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精练: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精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复习精练:必修3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复习精练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 ‎1.不忘初心被评为年度流行语榜单,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人创造和享用文化。(  )‎ 答案 T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既有天赋,也需要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  )‎ 答案 F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 ‎3.“不战而屈人之兵”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 答案 T ‎ ‎4.“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一说法正确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关系。(  )‎ 答案 F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5.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 答案 T ‎ ‎6.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国的国际影响力。(  )‎ 答案 F 文化软实力影响一国的国际影响力,对一国国际影响力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二、选择题 ‎7.央视节目《国家宝藏》邀请公众人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以“纪录式综艺”的呈现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这说明 (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 ‎③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文物背后有故事,故事依附于文物,《国家宝藏》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这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这些文物及文物之美、蕴含的精神内核,都是人们创造的,节目让观众欣赏文物之美,反映出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①②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错误。大众传媒能传递、沟通、共享文化,不能创造文化,④错误。‎ ‎8.甲骨文最早为殷商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从其中可以隐约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体验培养的 ‎④文化现象总是带有时代印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甲骨文最早为殷商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确;“从其中可以隐约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这说明文化现象总是带有时代印记,④正确;材料没体现“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和文化素养的形成,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9.(2016浙江10月选考,22)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由此可见(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个道理是在实践这种物质活动中形成的,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材料也反映了在实践中形成这种认识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坚守这种做法和观念,体现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②④正确切题。材料没有强调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不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只有经过人类改造才会被赋予文化意义,③错误。‎ ‎10.“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材料只是体现了“乡愁”对人的影响,并没有体现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①不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②不选;乡愁是“故乡的歌”“没有年轮的树”,这表明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③正确;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④正确。答案为D。‎ ‎11.(2016浙江4月选考,22)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限遐想: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体现了(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 ‎③文明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 ‎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文化的特点。材料中提到青铜、铭文让我们联想到宗庙祭祀、战乱杀伐、节庆盛宴等,说明文化基于物质载体呈现,①正确;这些青铜和铭文是人类创造的,它给我们带来的遐想说明我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所以②符合题意;③表述错误,文明不是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民族节日等传承;④正确但与题意无关。‎ ‎12.最美莫过乡愁,最亲就在家乡。但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孕育中华传统文化、承载人们乡愁的不少古村落正在悄然消失,一些人渐渐产生了乡愁无处安放的惆怅。人们惆怅的主要原因在于(  )‎ ‎①古村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和基本物质载体 ‎②古村落是乡愁之源,古村落的消失带走了人们的乡愁 ‎③古村落的消失将会使许多传统文化遗产面临巨大危机 ‎④古村落是物质与文化的统一体,承载人们共同的精神寄托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B ①错误,该观点夸大了古村落的作用。②中“古村落是乡愁之源”表述错误。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孕育中华传统文化、承载人们乡愁的不少古村落正在悄然消失,‎ 一些人渐渐产生了乡愁无处安放的惆怅,这是因为古村落是物质与文化的统一体,承载人们共同的精神寄托,古村落的消失将会使许多传统文化遗产面临巨大危机,故③④正确切题。故选B。‎ ‎13.(2016江苏单科,19)“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他的胜利比拿破仑们和恺撒们的胜利更为巩固。每天每天,像涨潮时的海浪一样,增加着他的新的臣民——这些人流的波涛一天一天地愈来愈宽广了。”屠格涅夫的这段话表明(  )‎ A.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 B.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 C.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D.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因素 答案 B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中文化与社会这一知识点。材料中“莎士比亚征服了全世界”说明文化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B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向前发展,C说法错误。‎ ‎14.全国“三农”出版发行高端智库自成立以来,在繁荣农村文化市场、增强“三农”文化影响力、促进农业发展、引导农民致富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体现出(  )‎ ‎①文化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文化能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优秀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④先进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全国“三农”出版发行高端智库自成立以来,在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体现了文化的重要作用,表明文化能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先进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而不是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排除①;优秀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排除③。‎ ‎15.(2017浙江4月选考,22)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这意味着(  )‎ ‎①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④文化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D 题干强调工匠精神和工匠文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体现出文化对经济的作用,说明文化能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②④正确。①不合题意。③中的“决定”说法错误。‎ ‎1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当时的诸子百家,群星璀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黄金时代。这一事实主要说明(  )‎ A.文化具有自身独特的传承性 B.文化能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C.文化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D.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 答案 C 题干反映了文化与经济的不完全同步性,体现出文化的相对独立性,C项正确。‎ ‎17.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拍摄了纪录片《大国质量》,旨在通过讲述故事、剖析案例,讲好中国质量故事,唱响中国质量声音。这说明(  )‎ ‎①经济决定文化,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②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对社会经济活动有重要的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题干强调《大国质量》是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背景下拍摄的,其目的在于讲好中国质量故事,唱响中国质量声音,体现出该片的拍摄有其经济基础和社会实践背景,①③正确。②④不合题意。‎ ‎18.(2018江苏单科,21)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由此可见(  )‎ ‎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 ‎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 ‎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大众传媒,故排除①③。科技进步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陶瓷作品的创新体现了文化的进步,故②正确。由“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可见文化对经济的作用,故④正确。‎ 误区警示 文化传播途径与文化传播媒介 文化传播途径强调文化由一地到另一地的传播过程,即强调文化交流的方式和路线,如商业贸易、人口迁徙等。文化传播媒介强调文化传播的载体,即文化的依附者,如大众传媒、商品等。‎ ‎19.青岛西海岸新区利用科技手段加强村级组织公章监管,通过村级组织公章智能化远程监督管理系统,推出“互联网+村章管理”新“章法”。这说明(  )‎ ‎①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②文化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④科技发展推动我国政治文明建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C “互联网+村章管理”新“章法”表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科技发展推动了基层政治文明建设,③④正确。①没有区分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影响,错误。②不合题意。‎ ‎20.(2015天津文综,10)“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在太湖边上的杨湾村,夜里曾“聒噪”的蛙声,如今成了农民增收的资源。有人根据当地青蛙多的特点,想到在银色月光下,听着蛙唱,喝着碧螺春,可能是城里人向往的惬意生活,于是用这个文化创意建起“青蛙村”,搞起休闲游,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这体现了(  )‎ A.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的一面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创意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D.古典文化提升了人的需求层次 答案 A 由材料可知,“青蛙村”的文化创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A正确。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错误。C、D与材料无关。应选A。‎ ‎21.知识不但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更可以推进民族复兴进程:国产大飞机飞天、国产航母下水、天舟翱翔太空、量子通信惊艳全球……正是知识的价值,照亮了我国的发展前景。材料表明(  )‎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③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④文化是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知识不但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也可以推进民族复兴的进程,体现了文化对人、对国家的重大作用,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文化在民族凝聚力中的作用,②不合题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④观点错误。答案选A。‎ ‎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对全球减贫贡献率逾70%。中国道路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中国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据此完成下题。‎ ‎22.(2018课标Ⅲ,20)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这表明(  )‎ ‎①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②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③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是经济、政治、文化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④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归根到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为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①夸大了文化影响力的作用,排除。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不一定是同步增强的,②说法错误。③④均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D。‎ 方法技巧 直接运用排除法解题 本题属于四选二式的选择题,解题时要特别注意排除法的运用。就本题而言,只要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便不难看出①②本身说法是错误的,排除①②即可得出答案。‎ ‎23.《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十几年来,该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气氛。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  )‎ ‎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②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③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④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央视的《感动中国》向全国观众推出了100多位人物,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气氛,可见,开展此项活动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故③④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思想道德修养,①中的“智力支持”不合题意。题干侧重点是活动的意义,不是大众传媒的作用,②不合题意。‎ ‎24.有观点认为:“文化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软实力。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根本上决定了政治和经济的发展 ‎ B.要落实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提高文化软实力 C.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上升到首要地位 D.打造文化品牌已成为抵御文化冲击的核心 ‎ 答案 B 材料反映了文化是一种软实力,而我国目前文化软实力还比较弱,因而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落实我国文化发展战略,提高文化软实力,B项正确。经济、政治的发展决定文化的发展,文化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A项颠倒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错误。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C项中的“首要”错误。材料不是强调抵御文化冲击,D项不选。‎ 三、综合题 ‎25.[2016课标Ⅱ,39(2)]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 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2015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 扶贫先扶“精气神”是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对经济作用的知识说明这一经验的合理性。(10分)‎ 答案 文化以经济为基础,又对经济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文化阻碍经济的发展,先进文化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观念保守是十八洞村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扶贫必须转变观念。通过举办“道德讲堂”、考察学习和培训等活动,增强了自主脱贫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扶贫实践提供了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了经济发展。(本小题共10分)‎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从设问要求看,主要考查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首先说明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的不同影响。然后从落后观念导致贫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予以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