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辽宁省滨海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度(上)‎ 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二政治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2年2班、2年3班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是国家为促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举措。国家之所以重视哲学是因为( )‎ ‎①哲学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 ‎ ‎②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正确看待人生 ‎ ‎④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真正的哲学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①错误。‎ ‎②:真正的哲学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②错误。‎ ‎③④:国家之所以重视哲学是因为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我们正确看待人生,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马克思的这一观点告诉我们( )‎ A.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 哲学是从人们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智慧 C.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D.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答案】A ‎【解析】‎ ‎【详解】A:“哲学家并不像蘑菇那样是从地里冒出来的,他们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体现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A正确。‎ B: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是从人们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的智慧,B错误。‎ CD:选项CD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A。‎ ‎3.有人认为,哲学不能为我们提供具体的知识,因而不能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任何具体的帮助,也不能帮我们获得实际的利益。这一观点没有认识到( )‎ ‎①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③哲学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 ‎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有人认为,哲学不能为我们提供具体的知识,因而不能为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任何具体的帮助,也不能帮我们获得实际的利益。这一观点没有认识到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真正的哲学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①②符合题意。 ③:哲学是一种精神力量,而不是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③说法错误。 ④: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思考,与题意无关,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的功能和任务 ①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功能。 ②哲学的任务就是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4.下列说法属于世界观的是( )‎ ‎①大雁南飞、春燕归巢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大雁南飞、春燕归巢,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不属于世界观,①不合题意。 ②: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属于辩证法的观点,属于世界观,②符合题意。 ③:人是万物的尺度,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属于世界观,③符合题意。 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属于方法论,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与世界观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哲学≠世界观。世界观能否成为哲学,主要看它是否系统化、理论化、体系化。‎ ‎5.有人说:“不能肯定人人都是哲学家的事实,不能否定人人都是哲学家的可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③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是可行的 ④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哲学不一定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①说法错误。 ②:“不能肯定人人都是哲学家的事实”,说明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②符合题意。 ③:“不能否定人人都是哲学家的可能”,说明世界观系统化、理论化是可行的,③符合题意。 ④:一般人也可以拥有哲学观点,哲学并非只是哲学家的事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哲学与世界观  (1)区别: ①含义不同:哲学是爱智慧或者追求智慧,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是自发形成的,是零散的,缺乏理论论证的;哲学则是哲学家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并非人人都有,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  (2)联系: ①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②哲学和世界观都是把整个世界当作研究对象。‎ ‎6.“空山无人夜色寒,鬼群乱啸西风酸。”中国人的鬼神观念自古有之。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着鬼神”,对“地狱”等生戒惧之心,因而行向善之举。这说明( )‎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③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一致性 ④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认为“世界上确实存在着鬼神”,对“地狱”等生戒惧之心,因而行向善之举。这说明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一致性,①③正确。 ②:应该是有什么样世界观的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②说法错误。 ④:不合题意,材料不涉及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人们对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7.佛系青年”凡事抱着“佛系心态”,自诩看淡一切,追求随意随心,对生活没有强烈的欲望。他们在做事情时往往是怎么都行、不大走心:饿了,有啥吃啥,凑合就行;干活,说我好也行,说不好也行……“佛系青年”的心态和表现说明( )‎ A. 哲学源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B. 世界观影响人认识和实践活动 C.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 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哲学的指导 ‎【答案】B ‎【解析】‎ ‎【详解】B:“佛系心态”看淡一切,导致他们做事不大走心,说明世界观影响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B符合题意。‎ ACD:选项ACD均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B。‎ ‎8.香港某些候任议员借宣誓场合公然宣扬“港独”,危及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国家安全。为维护国家主权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法律解释程序,对香港基本法作出了权威性解释。全国人大常委会释法体现了( )‎ ‎①存在决定思维 ②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③世界的本原是意识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根据香港某些候任议员借宣誓场合公然宣扬“港独”的行径及危害,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法律解释程序,对香港基本法作出了权威性解释,体现了存在决定思维,①符合题意。 ②:符合题意,“为维护国家主权和‘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法律解释程序,对香港基本法作出了权威性解释”体现了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②符合题意。 ③: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说法错误。 ④:材料没有涉及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或谁决定谁的问题)及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问题是以思维与存在何为第一性的问题为基础。 (2)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 ‎9.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以下现象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 ‎①用山羊预测美国总统大选结果 ‎②着眼世界经济开“中国药方”‎ ‎③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 ‎④找“高人”念咒画符求升官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④:这两项均承认意识决定物质,属于唯心主义,与题意不符,排除①④。‎ ‎②③:着眼世界经济开“中国药方”以及立足中国国情,讲好中国故事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做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故属于唯物主义观点,②③正确。‎ 故本题选C。‎ ‎10.柏拉图认为:“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与此哲学观点相一致的是( )‎ A. “吾心即宇宙” B.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绝对精神的外在表现”‎ C. “物是观念的集合” D.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微弱的影子”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第一性的东西,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强调的是世界的本原是“吾心”,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A不符合题意。 B: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世界都是这个绝对精神的外化,故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B正确。 C:“物是观念的集合”属于主观唯心主义,C不符合题意。 D:“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认为人的理性决定世界,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本原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11.下列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 A. 天地合而万物生→万物之始皆气化→思想是人脑机械运动的产物 B. 世界由风、水、地、火构成→气者,理之依也→存在就是被感知 C. 万物产生于水→世界的本原是原子→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D. 我思故我在→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 ‎【答案】C ‎【解析】‎ ‎【详解】A:天地合而万物生,应该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万物之始皆气化也属于朴素唯物主义范畴,A错误。 B:世界由风、水、地、火构成,和气者,理之依也,都是朴素唯物主义,B错误。 C:万物产生于水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的本原是原子体现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C正确。 D:我思故我在是唯心主义,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①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②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③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存在)决定思维(意识)又能被意识反映,以及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规律等一系列观点。核心是物质第一,意识第二。历史唯物主义是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能动作用。‎ ‎12.“越怕鬼越有鬼”。你越是不敢看,“鬼”就越是围绕在你的身边,越来越让你感到恐怖;你勇敢直面了,或许会发现那只不过是一棵树或一片飘动的窗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要看到鬼神观是对客观世界的错误反映 ②要认识到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 ‎③应树立唯物主义自然观 ④应驳斥各种有神论者的言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越怕鬼越有鬼”,勇敢直面了,或许会发现那只不过是一棵树或一片飘动的窗帘。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看到鬼神观是对客观世界的错误反映;应树立唯物主义自然观,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不涉及唯心主义是“一朵无实花”,②不合题意。 ④:材料主旨强调的是树立唯物主义自然观,而不是要驳斥各种有神论者的言行,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3.黑格尔指出:“‘思维与存在的对立’是哲学的起点,这个起点构成哲学的全部意义。”这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 ‎①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④能协调哲学派别之间的矛盾和分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①②正确。 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③错误。 ④:哲学派别之间的矛盾和分歧不能被协调,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何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必须回答的问题。 ②研究和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研究和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核心。 ③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在全部哲学中具有不可超越性,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14.“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涛走云飞/花开花谢/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有人认为“慧眼可看世界”,有人认为“纯属痴人说梦”。下列对这两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①前者属于可知论,后者属于不可知论 ‎②前者是对世界本原可贵的猜测,后者体现了辩证法思想 ‎③前者可激励人们认识世界,后者则对人们认识世界起阻碍作用 ‎④前者强调意识第一性,后者强调物质第一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有人认为“慧眼可看世界”,有人认为“纯属痴人说梦”,前者属于可知论,可激励人们认识世界,后者属于不可知论,对人们认识世界起阻碍作用,①③符合题意。 ②:后者的思想并没有体现了辩证法思想,②不符合题意。 ④:后者并没有体现物质的第一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1)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人能够认识世界。 (2)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这种观点忽视了社会实践的发展和人类的认识能力总是在不断地提高。‎ ‎15.下列选项中,正确地揭示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关系的是( )‎ ‎①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②从基本派别来看,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四军对垒的情形 ‎③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可以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③: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①③正确。 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不是四军对垒情形,②错误。 ④: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不是游离之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3)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承认矛盾,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不承认矛盾,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6.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在于它( )‎ A. 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B. 高举自由、平等、人权和理性的旗帜 C. 唤起了人们积极进取的创新意识 D. 是无产阶级斗争求解放的思想武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A符合题意。 BCD:选项BCD均不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A。‎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①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7.党中央强调,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要时代化,就必须( )‎ ‎①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 ②动员和掌握广大群众 ‎③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④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要时代化,就必须牢牢地把握时代的脉搏,正确地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①④符合题意。 ②③:动员和掌握广大群众、弄清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与题意无关,②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点睛】哲学与时代精神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因为它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真正的哲学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3)真正的哲学都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①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还体现在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18.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中国哲学已经开始从对动力的关怀转变为对秩序的关怀。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是通过哲学参与当下社会秩序建设表现出来的,亦即吸收各种思想资源并加以提炼,从而为转型期社会秩序建设提供价值基础。材料说明( )‎ ‎①真正的哲学应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 ‎②哲学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③哲学家都是真理的发现者 ‎ ‎④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中国哲学已经开始从对动力的关怀转变为对秩序的关怀。中国哲学的当代价值是通过哲学参与当下社会秩序建设表现出来的,亦即吸收各种思想资源并加以提炼,从而为转型期社会秩序建设提供价值基础。材料说明真正的哲学应反映时代的任务和要求,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①④符合题意。 ②:只有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②说法错误。 ③:哲学家可能是真理的发现者,也可能是谬误的制造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9.位于长江下游的J市,拥有50多公里的长江岸线,自然条件良好,非常适合进行工业和港口开发。J市却划出近20公里的长江岸线,专门用于建设生态湿地和公园,并承诺“永久不开发”,当地人称之为“不开发区”。“不开发区”的设立( )‎ ‎①尊重了客观世界的物质性 ②表明人类活动会破坏自然 ‎③遵循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④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依据题意,材料所述的“不开发区”的设立尊重了客观世界的物质性;遵循了自然界的客观性,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说明不了人类活动会破坏自然,②不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尊重了自然界的客观性,而不是揭示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0.《自然》杂志发布了一项粒子物理学的重大进展: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完成了对反物质原子的首次光谱测量,实现了反物质物理学研究长期以来的一个目标。这里的反物质( )‎ ‎①概括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②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③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④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存在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哲学上物质的客观实现性概况了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①不符合题意。 ②③:对反物质原子的首次光谱测量,这里反物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在本质上是物质的,②③符合题意。 ④:反物质属于物质,其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而不是客观存在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物质的唯一特性 根本属性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21.近代思想家龚自珍说: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迁,风气无不移易。这说明( )‎ A. 世界上存在无物质的运动 B.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C.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D. 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世界上不存在无物质的运动,A错误。 B:材料中“自古及今,法无不改,势无不积,事例无不变迁,风气无不移易”,强调的是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符合题意。 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C错误。 D:选项D不符合题意,不选。‎ 故本题选B。‎ ‎22.随着高空照相技术水平的提出,我国同步轨道侦察卫星(卫星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运行轨道为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圆形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等)精度不断提升,为国土资源普查和防灾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些同步卫星( )‎ ‎①反映了运动的特殊状态 ②体现了静止是有条件的 ‎③佐证了绝对静止存在的可能性 ④折射出运动的无条件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依据题意,同步卫星反映了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的存在,体现了静止是有条件的,①②符合题意。 ③:绝对静止是不存在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③错误。 ④:材料强调的是相对静止的存在,是有条件的,而不是讲运动的无条件性,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而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3.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 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 自然界的变化有其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D ‎【解析】‎ ‎【详解】D:荀子的话是指天地不会因为人的喜恶而改变其状态,这表明的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符合题意。‎ ABC:材料并没有强调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ABC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4.科学家焦耳想发明不需要任何动力就能永远转动的“永动机”,但在多次实验失败后,最终宣布“要科学,不要永动机”。这佐证了( )‎ ‎①人们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②人们不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③人们必须按规律办事 ④规律是客观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人们可以利用规律,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①错误。 ②: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②错误。 ③④:在多次实验失败后,最终宣布“要科学,不要永动机”,说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必须按规律办事,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点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1)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方法论要求 ①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5.《春秋繁露·求雨》中提到:“春旱求雨。令县邑以水日,令民祷社稷山川,家人祀户。”然而求雨并不能奏效。这是因为( )‎ ‎①错误的实践不能引起事物的改变 ②求雨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③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自然界的规律会发生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错误的实践也能引起事物的改变,①错误。 ②③:求雨并不能奏效。这是因为求雨违背了自然界的客观性;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强调自然界的客观性,而不是讲自然界的规律会发生变化,④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6.美国天文学家研究发现宇宙中存在一个直径约为10亿光年 超级“空洞”,那里没有星体,没有星系,也没有神秘的看不见的暗物质。天文学家对这种“空洞无物”的现象感到很奇特。这一发现再次印证了( )‎ ‎①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②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 ‎③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④:依据题意,超级“空洞”的发现再次印证了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④符合题意。 ②: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而不涉及意识的产生问题,②不合题意。 ③: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自然界的物质性,而不是人类社会是物质的,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7.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襄邑道中》有一句诗“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下列选项与诗句中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 ‎①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 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③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④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的诗句蕴含哲理是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因此: ①:“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意思指诗人坐在船中没有觉得船在动,反而感觉远处的树木朝自己走来,表明以“船”或者“坐在船上的自己”为参照物,远树是运动的,故与题干诗句蕴含哲理相近,①符合题意。 ②:该项中的诗句体现的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②不符合题意。‎ ‎ ③:“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说的是,诗人在桥上走,以流动的水为参照物,水是相对静止的,桥就是运动的,所以会感觉“桥流水不流”,故与题干诗句蕴含哲理相近,③符合题意。 ④:该诗句否认了事物的绝对运动,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是错误的,④不选。 故本题选B。‎ ‎28.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反映了意识的( )‎ A. 目的性 B. 社会性 C. 主动创造性 D. 自觉选择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AC:材料未涉及意识的目的性、主动创造性。AC不符合题意。‎ B:社会性不是意识的特征,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不符合题意。‎ D:“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反映了意识的自觉选择性,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9.“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A. 意识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 意识活动决定人体的生理活动 C. 高昂的精神可以使人奋进 D. 意识的精神力量可以战胜物质力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材料未涉及意识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不合题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B错误。 C:“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高昂的精神可以使人奋进,C符合题意。 D: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精神力量不能战胜物质力量,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30.下图漫画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要坚持求真务实 ‎③要有高度的革命热情 ④要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②:漫画中人们的调查、研究和落实通过电话进行,讽刺人们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坚持求真务实精神,①②符合题意。 ③:题干中并没有涉及高度的革命热情,③不符合题意。 ④:题干中的做法是乱作为,不是无作为,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31.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①意识形式的差异性决定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多样性 ‎②意识反映客观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应当是多种多样的 ‎③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识如何反映客观存在受制于反应者的个性、能力和素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意识的多样性,形式不能决定内容,①错误。‎ ‎③:该选项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陷入了唯心主义,③排除。‎ ‎②④:莫言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这说明意识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成受人的主观因素制约,②④正确。‎ 故本题选C。‎ ‎32.在临床病例中,丘脑、大脑联络区、联络纤维发生了损伤或病变,产生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即都将导致意识的缺损或丧失。这表明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 )‎ A.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 意识是社会的直接产物 C. 意识是人脑的特有机能 D.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答案】C ‎【解析】‎ ‎【详解】A:人脑内侧颞叶负责自觉回忆体验事件和场景情节,在形成新的记忆内容时,神经细胞会在精确的时间产生激活,这表明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没有体现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不符合题意。 B:意识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不是社会的直接产物,B错误。 C:科学家首次精确发现人类大脑记忆是如何形成的。人脑内侧颞叶负责自觉回忆体验事件和场景情节,在形成新的记忆内容时,神经细胞会在精确的时间产生激活,这表明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符合题意。 D:题干强调的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没有体现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点睛】意识的起源和生理基础 1.从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基础: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3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个成语( )‎ ‎①正确反映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只承认意识的能动作用,不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 ‎③说明物质决定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基础 ‎④只承认物质的决定作用,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即使是聪明能干的妇女,没米也做不出饭来,说明这个成语正确反映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体现物质决定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基础,①③正确。 ②:物质决定意识,成语强调了物质的决定作用,②错误。 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④错误。 故本题选B。‎ ‎34.从一定意义上讲,所有的病都是“心病”,都和人的主观情绪有关。我国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写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表明( )‎ A. 意识是对人体健康是不利的 B.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 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反作用 D. 意识活动决定人体的生理活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A:意识是对人体健康具有反作用,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A错误。 B:材料未涉及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B不合题意。 C:我国最早的一部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写道: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这表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反作用,C符合题意。 D:意识活动影响人体的生理活动,D错误。 故本题选C。‎ ‎35.地处“一心三带”渝东南旅游经济带的彭水县,拥有千里乌江、百里画廊;阿依河、摩围云顶、盐丹故里、鞍子苗寨等著名景点,于是该地着力“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旅游中等城市”,旅游经济指标逐年递增,旅游知名度显著攀升。这表明( )‎ A. 重视规律的客观性就能解决问题 B. 脱离当地实际是教条主义的体现 C.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D. 事物的运动和静止总是相互联系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重视规律的客观性能促进问题的解决,A错误。 B:脱离当地实际是主观主义的体现,B错误。 C:打造具有民族特色旅游中等城市,说明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工作的前提,C正确。 D:题干中并没有体现事物的运动和静止总是相互联系的,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共两道题,30分)‎ ‎36.“建设美丽中国”是党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有人说:美丽中国应该是山清水秀,空气清鲜,但在最近几年,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久久挥之不去的雾霾从一定意义上警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请运用规律有关知识,分析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人们在建设美丽中国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既要利用自然,又要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美丽中国山清水秀,空气清鲜。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建设美丽中国为话题,从哲学生活角度设置有关问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题目类型体现类主观试题,答题范围:生活与哲学,知识限定:规律的有关知识,要求分析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通读材料后,由材料中的“在最近几年,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可知,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因此要尊重自然;“建设美丽中国”又需要利用自然,同时要尊重自然,体现了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使美丽中国山清水秀,空气清鲜;总之,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37.‎ 我国东北地区是全球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种植在我国东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曾经制定了玉米收储制度,由国有的粮食部门实行收储,此后玉米收储价格逐年提高。这一制度保障了农民的收入,调动了农民生产玉米的积极性,玉米产量大幅增加。‎ 请从“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角度分析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 ‎【答案】①针对玉米种植在我国东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情况,我国曾经制定了玉米收储制度,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②这一制度保障了农民的收入,调动了农民生产玉米的积极性,玉米产量大幅增加,体现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正确的意识有利于实践活动的顺利实开展,促进事物的发展,要坚持正确意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玉米为话题,考查考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学生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角度分析以上材料所蕴含的哲理。属于体现类主观题。解答本题需要学生首先明确“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这一答题角度包括的具体知识点;其次,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找出关键语句,来确定答题的具体方向。题中材料“我国东北地区是全球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种植在我国东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这一情况,我国曾经制定了玉米收储制度”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起从实际出发;“国有的粮食部门实行收储,此后玉米收储价格逐年提高。这一制度保障了农民的收入,调动了农民生产玉米的积极性,玉米产量大幅增加”,体现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体现了意识的反作用。‎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