所以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在发生变化,③正确;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与一号文件主题为什么发生变化无关,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关于真理的几个易混易错知识点:真理是客观的,不是主观的;真理可以被自身超越,但不能被推翻;真理是发展的,没有终极真理和永恒真理。 28.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实验进一步证明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 28 - / 28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的“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文字可知,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故题肢①④正确;题肢②说法错误,错在了“无条件”。题肢③错误错在了“同样”,因为矛盾具有特殊性。故答案选B。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 29. 推动城市群轨道交通融合发展,需要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加强各种轨道交通方式衔接。这启示我们 ①系统是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②系统的功能就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 ③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D - 28 - / 28 【解析】材料并不是要强调城市群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而是强调要加强各种轨道交通方式的衔接,①不符题意;系统的功能并不是各要素的简单相加,②错误;“需要构建多层次、多模式、多制式的轨道交通系统,加强各种轨道交通方式衔接”这启示我们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启示我们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③④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 30. 向阳花基金在浙江各地区医院以需要医治的贫困儿童为救助对象,旨在树立人人行善,日日行善的公益理念。小善成大善,弘扬社会正能量。这表明 ①量变引起质变是万物发展的总趋势 ②事物的发展总是要先从量变开始的 ③在质变基础上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④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事物发展是前进的,这是万物发展的总趋势,①错误;“小善成大善”这表明事物的发展总是要先从量变开始的,②正确;材料没有表明在质变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③不选;“小善成大善”表明要通过量的积累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择C。 【点睛】要准确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但是只有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2)事物发展必须经历质变的飞跃,但是质变也有上升的和倒退的质变之分,不能认为质变就是发展。 二、非选择题 31.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党的重要使命。 - 28 - / 28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确保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要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的体制机制;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分析如何打赢脱贫攻坚,让人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 【答案】①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打赢脱贫攻坚首先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好“扶持谁”、“谁来扶”、“ 怎么扶”的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 ③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用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意志和坚定的目标志向,打赢脱贫攻坚战;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摸清“扶持谁”,实施“五个一批”工程。 - 28 - / 28 32. 从新中国成立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纪元,到第一部宪法通过,到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到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直至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一系列新观点,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的过程中对“法治中国”进行了接力探索,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是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不断研究新问题、新要求,推动了法治理念的不断提升,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中国共产党法治理念的不断深化,是为了推进依法治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解析】本题以法治中国的建设为背景此材料,考查考生对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本题要求考生分析“法治中国”的探索过程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本题难度相对较小,主要考查的是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所学的相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着重阐述了四个方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及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本题中着重从前三个点结合材料进行阐述即可。 33. - 28 - / 28 山东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鲁西突破菏泽、鲁中突破济南、路东突破烟台的“三大突破”战略,把菏泽、济南、烟台作为突破点,以三个点为框架,构建起统筹山东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平台。三大突破战略统筹全省经济发展,带动山东西部、中部、东部三大经济板块迅速崛起,使东中西互联互动,激发了各地发展潜力。盘活了全省一盘棋。促进了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试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实施“三大突破”战略是统筹山东经济更好更快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答案】(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选择最佳方案,三大突破战略着眼全省经济发展,统筹全局,促使东西中部互联互通,有利于实现山东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最优目标。 (2)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因此,要重视局部的作用,三大突破战略,重视三个突破点的作用,带动三大板块崛起,用局部发展促进了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解析】本题以山东省委、省政府的“三大突破”战略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生活与哲学》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这个知识点的把握程度。试题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 28 - / 28 回答本题,考生可从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居于主导地位,这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三大突破战略着眼全省经济发展全局,有利于实现山东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最优目标;部分的功能及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会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三大突破战略重视三个突破点的作用,用局部发展促进了全省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等角度进行说明。 【点睛】在材料中涉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时,一定要先分清材料中谁是部分,谁是整体;其次还要弄清楚材料重点强调的是部分的功能与作用,还是强调整体的功能与作用。本题中既强调了统筹山东经济这个整体观点,又体现了“三大突破”这个局部作用的发挥。故在回答时要从整体和部分这两个角度去说明。 - 28 - / 2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