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十四单元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测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十四单元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测试

限时规范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依次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是(  )‎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解析:选B。“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表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表明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表明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表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因而B符合题意。‎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质是物质各种具体形态的相加之和 ②“客观实在”是人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 ③物质是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 ④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能正确地反映物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选B。列宁的这句话告诉我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同属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物质具有可知性,意识能正确地反映物质,②④项说法正确;物质是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并不是物质各种具体形态的相加之和,①项说法错误;意识是对客观物质形态的主观映象,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B。‎ ‎3.“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古诗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②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④离开物质谈运动和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不正确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空手把锄头”和“桥流水不流”割裂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②本身说法错误;③与材料无关,排除。‎ ‎4.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成功获取了国际上精度最高的电子宇宙射线能谱,有望揭开暗物质之谜,并将推动解释宇宙为什么会是这样以及将怎样演化。这表明(  )‎ ‎①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认识暗物质的本质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③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哲学的发展提供指导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C。材料表明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但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②④项符合题意;科学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①项说法错误;具体科学的进步将推动哲学的发展,反过来,哲学为具体科学的发展提供指导,③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 ‎5.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下列说法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 A.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D.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解析:选C。题干中苏东坡的观点的意思是说从事物变化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体现了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C符合题意;A、B都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与题意不符,应排除;D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6.2018年是香港回归21周年。21年来,“一国两制”构想下的香港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C.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解析:选A。“一国两制”构想下的香港愈加繁荣,同时基本法承诺的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仍然保持不变,这体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运动的规律性,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静止的含义,C项不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D项观点错误。答案选A。‎ ‎7.“十三五”时期,中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们要在改革开放以来打下的坚实基础上稳步前进,不断创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前进,不断创新”体现了(  )‎ ‎①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的有机统一 ②运动是静止的一种特殊状态 ③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选C。“稳步前进”体现相对静止和科学态度,“不断创新”体现了绝对运动和革命热情,①④ 符合题意。②本身表达是错误的,应为“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只强调了“稳步前进”的一面,未分析不断创新,不全面。‎ ‎8.四川省计划用1至2年时间在四川、云南建设面向地震预报的我国首个地下云图网,再用3年时间,运用新建设的地下云图网采集10个左右破坏性地震的案例,进行地震预报的内部技术试验。这表明(  )‎ ‎①人们已掌握地震活动的规律 ②人们认识地震规律的能力在不断提高 ③透过事物现象可以看到本质 ④地震运动的偶然性正在向必然性转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此题考查规律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进行地震预报的内部技术试验,这表明人们认识地震规律的能力在不断提高,透过事物现象可以看到本质,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人们已掌握地震活动的规律,排除①;地震运动有其规律,而不是由偶然性向必然性转化,排除④。故选C。‎ ‎9.‎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一观点中可以知道中国古人(  )‎ ‎①已经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②初步树立了机械的唯物论观点 ③正确揭示了社会运动的规律 ④认识到运动是事物的存在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选B。此题考查运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体现了运动变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①④符合题意;题中观点未体现机械的唯物论观点,也未体现社会运动的规律,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明史记载,归有光“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即上级的命令不切实际就束之高阁,不去执行。与上司有所争执,就径自照自己的意思办。针对吴淞江下游水旱灾害,归有光重点考察了三江古道,对疏浚吴淞江水道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归有光的做法,给我们提供的可以借鉴的经验是(  )‎ ‎①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摆脱上级和书本理论的制约 ③在变化发展的实际中发现和创造规律 ④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事物发展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选B。本题考查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材料中归有光针对吴淞江下游水旱灾害,对疏浚吴淞江水道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体现了我们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点考察了三江古道”体现了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识和利用事物发展规律,选B;②不选, 因为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是随意的;③不选, 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能创造规律。‎ ‎11.‎2018年3月14日,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逝世,他曾做出过“预言”,称人类可能在2 600年之前就会灭绝。他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霍金的预言表明(  )‎ 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都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B.物质和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客观规律是普遍永恒的,人类可以认识利用和改变规律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解析:选D。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霍金认为,随着地球人口增长,能源消耗将会增加,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只是自己做出的“预言”,至今并未被证实,所以,不体现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A不选。B说法错误,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可以离开而单独存在,“密不可分”表述错误。“永恒的”说法不妥,“改变规律”说法不恰当,排除C。地球将变成一个“熊熊燃烧的火球”,体现了D。‎ ‎12.(2019·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模拟)“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这句话令人振奋,也引人深思。这一观点是基于(  )‎ ‎①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②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本题考查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 ‎ 这一观点是基于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事物是在矛盾运动中向前推进和发展的,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①②正确但不是题干的原因,排除。故本题答案选D。‎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实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为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运用人与规律关系的知识,对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上述做法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人与规律关系的知识,对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上述做法加以说明,本题的知识范围是人与规律关系的知识,问题指向是对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上述做法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学生可结合材料中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上述做法,从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我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等方面并结合材料分析说明。‎ 答案: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我们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进行顶层设计,加强制度和法治建设,制定规划、方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14.(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开学第一课》是自2008年起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于每年新学年开学之际推出。2018年《开学第一课》以“创造向未来”为主题。通过“梦想、奋斗、探索、未来”四个篇章,在“创造精神”指引下,探讨梦想的崛起、探索的力量、奋斗的重要和未来的美好,以充满前瞻性和未来感的设计,引领广大中小学生感悟 创造精神的魅力和重要意义,鼓励孩子们锻炼实践能力、提升科学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在新的时代节点上,更好地向未来出发。‎ 请围绕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和四个篇章关键词,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写出相关哲学感悟,勉励自己更好地向未来出发。‎ 解析:首先要界定知识范围是探究世界的本质,主要包括的内容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问题要求是写出感悟,问题指向是向更好的未来出发。世界是物质的,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要想有更好的未来,也要树立切合实际的梦想。物质是运动的,所以要积极探索未来、要有创造精神。运动是有规律的,所以,要提升科学素养,遵循规律,提升把握未来的规律性。‎ 答案:①懂得世界的物质性,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探讨梦想的崛起,做到把主观梦想与社会客观实际相统一。②把握物质世界的绝对运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未来设计的前瞻性,与时俱进。③把握物质世界的规律性,遵循客观规律,培养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养。‎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3月13日‎,根据中共中央的建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家机构设置应该适应这一新变化。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既有与历次改革相同的方面,如改革的目的依然是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政府效能,依然保留外交部、国防部等十六个部委;也凸显了值得关注的不同之处;这次机构改革与以往7次机构的起点不同,不局限在国务院或者行政层面的机构改革和职能优化,而是涉及党、政府、人大、政协、司法、军队、事业单位、群团、社会组织等全方位的机构重构重组改革。‎ 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关系简述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中的变与不变。‎ 解析: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运动和静止关系简述深化国家机构改革中的变与不变。可认真阅读材料,从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说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务院机构设置也要适应这一变化;从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的没变,依然保留了十六个部委;从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说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变与不变体现了这种有机统一。‎ 答案:①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国务院机构设置也要适应这一变化。②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国务院机构虽然进行了机构改革,但改革的目的依然没变,依然保留了十六个部委。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变与不变体现了这种有机统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