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中山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中山市高二年级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统一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 ‎①哲学的发展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②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 ‎④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的作用。①:哲学的发展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但不是“决定”,①错误。‎ ‎②④: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总结”阐释的是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因为哲学的作用,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第一、哲学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观念、解放人们的思想。即哲学可以更新观念,解放思想。第二、哲学能预示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指引人们追求更美好的未来,即哲学可以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 ‎2.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来形容党员干部要严于律己;用“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来比喻抓落实。经常使用大众化、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深刻思想,是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的特色。这一鲜明特色表明 A. 好的哲学思想是在书斋或学院里构筑的“体系化哲学”‎ B. 科学的哲学来自于人类思想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进程中 - 27 -‎ C. 真正的哲学是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时代问题的实践哲学 D. 现实的哲学一定是回应社会、扎根实践、关注人民的哲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真正的哲学。A:哲学源于生活,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而不是在书斋或学院里构筑的,A错误。‎ BC:真正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都来自于实践,来自于生活,是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时代问题的实践哲学,B错误,C正确。‎ D:习近平同志治国理政哲学思想是真正的哲学,是科学的哲学,而不是现实的哲学,因为现实的哲学不一定是正确科学的,D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第一、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第二、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第三、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3.漫画《“突击式”脱贫》主要讽刺了 ‎①脱离客观实际的形式主义现象 ‎②违背客观规律的急功冒进现象 ‎③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的现象 ‎④夸大客观条件制约作用的现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①②:“快长!快长!24‎ - 27 -‎ 小时脱贫”说明漫画反映急功近利、违背规律,脱离客观实际的形式主义现象,①②符合题意。‎ ‎③:漫画反映的是未正确处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而不是反映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的现象,③错误。‎ ‎④:漫画属于一种激变论的反映,是完全不顾客观条件制约的表现,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巧解漫画类选择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考生应牢记下列口诀:图画要看全,褒讽弄明显,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图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注意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褒讽弄明显”,我们先弄清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题旨是什么”,是指要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4.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企业家要顺应大趋势并保持定力,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以确定性的转型升级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是 ‎①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以创新意识作为实践的根本出发点 ‎③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 ‎④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联系的普遍性、①:试题限定的是方法论范畴,“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属于世界观范畴,不符合试题规定性,①错误。‎ ‎②:以客观存在的实际作为实践的根本出发点,②错误。‎ ‎③④:“要顺应大趋势并保持定力,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以确定性的转型升级应对不确定性的风险挑战。”,这说明要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遵循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 27 -‎ ‎【点睛】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为什么?①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②是我们做好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怎么办?①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3.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4.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的含义: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地震预警系统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在地震造成破坏前,提前发出警报,民众据此及时避险。四川长宁地震,地震预警网提前10秒向宜宾预警,提前61秒向成都预警,极大地减少了伤亡和损失。地震预警网的成功预警表明 ‎①预警系统的完善为地震成功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意识的主动创造性能够精准预测地壳的运动变化 ‎③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虽然复杂但有其内在规律 - 27 -‎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有效避免地震灾害的发生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客观性、发挥主观能动性、意识活动的特点。①③:地震预警系统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原理,快速预警,极大地减少了伤亡和损失,这说明预警系统的完善为地震成功预警提供了物质基础,也说明地震的孕育和发生过程虽然复杂但有其内在规律,①③符合题意。‎ ‎②:错在“精准预测”,②排除。‎ ‎④:错在“避免”,④排除。‎ 故本题选A。‎ ‎【点睛】1.规律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理。(1)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2)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3)方法论:必须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错误和有害的。(既要尊重规律,即尊重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克服不利条件,创造新的条件,按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3.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6.2019年10月24日,由袁隆平团队研发的海水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测产,亩产达546.74公斤。海水稻是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技术培育出的抗涝、抗盐碱、抗病虫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它的推广可以实现盐碱地变良田的历史性飞跃。这表明 A. 海水稻种植通过改变盐碱地的属性获得成功 B. 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效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C. 技术进步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 D. 海水稻成功是人们尊重和改造自然规律的结果 ‎【答案】C - 27 -‎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A:事物的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改变盐碱地的属性”说法错误,A排除。‎ B:改造客观世界的成效取决于尊重和利用规律的程度,而不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错误。‎ C:海水稻是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技术培育出的抗涝、抗盐碱、抗病虫能力强的水稻品种,它的推广可以实现盐碱地变良田的历史性飞跃,这表明技术进步是促成实践中的矛盾转化的重要条件,C符合题意。‎ D: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D错误。‎ 故本题选C。‎ ‎7.2019年4月10日,人类史上首张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的黑洞照片在全球多地同步公布。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存在的一种天体。这张照片验证了100多年前爱因斯坦的预言。这一事例表明 ‎①认识的真理性依赖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来检验 ‎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物质世界具有可知性 ‎④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人的想象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活动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认识的真理性需要实践检验,而不是依赖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来检验,①错误。‎ ‎②③:2019年的黑洞照片验证了100多年前爱因斯坦的预言,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物质世界具有可知性,也说明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②③符合题意。‎ ‎④:“人的想象力”属于意识的范畴,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不能取决于人的想象力,④错误。‎ 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④。2‎ - 27 -‎ ‎.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8.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长江、尼罗河、亚马逊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有时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也会遇到许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这里强调的是 ‎①运动是一切事物的唯一特性和根本属性 ‎②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客观的 ‎④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规律的客观性、物质与意识的关系。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的根本属性,①错误。‎ ‎②③:经济全球化是历史潮流,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这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这说明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说明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客观的,②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涉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④排除。‎ 故本题选B。‎ ‎【点睛】材料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题干的内容,多是选取现实政治生活或经济生活中的重大事例,要求学生思考并正确回答材料中所包含的基础知识,或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基本原理。解题方法:解答这类题目时,应首先读懂题干中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抓准材料中的中心词或关键词,以准确把握题干的主旨。然后,再逐一对题肢排查,将观点错误的题肢舍去。在排误后对观点正确的选项加以比较,选出最符合题干主旨的那一项。‎ ‎9.马克思汲取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中的合理因素,同时又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这表明 ‎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 27 -‎ ‎③认识的发展是新事物和旧事物交织融合的过程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真理、发展、辩证否定。①:材料未体现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不符合题意。‎ ‎②④:马克思汲取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中的合理因素,同时又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这表明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也表明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继承和超越已有认识成果的过程,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③: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0.嫦娥四号探测器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就位探测。基于探测数据的研究结果成功揭示了月球背面的物质组成,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的正确性,加深了人类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 ‎③认识工具的应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①: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对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就位探测,证实了月幔富含橄榄石的推论的正确性,说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过程,②错误。‎ ‎③: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对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就位探测,加深了人类对月球形成与演化的认识,体现了认识工具的应用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④:材料未体现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不符合题意。‎ - 27 -‎ 故本题选A。‎ ‎【点睛】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①实践为认识提供新问题和新需要。②实践为认识提供新的认识工具。③实践不断提高人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为:①只有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的实践,②能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2.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⑴认识具有反复性,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⑵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永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那些经过实践反复检验的,已经确定的真理并没有被推翻,而是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11.多年来,我国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作为基本经济制度。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一大创新,就是在此基础上,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这表明 ‎①真理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②认识的真理性依主体条件变化而变化 ‎③真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超越和推翻自身 ‎④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①④:十九大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完善与发展,说明了真理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也说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①④正确。‎ ‎②: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认识的真理性不依主体条件变化而变化,②错误。‎ - 27 -‎ ‎③:真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超越自身,但不是推翻自身,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3)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真理和谬误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生的。真理是有条件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12.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2018年全球贸易增长放缓,从2017年的5.3%降至3.6%,2019年可能进一步降低至2.7%。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贸易紧张加剧,关税上升,全球经济受到投资放缓、消费价格上涨、商业信心下降等方面的严重影响。这表明 ‎①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 ‎②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事物联系的多样性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是不存在的 ‎④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联系的多样性。①④:在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情况下,世界主要经济体之间贸易紧张加剧,关税上升,全球经济受到投资放缓、消费价格上涨、商业信心下降等方面的严重影响,这表明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正确认识事物有重要意义,也启示我们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②错误。‎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存在的条件也是不断变化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稳定的联系是不存在的,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27 -‎ ‎13.2019年成为了中国5G时代元年。远程医疗、自动驾驶、智慧港口、智能制造……一个个创新应用,有望迎来更迅猛的爆发,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美好。5G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佐证了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③人能够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联系的客观性。①③:随着5G时代元年的到来,一个个创新应用,有望迎来更迅猛的爆发,构建起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而美好,这佐证了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在主客观条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也说明人能够把握事物的固有联系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①③符合题意。‎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错误。‎ ‎④: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其中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人类实践的产物,但是都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4.习近平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表主旨演讲指出,要共建开放合作的世界经济。面对矛盾和摩擦,协商合作才是正道。各国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各国应坚持以开放求发展,是因为 ‎①部分的关系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 ‎②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③要着眼于各个要素间的优化组合 - 27 -‎ ‎④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联系的普遍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的方法。①④:各国应该坚持以开放求发展,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这说明部分的关系发展有利于整体的发展,同时启示我们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①④符合题意。‎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世界上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因为联系具有条件性,②错误。‎ ‎③:系统优化的方法告诉我们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而不是着眼于各个要素间的优化组合,③错误。‎ 故本题选B。‎ ‎【点睛】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是一幅由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丰富多彩的画面,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系统优化的方法:(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要素是组成一个整体而相互作用的部分。系统和要素各有其不同的特点。(2)系统的特征:系统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整体性。第二,有序性。‎ - 27 -‎ ‎ 第三,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3)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要求:①系统观念为人们把握复杂事物提供了一系列科学方法和原则。第一,整体性原则。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它要求人们对事物的属性的认识进入到“整体性”的认识,从而开拓了对事物整体性研究的新领域。第二,有序性原则。有序性原则认为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关性有一定的规则,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系统内部都具有层次等级式结构,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第三,优化原则。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使整体的功能具有了趋向强化的特征,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从而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各种优化的方案。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15.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认为,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100-1≠99”,“100-1=0”。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 关键部分决定整体 B.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C. 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 D.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基本属性、主要矛盾。A: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但不能由此得出关键部分决定整体的结论,A错误。‎ B:材料反映的是矛盾双方的斗争性而不是反映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不是反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B不符合题意。‎ C: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100-1≠99”,“100-1=0”,这体现产品质量的优良与瑕疵是不能商量的,反映了矛盾双方具有斗争性,C符合题意。‎ D:材料未涉及主次矛盾,D排除。‎ 故本题选C。‎ ‎【点睛】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是指事物的全局,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事物的局部,是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两者相互区别:①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整体统率部分,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整体和部分的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两者相互联系:①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②整体和部分相互影响。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2‎ - 27 -‎ ‎.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同一性和斗争性。①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接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含义:主要矛盾是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16.2019年4月,人社部正式公布了13个新职业,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电子竞技员、无人机驾驶员等榜上有名。新职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领域,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化的广泛应用衍生出来,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有较高要求。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陈代谢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④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的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实质、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①错误。‎ ‎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出现新职业,这些新出现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有较高要求,这说明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②符合题意。‎ ‎③:材料未涉及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也就未体现社会的发展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③不符合题意。‎ ‎④:伴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化的广泛应用衍生出来,对从业人员知识、技能水平有较高要求,这表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④符合题意。‎ - 27 -‎ 故本题选D。‎ ‎【点睛】1.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2)实践具有能动性的活动。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3)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活动。任何实践活动都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社会性)。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随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是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性)。(4)直接现实性。‎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获得认识的途径: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学习获得间接知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中产生新问题,推动人们研究,认识手段(科学技术、工具)的发展,认识能力的提高)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性的认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实践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的根本目的是指导实践。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3.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都是运动和变化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概念结识了万事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和上升的。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显著地、根本的变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的方法论: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进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17.2019年8月9日,华为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鸿蒙。实测结果表明,鸿蒙系统可以比安卓快60%,但鸿蒙系统仍面临三大挑战,包括应用如何兼容,生态怎么搭建,开放还是闭合等。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27 -‎ ‎③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 ‎④理论基础上的实践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先导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辩证否定、创新的作用。①③:科技的每一次进步都是通过创新来实现的,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①③正确。‎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说法过于绝对化,自在事物的发展不需要主观能动性,②错误。‎ ‎④: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先导,④错误。‎ 故本题选A。‎ ‎【点睛】判断型选择题。此题型要求学生对重大时事、教材的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考生对应该掌握的国内外重大时政问题、所学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解题方法:这种题型的难度不大,考生只要经常关注时事政治,理解记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正确判断出来。解答这种题型的方法,是把题肢与题干联系起来,用掌握的知识去挑选正确的、符合题意的题肢。‎ ‎18.我们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是因为 ‎①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②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 ‎③创新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主要矛盾、辩证否定。①: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是不能改变的,①错误。‎ ‎②: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因为主要矛盾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②正确且符合题意。‎ - 27 -‎ ‎③:辩证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③错误。‎ ‎④: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体现了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点睛】1.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含义:主要矛盾是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2.辩证否定的含义及实质:(1)含义: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特点: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3)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的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4)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 ‎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1)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帅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2)联系:整体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9.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政务服务支持“刷脸办事”,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与此同时,相关数据和隐私的保护,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这表明 A.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B. 真理与谬误往往总是相伴而行的 C. 实践中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A ‎【解析】‎ - 27 -‎ ‎【详解】本题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和谬误、矛盾的含义、主次矛盾。A:材料表明“刷脸办事”,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这说明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A符合题意。‎ B:材料为涉及真理与谬误,B不符合题意。‎ C:材料未体现实践中新问题是认识发展动力,C不符合题意。‎ D:材料未涉及主次矛盾,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0.《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草案)》规定,中小学任课教师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采取责令学生站立、慢跑等教育惩戒措施,但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等行为。从哲学上看,教师可惩戒学生但不得体罚学生,是因为 ‎①二者各自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了区别于对方的特殊本质 ‎②二者作为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③只要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引起质变的发生 ‎④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矛盾同一性、矛盾特殊性。①:惩戒与体罚引发的矛盾不同,说明二者各自具有的特殊矛盾构成了区别于对方的特殊本质,①符合题意。‎ ‎②:惩戒学生与体罚学生不能作为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②错误。‎ ‎③:材料不能体现“只要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就必然会引起质变的发生”,③排除。‎ ‎④:“教师可惩戒学生但不得体罚学生”这意味着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1.《纲要》指出,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从唯物史观看,这里强调的是 ‎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 27 -‎ ‎③先进的社会意识要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④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①: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因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①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但不是“决定性力量”,②错误。‎ ‎③: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这说明先进社会意识要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③符合题意。‎ ‎④:材料未体现先进的社会意识的预见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点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有时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2.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的任务,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规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从辩证法的角度看,新时代的公民道德建设强调 ‎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②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因而要重视量的积累 ‎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把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27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长期而紧迫、艰巨而复杂”曲折性,“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体现了前进性,这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①符合题意。‎ ‎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②错误。‎ ‎③:试题限定“辩证法的角度”,“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属于唯物论范畴,不符合试题规定性,③排除。‎ ‎④:“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握规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一个新高度”,,这体现了要把握事物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殊矛盾,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3.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事关“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这是基于 ‎①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 ‎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 ‎③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 ‎④社会存在的发展推动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①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稳定生猪生产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是基于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促进“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的客观需要,这体现了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也体现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①②符合题意。‎ ‎③:出台制度、政策,属于上层建筑,而不属于生产关系,材料不是体现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③不符合题意。‎ - 27 -‎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会超前或滞后于社会存在,而不是“同步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4.长春长生假疫苗事件后,疫苗安全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2019年1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正式施行,这部对疫苗管理进行的专门立法,被称为“史上最严”:执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并对违法者施行严厉处罚。从唯物史观看,对疫苗管理进行专门立法 ‎①表明人民群众的意愿是立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②是坚持群众路线,更有力地保障人民权益的要求 ‎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④旨在以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引领社会有序发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①:人民群众的意愿属于主观的东西,不能成为立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①错误。‎ ‎②③:从唯物史观看,对疫苗管理进行专门立法是坚持群众路线,更有力地保障人民权益的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②③符合题意。‎ ‎④:人的有目的的意识活动有正误,不能都引领社会有序发展,④错误。‎ 故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三大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垃圾分类关系到人民生活环境改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规模扩大,上海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不断增加,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极大压力。201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施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提出到2020年底前实现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管理。‎ 垃圾管理新规落地以来,湿垃圾清运量显著增加,干垃圾明显减少。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8月底,上海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4500吨/日,较2018年底增长了5倍;湿垃圾分出量约达到9200吨/日,较2018年底增长了130%;干垃圾处置量控制在低于15500吨/日,比2018年底减少了26%。(注:湿垃圾是指易腐的有机垃圾;干垃圾是指难以回收的生活废弃物。)‎ 从意识能动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的意义。‎ - 27 -‎ ‎【答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正确把握了生活垃圾给上海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实际压力,反映了人民群众期盼。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推进了上海生活垃圾的精细化管理,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生活垃圾的处理水平。‎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垃圾分类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的举措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从意识能动作用的角度分析说明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的意义。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意识能动作用的相关知识,主要四个层次: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对认识世界的作用、意识对改造世界的作用、意识对人体的调节和控制作用,然后结合试题设问与试题情境圈定知识要点:意识活动的特点、意识对改造世界的作用,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正确把握了生活垃圾给上海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实际压力,反映了人民群众期盼。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实施,推进了上海生活垃圾的精细化管理,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生活垃圾的处理水平。‎ ‎【点睛】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以“……的积极影响”的形式呈现。考生应简要分析试题设问指向的理论依据,即知识要点可简写,“意义”的解答要遵循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直接到间接的思维顺序,一般用“……有利于……”的句式或者动词(促进、推动、增强、保障,等等)引领的句型表达。解答时要求学生吃透教材的基本观点并具有调动运用知识以及分析和阐述观点的能力,审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和设问要求,调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2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圳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提升法治建设水平,全面开启“先行示范区”建设,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铺展开来。2019年8月29日,资本项目外汇收入支付便利化试点从深圳前海推开到全市。2019年9月19日,深圳在全国率先推出企业“秒批”系统,企业设立审批时限压缩至几十秒。2019年9月23日,《深圳经济特区股份合作公司条例》修正出台,推出产权制度改革等多项举措,为深圳社区股份合作公司改革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先行者深圳又敢为人先,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谋划改革开放。‎ 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创新的观点并结合材料,说明深圳是怎样以创新来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 ‎【答案】创新不仅促进生产力发展,而且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深圳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立足湾区实际,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进一步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法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突破了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了制度创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强力支撑。‎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深圳全面开启“先行示范区”建设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深圳的一系列重磅改革举措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分析综合演绎归纳的思维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创新的观点并结合材料,说明深圳是怎样以创新来推动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创新的相关知识,结合试题材料可知解答本题的知识角度为创新的社会作用,主要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方面。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创新不仅促进生产力发展,而且促进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深圳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立足湾区实际,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进一步深化金融制度改革和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法律法规推进产权制度改革,突破了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强化了制度创新,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和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供强力支撑。‎ ‎【点睛】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可采用回归教材法,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可采用挖掘材料法,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语句;对材料分层,概括层意,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 - 27 -‎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时间见证奋斗者永不停歇的脚步。材料一2019年9月25日,耗时不到5年、目前全球建设规模最大、外观宛如金色凤凰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预计到2040年,将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需求。大兴国际机场工程建设难度世界少有,初步统计,大兴机场已经创造了40余项国际、国内第一,技术专利103项。大兴国际机场建设标准高、建设工期紧,全体建设者辛勤劳动、共同努力,100天完成近1万根基础桩施工任务,10个月浇筑105万方混凝土,80天完成投影面积18万平方米,高质量地完成了任务。凤凰展翅的背后,凝结了建设者们的辛勤汗水和智慧心血,他们是世纪工程的脊梁。大兴国际机场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材料二1955年初,6000多名交大师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上海将交通大学迁往西安,斗志昂扬地投身祖国西部建设。他们用热血和青春铸就了“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奋斗”的“西迁精神”,成为交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凭着这种奉献和栖牲精神,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一所新的交通大学在西安东郊拔地而起。据统计,迁校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了27万名大学毕业生。如今,他们广泛分布在各个领域,特别是西迁以来培养了30多位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莫定了西部工业发展必需的高等教育基础,打造了中国西部首屈一指的科教高地。2019年9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西迁人”爱国奋斗先进群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1)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充分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班级举行“奋斗吧!青春”的主题班会,请列举两条活动宣传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制在25个字以内。‎ ‎【答案】(1)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者们,立足社会需要,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实践,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创新设计,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精神。‎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把个人的事业发展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劳动创造和奉献社会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 27 -‎ ‎(3)示例:无奋斗不青春,奋斗的青春最精彩;青春在奋斗中展现美丽,青春在奋斗中展现辉煌。‎ ‎【解析】‎ ‎【分析】‎ 本题以奋斗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大兴国际机场建设者的奋斗历程、西安交大的奋斗精神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材料知识的整合能力,考查考生描述阐释事物、探究论证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第(1)问,本题要求考生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充分证明,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社会历史主体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大兴国际机场的建设者们,立足社会需要,克服困难,团结协作,勇于实践,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创新设计,并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精神。‎ 第(2)问,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二,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价值观的相关知识,主要两个层次: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考生运用这些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知识角度:联想主干知识: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要把个人的事业发展同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劳动创造和奉献社会中不断实现人生价值;坚持正确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3)问,本题要求考生为“奋斗吧!青春”主题班会列举两条活动宣传语。知识范围未做限定,属于宏观考查。试题具有开放性,考生围绕主题,把握要求,多角度思考作答。‎ ‎【点睛】第(1)问,政治学科主观题,特别是材料分析题,往往都要解决三个逻辑:材料逻辑、知识逻辑、整合逻辑。材料逻辑就是对材料进行解读,一般是提取关键信息或者对材料进行意思上的分层;知识逻辑就是搜寻解答问题所需的相关联的知识点;整合逻辑就是将知识点和材料的解读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这三步,问题也就基本迎刃而解。‎ 第(2)问,本题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可按以下方法解答:1.回归教材法,即把设问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在解答“措施类”题目时首先是联系课本,看看课本上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2‎ - 27 -‎ ‎.挖掘材料法,这类试题的材料隐含着问题的答案,可结合背景材料运用相关知识,找出问题的答案。挖掘材料时从材料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抓主谓宾,看定状补;还要注意标点符号,从句意到层意,再到段意,归纳出中心。具体方法有:一是材料中反映该类现象或事件的原因和存在的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或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或者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正面归纳答案。3.主体分析法,材料反映的行为或措施是“谁”实施的,即找到行为的主体。如果在政治试题中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解决的,需要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采取主体分析法,找出不同的主体。根据不同的主体结合教材知识归纳答案。‎ 第(3)问,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对开放性题目,要用好发散思维方式。解答好开放题切记要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教材内外知识的结合上来回答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和创新。由于是写宣传语,要宣传正能量,遵循思想政治性原则、情感性原则、倡导性原则,形式上要有美感、有震撼力,既通俗易懂又简明扼要,避免使用长句,拗口之语。整体上符合简洁、精炼、健康的原则。‎ - 27 -‎ ‎ ‎ - 27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