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12月月考政治试题

内蒙古集宁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月考文综政治试题 ‎1.当前我们要引导人们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但要审慎地对待外来文化,坚守民族传统与个性,不要被文化全球化的幌子所蒙蔽。这要求我们(   )‎ A.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 排斥外来文化 C. 顺应文化全球化浪潮,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D. 推动本民族文化对外扩张 ‎【答案】A ‎【解析】‎ ‎【详解】A:要审慎地对待外来文化,坚守民族传统与个性,不要被文化全球化的幌子所蒙蔽,这要求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A正确。‎ BC: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不能一味排斥外来文化,也不能全面接受外来文化,BC错误。‎ D:推动本民族文化对外扩张有文化侵略之嫌,D错误。‎ 故本题选A。‎ ‎2.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写山曰峻增嵯峨,状水曰汪洋澎湃,蔽芾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由此可见,汉字 ‎①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②能够对事物做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 ‎ ‎③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  ④确立了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文字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并不能成为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①不选;材料中所体现的汉字具有“三美”,这说明汉字能够对事物做出形象生动的概括和表现,②正确;汉字具有“三美”这说明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审美意蕴,③正确;汉字并没有确立中国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地位,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文字与文明关系角度)。而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近年来全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较快、亮点纷呈,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根本原因在于(   )‎ A. 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B. 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C. 社会制度的更替 D. 对外开放外来文化不断进入我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选项与题干构不成因果关系,排除A。‎ B: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根本原因,B正确。‎ C: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但不是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根本原因,排除C。‎ D:对外开放外来文化不断进入我国是我国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一个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 故本题选B。‎ ‎4. 京剧、文房四宝、剪纸……这些极具传统特色的“中国元素”,在历史的演变中已变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这些“中国元素”‎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②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④显示了中华文化的个性特征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①错误。‎ ‎②: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②错误。‎ ‎③④:“中国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而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之一,故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5.近年来,文化部在全国开展文化市场整治行动(   )‎ A. 说明我国文化市场秩序十分混乱 B. 是为了发挥网络技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C. 能够消除文化市场的自发性 D. 有利于净化文化市场奏响主旋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选项的说法不符合事实,A错误。‎ B:文化部整治文化市场的目的不是为了发挥网络技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而是为了净化文化市场,B排除。‎ C:文化市场的自发性是固有的,并不能消除,C错误。‎ D:文化部在全国开展文化市场整治行动有利于净化文化市场奏响主旋律,D正确。‎ 故本题选D。‎ ‎6.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这说明哲学智慧 A. 产生于寓言故事 B. 源于古代文献的流传 C. 产生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D. 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答案】D ‎【解析】‎ ‎“白马非马”“田忌赛马”“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等这些成语故事表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D适合题意;其他选项均是错误的,排除。‎ ‎7.‎2018年8月13日至20日,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在北京举行。100多年来,历届世界哲学大会一直在不断反思、研讨关于科学、文化、宗教、人生的重大哲学问题。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的原因是(   )‎ ‎①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所在 ‎②哲学给人智慧,使人聪明,教给人们很多生活知识 ‎③哲学能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每个具体问题 ‎④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②:哲学是爱智之学,能给人智慧,使人聪明,但教给人们很多生活知识的说法不妥,②排除。‎ ‎③:哲学能为人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每个具体问题,③错误。‎ ‎①④:探索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哲学家的使命所在,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此,哲学家们不断反思、研讨重大哲学问题,①④正确。‎ 故本题选B。‎ ‎【点睛】正确认识哲学的产生:‎ ‎ (1)哲学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惊讶、困惑是人的一种主观状态,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实践需要哲学,人们创造哲学最终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对周围世界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 ‎ ‎(3)因此,没有人类的实践,就没有哲学;没有人们对生活的思考,也没有哲学,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8.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问题 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即存在与思维的问题。它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C正确且适合题意,A D都只说出的其中的一个方面,都不全面,应排除;B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C。‎ 考点: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9.“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 A. 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 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 C. 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 D. 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A错误;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有区别的,B错误;C错误,错在“相互决定”。题干强调,如果没有哲学的指导,科学就会混乱,这说明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正确且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D。‎ ‎10.“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A. 不可知论 B. 可知论 C. 主观主义 D. 唯心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观点“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的意思是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可以被认识的,有的事物暂时没有被认识,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会认识的,故该观点属于可知论的观点。B选项入选。其他选项错误。‎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①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理论成果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④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思想,①错误。‎ ‎②③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而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理论成果,③④正确,②错误。‎ 故本题选B。‎ ‎12.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这说明 A. 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关系 B. 精神的东西就是物质的东西 C. 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 物质活动离不开精神活动 ‎【答案】C ‎【解析】‎ 兵马俑属于文物,属于人们精神活动的产品,我们参观兵马俑,可以从中透视中国古代秦朝社会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故C符合题意,A错误。B错误,精神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有着严格的界限。材料中涉及的是精神产品与物质载体的关系,而不是强调精神活动与物质活动的关系,故D与题意不符。‎ ‎【考点定位】文化内涵与特点 ‎【知识总结】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点 ‎①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友善是个人层面价值观的基础的部分。媒体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八旬老人突发疾病,在女儿陪伴下坐动车到省城看病,没买到座位票,坐了别人的座位。后来一年轻女子拿着车票说这个座位是她的。老人的女儿和对方商量,能否让她的母亲挤一挤,挨着坐会儿,被拒。某报纸就此话题发起调查,2万人参与,其中,54.8%的网友认为座位主人没有错,愿不愿意挤着坐由自己决定,2.2%的人认为作为主人不近人情,1.1%的人支持让座。‎ 请运用“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怎样解决材料一中的让座争端。‎ ‎【答案】①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②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③公民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④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从我做起,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解析】‎ 本题知识指向明确,考查“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说明怎样解决材料中的让座争端,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知识的限定,然后根据设问一一作答。要解决让座争端,首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需要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从公民的角度,要不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从我做起,不断改造主观世界,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直接理论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本题要求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基本特征。‎ 在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这一问题时,可结合课本从马克思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的角度回答即可。‎ 在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这一问题时,可结合课本从在实践基础上第一次实现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的角度回答即可。‎ ‎【点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阐释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它的唯物主义是辩证的唯物主义,它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科学的实践观点,就在于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提示:这三个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以往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伟大变革。三个统一的关键在于实践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5.‎2018年9月16日台风“山竹”登陆我国,带来的强风、大浪、暴雨导致作物倒伏受淹、水产养殖业受损。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 甲说:“这是天意,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 乙说:“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 结合材料:‎ ‎(1)请指出上述二人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基本观点是什么?‎ ‎(2)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1)甲的说法是唯心主义的表现;乙的说法是唯物主义的表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世界的本原时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台风“山竹”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哲学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知识的再现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详解】(1)本题要求指出上述二人说法分别属于什么哲学思想,以及基本观点是什么 ‎“这是天意,老天爷要对咱们惩罚,有啥法子?”这认为天意决定世界万物,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人还是有办法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生产自救战胜灾害!”这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属于唯物主义观点。同时根据课本知识可知,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第一性,世界的本原时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2)本题要求指出这些观点的共同点是什么?在哲学上称之为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根据第一问可以看出,甲的观点是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乙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可见,这两个基本观点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上称之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