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解题方法与指导——文化生活常用关键词归纳教案
归纳提升三 文化生活 常用关键词归类总结 一、基础 1.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2.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3.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5.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根本、基本、重要 1.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2.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3.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4.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途径、方式、形式 1.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2.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3.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四、本质、实质、性质 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文化创新 五、标志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的 3.中国古代建筑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4.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5.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六、特征、特点、属性 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民族性、继承性 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七、保证、保障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是一个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八、最、首先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是口语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4.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 九、核心、中心、关键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3.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十、原则、准则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 十一、体现、表现 1.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2.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3.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十二、目标、目的 1.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2.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十三、源泉、来源 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文化源于社会实践) 3.中华文化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十四、动力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十五、精神 1.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3.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4.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5.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6.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十六、主题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十七、关系 1.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P10—11 2.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P21 3.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P31 4.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P43—44、53 5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P53—54 6.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P69—70 7.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P72、76 十八、意义 1.文化的作用P9—11、P17—21 2.文化多样性的意义P32 3.文化传播的意义P37 4.文化创新的意义P49—50(生活与哲学P78—80)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P72、76、78—80 6.爱国主义的重要性P74 十九、如何 1.如何对待传统文化P43—44、55 2.如何对待外来文化P33、54—55 3.如何对待文化多样性P32—33 4.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81 5.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96—99 6.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101—103 7.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105—106 8.党如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见新教材 9.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见新教材 10.如何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见新教材 11.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见新教材 文化生活归类总结 一、与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 [考点点拨]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b)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临考提示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是指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同时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它强调彼此制约、相互作用,强调纯粹的文化现象对经济和政治的影响。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是指文化与经济、政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它强调彼此渗透,相互融合,即某种活动和现象中既包含经济、政治内容也包含着文化内容,不能说它纯粹是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或文化现象。③关键词帮助区分:“相互影响”常用到“决定”“反作用”“基础”“重大影响”“促进”等标志词;“相互交融”常用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劳动者素质”“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等标志词。 押题1 中韩建交以来,以韩国影视、游戏等为代表的“韩流”在中国广泛传播,加深了中国民众对韩国文化的认识。自韩国宣布部署“萨德”后,“韩流”变成中韩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寒流”。这说明( ) A.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B.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C.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D.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解析 中韩建交加深了中国民众对韩国文化的认识,韩国部署“萨德”,“韩流”变成中韩关系和文化交流的“寒流”,这是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体现,答案为C;国家间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A错误;合作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形式,B错误;D材料未体现。 答案 C 2.文化如何促进综合国力提升(c)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临考提示 ①文化对经济有重要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通过文化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提升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②文化对政治有重要影响,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通过提升文化素养、构建信息技术等,改善政治生态,促进民主政治和社会进步。③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通过激发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促进综合国力提升。④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文化发展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促进综合国力的提升。 押题2 2018宁波文博会以“构筑文化都市圈”为主题,共设8大主题展馆,为该市人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开展这一活动的文化生活依据在于(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可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文博会的相关活动可以使市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优秀文化的影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①③符合题意。只有优秀的、健康有益的文化才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故②④说法错误。 答案 C 二、与文化的特点的相关知识 [考点点拨] 3.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b) 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临考提示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这是因为人类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指向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面。③文化影响人的认识活动,指向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角度及认识的广度和深度,如不同专业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角度不同,不同知识层次的人对同一事物认识的深度不同。④文化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指向人们思考问题的习惯性程式。⑤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指向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⑥文化对人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指向影响的状态,即一般不是有形的和强制的,往往是不知不觉的;文化对人影响的深远持久的特点,指向文化影响人的结果,即影响的深远性和持久性。 押题3 为小学男生量身定制的我国首本性别教育教材《小小男子汉》在上海面世,并在多个学校推行,教材共分为“我是男孩”“亲近大自然”等6个篇章。由此可见( )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③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力量、文化的形式和文化传播的手段。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并非手段,故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形式的丰富性,故③不选。学校推行《小小男子汉》教育,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也说明了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所以②④正确。 答案 B 4.传统文化的特点(b) 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临考提示 ①相对稳定性,指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该特征从纵向看又体现了一个民族文化的历史继承性。②鲜明的民族性,指传统文化是在民族特殊的实践和生活中形成的,带有不同的民族特征,它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该特征从横向看,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色和重要性。 押题4 “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传统叫法,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 ③中华儿女对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强烈认同感 ④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以“天宫”命名目标飞行器,引起了国人和海外华人的共鸣,这表明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①③说法正确并符合题意。②表述错误,④与题意无关。 答案 B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c) 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临考提示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决于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极为重要的精神力量,而不同性质的文化具有不同性质的作用,因而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传统文化哪怕是其精华部分,都要随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迁,才能起到积极作用。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要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既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持“守旧主义”,全盘继承。 押题5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指出,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很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努力挖掘其时代价值,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要求我们( ) ①全面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努力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③认真寻找研究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更多见证 ④虚心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材料强调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②符合题意。③④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故选A。 答案 A 6.区分中华文化的两大特征(b)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临考提示 ①源远流长,强调中华文化时间跨度长,历史久远,以汉字和史书典籍为重要见证,材料中通常伴随汉字、史书典籍及“早在……”“跨越……”等相关信息。②博大精深,强调中华文化内容丰富且深邃,成就突出。丰富的区域性文化和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的丰富文化及其成就,都是很好的佐证。 押题6 “中华文明的独特性在于继承性这根不断的红线,它将古老与现实连接起来,为子子孙孙保留着数千年历史的特征,建立起中国智慧的宝库,并通过历史折射未来。”如果用一个文化主题概括这段话,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 A.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B.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D.辉煌灿烂,魅力无穷 解析 “中国文明的独特性在于继承性这根不断的红线”,这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继承性,能世代相传,B正确,其他选项并不是最恰当。 答案 B 7.中华文化的包容性(b)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临考提示 ①是什么: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 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②为什么:从原因上看,中华民族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从意义上看,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促进中华民族文化发展,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繁荣。③注意点:第一,文化包容性应包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即对历史文化的包容;包括不同区域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即不同区域文化间的包容;包括中华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借鉴、融合,即中华各民族文化间的包容。第二,体现文化包容性的常见词语: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完美结合、借鉴融入等。第三,文化包容性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并不会使民族文化逐渐丧失个性。 押题7 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中华文化吸收印度佛教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①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故②错误;儒家文化在吸收佛教有益成果后获得了新的发展,这说明坚持了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故③正确;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因此④说法错误。故答案为C项。 答案 C 8.伟大的民族精神(b)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临考提示 伟大创造精神,强调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伟大奋斗精神,强调的是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伟大团结精神,强调的是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伟大梦想精神,强调的是中国人民始终心怀梦想、不懈追求。 押题8 为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多地开展主题为“共圆小康中国梦”的爱国主义影片主题展播活动,影片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能量,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的目光。之所以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影片展播活动,是因为爱国主义(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③维系着各民族团结统一 ④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所以要开展爱国主义主题影片展播活动。 答案 B 三、与推动文化发展的措施的相关知识 [考点点拨] 9.如何理解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b)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临考提示 ①文化是民族的,指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原因在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②文化又是世界的,指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原因在于各民族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③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之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即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一般不能理解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押题9 “原汁原味迪士尼,别具一格中国风”,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口号所传递的信息是(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鲜明的民族性 ③不同民族文化具有共性的普遍规律 ④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应尊重文化差异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口号所传递的信息是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应尊重文化差异,①④符合题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继承与创新的统一,②错误,③材料不体现,排除。 答案 B 10.尊重文化的多样性(b)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各具特色;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临考提示 ①必要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②重要性: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尊重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文化创新。③怎么做: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押题10 “二十四节气”之所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有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②认同各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保护文化遗产根本上在于发掘其经济价值 ④文化遗产可以展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因此①④正确。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②表述错误。保护文化遗产在于发掘其文化价值,并非经济价值,故③错误。 答案 B 11.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媒介(a) 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现代社会中的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被称为大众传媒。 临考提示 ①文化传播的途径,指的是文化传播的渠道,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文化传播的媒介,指的是文化传播的工具,强调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②现代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押题11 600岁的故宫与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展开合作,从旅行、文创到游戏,凭借故宫不俗的传统文化IP,通过“故宫淘宝”等形式拉近了受众。下列解读合理的是( ) ①新媒体有利于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有效对接 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的功能 ③市场化网络运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传统文化必须通过形式创新才能得到人们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需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排除③;传统文化并不是必须通过形式创新才能得到人们认同,排除④;①②都是材料主旨的体现,故选A。 答案 A 12.推动文化交流传播(b) 推动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临考提示 ①必要性: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各民族文化需要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②重要性:能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能推动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能通过相互交流、借鉴实现民族文化创新发展,进而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③怎么样: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文化多样性;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押题12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解析 由设问关键信息“中俄文化交流”,结合材料中“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民俗”,可以联想到保护文化多样性、文化创新等知识;由设问关键信息“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结合材料中“注入了新的动力”,可以联想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有关知识。 答案 ①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③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13.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b)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临考提示 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可以借助生活与哲学模块中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来理解: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起决定作用,对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对应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押题13 热播的电视剧《欢乐颂》集品质、收视、口碑、影响力四位于一体,受到观众青睐,而其成功的秘诀无疑根源于人民的主体和生活的源泉。《欢乐颂》的成功启示我们( ) A.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优秀文化能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 D.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经济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作用以及文化创新的途径。《欢乐颂》的成功根源于人民的主体和生活的源泉,因此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正确。A夸大了文化的作用。B材料没有体现。优秀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D错误。 答案 C 14.如何推动文化创新(b)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方向。 临考提示 ①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②具体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纵向上处理好当代文化与历史传统文化的关系);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横向上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③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要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主体作用。④其他方面: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⑤注重方向: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倾向。 押题14 中国儒家的自然观、道德观和政治思想,为西方启蒙思想家提供了诸多养分,成为西方启蒙运动中“百科全书派”有力的思想武器。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西方的广泛认同 C.实现文化创新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D.文化创新需传承自身的传统文化 解析 材料指出西方启蒙运动借鉴我国儒学文化获得了发展。启示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要学会博采众长;A、D不符合题意;B本身说法错误。 答案 C 四、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 [考点点拨] 15.从三个“主体”看净化文化市场的措施(b) 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临考提示 ①从国家看,要奏响主旋律,加强管理,正确引导,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②从文化生产经营者看,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③从文化消费者看,要提高眼力,拒绝污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押题15 “网络直播”的娱乐方式给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但极低的行业门槛使得网络主播队伍迅速膨胀,一些网络直播平台甚至成了暴力发泄平台、赌博平台。对此现象,中学生应该( ) A.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B.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C.加强教育,予以剔除 D.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解析 一些网络直播平台甚至成了暴力发泄平台、赌博平台,这就要求中学生提高眼力,拒绝污染,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B符合题意。A、C、D不是从中学生角度分析的,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16.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b)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寻求各种机会蔓延,污染文化环境,危害社会。 临考提示 落后文化是指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常常以传统习俗的形式,如算命、测字、看风水等表现出来。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是指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必须依法取缔。 押题16 工信部发布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提供或传播含有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应用软件。这表明( ) A.落后文化需要通过科学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B.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使得腐朽文化成为了主流 C.发展文化要彰显文化自信力量培育时代新人 D.文化市场越活跃产品越丰富越不能放任自流 解析 本题考查落后文化、腐朽文化以及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规定》的发布中涉及的内容是针对腐朽文化并非落后文化,故A错误;文化市场的自发性使腐朽文化得以传播,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依然是主流,所以B错误;C材料没有体现,不选;由于存在腐朽文化,因此国家需要加强引导,正确管理,选项D正确。 答案 D 17.全面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临考提示 ①是什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②为什么:从文化生活的现状看,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需要加强文化建设,净化文化环境。从文化发展的目标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这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此外,还可以从文化的实质和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等角度加深理解。③怎么样: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押题17 针对如今影视圈的“怪相”,著名演员李雪健说:“一些演员经不起名利的自我膨胀,社会环境也提供了让他们膨胀的土壤。比如不管明星做了什么,粉丝都欢呼鼓掌。”面对上述现象需要( ) ①依法取缔落后的粉丝文化 ②加强对粉丝文化的引导 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④发挥明星的榜样引领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个别粉丝对明星的做法不分是非、对错一律鼓掌,这是一种缺乏正确价值观的表现,需要通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粉丝加以引导,故②③正确;①错误,对落后文化要加强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而粉丝文化不是落后文化;不能让在名利面前“自我膨胀”的明星成为榜样,排除④。 答案 C 18.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临考提示 ①为什么:从必要性看,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从内容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从重要性看,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②怎么样:要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其引领作用,并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其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 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押题18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为此,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①必须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 ②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的内核 ④应凝聚社会共识,尊重多样,满足人民群众一切文化需求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①错误。应满足人民群众正当的文化需求,④说法不科学。②③正确切题,故选B。 答案 B 19.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应注意的几点(b)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临考提示 ①首先应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及措施两个角度思考。②其次还应从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角度思考。 押题19 北宋思想家张载留下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彰显了传统儒家的广阔胸怀,即为世界确立文化价值、确保人民的幸福生活、传承文明创造的成果、开辟永久和平的社会愿景。这种胸襟,为我们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丰厚的滋养。这说明( ) ①“横渠四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 ③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制高点 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继承和弘扬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的传统道德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24字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①排除;“横渠四句”可以为当代所用,②可选;“横渠四句”彰显了一位思想家济世救民的理想信念,体现了其高尚品德,③可选;④中“传统道德”用词不准确, 应为“传统美德”,排除该项。 答案 B (一)文化与生活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 提示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不等于决定性作用。 答案 F 2.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任何文化的发展对社会的发展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 提示 并非任何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答案 F 3.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 ) 提示 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并不意味着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是同步的。文化具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精神文化素质不会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而然地提高,提高精神文化素质必须自觉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思想道德建设。 答案 F (二)文化传承与创新 4.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是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 提示 这是原则。正确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答案 F 5.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和保护不同民族的文化。( ) 提示 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答案 F 6.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 提示 这是文化创新的两条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答案 F 7.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 提示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答案 F 8.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 提示 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答案 F 9.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始终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提示 并非任何传统文化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起到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没落的传统文化则起到阻碍作用。 答案 F (三)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0.包容性即包容一切文化。( ) 提示 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答案 F 11.中华文化的力量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 解析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是激励每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故此题观点正确。 答案 T 1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 ) 提示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中国人民始终革故鼎新、自强不息。 答案 F (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3.对落后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提示 对落后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答案 F 14.民族精神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 ) 提示 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 答案 F 15.生产力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 提示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答案 F 16.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 ) 提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答案 F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