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9-02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政治二轮专题精选试题(20)文化的交流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文化的交流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2017·课标Ⅰ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世界一流科技成果不断涌现。世界第一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遨游太空,5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领先,“蛟龙号”创造了作业类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新的世界纪录,超级计算机排名稳居世界第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②为文化发展提供强大的物质技术手段 ③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④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分析】本题属于文化生活知识范畴,主要考查考生对科技和文化关系知识的掌握情况,引导考生关注国家科技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文化发展、传播等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故②是正确的。文化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文化的生命和基本特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会使文化产品、文化产业、文化业态、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因而③是不正确的。科技属于文化,当代中国科技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巨大的科技成就,增强了人们的科技自信,也就是增强了文化自信,故④是正确的。人的文化素养包括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科技创新及其成就,凸显了科技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但人的文化素养的核心是思想道德素养,故①是不正确的。综上,选项C正确。 2.(2017·课标Ⅱ卷)2016年9月,中国歌剧舞剧院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上演。该剧既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又融入了时尚元素,洋溢着青春气息,在表演样式,舞美设计、服装造型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演出取得了极大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 ②只有赢得市场,优秀传统文化才有价值 ③只要引入流行元素,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善于推陈出新,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分析】本题以“中国歌剧舞剧院以创新和探索精神复排的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在北京演出取得极大成功”的文化新闻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承和创新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引导考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和当代价值,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①是正确的,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艺术价值具有客观性,因而也具有永恒性。试题情境材料中,历史上《小二黑结婚》“原汁原味的地域性音乐风格”在当代复排中得到保留,提示了其具有超越时空的艺术价值。②不正确,优秀传统文化因其有价值才赢得市场,而不是赢得了市场才使其获得了价值。因此,不能以“能否赢得市场”去衡量优秀传统文化有无价值。③不正确,“引入流行元素”不是“很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充分条件,不能保证后者一定实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多种条件,流行元素仅是其中之一。更何况,流行文化元素本身很复杂,有的不一定符合人民大众的需要。④是正确的,试题材料表明,善于推陈出新,既保留原剧的精华部分,又通过创新融入时代内涵,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 的新需求。选项A、C、D中都包含不正确的成分,正确选项为B。 3.(2018·课标1卷)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分析】本题以近年来英语圈国家出现的汉语拼音“中为洋用现象为素材,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外文化交流传播内容不断变化,形式不断创新,效果也不断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故③、④正确。文化的价值取决于其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程度,而不是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故①不正确。题干材料不含有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的信息,故②不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4.(2018·课标1卷)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分析】本题以某市利用中医药资源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为素材,考查考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方针。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不仅是开发中医药的经济价值,也是发掘中医药的文化价值,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故③、④正确。基本理念是中医药文化的内核,一般保持稳定,不会随中医药产业发展而革新,故①不正确。②夸大了该市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因而也不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 5.(2018·课标2卷)2017年3月,中国自主原创、主导制定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由国际电信联盟正式发布。这是我国文化领域的首个国际技术标准,在“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了我国手机动漫由跟跑、并跑向领跑的跨越。这一成就 ①表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②有利于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文化自信 ③标志我国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发展取得了重要突破 ④确立了我国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的话语主导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分析】本题属于文化生活的知识范畴,侧重考查考生对文化交流与传播、文化与科技发展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文化同科技的融合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但不能决定文 化是否具有当代价值和生命力故选项①不正确。中国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实现的突破既是中国文化影响力扩大的标志,也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故选项②正确。中国手机(移动终端)动漫标准成为国际技术标准,表明我国文化和科技不仅实现了融合,而且取得了重要突破,故选项③正确。目前我国只是在手机动漫方面取得了突破,并不表明我国已经在国际“互联网+文化”领域掌握了话语主导权,故选项④不正确。 6.(2018·课标2卷)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聚着深違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分析】第 20 题属于文化生活的知识范畴,侧重考查考生对文化传播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和理解。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中医药走向世界是中医药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它并不能够反映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故选项①不正确。中医药走向世界,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了解和接受,意味着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扩大,故选项②正确。虽然我国的中医药走向了世界,但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并没有改变,故选项③不正确。我国与 86 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医药合作协议,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 183 个国家和地区,这表明中医药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接受和认可,满足了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故选项④正确。 7.(2018·课标3卷)2018年春节,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留传》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节目形式新颖,“和诗以歌”,增强了经典诗词的艺术感染力,深受观众喜爱。山区孩子演唱《苔》的天籁之声感人至深,著名歌手演唱的《墨梅》获得网民广泛点赞……这反映传统文化的传承 ①要以开发创新为目的和归宿 ②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③要以满足群众需求为价值导向 ④以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为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权威分析】本题属于文化生活的知识范畴,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考查考生对文化继承和发展的理解和认识。传承传统文化需要开发创新,但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故选项①不正确。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创新,需要把维承和创新结合起来,故选项②正确。传统文化的传承本身不是目的,它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需求,故选项③正确。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但不构成传承传统文化的前提,故选项④不正确。 8.(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19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分析】中华餐饮文化不仅仅包括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烹饪技术和美食产品,也反映了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包含着人们对自然、社会、历史、故土、传统的情感和价值观,即人文情怀,因此,①是正确的。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而餐饮文化主要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相联系,说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是不妥的,因此,②是不正确的。电视是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大众性特点的现代传媒,正是由于在中央电视台的播出,《舌尖上的中国》获得了广泛而持久的关注和讨论,增强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但包括餐饮文化在内的中华文化有其稳定的内涵,这种内涵只能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扩展,与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没有直接关系。因此,③是正确的,而④是不正确的。 9.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Ⅱ·20)2015年1月,由韩国某电视台拍摄、韩国导演执导的全景式反映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在韩国播出,引起热烈反响,创韩国同类电视纪录片收视率的新高。《超级中国》在韩国热播 ①推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显示当代中国文化得到韩国民众的广泛认同 ③反映中国的经济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 ④表明当代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引起韩国民众的关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分析】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是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途径,这部分内容在文化知识部分占有重要位置。本题以在韩国热播的反映中国当代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为素材设计题干,其目的是要考查学生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文化传播交流等内容的了解程度,旨在引导学生学习文化知识,分析文化现象,提高文化判断力。 近年来,中韩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借鉴呈上升之势,两国许多优秀的纪录片和电视剧都在对方国家受到欢迎。但是,《超级中国》这部纪录片在韩国的热播,还不足以说明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就上了一个新台阶,这里的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因此,①是不正确的。一国文化要想得到另一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并不是一两部纪录片和电视剧所能完成的任务,题干材料没有涉及这方面的信息。因此,②是不正确的。纪录片《超级中国》主要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这样巨大的发展成就无疑既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也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该片能在韩国热播的原因也主要在此。因此,③是正确的。电视媒体的受众是广大民众,反映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录片《超级中国》能在韩国热播,说明韩国民众对当代中国发展成就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④是正确的。 10. (2016•课标Ⅰ卷)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难以吸引观众,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与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分析] 本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陕西省地方戏“华阴老腔”在201 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出引起巨大反响为背景,考查考生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相关知识的掌握。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华阴老腔演出团队通过与摇滚歌手合作,将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故①正确。创新优秀传秀传统文化只有满足人民大众需要,才有强大的生命力,故②正确。吸收现代流行化的元素无疑是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的途径,但不是根本的途径,③不正确。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当然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但不是其传承的前提,故④不正确。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1.(2016•课标Ⅱ卷)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现代传媒超越时空的传播功能 ②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③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分析] 本题属于文化生活的知识范畴,侧重考查考生对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等知识的掌握情况。文化生活的试题常以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载体为素材,考查考生对文化生活知识的掌握情况。中国杂技历史悠久,但也面临着用现代艺术手段加以改造和转型问题。中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并不是简单得益于现代传媒的传播功能,故①是不正确的。中国传统杂技固然需要与时俱进,用现代艺术元素加以改造,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用现代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故②是不正确的。观众的审美需求是发展变化的,在继承传统杂技精华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艺术元素打造现代杂技,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要,故③是正确的。中国现代杂技之所以能蜚声海内外,保持其固有的民族艺术特色,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以现代艺术手段烘托中国杂技的民族特色,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故④是正确的。 12. (2016·课标Ⅲ卷)2015年,新版《辞海》编辑委员会宣布将在推出纸质版《辞海》的同时,推出适用于各种阅读终端的电子版和网络版。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 ①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需求 ②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源于文化传播载体的变革 ③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凝聚力的保证 ④信息技术推动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分析] 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推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本题以我国推出《辞海》的电子版和网络版为题材,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化创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文化创新是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的需要,为社会实践服务。推出电子版和网络版《辞海》,是为了满足互联网时代社会实践的需要。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的需要就是人民群众的需求,故①正确。在文化的发展和创新过程中,科学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文化资源的收集、储存、生产和传承手段、消费方式的根本变革,故④正确。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故②不正确。文化创新使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但不是文化富有凝聚力的保证,故③不正确。综上,选项B正确。 13.(2014年课标卷Ⅱ,19)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引起高度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 ①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 ②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③现代传媒极大地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 ④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大众传媒的知识。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电视台播放”“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等题眼信息,表明现代传媒提升了中华餐饮文化的魅力,中华餐饮文化蕴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①③符合题意;②中“集中反映”表述错误;④中“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表述错误。 14.(2018年江苏卷,22)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 A.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表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自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实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B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笙作为一种古老的乐器寄托了人们对中华民族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A、C不符合题意,答案为D。 15.(2017·课标Ⅲ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 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2)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文化意义。(10分) 【答案】 (2)商业商贸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中国铁路“走出去”,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分析】(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传播的知识,分析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对于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意义,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试题材料一描述了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速铁路的开工建设助力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材料二描述了在走向世界的中国铁路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十分注重人员培训、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授,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考生调动所学文化知识解读分析材料,推出商业贸易和人员交往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从这一文化传播的基本观点出发,进一步从三个层次回答中国铁路“走出去”的意义:提高了中国制造的知名度,成为外国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扩大了中外人员交往,有利于中国民众了解外国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16.(2017·课标Ⅰ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 (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1)选择艺术价值高、影响大、代表性强的诗词,集中展示中国诗词的魅力;重视发掘诗词的深刻文化内涵,引导人们向美向善;运用现代传播技术手段,注重互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激发民众内心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引导民众广泛参与。 【分析】2017年春节期间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是文化价值高、民众参与度广、社会影响大的热点文化事件,是利用现代传媒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本题选择《中国诗词大会》作为题干材料,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哲学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对所给材料重要信息的发掘、提炼、概括的能力,引导考生学习和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l) 小题是文化题,属于原因类问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获得成功的原因,主要涉及文化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这两个知识点。在答题时,需要将传统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知识贯通融合,并善于发掘、提炼材料中的有用信息,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从文化生活知识看,只有优秀传统文化才值得传承、才能够传承;现代传媒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文化传播方式要适合受众的需要。从材料看,要善于发掘和提炼有用信息,包括诗词选择的范围、诗词内容的价值导向、中国民众内心的诗词情节、专家对诗词价值的发掘、比赛形式和传播手段的创新、民众的广泛参与等。把知识和材料信息结合起来,从诗词内容的魅力、诗词价值的发掘、现代传播手段的运用和观众的内心诗词情节的激发等方面分析中国诗词大会成功的原因。 17. (2016·课标Ⅲ卷.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 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来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 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 (2)结合文化生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发现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10分) 答案:立足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4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其当代价值。(3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增强其世界影响力。 (3)在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为什么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请列举两条理由。(4分) 答案:中华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条件。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以我为主、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吸收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每条2分,答出任意两条给满分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分析] 屠呦呦获得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我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在国内外有巨大影响。屠呦呦的获奖因为她利用中国传统的中医和中草药资源发现了治疗疟疾新方法,不仅对于推进科技创新,而且对于深化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识、增强中华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题选择屠呦呦团队发现治疗疟疾新方法的艰苦曲折的过程作为题材,主要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哲学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对所给材料重要信息的发掘、提炼、概括的能力,引导考生热爱科学、关注现实、坚定中华文化自信。 (2)本小题是文化题,要求考生结合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屠呦呦团队的成功案例对于今天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示。从知识看,主要涉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知识点;从问题看,这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谈启示的问法。具体答题时,既要根据教材知识回答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如何发展中华文化,以及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关系,同时要结合材料的有关信息,阐述运用现代科技方法、加强文化的国际传播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 (3)本小题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试题要求考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党和政府特别强调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旨在引导考生在增强理论自觉的基础上坚定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具体答题时,可从建设文化强国、增强在国际交流中的自主性、更好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等方面,答出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理由。 18.(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钱学森认为,他的人生受益于中学教育。他常常深情地回忆自己的中学生活: 化学教师特别重视化学实验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化学实验室随时开放,学生进出自由,我那时做了许多实验。生物教师常带领学生去野外采集标本,教学生解剖蜻蜓、蚯蚓和青蛙,我用在野外抓到的蛇制作了标本。学校组织各种课外小组,开设无机化学、诗词、音乐、伦理学等选修课。师生常常一起讨论数学、物理、化学等问题,大家都畅所欲言,无拘无束。大家都不怕考试,没有人为考试而开夜车,更没有人死背书。有一位数学教师在给学生的测验评分时独出心裁,出5道题,学生都答对了,但解法平淡,只给80分;如果答对4到,但解法有新意,就给100分,还另加奖励。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学生。 进入新世纪,素质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围绕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各地进行了新的探索:课程超市、创意集市、探究性学习、名家讲坛、才艺拓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中学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钱学森的中学学习经历可以为我们提供启迪。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3)结合材料,就教育创新,拟定两条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字以内。 【答案】(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促进了民主、开拓、创新的学校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民主意识、创新精神,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答案示例:创新托起中国梦;知识改变人生,创新成就梦想。(答案须围绕教育创新的主题,符合题目要求,每条2分,满分4分) 【分析】(1)小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创新,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既要从一般原理上理解文化对于社会发展、文化繁荣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又要具体分析和阐明教育创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结合材料分析教育创新对于学校文化创新的形成和发展的促进作用,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3)小题属于角度限定的开放题。答案具有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根据对教育创新的理解,结合材料形成自己的思路,并以公益广告词的形式表达出来;答案具有限定性、要求学生必须围绕教育创新的主题,并且在表达形式和字数方面进行限定。 本题设计具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其一,思路清晰、逻辑紧密,要求学生综合应用文化和哲学相关知识,层层递进回答教育创新对培育人才的意义、观念创新在教育实践中对于人才培养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推进教育创新等3个问题,3个问题之间呈现从一般原理到实际应用,从现在面向未来的探索路径,层次清晰其二,答案开放、鼓励探索,尊重、鼓励学生独立发表意见,有利于营造自由探讨的氛围,力图在开放性试题设计上有一些突破。 19.(2016年北京卷,41)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2016年4月至6月,第十一届“中法文化之春”在中国举行,促进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往来。 鲁迅和雨果分别是中国和法国的伟大作家,虽然相隔万里,但是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通之处。下文为鲁迅文化基金会秘书长、鲁迅长孙周令飞先生在“鲁迅对话雨果”中法文化交流活动中讲话的部分内容。 “雨果在他的《悲惨世界》里说:‘只要本世纪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换句话说,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存在愚昧和困苦,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鲁迅先生以他高度浓缩的小说、精美绝伦的散文和浩瀚滚烫的杂文,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和同样的意志,正如他那首《无题》绝句所言:‘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3)结合材料,分析“鲁迅对话雨果”交流活动的文化意义。(8分) 【答案】鲁迅和雨果都关心社会历史的进步,关注下层百姓的命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各自民族精神的代表,也是追求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巨人。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能增进中法人民的相互理解,促进两国文化合作与发展,也有利于增强我们建设文化强国的自觉性,在中法文化的交流中推动文化创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