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政治(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11 文化作用与文化影响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高考政治(通用版)二轮复习讲义:11 文化作用与文化影响

常考点: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化对个人的影响 偶考点:文化的特点 文化影响人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2014·安徽高考,8①)(  )‎ 提示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2.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2016·浙江高考,34③)(  )‎ 提示 ×。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实践,而不是物质载体。‎ ‎3.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2015·四川高考,29A)(  )‎ 提示 ×。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但并不起决定作用。‎ ‎4.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2013·江苏高考,22A )(  )‎ 提示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5.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2013·四川高考,9③)(  )‎ 提示 ×。文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但不能决定其价值取向,决定价值取向的是人们的社会实践。‎ ‎6.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2015·浙江高考,34③)(  )‎ 提示 ×。人们可以积极主动地接受先进文化的影响,人对文化的影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 ‎1.全面理解文化的特点 文化与社会 的关系角度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 文化与个人 的关系角度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文化与物质 的关系角度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离开了物质载体,文化既不能产生,也不能传承和发展 ‎2.认识文化的实质:社会精神力量 ‎3.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文化 相互 影响 与经 济、政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相互 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与国内政治相互交融,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文化与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措施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前挂后联] 文化的作用在文化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1)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中华文化:中华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有利于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命题角度一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2015·福建高考)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是错误的,是文化现象;能称得上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的是优秀文化,不是所有文化,①③舍去,选②④。正确答案为D。‎ 命题角度二 文化的作用 ‎2.(2016·江苏高考)文博会是文化产业的“大观园”。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隆重召开。文化创客馆的设立,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的新业态的集中亮相,赋予了本届文博会全新的意义。材料体现了(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B.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D.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 答案 A 解析 本题的关键词“文化产业”,关键句“金融、科技、旅游、体育、时尚等元素与文化联动”,这充分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正确答案是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说法错误;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不是经济的派生物,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C表述错误;文化为经济提供方向保证在题意中没有体现,D 排除。‎ 感悟 文化的作用是高频考点,常常和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融合在一起考查。主要采取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关系的理解与运用,或以非选择题的形式综合考查文化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画以中国各地民俗为养分,以农民自身生活为源泉,充分体现了农民画家“画天、画地、画自己”的绘画特点,具有原创、粗放、抽象的艺术特征,是勾勒生命之美、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的中国绘画艺术。目前在中国2 800多个区县中有68万个乡村,数百万农民绘画艺术家。农民画的发展和壮大,充分说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家更需要人民滋养”。‎ 材料二 陕西户县是我国农民画发源地之一。为做大做强农民画品牌,该县不断创新模式,扩大农民画的影响:开发农民画产业,与农家乐旅游结合起来,打造旅游新 亮点;开展农民画新壁画运动,先后为全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绘制壁画200 001多平方米;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0余幅公益广告宣传作品在全国的100多个大中型城市传播展示;加强对外交流,28名作者35次到日本、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讲学,三幅户县农民画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电子显示屏展播。‎ ‎(1)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说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家更需要人民滋养”。‎ ‎(2)结合材料二,请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说明我国加强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就“促进中国文化品牌走向世界”提两条建议。‎ 答案 (1)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人民离不开艺术。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艺术创作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艺术家更需要人民的滋养。③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艺术工作者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有助于充分挖掘文化的社会价值,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构建和谐社会。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有利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答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产生影响,可以转化成物质力量;提供精神动力;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增强文化自觉自信等,也可)‎ ‎(3)从多种途径促进文化交流;保持文化品牌的个性和特点;博采众长、与时俱进;平等对待世界其他民族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回答,均可。‎ 解析 第(1)问要求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相关知识,其关键词是“人民”。第(2)问考查文化与社会的作用,难度不大。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                  ‎ ‎1.全面认识文化对人的影响 影响人 来源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 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塑造人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侧重广度),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侧重力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立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众文化,抑制腐朽文化,克服落后文化 措施 要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要提高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能力,自觉接受健康向上文化的熏陶,增强抵御落后腐朽文化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从不同角度把握文化的作用 ‎(1)从文化的性质看 不同性质的文化其作用不同。优秀、先进的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对人生起到积极的塑造作用;落后、腐朽的文化则会起到消极、阻碍作用。‎ ‎(2)从不同主体看 ‎①对国家: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对民族: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传统文化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对个人: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命题角度一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1.(2013·全国Ⅰ)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反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②观点错误;不能认为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④夸大了优秀文化的作用。‎ 方法技巧] 区分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 潜移默化 深远持久 含义 是指每时每刻、不知不觉地受到文化的影响 是指经年累月、难以抹去的文化影响 角度 侧重影响的过程和无形性 侧重影响的效果和持久性 特点 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具有相对稳定性,短期内一般不会改变 误区 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不是一个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个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求 启示我们要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提高自身素养 启示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命题角度二 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2.(2016·江苏高考)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这句话告诉我们材料的主旨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符合这一主旨的只有①②;文化多样性指的是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这与题意无关且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而非根本动力,③错误;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④表述不规范且与题意无关;故正确答案是A。‎ 感悟 一方面,高考常结合具体事例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文化塑造人生的具体表现;另一方面以主观题的形式综合考查文化影响人、文化塑造人生等。‎ 微信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但如何微信则是一种生活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微信成为一天的开始、一天的陪伴和一天的结束。即时传递新鲜事和热议话题、收获衣食住行的便利、分享喜怒哀乐的奔涌、拥有随时随地的交互、舒张无聊时刻的排遣……微信日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享受微信带来的千般好,就不得不承受其衍生的万般恼。我们可能面对想退又不易退的微信群,接受垃圾信息轰炸的烦扰,忍耐朋友圈的“鸡汤”养生的腻歪……“明明面对面,心思却飘到微信群”“我的注意力被微信撕碎了”……在微信无时无刻“假定在场”的推动下,世俗的牵绊将许多人的生活缠绕得无法喘息。微信,不再只是生活层面的课题,也是精神层面的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微信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2)解决微信引发的人们精神层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多样化的联系。运用联系多样性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3)在微信肆意蔓延入我们的生活的今天,有人认为只有远离微信人们的生活才能归于正常。请结合材料,对此观点加以批驳。‎ 答案 (1)①微信作为新型大众传媒能最大限度超越时空局限为人们传递、沟通、共享文化提供便利。它有助于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传播科学文化知识。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微信一定程度上疏远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给部分人的实践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甚至给落后文化大开方便之门。‎ ‎(2)①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发展的各种条件,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②解决微信引发的问题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明确微信的有利之处,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看到微信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关注自身对微信的感知,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看到外部因素影响到对微信的使用;既要关注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主观上把握好微信使用的度。‎ ‎(3)①微信对人们的影响具有两重性,一方面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方便,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生活上的困扰,但题中观点显然有失偏颇。②远离微信一定程度上能避免受到某些信息的影响,但这会影响到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便捷度,会让我们与时代相脱节。③只要我们坚持适度原则,具体分析微信给我们带来的影响,我们就能把微信的不利转化为有利,有利的方面进一步放大。故观点显然有不合理之处。‎ 解析 第(1)问考查文化的作用,关键词是“人们”。所以主要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回答。第(2)问限定的知识范围是联系的多样性,根据该原理及方法论结合材料分析即可。第(3)问的分析需坚持辩证法的全面的观点。‎ 怎样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设问方式] ‎ ‎①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简述开展新农村电视艺术节的意义。‎ ‎②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谈谈为什么说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向导航,人生将更精彩?‎ ‎③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公民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的理由。‎ ‎④运用文化与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安徽省为什么要建设农民文化乐园? ‎ 答题思路]‎ ‎(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个人的作用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 ‎“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 ‎★ 教材观点 ‎1.营造绿色的电子商务环境,有利于克服市场调节存在的自发性等弊端,促进电子商务市场规范发展,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 ‎2.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3.营造绿色的电子商务环境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作用,加快制定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4.尊重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促进各国文化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促使文化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与交流。‎ ‎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我国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中国主张并推动互联网共建理论发展。‎ ‎6.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构建网络空间命运体的认识不断深化,达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时政术语 ‎1.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促进产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和跨界创新的新常态,深度融合、创新新业态是“互联网+”的核心要素。‎ ‎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 ‎4.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新型创业创新机制。‎ ‎1.“互联网+政务服务”是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一大热词亮点,“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强调,要用减政府权力的“痛”来换得企业、群众办事的“爽”。这表明(  )‎ ‎①我国政府坚持依法行政,逐步弱化管理职能 ②我国政府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③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④政府审慎用权,自觉接受监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我国政府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体现了②③。“弱化管理职能”表述错误,排除①。材料是在强调政府为人民服务,不是强调接受监督,④与题意不符。‎ ‎2.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到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深度广泛应用,带动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要求(  )‎ ‎①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②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生态 ③运用新型产业代替传统产业 ‎④推动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④表述错误。‎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经济新常态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新动力。‎ 材料一 电子商务是我国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实施“互联网+”的传统优势领域。近年来,我国以网络零售为主的电子商务异军突起,但网络的虚拟性对传统监管方式形成极大挑战,存在不少监管盲区,电商市场上暴露出诚信意识薄弱、不正当竞争现象增多等诸多问题,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在经营中存在虚假宣传及广告违法、违规促销、违法有奖销售、人为干扰信用评价等行为。规范网络市场秩序,杜绝种种“任性”的违法之举,营造绿色的电子商务环境,成为社会迫切期待。目前,全国人大财经委对电子商务立法的筹备和调研阶段已基本结束,正进入起草阶段。‎ 材料二 在信息网络技术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以及动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以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内容和新业态将层出不穷;互联网打通文化领域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对于大众来说,通过“互联网+”,大众可以超越时空获得包括演出场所、电影院线、电商平台、知名书店、低票价演出、电影展映、图书阅读、动漫游戏文化消费信息。电商公司围绕各类文化产品和服务,激发大众参与数字文化消费,推动文化的沟通、共享。‎ 材料三 面对大学毕业生“史上最难就业季”,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选择。近年来国家通过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放宽政策、放开市场、放活主体,形成有利于创业创新的良好氛围,出台了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是大学生创业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不敢、不能、不会”——“不敢”创业,是怕失败,缺乏挫折承受准备易半途而废;“不能”创业,是没有钱,融资渠道少;“不会”创业,则是没技术,缺乏创业指导培训和创业经验。二是创新能力不足,模仿拷贝较多。三是对自身的条件、政策环境认识不清,对创业项目分析定位不准,盲目跟风。‎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说明营造绿色电子商务环境的原因及措施。‎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互联网+”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作用。‎ ‎(3)结合材料三,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谈谈大学毕业生如何克服自主创业中存在的难题?‎ 答案 (1)原因: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营造绿色的电子商务环境,有利于克服市场调节存在的自发性等局限,促进电子商务市场规范发展,实现资源优化合理配置。‎ 措施:①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来维护。规范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要完善市场准入、竞争和交易规则。②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电子商务市场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加大失信惩戒力度。③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电子商务市场的每个参与者都必须学法尊法守法,都应该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科学的宏观调控。营造绿色的电子商务环境要充分发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的作用,加快制定完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加强市场监管。‎ ‎(2)①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大众传媒,依托科学技术,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文化传递、沟通、共享。②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科技有利于开发新产品,促进文化创新。“互联网+” 促进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以及动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日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作用日益突出。“互联网+”促进文化产业整体业态升级,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3)①既要对未来创业前途充满信心,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创业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②既要重视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机遇(外因),更要重视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内因)。③既要重视经验积累与借鉴,又要树立创新意识。④要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具体分析和把握创业所需的各种条件。‎ 解析 第(1)问要求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解答,原因可以从市场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等角度分析;措施可以从市场秩序、宏观调控等角度分析。第(2)‎ 问解答时要明确互联网是一种现代大众传媒,同时还要知道科学技术在推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第(3)问可以从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加以分析。‎ ‎                  ‎ 一、选择题 ‎1.(2016·江苏高考)“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 B 解析 “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很明显莎士比亚代表的是“文化”,“征服全世界”,说明了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正确答案是B;题意并没有涉及文化的交流和传播,A不选;C说法错误,优秀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D与题意无关。‎ ‎2.某社区通过组织开展“感恩奋进”“和谐邻里”“社区道德楷模评选”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内心;通过搭建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合唱团等文化舞台,让居民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这些举措体现了(  )‎ ‎①文化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 ③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的 ④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答案 A ‎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通过组织开展“感恩奋进”“和谐邻里”“社区道德楷模评选”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居民内心,体现了文化活动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①符合题意。让居民自我参与、自我展示、自我教育,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的主体,②‎ 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弘扬主旋律,而不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层次需求,③不符合题意。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④说法不科学。‎ ‎3.有人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留存于民族心里的传统文化具有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品质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根据上述材料中的语句可知,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这也能够说明文化离不开物质,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①③正确。②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④说法错误,不是回归,应该是继承和发展,故排除。本题答案选B。‎ ‎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这体现了(  )‎ ‎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 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必然会有较好的市场 ③文化相对独立于经济的发展而发展 ④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答案 A 解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推动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体现了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①正确;“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体现了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大,④正确;②“必然会有较好的市场”,说法过于绝对化;③错误,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但是最终还是由经济政治决定。故本题选A。‎ ‎5.近几年来,微信朋友圈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着人们与世界的连接状态。但是,随着微信用户数蒸蒸日上,可疑的养生秘籍、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充斥其间,让人不堪其扰。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材料说明(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微信朋友圈文化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改变着人们与世界的连接状态”,可以判断①正确;根据材料“随着微信用户数蒸蒸日上,可疑的养生秘籍、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充斥其间,让人不堪其扰”,可以判断④正确;上述材料没有体现科技的影响,故排除②;③说法错误,因为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不是途径,故排除。本题答案选C。‎ ‎6.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应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这反映了(  )‎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借助经济活动,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可以判断②正确;同时这也能够说明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故④正确;①说法与题意不符,故排除;③说法错误,因为不能说使中华文化成为世界文化的主流,故排除。本题答案选D。‎ 胡乱变线、强行超车、闯黄灯、骂粗口……不少司机在面对糟糕的交通状况时都曾经有过上述的表现。据此回答7~8题。‎ ‎7.有些驾驶员因交通阻塞会不耐烦地鸣喇叭、闪灯、爆粗口,甚至会采取攻击性行为,这被称为“路怒症”。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广大司机懂得管理情绪,也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 ‎①汽车文化决定着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②健康的汽车文化能提升驾驶员的文明素养 ③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 ④文明驾驶是驾驶员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B 解析 ①说法错误,因为汽车文化会影响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但不是决定,故排除;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有助于消除“路怒”现象,这说明健康的汽车文化能提升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驾驶员的文明素养需要后天自觉培养,故②③正确;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应该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排除。本题答案是B。‎ ‎8.专家指出,消除“路怒”现象,需要在全社会培育健康的汽车文化,司机要提升行车素养,养成礼让驾车、“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等文明行车习惯,驾校在培训学员时可考虑开设相关课程,帮助学员树立正确、健康的“驾驶观”。这告诉我们(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③健康的文化对解决人的心理问题起着决定性作用 ④健康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升文明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作用。①不符合题意;③夸大其词。‎ ‎9.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从个人到国家,“家”是最重要的精神纽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在今天,重视家风建设,是因为(  )‎ ‎①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家庭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③④表述错误。‎ ‎10.农村是我国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乡土文化的根,人们乡愁的寄托。推进城镇化要突出独特的村居风貌、传统的风土人情和田园风光,尊重农耕文明,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这样做的原因是(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传统村落具有明显的文化区域特征 ③乡土文化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传统村落是农村传统文化的载体,只有保护好才能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乡土文化,故①④符合题意。②不是保护传统村落的原因;③说法错误,乡土文化并非都是优秀文化,民族精神才是优秀文化的集中表现。‎ ‎11.叉子,原来是古代的一种农具,经过多个世纪的改进,最后用来进餐,西方人终于改变了用手抓食物吃的落后习惯,从而形成了西方人独有的饮食文化,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文化印记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明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又是文化的享用者,①②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也没有体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排除③④。‎ ‎1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际圈,每个“圈”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这说明(  )‎ A.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B.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交际能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 答案 C 解析 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决定,A错误。优秀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说法错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际圈,每个“圈”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说明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C正确。D本身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针对山村交通不便,产业缺乏,基础薄弱的实际,某县扶贫工作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把握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首先在精神上与贫困绝缘,扶贫先扶志。注重创新载体、激发内生动力,让精神的力量发挥先导作用。开设“道德讲堂”,让文明意识渗透到村民的心底;开展苗年、赶秋等民族文化活动团结凝聚村寨人心等,帮助群众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拿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 精准发展致富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千亩精品猕猴桃,以股份合作扶贫的新模式,进行公司化运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精准扶贫模式。2015年,该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1 668元增加到3 580元,增长115%,先后荣获“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全省文明村”等殊荣,成了全国新一轮“精准扶贫”工作的“摇篮”。‎ ‎(1)精神脱贫是精准扶贫的战略重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该观点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有关知识,说明该县是如何通过创新“精准扶贫”的?‎ ‎(3)在我国尚有6 000万贫困人口的今天,请你从唯物史观角度为“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 答案 (1)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精神脱贫让精神力量发挥先导作用,使物质上脱贫有了无尽动力。②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精神脱贫能使优秀文化增强村民致富信心,提高村民素质,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③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精神脱贫能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脱贫致富提供人才支撑。‎ ‎(2)①实践无止境,创新无止境。扶贫实践基础上“精准扶贫”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先导,为该村脱贫指明了根本方向。②该县精准发展致富产业,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通过科技创新,开发精品,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③‎ 该县在精准扶贫理论创新推动下,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股份合作扶贫新模式,激发发展潜力。④该县精准扶贫的实践创新,推动村民认识的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思维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思维方式和文化实现创新。‎ ‎(3)①扶贫先扶志,发挥先进社会意识的积极推动作用,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②在精准的大方向下,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群众意愿,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解析 精神脱贫强调文化的作用,所以第(1)问考查文化的作用。第(2)问要求从哲学角度考查创新的作用。第(3)问要求从唯物史观角度为“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可以从社会意识的作用和人民群众等角度解答。‎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于2016年2月19日在北京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必须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精准有力。‎ 习近平还强调,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习近平曾指出,在长期实战中,我们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今天,宣传思想工作的社会条件已大不一样了,我们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必须与时俱进,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 ‎(1)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党重视新闻舆论工作的原因。‎ ‎(2)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新闻舆论工作的创新?‎ ‎(3)结合材料,就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提两条建议。(要求每条字数不超过15个)‎ 答案 (1)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新闻舆论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不同,先进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③‎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正确的新闻舆论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正确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正确的新闻舆论可以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抵御国外腐朽文化的渗透。⑤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重视新闻舆论可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综合国力。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新闻舆论一定要认真总结、长期坚持好的经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②辩证法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新闻舆论必须与时俱进,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③新闻舆论要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3)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答出其中任意两条或言之成理的两条且每条字数不超过15个即可)‎ 解析 第(1)问综合考查文化的作用,难度不大。第(2)问从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角度考查创新的哲学依据,明白这一点就不难解答。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