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七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八一中学、洪都中学七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

‎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政治期中联考试卷 ‎ 命题:实验中学 审题:实验中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 1. 宋代诗人陈与义《襄邑道中》诗云“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这说明了(  )‎ A. 运动是永恒的和相对的 B.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C. 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 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表示,世界经济增长低迷态势仍在延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我国发展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经济运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今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更好结果。确定恰当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人们可以随意选择生产力                  ②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要尊重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④否定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3.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月亮的圆缺变化影响者我们的身体:人在月缺时气血较虚,月圆时气血比较旺盛,月亮的盈亏变化与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盛衰息息相关。因此养生时一定要利用好这种变化,及时调整不同时段的养生重点。这一研究结论佐证了(  ) ①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主观能动性是养生质量的依据 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 下述文字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 ‎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①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③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候的容颜,可知谁愿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    ‎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 ①→②→④→③ B. ②→①→④→③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5.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某地结合当地特色,围绕“一溪三轴连四区,多点汇文湖”的布局,打造集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及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美丽乡村。这说明该地(  ) ①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立足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具体发展思路 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客观与主观相统一 ④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 ‎“安慰剂效应”是指让病人服用对治疗的疾病完全没有药效的中性药剂(如葡萄糖、维生素),但病人有时候却得到了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效果。能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A. 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 物质世界存在人们无法认知的领域与现象 C. 意识对改造客现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D.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7.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 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8. 四十年前,有一句谚语叫“立夏到小满,种啥都不晚”,劝农民开春的时候一定要晚耕种。现在,农业专家们却劝农民早耕种,“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一早一晚的变化(  ) ①源于人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不断深化 ②体现了人们对气候和耕种关系的认识永无止境 ③启示我们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说明原来的耕种规律随着气候变化发生了改变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任职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他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节,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二十四节气”(  ) ①作为自然规律,支配着自然界的变化发展 ②具有科学性,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来自实践,对人们生产、生活有促进作用 ④对人的生产生活有指导作用,因而是真理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10. 北京、上海、南昌等地火车站启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进站”仅需3秒;深圳铁路警方组成“机器人警察编队”,为春运保驾护航;12306官网开发图形验证码,定向锁定“黄牛”……2018年春运,“人工智能”成了关键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 ‎②作为新的实践主体,人工智能的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虽然与人一样具有意识,但人工智能最终要受制于人 ‎④人工智能的发展,能扩展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  ) ①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②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 近年来,人们常抱怨“现在的西红柿没有以前的味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美联合科研团队历时4年多,对100多种番茄进行了多次严格的品尝实验和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控制风味品质的部分基因位点丢失是导致番茄口感下降的重要原因。这一发现为番茄风味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这说明(  ) ①科学实验是形成人们对番茄口感下降问题正确认识的来源 ②发现番茄风味品质的调控机制是该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 ③影响番茄风味的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对其认识的反复性 ④科学家们的自觉能动性是能否成功改良番茄风味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2018年8月13日至20日,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中国首次获得世界哲学大会的承办权。哲学具有无限关怀和终极追问的特点,总揽一切,综括一般,仰观宇宙之无穷,俯究万物之运动。这段话表明(  ) ①哲学的研究对象即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从一般规律中概括和总结出各种特殊规律 ③哲学是一门包罗万象、囊括万物的综合性科学 ④哲学把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 哈佛大学的校训:“以柏拉图为友,以亚里士多德为友”。正是基于这样的校训,哈佛大学除了培养了无数杰出的哲学家,在哲学点亮的这盏精神火炬的引导下,这所盛产影响美国乃至世界发展的重要人物的园地,还培养出了大量的杰出的科学家和作家。由此可见(  ) ①科学家取得的成就都是学习哲学的结果 ②与哲学为友是科学探索的智慧明灯 ③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基础   ④哲学对科学具有指导作用 A. ②③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与“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两种根本不同的观点。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两者的分歧主要受客体变化的复杂性制约 ②两者存在的分歧反映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③两者观点凸显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十九大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 A. 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 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D. 是“科学的科学”,可以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 在美学中,总要谈到“移情”现象,即情景交融。比如,人高兴时,就觉得仿佛太阳在笑,花儿在点头;悲伤的时候,又觉得雨如泪,风如咽。“移情”的说法(  )‎ A. 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说明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B. 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因为它认为物质世界是由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 C.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它强调了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促进作用 D. 属于不可知论,因为它表明人脑总是不能客观如实地反映外界事物 7. 有研究表明,“暗物质”和“暗能量”约占宇宙物质总质量的96%.科学家预计,如果我们对暗物质和暗能量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人类的宇宙观将会发生巨大的改变,人们对时间、空间和物质等的看法也将和过去有所不同。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发展 B. 哲学可以锻炼人们的思维能力 C.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D.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8.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其实,人的任何想象( )‎ ‎①都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②都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 ‎③都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④都能够促进人类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2018年2月27日,香港大学研究人员使用干细胞、借助基因工程等技术,已成功造出了全球首个迷你人造心脏。该人造心脏目前可应用于测试新药,以提高新药研发效率和减少研发成本。人造心脏的成功研制表明( )‎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1.能精确掌握地震规律并趋利避害是人们长期追求的。2018年8月,我国发射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这为地震机理研究、空间环境监测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为研究地震电磁电离层信息特征及机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材料表明( )‎ ‎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②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科技进步为认识发展提供了日益完备的工具 ‎④技术创新为人们开辟了新的认识对象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下列选项体现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统一的是( )‎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③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④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3.2017年6月1日,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合作组织通过官网宣布,他们刚确认发现第三次引力波事件。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作的预测,但引力波带来的认知革命绝不止于此。每次人类获得新的观测工具时,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引力波探测必然会推动物理学进一步发展。人类对引力波的探索实践表明( )‎ ‎①引力波的存在和发现是文明进步和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 ‎②引力波的发现再次印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③引力波存在的复杂性决定了探索的反复性 ‎④科学家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是改造世界的前提 A.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4.“人与天地相应,人与草木同归”,这是古代人们对于环境的思考:顺应自然规律,同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发展自己。这一哲学智慧说明了( ) ‎ ‎①人们总是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动 ‎②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自于一定的哲学智慧 ‎③正确的哲学是人们处理好环境问题的决定性因素 ‎④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 ‎25.十九大报告提出,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 ) ‎ ‎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概括和总结 ‎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容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④‎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劳动人口逐年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严峻形势,我 国对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启动单独二孩政策。该政策在试点实施的过程遇冷,有些地区的生育率不但未升反而持续出现负增长:十八届五中全会宣布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这一政策调整不仅关注人口数量的增长,更注重人口质量的增长。这将有利于优化我国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老龄化压力,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运用哲学基本问题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人口政策调整的认识。(9分) ‎ ‎27.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 人们对和谐文化的上述认识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11分)‎ 28. 江西省南昌市某中学高二(1)班同学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其中。 ‎ ‎【生态文明】‎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1)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依据。‎ ‎(15分) ‎ ‎【主要矛盾】‎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随着土地改革完成,从1953年到1956年底,“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解决就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材料四: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 运用真理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15分) ‎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B 2.B 3.A 4.B 5.B 6.D 7.B 8.C 9.C 10.B 11.C 12.B 13.B 14.C 15.C 16.A 17.A 18.A 19.B 20.D 21.B 22.C ‎23.B 24.D 25.A 二、材料题(共50分)‎ ‎26.(共9分)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中国的发展也需要首先解决这一问题。(3分) 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劳动人口逐年降低等问题,我国适时对人口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正确认识,符合存在决定思维,坚持了唯物主义。(3分) ③在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上,我国从最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再到宣布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说明我国不断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与时俱进,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3分) 27.(共11分)①文化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②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谐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说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分)③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人自身的心理和谐,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分)‎ ‎28.(1)(共15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或者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④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每点5分,答到其中3点即可给满分)‎ ‎(2)(共15分)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我国对社会发展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认识,都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真理性认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我国对主要矛盾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并与时代的变化相符合。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并且还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回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酌情给分)(每点5分)‎ 高二政治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2. B 2.B 3.A 4.B 5.B 6.D 7.B 8.C 9.C 10.B 11.C 12.B 13.B 14.C 15.C 16.A 17.A 18.A 19.B 20.D 21.B 22.C ‎23.B 24.D 25.A 二、材料题(共50分)‎ ‎26.(共9分)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中国的发展也需要首先解决这一问题。(3分) ②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新增劳动人口逐年降低等问题,我国适时对人口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是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正确认识,符合存在决定思维,坚持了唯物主义。(3分) ③在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上,我国从最初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到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再到宣布全面实施两孩政策,说明我国不断研究社会发展的规律,与时俱进,思维能正确认识存在。(3分) 27.(共11分)①文化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②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谐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说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4分)③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人自身的心理和谐,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3分)‎ ‎28.(1)(共15分)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的严峻形势,要求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有利于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是尊重世界的物质性,尊重自然的体现。(或者自然界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④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每点5分,答到其中3点即可给满分)‎ ‎(2)(共15分)①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我国对社会发展每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认识,都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真理性认识。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我国对主要矛盾的认识也不断发展并与时代的变化相符合。③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经历了变化发展的过程,并且还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回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酌情给分)(每点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